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父母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郭鴻志  頁數(shù):285  字數(shù):195000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是一本為中國父母而寫的書。一開始,由于肩上擔負著很多年輕父母的期待,所以我也懷著滿腔的熱情與滿心的期望開始落筆。但是,從第一主題開始,隨著每一主題的嚴肅性所帶來的沉重壓力,落在電腦鍵盤上的十只手指也變得越來越沉重。我為自己無法以幽默生動的筆觸來闡述這些主題而感到非常失望,也為自己無法打動父母的心而感到十分受挫。雖然,當我寫到“愛人的能力”時,我又會重新得到一股熱情與力量,但寫到“情緒管理”時,我又會再度陷入低潮。但是,直到我含著眼淚寫到最后一個主題“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的時候,我先前所有的失望與挫折也都不見了。我無法想象中國父母會懷著什么樣的心情來讀《教育父母》,更無法預料他們是否會耐心讀完這本書,或是讀完之后有什么樣的感想。但我猜想,這應該是一本與他們的期望有著很大落差的書。事實上,有幾位年輕的父母在讀過我的手稿之后,曾經(jīng)建議我應該在書中增加一些具體案例,幫助他們在與孩子相處時能更有效地解決一些疑難雜癥。但是,我無意將這本書變成父母教育孩子的手冊。因為,在不正確的教育觀念之下,任何教育手段都可能被誤用與扭曲。因此,我必須向父母們道歉,他們將無法從這本書里得到任何幫助他們解決孩子問題的招式或口訣。但是,如果他們愿意退而求其次的話,那么《教育父母》也許能勉強算是一本幫助父母修習內功的書。雖然《教育父母》里面的四十個主題分成了“父母的任務”、“求學中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等四個部分,但是每一部分的每一個主題的內文都會引用前文的論點,章節(jié)的相互之間并沒有充分的獨立性,因此,即使您對某些主題更感興趣,我們也不建議您采用跳躍的方法來閱讀這本書。另外,第一部分的每一主題都是至關重要的基礎觀念,尤其是“馬斯洛的動機與需求理論”更是核心基礎。我們建議初次接觸馬斯洛理論的讀者能在讀完本書之后再度詳讀該主題。對于遭遇到某些具體問題需要幫助的父母,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借助馬斯洛的理論先行自我檢討,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真正原因,進而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對于一本已經(jīng)非常沉重的教育書籍來說,它絕對不再需要一篇冗長的序文。但是,我必須在這里,非常鄭重地對那些曾經(jīng)教導我、啟發(fā)我、感動我、安慰我、鼓勵我、考驗我,并帶給我無數(shù)歡樂、促使我無限成長的成千上萬的大小孩子們,從心底向他們大聲地說:“謝謝你們!”

內容概要

《教育父母》是為中國父母而寫的。在不正確的教育觀念之下,任何教
育手段都可能被誤用與扭曲。在本書里,四十個主題分成了“父母的任務” 、“求學中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等四個部分
,意在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家庭。 《教育父母》由郭鴻志編著。

作者簡介

  郭鴻志,1951年出生,新竹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畢業(y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博士。曾任職美國GTE電腦實驗室、“中央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系副教授,并曾任教于美國麻州大學計算機系、武漢大學軟件工程實驗室、北京大學計算機系、上海復旦大學管理科學系;曾發(fā)表軟件工程與信息管理之三本專著以及超過一百篇學術論文。作者在中國臺灣地區(qū)任教十年期間,致力于教育改革工作,擔任教育改革先鋒“人本教育基金會”執(zhí)行董事,以及“父母成長班”與“教師成長班”系列講座的主力講師。作者于1995年在“中央大學”首先開設“兩性教育”、“人本教育”、“科學與生活”、“資訊倫理”等課程,于1998年創(chuàng)辦上海新都里/人間典藏餐廳集團,并擔任首席顧問迄今。作者于2000年夏天辭去教職常駐上海,于2003年創(chuàng)辦Spin陶瓷創(chuàng)作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現(xiàn)代陶瓷設計代表。作者擔任教職超過三十年,接觸過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大學生、中小學教師、青少年父母,以及企業(yè)員工,并且不懈地實踐與宣傳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非學術著作有《品嘗壽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出版;《超級店長學》,臺灣文經(jīng)社2007年5月出版。

