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高軍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作者:高軍 頁數(shù):165
前言
前些日子,碰到高軍,閑聊中他對我說,想將這些年來寫的文章再出一本書,囑我為其新著寫點東西。我自認為是比較了解高軍的,也就滿口應承下來了。但等到真的要落筆,想到高軍這幾年所遭逢的困厄,竟然思緒有點紛亂起來,以致難以落筆。筆,這樣一擱下來,就是一段很長的日子過去了,到后來,我心里都有了一種無名的焦慮,甚至都到了怕見到高軍或接到他的電話的程度。小滿那天晚上,偶然翻看《余姚名賢錄》,讀到王陽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時,突然連眼睛都被照亮了,我一下子覺得寫高軍有文字了。我將這些文字排了一下,挑中了其中的三個詞,我覺得這三個詞大致可以概括出高軍的面貌來。這三個詞,還使我想起了一些發(fā)生在高軍身上的事。第一個詞是“天真”。2000年延安路市政府重點工程建設,這路段上有一個老臺門,叫謝家臺門,是明朝的,已列入規(guī)劃紅線,行將拆除。政府領導把這個決定告訴時任市文物局局長的高軍時,高軍表示明確反對。這位領導私下對高軍說,你高軍膽子夠大了,這可是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意見。高軍的回答竟然是,如果一定要拆,那么先把我這個局長撤掉。膽子確實有點大。但,在我看來,是天真。
內容概要
前些日子,碰到高軍,閑聊中他對我說,想將這些年來寫的文章再出一本書,囑我為其新著寫點東西。我自認為是比較了解高軍的,也就滿口應承下來了。但等到真的要落筆,想到高軍這幾年所遭逢的困厄,竟然思緒有點紛亂起來,以致難以落筆。筆,這樣一擱下來,就是一段很長的日子過去了,到后來,我心里都有了一種無名的焦慮,甚至都到了怕見到高軍或接到他的電話的程度。小滿那天晚上,偶然翻看《余姚名賢錄》,讀到王陽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時,突然連眼睛都被照亮了,我一下子覺得寫高軍有文字了。我將這些文字排了一下,挑中了其中的三個詞,我覺得這三個詞大致可以概括出高軍的面貌來。這三個詞,還使我想起了一些發(fā)生在高軍身上的事。
作者簡介
高軍,男,1963年10月生于浙江紹興,中共黨員,文博研究館員,紹興文理學院客座教授。1981年10月參加工作,1989年7月畢業(yè)于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文博專業(yè)。歷任紹興市文物管理處副主任、紹興博物館館長、紹興市文物管理處主任、紹興市文物管理局局長等職,現(xiàn)任紹興市文物管理局副調研員。曾榮獲“第三屆紹興市優(yōu)秀青年”、首屆“紹興青年五四獎章”、“紹興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等稱號。先后主持周恩來祖居、蔡元培故居、魯迅祖居、大通學堂、古越藏書樓、泗龍橋、范文瀾故居、秋瑾故居等文保單位的修復工程以及紹興博物館、周恩來紀念館、蔡元培紀念館、越王臺、陸游紀念館、賀秘監(jiān)祠、大通學堂、秋瑾故居、青藤書屋等陳列布展工作;參與主持魯迅故里保護工程,主持紹興魯迅紀念館新館工程建設、陳列布展工作。主持籌備第十六、十七、十八屆中國蘭亭書法節(jié)以及“文化遺產(chǎn)保護國際會議”。著有《守望者說》、《紹興古戲臺》(合著)等,主編有《蘭亭》、《紹興市考古學會論文集》、《紹興文物精華》(上、下卷)、《歷史名家臨蘭亭序》、《越中名人遺墨》、《越中名人譜》、《魯迅墨跡精選》、《徐生翁作品精選》、《王羲之與蘭亭》、《魯迅故里》、《紹興文物志》等,參與編撰《紹興市志》、《越國文化》等。在國家、省、市級報刊發(fā)表文博專業(yè)論文、文章百余篇。兼任中國古都學會理事,浙江省越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紹興市考古學會副會長,紹興市錢幣學會副會長,紹興市蔡元培研究會副會長,紹興市酒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政協(xié)紹興市第三、第四屆委員,政協(xié)浙江省第九屆委員。
書籍目錄
