中國藝術歌曲論

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  作者:李曙明 主編,寧萍 副主編  頁數(shù):467  字數(shù):199000  

內容概要

本書匯集了當今中國藝術歌曲研究領域中最權威的專家在首屆“中國藝術歌曲研討會”上發(fā)表的40余篇論文,全書共分:體裁界定、美學研究、歷史回顧、創(chuàng)作研究、繁榮創(chuàng)作等七大部分。其內容包含了最新的觀點、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對于研究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歷史、歌曲創(chuàng)作特色和未來發(fā)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與意義。適合廣大藝術歌曲愛好者與藝術專業(yè)院校研究使用。

作者簡介

李曙明,男,1942年生于通化。吉林藝術學院音樂系畢業(yè)。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音樂表演、美學、律學學科帶頭人。 
創(chuàng)立“彈性十二平均律”、“音心對映論”、“易樂學”、“審美意象對應場”、“音樂意想力”、“一元萬象”等學說,提出

書籍目錄

序“中國藝術歌曲研討會”開幕詞中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之我見第一部分  體裁界定 1.關于中國當代藝術歌曲定位的思考 2.藝術歌曲的歷史定位 3.回到原點 4.從“藝術歌曲”的界定看中國藝術歌曲 5.“藝術歌曲”稱謂之新見 6.藝術歌曲的藝術標準第二部分  美學研究 7.中國藝術歌曲的審美特征及價值 8.中國藝術歌曲與中國文化 9.有關中國藝術歌曲之三思 10.中國藝術歌曲美學特征初探 11.試論藝術歌曲的文化品格 12.再唱楊柳枝 13.淺談我國藝術歌曲古今結合之現(xiàn)象 14.詩、歌、樂在藝術歌曲中的完美結合第三部分  歷史回顧 15.論“文革”時期的藝術歌曲 16.西方藝術歌曲的歷史發(fā)展第四部分  創(chuàng)作研究 17.民歌,是藝術歌曲奇葩的沃土 18.論尚德義的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 19.陸在易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特點之我見 20.這是一個誘人沉醉的黃昏 21.就《大漠之夜》談尚德義先生的創(chuàng)作品格 22.陸在易的藝術歌曲《我愛這土地》 23.論中國藝術歌曲的民族化藝術特征 24.金湘藝術歌曲研究 25.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26.藝術歌曲《故園戀》賞析 27.中國藝術歌曲普及面臨的困惑及出路第五部分  繁榮創(chuàng)作 28.黃自藝術歌曲之探微 29.論西北地區(qū)民族民間音樂與藝術歌曲的演變第六部分  鋼琴伴奏 30.我國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源泉與繁榮之道 31.藝術歌曲鋼琴音樂之創(chuàng)作 32.對中國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思考第七部分  演唱教學 33.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與教學問題 34.尚德義藝術歌曲的聲樂演繹 35.中國古代琴歌的風格與演唱 36.中國藝術歌曲演唱能力的教學探討 37.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特點 38.中國藝術歌曲唱法漫談 39.尚德義花腔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其他 40.“中國藝術歌曲研討會”自由發(fā)言 41.籌會“兩地書” 42.閉幕詞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分 體裁界定  關于中國當代藝術歌曲定位的思考  彭根發(fā)  霍金在《時間簡史》一書中劈頭就提出:“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什么?我們往何處去?”人類這三個基本問題。按照伽達墨爾的理論,傳統(tǒng)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它具有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個維度。那么,對于藝術歌曲來說,同樣也有三個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這就是藝術歌曲從何處來?今天中國的藝術歌曲是什么?藝術歌曲向何處去?  西方的藝術歌曲源于19世紀在德奧興起的浪漫主義歌曲(Lied)。若以舒伯特于1814年取材于歌德的詩譜寫的成功之作《紡車旁的格麗卿》為標志,藝術歌曲有近200年的歷史。它的定義是確定的,并沒有異議。若以20世紀20年代青主的《大江東去》為起點,中國藝術歌曲作為一種借鑒西方的聲樂體裁也有80多年的歷史。但是,隨著中國的音樂藝術的發(fā)展,在當下的中國,藝術歌曲是什么?似乎成了一個困惑人們的問題。在改革開放后的多次藝術歌曲研討會上,人們就中國當下藝術歌曲的定位問題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論。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藝術歌曲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正買的是時候,剛好需要,一查就買到了;很好,鼓勵!
  •   內容不錯,很有參考價值。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