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作者:向娟娟 頁數(shù):118
前言
世界上沒有絕對靜止的東西。天地萬物都在不停地運動著。江河在流動,云彩在飛動,星星在移動,樹葉在飄動。四面八方的人才紛紛向上海流動,海內海外的資本源源向上海涌動。自從中央決定開發(fā)開放浦東以來,上海瞬息萬變,不到20年時間,就成了舉世矚目的國際都會?! ×鲃泳褪沁M步。歷史在流動中前進,社會在流動中發(fā)展,上海在流動中浩大?! ≡谟肯蛏虾L滾東流的長江中,有一朵小小的浪花,在陽光的映照下閃著銀光,在洪流中歡快地跳舞,引來了人們關注的目光。這朵小浪花就是天臺人,天臺在滬流動黨委?! √炫_是個風景秀麗的窮鄉(xiāng),八山半水分半田。地下沒有礦藏,地上沒有特產,加上重山阻隔,交通不便,所以世代貧窮。但是天臺人勤勞,天臺人聰明,一有機會,便會鯉魚跳出龍門。休看魚小池塘淺,一出龍門便是龍。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天臺人紛紛涌向上海,天臺人不打工.天臺人是來經商。天臺56萬人口,來上海經商的就有5萬人。其中有許多精明能干之士。在我所接觸的老鄉(xiāng)中,億萬富翁就有10多位。許多人在自己的行業(yè)中建起了城池,形成了帝國,使我這個書呆子十分驚訝。天臺人所謂“在家是條蟲,出來是條龍”,就是指時勢和環(huán)境能夠造就人才?! 刂萑私浬逃袀€好風氣,就是抱團。團結一致,相互幫助,共謀發(fā)展。本來天臺人在這方面欠缺一點,現(xiàn)在已有所變化。上海有臺州商會、天臺商會,商會凝聚著鄉(xiāng)人。但商會畢竟是商人之會,在商言商。天臺在滬的商人中,還有近200個共產黨員吶。對于=共產黨員來說,經商不僅僅是為了賺錢,他們還有理想,還有目標,他們還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此,他們要正道經商,誠信做人。對于長期在外經商的共產黨員來說,脫離了組織生活,如何保持“流動不流失,離鄉(xiāng)不離黨”,使自己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就成了一個必須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 √炫_人真聰明!想出了在上海成立流動黨支部,繼而發(fā)展成為流動黨委,遠靠天臺縣委,近靠上海虹口區(qū)委,流動黨委的8個黨支部都過著正常的組織生活。這是一個創(chuàng)造,是天臺人創(chuàng)造的全國第一個,具有普遍的示范性的意義,引起了中組部的重視?! ∪珖?/10的人口在流動著,其中流動黨員就有幾百萬。這幾百萬黨員游離在黨組織生活以外,黨組織如何管理黨員就成了問題。天臺在滬流動黨委的出現(xiàn),是新時期黨的建設中出現(xiàn)的一件新事物,是解決離鄉(xiāng)不離黨的一個新課題,天臺的經驗值得總結,值得發(fā)揚,值得推廣?! ∩虾!吨Р可睢返挠浾呦蚓昃杲涍^深入細致的采訪,寫成了《流動黨委》一書,對于天臺流動黨委的形成和發(fā)展,組織和管理,作用和貢獻,流動黨委如何“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說得頭頭是道,不僅是天臺流動黨委經驗的總結,天臺人在外創(chuàng)業(yè)成功之路的寫照,也是新時期黨建新課題的一個鮮活讀本。雖然我和向娟娟同為解放報人,因為隔代如隔山,我們咫尺天涯,還沒見過面呢。但我十分贊賞她深入的采訪作風。我感覺到,她同大部分在滬流動黨員見過面、談過話,她對天臺的熟悉,對天臺山文化的了解,也不亞于我。如今的記者,有這樣的采訪作風是難能可貴的。加上向娟娟有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文章讀來更是流暢?! ∥乙彩菑奶炫_山山溝溝里“流”到上海的黨員,不過早已入“?!保涣鞑粍恿?。但是作為一個天臺山之子,我為天臺的發(fā)展而歡顏,為天臺人創(chuàng)造的“流動黨委”而驕傲。上海是個海納百川的移民城市,如果寧波的商人、溫州的商人、四川的務工者、安徽的務工者……如果流向北京的人才,流向廣東的人才,流向……他們中的黨員也像天臺人一樣建起流動黨委,像天臺流動黨委的黨員一樣過著正常的組織生活,那對于他們的思想建設、道德建設、和諧建設、正派經商、貢獻客地、回報家鄉(xiāng),將有多么大的促進作用!