序魂牽夢縈故園情在保護中利用 在利用中發(fā)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名賢咸集文物之邦 文化魅力凸顯紹興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加快文化名市旅游大市建設步伐話說車馬神仙畫像鏡保護文物史跡 提升城市品位——市區(qū)新增1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心香一瓣寄遐思書法之鄉(xiāng)的傳承人——沈偉風流藝??唇癯惤魉孛杷蜁悦舾叭瘟r(nóng)小記悠悠富春水 綿綿春竹情——憶華寶齋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放年先生重建安康寺記象玄堂記秋逸山房記澳新之行獨托幽蘭展素心篳路藍縷玉汝于成——寫在《紹興文物志》出版之際文精墨妙珠聯(lián)璧合——寫在《歷代名人詠紹興》出版之際宋代名園——沈園兼及陸游書法淺識魯迅書法——無意于佳乃佳——寫在《魯迅墨跡精選》出版之際筆精墨妙 人書俱老——寫在《徐生翁作品精選》出版之際越中勝跡入懷中讀史偶感無題二首無題三首詩三首紹興魯迅紀念館楹聯(lián)紹興魯迅故居楹聯(lián)紹興三味書屋楹聯(lián)紹興書法研究所楹聯(lián)紹興周恩來紀念館楹聯(lián)紹興安康寺德愛亭楹聯(lián)附錄古城“珍寶”的守望者積雪凝寒 香溢奇特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中國被世人譽為“文物之邦”。聞名于世的“四大發(fā)明”,令我們每個炎黃子孫引以為自豪。其實,鮮為人知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還有很多很多。早在4000多年前,中國人就能夠制造鏡子了,那就是銅鏡。它所采用的主要原料是銅、錫、鉛的合金,當然也有鐵制的。銅鏡的表層經(jīng)過玄錫處理,形成了特殊的富錫層,經(jīng)拋光后,具有非常良好的照影效果。《木蘭詩》中有這么一句:“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崩畎椎摹秾⑦M酒》中也有“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的詩句,這些都說明了在古時候銅鏡早已被普遍使用了。銅鏡可以繩系,可用手拿,也可懸掛,還可將銅鏡擱在木架上。此外,銅鏡還可用于裝飾或辟邪,古代寺廟屋脊上往往鑲嵌銅鏡,也有把它裝在堂屋墻壁上。古人還將鏡子葬人墓內,除為死者在“陰間”使用外,還用來懸棺照尸,以“取光明破暗之義”?,F(xiàn)在,銅鏡的出土已成為考古界斷代的標準器之一?!P于銅鏡的起源,眾說紛紜。據(jù)現(xiàn)有的考古資料證明,它萌芽于金石并用時期的“夏”,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盛于漢唐,而衰于宋元時期。作為一種歷史久遠的古老器物,銅鏡在漫長的歲月中積淀了極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可以說,它是一種跨越千年的美麗!紹興歷史源遠流長,歷史文化璀璨奪目。紹興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躋身于歷史文化名城之列而享譽海內外。
后記
2001年,出《守望者說》到如今,已經(jīng)近10年了。這本書出來后沒有多少日子,再去翻看時,自己都覺得幼稚好笑,現(xiàn)在是翻都不敢翻了。這真有點像我的生命軌跡,越看越覺得不夠成熟。又是10年過去了。這些年來,陸陸續(xù)續(xù)又寫了一些東西,寫的時候,自認為是一些想法,現(xiàn)在,當真的要結集出書時,讀來又讓人臉紅了。由此,明白了一個道理,似乎不成熟,是我一貫來的通病。能看出病來,說明還在進步。這樣想來,也就不怕貽笑大方了。這些文字,初衷雖然是當作思想點滴的記錄,但實際上,它記錄了我生命的軌跡。大致記得,魯迅先生說過劉半農(nóng)這樣的話:他幼稚得如同一條清溪,澄澈見底。想到先生的這句話,對于自己的幼稚,似乎也就不覺得難為情了?;剡^頭去,重讀兩本書稿,在不成熟的文字當中,看到了自己的一些執(zhí)拗。前些日子,我還在想,明年就是紹興建城2500周年了,用什么方式對這個特殊的日子作一種紀念呢?想到此,心里暗暗覺得好笑,似乎繞來繞去還是繞不出“文物”這件事。由此,我想到了“命”這個字,好像冥冥中我與文物之間早已有了一種安排。盤點生命過程,1981年,我19歲,考入紹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從1992年開始負責籌建紹興博物館;1997年主持全面修復周恩來祖居,建立紹興周恩來紀念館。
編輯推薦
《東廂房隨筆》是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