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24 出版社:寧波出版社 作者:劉尚才 頁數(shù):22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十里紅妝婚嫁傳說》涵蓋了舊時女子出嫁的全過程,展示了江南婚嫁的亮麗特色。從說媒占卜的《合八字》始,媒事成《遞懇帖》,女方準備嫁妝,有《門當戶對十里紅妝》《嫁妝外的嫁妝》《雙并櫥》《梳妝臺》《串箱杠》《套籃擔》《新婦被》等,然后是女兒出嫁,有洗身禮的《五子湯》,有美容禮的《開面》,有上轎的《哭嫁》,有交拜天地后的《鋪床疊被》《洞房花燭》《喝交杯酒》《鬧洞房》《紅喜蛋》等,直至婚后第三天新婦下廚的《綢緞當柴燒》,等等傳說。這系列傳說,完整地再現(xiàn)了寧鄉(xiāng)嫁女民俗,充分展現(xiàn)了以十里紅妝為主軸的江南韻味,古越風情。
作者簡介
十里紅妝編輯委員會
書籍目錄
序言一:繽紛的婚俗風情畫卷序言二:弘揚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一、紅妝篇第一章 紅櫥柜雙并櫥衣櫥花沿千工床討丁羹櫥八仙桌茶幾凳子梳妝臺石磨陪嫁第二章 吉祥桶雙山提桶討奶桶面桶架洗腳桶浴桶石水缸陪嫁第三章 串箱杠串箱杠和合蠟臺仙子銅火踏箸籠連心鎖竹夫人梳妝盒第四章 女紅繡紅蓋頭銀簪肚兜嫁妝被新婦被扼床薦針箜籃床簾石獅子壓花繃二、婚俗篇第一章 定終身合八字遞懇帖頭發(fā)兌針嫁妝外的嫁妝第二章 出娘門開面洗五子湯系紅肚兜坐量器木斗紅板箱內(nèi)放豬油壓櫥鳳冠霞帔坐花轎哭嫁附文:哭嫁歌花轎頂端裝飾物新娘坐花轎紅傘代花轎馬桶小叔爭大嫁囡滿路紅門當戶對十里紅妝徐炭甏嫁囡第三章 抬新婦請花轎神攔轎門迎親擔上掛雞轎娘舅擔套籃第四章 拜天地結(jié)婚為啥放鞭炮鋪床疊被伴娘和伴郎洞房花燭唱開門詩鬧洞房喝交杯酒拉馬桶尿紅喜蛋第五章 回娘家綢緞當柴燒待曉堂前拜舅姑新娘穿紅衣三日回門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串箱杠在寧海,女兒出嫁,有錢人的十里紅妝,一杠杠串箱,繽紛過市,顯示了豪華富貴。可有誰知這串箱杠的來歷里頭竟包含著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清兵入關,各地義軍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與清朝統(tǒng)治者展開殊死決斗。民族英雄張蒼水來到寧海東鄉(xiāng)山頭村安營扎寨,招兵買馬,建立反清根據(jù)地。消息一傳開,各地義士紛紛投奔張蒼水麾下。寧海東鄉(xiāng)有個西倉岙,該岙背負青山,面臨碧水,青山重疊,竹木蔥蘢,眾多潺潺小溪匯成一條大溪,直通大海,是個山明水秀的好地方。相傳,張少霞曾在此地煉丹。岙內(nèi)大族葉氏名人輩出,其中有個受人尊敬、能文能武的人,被稱為“葉爺”。此人腳腳踏在路中央,從不橫踏一根路邊草,對同岙內(nèi)百姓似兄弟般親熱。時間一久,他的真名實姓早被人淡忘了,但至今岙內(nèi)上至近百歲老人,下至十歲幼童都仍然記得有個“葉爺”。張蒼水到山頭后,在了解本地的風土人情時,總有人提及西倉岙的葉爺。張蒼水建立根據(jù)地,必須要有葉爺這樣忠誠老實、辦事腳踏實地、又受老百姓擁戴的人相助。葉爺也打聽到張蒼水愛兵如子、自己花錢筑山頭塘,于是葉爺來到山頭,與張蒼水挑燈徹夜長談,兩人的心越談靠得越攏,葉爺就成了張蒼水身邊的貼心人。張蒼水在山頭屯田招兵,聲勢日壯。后來,葉爺在與清兵激戰(zhàn)中,身先士卒,奮勇抗敵,不幸壯烈犧牲。消息傳到西倉岙,全岙的人悲痛萬分,痛哭聲響徹云霄。葉爺生前沒有留下任何遺產(chǎn),妻子早已去世,留下只有14歲的女兒葉英。