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行為模式研究

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作者:高湘萍//崔麗瑩  頁數:321  
Tag標簽:無  

前言

和諧社會的三個空間是自我關系、個人與他人關系和個人與社會關系。其中人與人的關系是社會關系的核心問題,它主要涉及個人與他人的人際關系,又稱“人己關系”,其中包括友朋、同伴、同事、同志、親子、師生、上下級、長幼、敵我等之間的關系。大學生之間的和諧,或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和諧大學校園,乃至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人與社會和諧的重要特征。這是人與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促使大學生對群體產生歸屬感,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安全感。高湘萍教授領銜其課題組,從心理學的角度,致力于大學生人際關系特征的研究,顯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實際意義。高湘萍的課題組研究目標是明確的:一是描繪了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特征全貌,了解大學生人際關系行為特征、認知特征、情感動力特征,及其與社會區(qū)域環(huán)境的關系;二是建立大學生人際關系特征系統(tǒng)心理模型,包括認知系統(tǒng)模型、人際關系動力特征與行為策略關系模型;三是闡述了大學生人際行為塑造的教育對策,利用社會化強化因子在人的行為塑造過程中的影響作用,從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入手,從和諧關系認知技術、人際交往技巧、人際共情體驗幾個方面,提出培訓建議,培養(yǎng)大學生的個體獨立性和團隊精神。整個研究,表現(xiàn)出四個特點:(1)時代性。把大學生人際關系特征研究融入社會經濟、文化的時代背景,了解當前社會區(qū)域背景與大學生人際關系特征間的互動關系,為建構以良好人際關系為切入點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探索新方法、新思路。(2)創(chuàng)新性。樣本規(guī)模大、有代表性,整個研究跨全國四個地區(qū),包含東南沿海、西部、東北地區(qū)七所高校四類本科專業(yè),有效回收問卷1 670份;調查采用自編的調查問卷,涵蓋三個維度:人際關系類型、人際交往行為類型、特征維度。