書籍目錄

自序 
第一部:父母的任務
是孩子的父母,不是父母的孩子
馬斯洛的動機與需求理論
幼兒學習的特性
與孩子說大道理
言教不如身教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
道德人格的發(fā)展
暴力、暴情與暴理
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贊美的重要
聆聽的重要
認錯與道歉的重要
父母的任務
第二部:求學中的孩子
培養(yǎng)一個會思考的小孩
有效學習的秘密
糖果測試與毅力
允許孩子犯錯
不要用分數(shù)評定一個人的價值
為什么要知道為什么
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觀
知識與智慧
夢想使一個人偉大
第三部: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小孩
孩子的隱私權
愛人的能力
情愛與性愛
戀愛中的孩子
分手的藝術
孩子為什么會學壞
兩性化的父母
讓孩子呼吸愛的空氣長大
第四部:與孩子一起成長
做孩子最好的朋友
何謂同理心
培養(yǎng)優(yōu)雅的氣質
情緒管理
創(chuàng)意家庭管理
孩子最討厭父母的十件事
孩子最感激父母的十件事
向孩子學習如何當父母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附:作者簡介

章節(jié)摘錄

有太多的父母表面上看起來都是一副通明事理的模樣,我相信我們并不難說服這些父母接受“人不能擁有人”、“一個人不能把另外一個人視為財產”的道理,但當我們把這個道理應用在他們孩子的身上時,卻無論如何也無法說服他們接受“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的觀念。他們無意推翻“人不能擁有人”的主張,卻堅持“父母擁有自己的孩子”乃是一個“必要的例外”。我認為,這絕對不是父母擇善固執(zhí)的表現(xiàn),而是因為這個“必要的例外”其實是中國父母的“救命絕招”。當你要把他們這個救命絕招給廢掉的時候,他們肯定要與你做一番殊死決斗。讓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個思想觀念的發(fā)展過程,那就是法定刑罰以外的懲罰權問題。在很久、很久以前,主子可以隨意懲罰奴仆,包括在奴仆身上施以暴力性的傷害。當一個工人犯了嚴重錯誤,尤其是造成資本家重大經(jīng)濟損失的時候,資本家也可以對犯錯的工人處以私刑。在司法不彰的年代,一命償一命的說法也曾經(jīng)普遍被人接受??傊?,在很久以前,人類社會不斷地發(fā)生著下列事情:有權勢的人欺侮那些無權勢的人,有力氣的人加害那些沒力氣的人,受害的人對那些加害的人報仇,警察刑辱不肯招供的嫌犯,老板鞭打偷懶與不聽話的員工,教師體罰不學習與不聽話的學生,父母也用棍棒教訓忤逆自己的子女。但在不久之前,這一切都慢慢地改變了。人權與法治的觀念讓社會慢慢理解到,任何人都不能施加暴力于別人身上。因此,主人不能對奴仆施以私刑,老板不能鞭打員工,男人不能毆打女人,有力氣的女人也不能毆打沒力氣的男人,大人不能毆打小孩,教師不能體罰學生,警察不能刑辱嫌犯,別人先打你一掌你也不能還以對方一拳??傊?,法律規(guī)定,除了正當?shù)淖晕曳佬l(wèi)以外,一個人絕對不能對另外一個人施暴。但例外仍然存在,那就是大多數(shù)中國父母依舊認為父母打小孩乃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不管你說破了嘴,他們還是堅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為了孩子好,他們堅信體罰是“父母的權利與責任”,就算所有的暴力行為都應該受到譴責,父母打小孩卻是一種“必要之惡”,就像法律規(guī)定的各種刑罰也是一種“必要之惡”一樣。在歐美先進國家,不管父母以任何理由體罰小孩,只要被鄰居、教師,或任何其他人發(fā)現(xiàn)的話,后果都是相當嚴重的。首先,社會局負責兒童福利的人員會先隔離父母與小孩,然后依情況的嚴重性將施暴的父母關進牢里或強制接受教育,并要經(jīng)過幾個月的觀察才會把孩子歸還給父母。即使在孩子回到父母身邊之后,每星期也會有公職人員來家里來拜訪,分別約談小孩與父母,以確定小孩不再受到任何身體上的傷害或是精神上的折磨。我相信這類保護兒童福利的故事,中國父母或多或少都有耳聞,略知一二。但是,中國父母仍然狠下了心,決定有生之年絕對不肯放棄這最后一條防線。為了堅定他們自己的信心,甚至對孩子說,“我感謝你爺爺奶奶當年也是這樣把我?guī)Т蟮?,以后你也會感謝我們的?!笔紫?,如果棍棒底下能出孝子的話,那全中國應該個個都是孝子、孝女了。事實并不然。其次,如果打罵教育有用的話,那么第一次的棍棒應該就足以見效。不幸的是,第一次的棍棒不但沒有用,反而令許多父母覺得上次一定是“下手太輕”了,于是,第二次、第三次的棍棒也就愈來愈重。結果呢?當然還是沒有用的。事實上,當大多數(shù)的父母憤怒地體罰自己的小孩時,他們是在發(fā)泄自己的受挫與憤怒的情緒,內心并沒有太多的愛心與耐心。只有等他們看到啼哭的孩子時,才會猛然感到心痛與不舍而悔恨交集。更遺憾的是,當這個挨打的孩子仍然不愿認錯或是出言頂撞時,隨后而來的辱罵與棍棒往往是加倍的殘酷。當這一切周而復始時,敵意與恨意也完全淹沒了親情之愛。

