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作者:周山 著 頁數(shù):377
Tag標簽:無
前言
上海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建于1958年。半個世紀以來,全院科研人員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為使學術研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經受了歷史的檢驗,贏得了良好的學術聲譽。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后,我們審時度勢,明確定位,提出把上海社會科學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社會主義新智庫”的目標,以此為導向,切實推進重點學科和特色學科建設,使上海社會科學院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水平獲得了進一步的提升?! ∩缈圃?11年的學科建設與發(fā)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專業(yè)研究機構,上海社會科學院成立伊始就以扎實深入的學術研究為各項工作的重心。我院的科研人員廣泛開展社會調查,積極投入對社會主義現(xiàn)實問題的理論探討。1959年4月,經著名經濟學家孫冶方倡議,在上海召開了以商品生產和價值規(guī)律作用為主題的全國第一次經濟理論討論會。為此,經濟所成立了三個調查組,兵分三路同時開展社會調查,寫出了11萬字的6個調查報告。這些研究成果密切聯(lián)系社會實際,記載了有關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許多生動資料,引起學術界的重視。1961年,姚耐、雍文遠等主編的《政治經濟學教材(社會主義部分)》出版,它是我國在“文化大革命”前公開出版的第一本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著作,發(fā)行量達20多萬冊。 在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方面,我院的科研人員也做了大量工作。1958年9月,由經濟研究所科研人員編撰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史料》、《恒豐紗廠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改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10月,《大隆機器廠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改造》、《上海解放前后物價資料匯編》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光明日報》、《學術月刊》、《新聞日報》及國外學術刊物對此作出了積極的評價。1958年以后,歷史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匯編》、《鴉片戰(zhàn)爭末期英軍在長江下游的侵略行為罪行》、《五四運動在上海史料選輯》、《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選輯》。
內容概要
中國學術史,在整個人類史上具有重要的、特殊的地位。如何將這一有著鮮明個性和特殊魅力的學術史準確生動地描述出來并介紹給全人類,使之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是我們這些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學術思潮是學術史的主流,思想史的靈魂,時代的精神。中國學術史乃至中國思想史的研究,都應以中國學術思潮的研究為基礎。 本書是一部以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代道學、明代心學、清代樸學、現(xiàn)代新學等八個主流學術思潮為研究主體的通史,簡明扼要地敘述兩干五百年以來各個主流學術思潮的流變、興衰的歷史因緣,并且從這些主流學術思潮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探尋其內在動力與前后相繼的邏輯必然,考察分析各個學術思潮所涌現(xiàn)出來的學術成就,探尋學術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律。
書籍目錄
第一章子學思潮/5第一節(jié)子學思潮的興起/5一、春秋地主經濟的形成與經濟觀念的改變/5二、諸侯爭霸,政治環(huán)境寬松/6三、士階層的形成與轉向/8四、學術發(fā)展的邏輯必然/9第二節(jié)子學思潮初瀾/12一、道:老聃關于宇宙本原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思考/12二、兩可:鄧析的教訟與名辯風氣的開創(chuàng)/18三、復禮:孔丘的游學歷程與儒學的誕生/22第三節(jié)子學思潮的中興/29一、兼愛:墨翟的平民政治與第一個宗教團體的形成/29二、性善:孟軻的成圣理由及其實踐/34三、歷物:惠施與名辯研究/40四、莊周的逍遙與齊物/45第四節(jié)子學思潮的總結/51一、小?。