內容概要

本書是研究目標是明確的:一是描繪了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特征全貌,了解大學生人際關系行為特征、認知特征、情感動力特征,及其與社會區(qū)域環(huán)境的關系;二是建立大學生人際關系特征系統(tǒng)心理模型,包括認知系統(tǒng)模型、人際關系動力特征與行為策略關系模型;三是闡述了大學生人際行為塑造的教育對策,利用社會化強化因子在人的行為塑造過程中的影響作用,從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入手,從和諧關系認知技術、人際交往技巧、人際共情體驗幾個方面,提出培訓建議,培養(yǎng)大學生的個體獨立性和團隊精神。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模式調查研究的背景  第一節(jié)  問題的提出    一、人際關系的概念及其功能    二、當代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  第二節(jié)  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第三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    一、國內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    二、國外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  第四節(jié)  我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內容    一、研究目標    二、研究視角    三、研究內容  第五節(jié)研究方法    一、調查問卷結構    二、訪談大綱的編制    三、問卷調查及訪談的取樣    四、數據、資料的收集、處理和利用第二章  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狀況概貌  第一節(jié)  問卷調查結果    一、當代大學生主要人際關系網絡概況    二、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動因    三、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技能水平  第二節(jié)  個案訪談結果    一、父母關系    二、朋友關系    三、網絡交友    四、大學生人際交往動機    五、大學生人際交往技能  第三節(jié)  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概況的總體印象    一、當代大學生的主要人際關系網絡狀況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動力結構分析    三、大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總體分析第三章  人際吸引  第一節(jié)  問卷調查結果    一、人際吸引的認知特征    二、人際吸引的行為特征    三、人際吸引的情緒體驗    四、人際吸引的動力特征    五、主要人際關系的相互吸引  第二節(jié)  個案訪談結果    一、師生間的人際吸引    二、朋友之間的相互吸引    三、與網友的相互吸引  第三節(jié)  人際吸引模式    一、家庭關系與人際吸引    二、與同齡人的人際吸引    三、師生之間的人際吸引第四章  人際互動  第一節(jié)  問卷調查結果    一、人際互動認知特征    二、人際互動行為特征    三、人際互動動力特征    四、主要人際關系類型的互動  第二節(jié)  個案訪談結果    一、家庭內部互動    二、師生互動    三、朋友間的互動    四、親密朋友間的互動    五、與網友的互動  第三節(jié)  人際互動模式    一、當代大學生與同齡人的互動    二、當代大學生親子互動    三、當代大學生師生互動    四、當代大學生人際互動模型第五章  人際溝通  第一節(jié)  問卷調查結果    一、人際溝通行為特征    二、人際溝通認知特征    三、人際溝通動力特征    四、重要人際關系中的溝通行為  第二節(jié)  個案訪談結果    一、親子溝通    二、師生溝通    三、普通朋友間的溝通    四、親密朋友間的溝通    五、與網友的溝通  第三節(jié)  人際溝通模式    一、當代大學生的親子溝通模式    二、當代大學生的同伴溝通模式    三、當代大學生的師生溝通模式第六章  合作行為  第一節(jié)  問卷調查結果    一、合作的認知特征    二、合作的行為特征    三、合作的動力特征和技能水平    四、不同類型大學生合作模式特征比較  第二節(jié)  個案訪談結果    一、與朋友在一起的活動內容    二、影響合作進展的因素    三、小團體  第三節(jié)  人際合作模式    一、大學生合作模式的總體分析    二、合作者與非合作者反應模式的比較    三、大學生合作認知、合作情感與合作行為之間的關系模式第七章  角色擔任  第一節(jié)  問卷調查結果    一、角色叢    二、角色間沖突    三、父母對大學生的角色期望    四、角色擔任認知特征    五、處理角色間關系的能力  第二節(jié)  個案訪談結果    一、角色叢(子女、學生、班干、朋友、戀人、社團學生會)    二、父母的角色期望  第三節(jié)  角色擔任模式    一、角色占有    二、角色扮演和角色失調    三、模型描述第八章  利他與受助行為  第一節(jié)  問卷調查結果    一、利他認知特征    二、利他與受助行為特征    三、利他動力特征和技能    四、受助后的情緒體驗  第二節(jié)  個案訪談結果    一、與朋友交往的互相幫助    二、與老師的互幫互利  第三節(jié)  利他行為模式    一、利他行為認知的地區(qū)差異    二、利他的道德歸因傾向    三、助人狀況和受助狀況的巨大反差    四、利他的積極情緒體驗    五、有良好的利他意愿,但對自己的能力不夠自信第九章  人際沖突  第一節(jié)  問卷調查結果    一、人際沖突認知特征    二、沖突行為  第二節(jié)  個案訪談結果    一、沖突的狀態(tài)    二、發(fā)生沖突時的情景    三、如何避免沖突    四、處理方式  第三節(jié)  人際沖突模式第十章  攻擊行為  第一節(jié)  問卷調查結果    一、攻擊行為特征    二、攻擊認知特征  第二節(jié)  個案訪談結果    一、與同學、老師之間的矛盾攻擊    二、與朋友、其他人之間的矛盾攻擊    三、與家人的矛盾攻擊  第三節(jié)  攻擊行為模式    一、責任歸因    二、攻擊性行為    三、責任歸因與攻擊行為附錄:大學生人際關系調查問卷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他人共同活動的需要,只是在人際交往中比較缺乏主動性。五、大學生人際交往技能1.自我暴露人際關系良好的大學生與人交往非常坦誠,雖不能做到與所有人無話不說,但是一般都能夠與自己的好朋友無話不說,包括一些非常隱私的話題。不僅僅愿意與朋友談論個人的問題,而且也愿意向朋友談論家里的事情,“家里出點兒事情,我在家里做了什么我都給他們說的”。同時,此類學生不僅自我暴露的能力較強,而且還兼具傾聽他人的能力,“只要他告訴我,我愿意當傾聽者”,這樣可以促進雙方彼此交流,增進了解,袒露心聲。人際關系不好的同學較少能夠像人際關系良好的同學那樣具備自我暴露的能力,雖然也有部分大學生愿意與好朋友無話不說,但是還是有所保留,例如一些“從小到大,非常觸及內心,非常傷心,難以忘掉又不想再提起的事情,那肯定是永遠埋在心里不想再提”。個別人際關系困難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即使心情不好的時候也不該輕易表現(xiàn)出來,因為有大學生認為這樣做其實讓別人承擔了保守秘密的責任,會增加對方的心理負擔。2.主動溝通與交流訪談中,當問及朋友之間產生誤會的時候是否會主動溝通、澄清誤會,或者是否主動道歉,人際關系良好的大學生一般都做了肯定回答,但他們并不是一味地澄清,而是視情況而定,因為他們認為有些誤會不用澄清,過一陣兩人就會和好,誤會也會自然消除??梢?,人際關系良好的同學在處理糾紛和矛盾的時候不僅具有主動性,而且考慮問題比較周全,更有遠見,如一位同學這樣回答“要看某些方面,有的事的話我不喜歡,如果誤會了,情感方面的就有點麻煩”,說明他認為有些時候主動溝通或道歉會使小事變大事,使雙方變得更生分。人際關系不好的同學在被問及是否會主動溝通或道歉的時候,他們“一般不會主動去溝通”,或者認為雙方應該平等,“各占一半吧”,或者認為“對方會理解自己”。也有人際關系不好的同學認為,隨著時間的流逝誤會自然會消除,不用刻意去解釋,但這些也只是針對一些小事,如果大事的話還是有必要自己主動澄清。