編輯推薦

《教育父母》由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教育父母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這是一本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書籍,卻是寫的非常好的一本給為人父母看的教育書,沒有太多豐富的案例,甚至讀起來有些沉重和枯燥,可是這本書能幫助那些愿意學習的父母改變一下教育觀念,修行父母的內功,從而對自己的孩子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讀了這本書,更加覺得其實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父母要有責任和勇氣擔當起培養(yǎng)孩子的重任,不能假手于其他人,沒有人比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你現(xiàn)在怎么對待孩子,將來孩子就會成為怎么樣的人。從現(xiàn)在開始學習吧,轉變自己的觀念,和孩子一起成長
  •   國醫(yī)大師的書,并且還是張燦玾老先生的大作,在論述溫病方面,應該是繼趙紹琴之后的又一必讀書了。雖然剛收到貨,還未認真看,但喜悅、激動讓我抑制不住先上來給個好評,相信內容也一定錯不了。多謝出版界出版此類好書。這類原創(chuàng)好書的出版,遠強于劉觀濤一類只為賺錢的商業(yè)行業(yè)了。
  •   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育兒好書~在育兒這一塊,無論國內外幾乎沒人著書引導大家如何做一位正確和稱職的父親或母親。
  •   我沒有看過像先生這樣把自己當作孩子的同盟軍、代言人的教育者。他始終和孩子保持高度統(tǒng)一的同理心。他好像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孩子更難過他們的傷痛。他的確是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天使。當他一次又一次地為我們揭示孩子的心聲——希望父母因為自己而驕傲的渴望、父母的粗暴無情導致的痛苦迷茫、小小的心里想要回報父母的美好愿望,我不得不承認,這激發(fā)了我身為母親和身為孩子的雙重情感和思考:既然你也是個孩子,為什么你要為難另一個孩子?當初你那么渴望從父母那兒得到的東西,今天你有能力給了,卻為什么不愿意給那個同樣渴望著的孩子?先生讓我聽到孩子的心聲,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丑陋,在感動和震憾中開始反省。我經(jīng)常地非常自然地去思考一些最簡單也是最深刻的命題。比如,什么是真正的愛和尊重?先生從事教學工作和教改工作三十余年,所以有著扎實而豐富的教育實踐經(jīng)驗。先生先后在臺灣和美國任教,所以中西方文化貫通,擁有國際性的先進教育理念。先生以深厚的教育理論為基礎,又克服了中國人喜好寫意而邏輯不足的缺點,所以論證嚴密論據(jù)詳實。先生還注意到了道和術的全面?zhèn)魇?,不但讓你在理念上有深刻認識,而且還知道在實踐中如何去操作。文章在說理的同時又無不在言情??芍^是處處讓你明理,又處處讓你動情。作為一名發(fā)愁的母親,我是受益非淺。所以強烈推薦!
  •   我是一名心理學教師,無意間看到這本書,即被它獨特的視角及人文精神所吸引。太多所謂教育孩子的書,首先忽略了實施這種教育的主體,是否具備了教育的能力?!太多的人(父母、教師、長輩。。。。。。)以為有了某種權力,就有了這種教育的能力,其實不然,一個內心還是個孩子的父親怎么可能培養(yǎng)出成熟的男人。但是太多擁有了這種權力的人,卻已經(jīng)失去了面對自己的勇氣!這是本讓每一位成為父母的人重新面對自我的書,就像面鏡子,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前提是父母已有了站在鏡子前的勇氣!謝謝郭鴻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