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羅嘯敖 頁數(shù):140
Tag標簽:無
前言
誕生于1910年的上海精武體育總會,在中國體育史上首次引進了現(xiàn)代西方體育的概念和內容,并和中國傳統(tǒng)武術有機結合,開創(chuàng)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精武體育。百年來,精武體育秉承孫中山先生“強國強種”的題詞精神,高舉“愛國、正義、修身、助人”的旗幟,在中國的近現(xiàn)代史上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全民健身高潮和愛國主義運動熱潮,影響波及世界有華人居住的36個國家和地區(qū)。作為一種融中西文化于一體的社會體育形態(tài),2007年,精武體育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了保護和傳承精武體育,讓精武體育扎根于民間,推動民間體育的發(fā)展,上海市虹口區(qū)人民政府于2007年制定了《2008-2010年精武體育三年保護規(guī)劃》。規(guī)劃中除建立一座精武體育永久紀念館、建立50個精武體育示范基地外,重點將整理出版精武體育歷史典籍。
內容概要
精武以體、智、德三星會旗和三星會徽為標記,代表精武以體、智、德三育為宗旨,倡導和發(fā)揚“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精武精神,訂有包括人格、風度、言行、服務、友道等方面的行為規(guī)范。 精武是最早向海外推出中華武術的體育團體,1920年精武派陳公哲、羅嘯、陳士趙、葉書田、黎惠生五位特使訪問南洋并向沿海一帶發(fā)展,1921年始向東南亞一帶發(fā)展,至今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地區(qū)成立了精武體育會。 本書為“精武體育叢書”之一,介紹了精武體育武術團體的籌備經過及北上表演之盛況。
書籍目錄
《精武內傳》序《精武內傳》序精武內傳一、創(chuàng)立建設 旅行團名表附錄 精武旅行游藝團職員名表 秩序表附錄 (一)開會宣言 (二)國操宣言 (三)國樂宣言 (四)《鏡中人》演講 (五)《機器人》演講 (六)《不可說》演講 (七)精武成績活動影畫演講二、津門紀行 北游紀略(一) 附津報紀事八則 廣東同鄉(xiāng)召集開會廣告附錄 附新聞一則 北游紀略(二)三、晉京盛況 廣告附錄 北游紀略(三)四、漢會攬勝 北游紀略(四)五、滬事發(fā)展六、巡漢紀實七、結語讀《精武內傳》書后
章節(jié)摘錄
一良善會社,為異軍之特起,則他日之民國會社史,必致黯然無光,此精武會所以成立也。精武會之優(yōu)點極多,其特異于一般會社者,亦有下列數(shù)項,讀者試閱該會所出之《精武本紀》、《精武外傳》、《精武叢書》等書,更驗以該會年來在國內外之成績,與夫會員個人之修養(yǎng),即知愚言之不謬也。現(xiàn)有一般之會社,多不免有政治之意味及作用,無論其宗旨與組織未必完善,即此政治之意味,已足招政府之嫉視、反對黨之破壞而有余。精武會則不然,所研究者但屬于藝術,所修養(yǎng)者但屬于身心,政府不必嫉視,亦不敢嫉視。其性質既不屬于任何黨派.自無反對黨之可言。舉凡朝野人士,無論其有無黨派,但欲研究藝術修養(yǎng)身心者,當皆樂于贊成,故其范圍極廣,根基極固,此其特點一也?,F(xiàn)在各會社中,其無政治意味及作用而有研究藝術修養(yǎng)身心之實益者,雖亦有之,然其性質或者近于宗教,其會員或者區(qū)分等級。性質近于宗教,則范圍狹隘,不足以稱大同;會員區(qū)為等級,則顯分軒輊,不得稱為平等。精武會之性質,既與宗教無涉,其會員又一律平等,無階級之區(qū)分,此其特點又一也。且夫研究藝術修養(yǎng)身心者,學校亦可謂稱為良善之機關矣。然學校之訓練生徒,莫不有時間的及年齡的之限制。一種學科之畢業(yè),需若干時;各種學科之畢業(yè),又需若干時‘其犧牲時間極多,而收效未必人盡能致。精武會員練習拳術之時間,每日只需十余分鐘,行之兩年,即可得極大之效果。又學生入校之年齡,俱有一定限制,過此則不得其問而入,惟精武會無年齡之限制,少、壯、老三者。皆可入會練習,無向隅之恨,此其特點又一也。
編輯推薦
《精武內傳》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