內容概要
“三十年前,在‘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天臺盆地,我們被緊緊地束縛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面朝黃土背朝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辛勤勞作卻換不來一家的溫飽,生活沒有理想,也沒有希望。是黨的改革開放的政策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命運,讓我們掙脫了土地的束縛,走進上海這個繁華的大都市,開始了新的生活和追求?!薄 霸诹鲃狱h組織的堅強領導下,沐浴著改革的春風,我們度過了三十年精彩人生,譜寫了一段段勤勞致富的傳奇經歷。我們當中多少曾經的‘一介草民’,變成了新上海的市民;多少曾經的打工仔,成長為今天的‘商業(yè)巨子’?!薄 案兄x黨恩,正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三十年的持續(xù)推進,讓我們跳出農門,脫貧致富,改變了一生的命運;感謝黨恩,正是在滬流動黨組織十三年的關心呵護,讓我們盡享陽光雨露,茁壯成長,跨越了創(chuàng)業(yè)他鄉(xiāng)的重重艱難。”
作者簡介
向娟娟,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碩士,2005年起就職于上海解放日報報業(yè)集團,現(xiàn)為上海市委黨刊《支部生活》記者。
書籍目錄
序一 馮小敏序二 肖培生序三 丁錫滿序四 徐鳴華前言上篇 流動黨旗別樣紅一、可嘆天臺“八山半水分半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懷揣黨證四處游二、上海!上海!“最后一次機遇!”“到上海去!”“異鄉(xiāng)有沒有我的‘家’?”三、“流動”突圍敢問路在何方?東風夜放花干樹咬定青山不放松四、不辱使命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加為何大于服務,暖了黨員心五、攜手共贏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融入社區(qū),收獲精彩友誼之橋,共贏之道下篇 人心所向分外強六、活力之源組織起來有力量我是黨員我自豪堅強核心顯身手七、宛若青藤“天臺人經濟”放眼量“成群結隊”闖世界“流動堡壘”傳幫帶八、回家之路一片丹心向故鄉(xiāng)富而思源話鄉(xiāng)賢“回歸村官”放光彩九、和合新篇從硬氣到和氣從和氣到和睦從和睦到和諧十、聯(lián)手出海各顧各?聯(lián)手干!自己闖?抱成團!小舢板?巡洋艦!結束語作為結束的開端(代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篇 流動黨旗別樣紅 一、可嘆天臺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1978年,著名的詩人食指寫下詩句《熱愛生命》:我流浪兒般地赤著雙腳走來/深感到途程上頑石棱角的堅硬/再加上那一叢叢攔路的荊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1978年,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開啟,中華大地萬象更新。這一年,神州處處星火燎原。從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生產隊燒起的“大包干”之火,對延續(xù)幾十年的農村經營方式形成了強烈沖擊,中國的改革烈焰從農村首先點燃。當年年末,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標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國家的中心工作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一舉撥正了這個飽經苦難的國家加速發(fā)展的航道。改革開放,以此為起點,掀開了一個民族新的發(fā)展篇章?! τ陂L期被束縛在貧瘠土地上的數(shù)萬天臺農民來說,這一年是一個改變自己生活命運的起點。從此刻開始,他們終于能合理合法地“洗腳上田”,進入城市,開始新的生活和追求。就從這一年開始,這些祖祖輩輩困囿于土地的農民一個個走出了天臺山?! 【蛷倪@一年開始,此后的30年里,大山里走出了多少農民,他們在蓬勃興起的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成為不甘于命運束縛的弄潮兒?! ∧贻p農民吳武軍開始學做沙發(fā)的手藝,他出師后摩拳擦掌,離鄉(xiāng)轉戰(zhàn)內蒙、昆明,開始創(chuàng)業(yè)。
編輯推薦
《流動黨委》 天臺在滬流動黨委用13年勉力探索和艱苦實踐,做出了無愧于時代的回答。圍繞天臺在滬流動黨委13年的發(fā)展歷程,有鼓勵、有贊譽、有期待,也有過觀望,甚至還有過疑慮,這都是歷史的真實,也是黨的事業(yè)前進途中必然經歷的陽光風雨。我們不忘記抬頭遠眺森林之廣闊,也更應該低頭審視一草一木生根發(fā)芽成長之生動。筆者試圖以最真實的筆觸,呈現(xiàn)天臺在滬流動黨委成立迄今的來龍去脈。當然,對發(fā)展脈絡的梳理,并不局限于對過往記憶的“叫醒”,更試圖窺斑見豹,見微知著,讓你觸摸一個最真實、最完整的中國農村流動黨員管理樣本。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