張蒼水為避免寧海東鄉(xiāng)百姓遭受戰(zhàn)火之災,撤兵南田島,便把葉英帶到南田島去,視同親生。南田島四面環(huán)海,島上住有漁民,不是漁汛期,陸上無人來此。清兵一時不知張蒼水所部去向,派兵四處查找下落。張蒼水在島上筑城造田,屯田練兵,準備在此建立根據(jù)地繼續(xù)抗清。張蒼水在島上住了兩年,江南各支抗清隊伍,全被清兵消滅,只剩下張蒼水這支部隊。這時,葉英已是二八年華的姑娘,長得亭亭玉立,張蒼水把她許配給當?shù)匾患乙髮嵉臐O民子弟,只等擇好吉期完婚,好了卻一筆心愿。正在此時,張蒼水被部下一個叛徒出賣被俘,先被押往寧波,再押往杭州,最終遇害。這最后一支抗清義軍被消滅了,幸好留在夫家的葉英卻平安無事。于是夫家擇好吉期,準備完婚。葉英的家鄉(xiāng)西倉岙得知了這一消息。家鄉(xiāng)人議論:葉爺是我西倉人,葉英是我西倉女,姑娘出嫁,娘家人應該助嫁。那時的老百姓家境都貧窮,拿不出大宗助嫁物件,但是小宗物件家家都能拿一些。貧寒之家以泥制的碗盞為主,中等人家以瓷器為主,家境稍好的人家以錫器為主。族長們自然不應落后于老百姓,拿不出真金的,也要拿出表面鍍金的各種銅器。因西倉與南田有百里之遙,要翻山過海,道路艱難,助嫁物不可能每戶都派人送到南田去。大家把各自的助嫁物都匯集到各姓氏的族長家中,堆積如山,琳瑯滿目。族長們一起商量,他們認為:把助嫁物放到籮筐里送去,老百姓肯定意見大,說我們族長介無能,不體面。族長們通過商議,決定在山靠山,利用山上的竹木,土法上馬,用竹木制成一個個架子,里面擺放助嫁物,把西倉岙百姓對葉爺?shù)囊黄卸餍囊鈴奈鱾}岙到南田一路傳播過去。當然,這一個個架子要做得美觀好看。山里人家家有篾刀、鋸、鑿、刨、斧頭,說干就干,三人一堆,五人一伴,乒乒乓乓干起來?!叭齻€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各人有各人的竅門,各人有各人的手法,一個個木架子、竹架子制成了。這些木架子、竹架子大小不一,形狀不一,五花八門。木匠師傅一看:“不行,不行,尺寸要統(tǒng)一?!斌硯煾狄豢矗骸安恍校恍?,竹架子制作太粗糙了,要精工制作?!逼峤硯煾狄豢催B連搖頭:“不行,不行,外表要涂上紅漆,才顯得紅事莊重。”于是,木匠師傅、篾匠師傅、漆匠師傅大顯身手,奔東走西忙著指導土木匠、土篾匠、土漆匠來一個統(tǒng)一制作大行動。風和日麗的一天,各姓族長挑選本族年輕力壯的后生,兩個人一杠,抬著裝滿助嫁物件的一個個木架子、竹架子,越西倉嶺,過胡陳,翻山洋嶺,走長街,赴岳井下船過海,奔向南田島。抬竹架子、木架子的青年后生衣著嶄新,步伐整齊,每走過一個村莊,村口都擠滿著看熱鬧的人群,特別是姑娘們,對木架子、竹架子里面擺放的助嫁物件看得仔仔細細,贊聲不絕,女兒們心里都在想,如果我也有這么多的助嫁物件,多幸福呀!因為一這些竹架子、木架子下部形狀像一只長方形的大箱子,上部用一根竹棍串著,兩個人一前一后抬著走路,步伐整齊,煞是好看,看熱鬧的人問抬的人:“這東西叫啥名堂?”抬的人反問看的人:“叫啥名堂你們猜猜看?”有位看熱鬧的老者道:“叫串箱杠吧!”“對,就叫串箱杠!”眾人異口同聲道。從那時起,寧海及周邊農(nóng)村姑娘出嫁時必須有串箱杠送嫁。串箱杠的杠數(shù)不限,許多趕來看熱鬧的人首先要點點串箱杠的杠數(shù),再看看杠里擺放的助嫁物的質(zhì)量,杠數(shù)多少和助嫁物的質(zhì)量是衡量出嫁姑娘家經(jīng)濟條件的一個標準?!按涓堋彪m是一個出嫁物品的承載體,但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內(nèi)涵,至今寧海農(nóng)村有些人家還做了許多串箱杠,用來出租。
編輯推薦
《十里紅妝婚嫁傳說》是由寧波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