汉笃谀覍q說形式的反思/52二、指物:公孫龍正名實的理性思考/57三、性惡:荀況的教化理由及援法入禮/62四、法、術、勢:韓非非儒學、遠仁義的專制主義/68本章結語/73第二章經學思潮/79第一節(jié)經學思潮的興起/79一、西漢政權建立時百家之學概觀/79二、西漢創(chuàng)建者對思想統(tǒng)治工具的選擇/81三、黃老之術主導地位的延續(xù)與終結/83四、儒學的興起與搭建漢用平臺/85第二節(jié)經學思潮的繁榮/87一、漢武帝獨尊儒術的舉措及特點/88二、博士制度的變化及其傳經特點/90三、經學教育的發(fā)展/92四、通經致用/93五、儒術獨尊后的百家之學/96第三節(jié)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97一、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的分歧/97二、西漢末年的今、古文之爭/99三、東漢的今文經與古文經之爭/101第四節(jié)經學的衰落/105一、鄭學沖擊和戰(zhàn)亂摧殘只是外因/105二、“重病纏身”是經學衰落的主要原因/107三、選舉制度的腐蝕/110四、漢代有識者對經學的批判/111本章結語/114第三章玄學思潮/121第一節(jié)玄學思潮的興起/121一、東漢末年的名教危機/121二、經學的衰微與道家的異動/123三、從本末、名實之辯到劉劭的《人物志》/124四、魏晉玄學的序曲:何晏的“無名”論/125第二節(jié)魏晉玄學的展開:名教與自然之辯/126一、作為治國神器的名教/126二、王弼:名教本于自然/128三、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130四、郭象:名教即自然/132第三節(jié)玄學思潮的理論深化:有無之辯與言意之辯/134一、何晏與王弼的貴無論/135二、裴頹的崇有論/136三、郭象的獨化論/137四、荀粲的發(fā)難與人物品藻/140五、王弼的“得意忘言”論/141六、歐陽建的“言盡意”論/142第四節(jié)玄學思潮的尾聲與消退/1:44一、《列子》:順自然、斥名教的享樂主義/144二、《列子注》:佛玄合流的貴虛論/146三、喧賓奪主:佛學在玄學化中壯大/148本章結語?。?50第四章佛學思潮/152第一節(jié)佛教義學的興起/152一、隋唐時期佛學興起的內因與外緣/152二、天臺的思想理論與實踐學說/153三、三論宗的“緣起性空”理論/161第二節(jié)佛教義學的高峰(上)/164一、“賴耶緣起”理論/164二、法相宗后學的“五種姓”學說/165三、唯識學的成佛理論與實踐學說/168第三節(jié)佛教義學的高峰(中)/171一、律宗的戒學與觀法/171二、密教的“即身成佛”理論與實踐/174.三、凈土宗的修行實踐法門/178第四節(jié)佛教義學的高峰(下)/181一、華嚴宗的緣起理論/181二、華嚴“五教”與法界觀門/184第五節(jié)佛教義學的衰落與禪宗的崛起/189一、佛教義學宗派理論的趨向衰退/189二、禪宗——“不立文字”者的異軍突起/195本章結語/203第五章道學思潮/204第一節(jié)道學思潮的初興/205一、北宋政治變革與思想學術的互動/205二、教化與師道/206三、新型學者群與學術新取向/207四、道學思潮的先驅人物/209五、重“用”的致思取向/211第二節(jié)道學思潮的高漲/212一、周敦頤的“濂學”/212二、邵雍的“象數(shù)學”/215三、王安石的“新學”/217四、張載的“關學”/219五、程顥、程頤的“洛學”/222六、道學思潮高漲期的理論特征/229第三節(jié)道學思潮的鼎盛/231一、兩宋之際和宋室南渡后道學思潮的走向/231二、朱熹的“閩學”/232三、陸九淵的“江西學”/236四、湖湘學派/239五、浙東學派/241第四節(jié)道學的官學化及其衰變/244一、從受迫害到被認同/244二、朱門后學/246三、從懸為功令到道學獨尊/248四、道學衰變/250本章結語第六章心學思潮/251第七章樸學思潮第八章現(xiàn)代多元學術思潮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節(jié)子學思潮初瀾 公元前550年至前500年之間,是子學思潮的發(fā)軔期。周朝守藏史老聃、鄭國大夫鄧析、魯國大夫孔丘等一批優(yōu)秀知識分子脫穎而出,倡學立說,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學者群體和富有原創(chuàng)性的學說、著作。雖然是子學思潮的初瀾,其思想深度,卻為后來者高山仰止。奠定子學思潮理論基礎的第一部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經》),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道:老聃關于宇宙本原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思考 據司馬遷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日聃,楚國苦縣(今安徽亳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曾經擔任“周守藏室之史”,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一職。從《莊子》關于老子事跡的記載中,我們大約看到了老子的一些學術活動范圍。首先是周王朝的京畿之地,是老子任職“守藏室史”的工作所在地?!笆夭厥沂贰辈皇且粋€終身制的職位,他在免職之后,可能還在那里居住過一段時間。老子離開位于今洛陽一帶的周室所在地之后,先后去了兩個地方,一是南方的“沛”,即現(xiàn)在的江蘇沛縣。他在沛地居住一段時間之后,又西游于秦地:“陽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游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①這位緊追不舍的陽子居,就是以主張“貴生”、“重己”著稱于時的楊朱。 老子生平事跡中的最大一件事情,便是《老子》一書的寫作經過。據《史記》記載,老子離周,“至關,關令尹喜日:‘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老子》一書,雖為臨時所措,卻是老子的深思熟慮。寫作歷時長短不能知道,但從流傳下來的文本體例分析,全書共八十一段文字,后人稱之以“章”,其實只是一個個小段,都是語錄式的闡述,每段圍繞一個問題表達一種見解,或者通過幾段中的不同事例分析闡述同一個道理。尹喜獲得老聃的著作后,并沒有據為己有,而是很快公之于世。《老子》的問世,對于剛剛發(fā)生的子學思潮,是一股巨大的推動力。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