后記

從2005年到2008年,這項歷時3年的調查研究終于畫上了一個還令自己滿意的句號。正如我們在第一章所說的,起意開展這項研究,是因為近年來大學生在人際關系方面遭遇的困擾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不管從媒體報道上還是從自己親歷的教學活動中,都能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另外我們也注意到,對當前大學生群體人際行為特征的判斷存在種種推測、臆斷,我們覺得應該有一批可靠的數據幫助社會、教育界形成切實的印象。從對一種現(xiàn)象證明的可靠性程度而言,調查研究是最低層次的一種證明研究手段,但是不容置疑,它是獲取客觀數據的有效途徑,適宜在短時間內完成對一種復雜現(xiàn)象總體的把握,更是對問題進行深入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礎。于是便有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資助立項。有很多人介入_『這項頗具規(guī)模的研究。首先是我的研究生們,連續(xù)幾屆研究生李慧淵、邢乃愈、龔燕、李曉芳、錢錦、宋欣春、孟繁興、陳巧英參與了調查問卷討論、設計,主持大學生問卷回答和個別訪談,數據登錄,成為項目研究實施的主要戰(zhàn)斗力量。同事崔麗瑩博士欣然同意加盟課題組。我自己則承擔了整個項目的總體策劃、設計、組織實施。樣本調查得到了各校朋友的幫助,他們是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院長劉勇弟和崔珊珊老師,復旦大學太平洋金融學院黨委書記聶葉,陜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游旭群,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謝青、生命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趙誠、建工學院丁麗萍老師,集美大學吳江秋老師,以及畢業(yè)后在長春大學光華學院人文社科系任教的邢乃愈。課題組成員承擔了書稿各章的數據處理、資料整理和寫作,第一章:崔麗瑩、錢錦、高湘萍;第二章:高湘萍、龔燕、孟繁興;第三章:錢錦;第四章:高湘萍、孟繁興;第五章:龔燕;第六章:崔麗瑩;第七章:孟繁興;第八章:陳巧英、高湘萍;第九章:陳巧英;第十章:宋欣春;蕭倩、徐曉瀅擔任了文字校對工作。

編輯推薦

《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行為模式研究》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行為模式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書有些積壓的感覺,不整潔,上面還有油污之類的。不是新書,等了半個月就這個結果
  •   剛好在寫這個論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