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祠堂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作者:劉華  頁數(shù):314  

內(nèi)容概要

在歷史上江西作為全國立祠最多的地區(qū)之一,至今鄉(xiāng)間仍散落著蔚為大觀的古祠堂,建祠祭祖的風氣得以推廣,也與朱熹、夏言這兩位江西籍歷史文化名人有關,歷史上江西又是五次北人南遷的中轉(zhuǎn)站,可以說,源遠流長的宗族文化扎根于斯,卻輻照著更為廣闊的地區(qū)。既然宗祠建筑承載著一個宗族全部的歷史情感、生活理想,以及維系情感、支撐理想的宗法關系,那么,宗祠建筑本身也就被賦予了極其重要的文化意義。因此,感受祠堂的建筑藝術及其裝飾藝術,就是感受人們血脈相襲的思想感情、信仰崇拜、觀念意識,就是感受眾多姓氏各具魅力的生活史和精神史,并由此反觀我們民族特有的文化風度,精神氣質(zhì)和心靈歷史。

書籍目錄

1 鄉(xiāng)土的圣殿2 心靈的安居工程3 恍若精神圍屋4 一個人的紀念碑5 桃花源里可耕田6 萬家煙火一家風7 標榜或者攀附8 夢想著魚龍際變9 榮歸的錦衣華裳10 百柱的意味11 像水稻一樣分蘗12 神人為誰歡聚13 累著的娛樂精神14 坐落在心的形局里15 絢麗的辟邪物后記

章節(jié)摘錄

  2 心靈的安居工程  贛南山歌《過山溜》唱道——  阿哥出門過廣東,  打只山歌顯威風;  隔山老虎跟我走,  搞到錢來敬祖宗?! ∵@首山歌恰到好處地印證了我的感覺:人們好像是為祖宗而活著,為血脈相傳的人丁興旺的期冀而活著,為世代相托的光耀門第的理想而活著?! 那f埠圩就誕生在人們孝敬祖宗的那份真摯情感中。那里有一座非常壯觀的墓冢,墓冢兩邊甚至還建有可供人休息的廂廊。墓中葬著明代狀元羅洪先的高足胡夷簡。胡夷簡曾以貢元身份,被朝廷任命為廣東惠州長樂知縣,“后升任云南賓州知州不就”,回到家鄉(xiāng)胡家村后,他為弟子鄉(xiāng)人講學,清貧一生,死后被祀為鄉(xiāng)賢,葬在村外數(shù)里遠的高坎處。據(jù)說,兒子為其守陵三年,搭茅廬于墓側(cè),不料,鄉(xiāng)人及外地朋友前來憑吊者絡繹不絕,以至于濂江岸邊竟?jié)u漸有了茶肆、酒樓、客棧、商鋪……三年守陵結(jié)束,那里竟形成了一個新的圩市。不知道是對先賢綿延不絕的緬懷之情召喚著店家商販,還是那些店家商販支撐著那份持之以恒的孝心?! ∵@個傳說讓我相信,許多村莊大概正是為了陪伴和守護祖先的魂靈而形成的。新建縣璜源村旁,有明寧王朱權墓。朱權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十三歲封藩于大寧,世稱寧王。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改封南昌。他神姿秀朗,慧心聰悟,一生致力于研讀著述,并多有成就。正統(tǒng)七年,朱權自建生墳,并屢次前往游覽。其墓前原有南極長生宮,左有泰元殿和沖霄樓,右有旋璣殿和凌江樓,宮前則有醉仙亭和一對近七米高的八棱形符表,上刻道家符篆。墓室隱于山中,系青磚卷拱結(jié)構,分前室、次前室、中室和后室四部分。前室用自來石頂住,二門無自來石。中室之后,有卷門通后室。后墻正中有一壁龕,兩旁用紅石做八棱柱,柱下有礎,礎上有正心枋,枋上有斗拱,以支持出檐。由于朱權晚年學道,道冠道袍入殮,口含一枚金錢,體壓大小金錢二行,每行六枚,其他隨葬品,有金、銀、銅、錫、玉、瓷等器物,有些珍品已由故宮博物院收藏。故此墓被人稱做“江南第一大地下皇陵”?! 《F(xiàn)有上千人口的璜源村朱氏,來歷充滿神秘色彩。說其神秘,這是因為,五百多年前留在此地守墓的,到底是家奴還是部隊,村名是否有暗示墓主人身世的寓意,并沒有確切的說法。不論究竟若何,守墓者并非朱權的血統(tǒng),為表達對主人的忠孝,也為了攀龍附鳳,均改姓為朱,是極有可能的。人們繁衍生息而成了村莊,并世世代代秉承祖訓,守護寧王墓?! ∮幸馑嫉氖?,如今的村民仍然以朱權后裔為自豪,他們翻出隔了好幾代才開始修的《朱氏八支宗譜》作佐證,稱朱權是自己的老祖宗?! ∽屓速M盡思量的朱氏宗祠緘口不語,表情里卻是一派王者的孤高、王者的冷峻。  璜源村朱氏的傳奇并非特例,宗族的歷史中不知藏有多少感人至深的秘密。在贛南的會昌縣境內(nèi),居住著大量的文姓人家,他們無不以文天祥后代為榮耀。據(jù)說文氏定居會昌已有幾十代了,縣城雜亂的民居建筑群中,尚存一座飛檐翹角的古祠堂,曰:文信國公祠。據(jù)研究客家的學者分析,其實文天祥的后代在贛南繁衍的可能性不太大,會昌文氏的祖先,應當是追隨文天祥抗元的將士,文天祥抗元失敗在北京就義后,他們一概改姓文,以表達自己對這位民族英雄的仰慕和忠誠。這樣的秘密既然已經(jīng)融化在血脈里流淌了千年,企望在民間探究,其結(jié)果只能是無解了?! 蹩h吉潭潘氏一脈,開基于南宋末年,其先祖潘任,正是文天祥部下的將軍。當時,祖籍河南、遷居福建長汀的潘任在長汀招募義軍抗元,被封為扶駕征討大將軍,后又投入文天祥的抗元隊伍,被任命為兵部尚書。文天祥在于都大敗元軍,收復了于都、興國等地后,潘任率軍駐扎尋烏一帶。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南宋滅亡,潘任聞訊后率軍尋找皇室后裔無望,在尋烏解散了隊伍,便與兒子隱居尋烏項山,不久郁郁而終,葬于上車村烏石崗。一百年后,明太祖朱元璋為表彰潘任的抗元忠君,敕封謚號“忠節(jié)”?!杜耸衔逍拮遄V》中有文詠嘆這段歷史:“聞胡元之已定鼎兮,遂殉節(jié)而絕糧。公有子不應元詔兮,棲隱于此鄉(xiāng)。貽后裔而創(chuàng)基立業(yè)兮,依乾嶺為住場。隨開墾于山麓周圍兮,變荊棘為麻桑?!薄 ∨耸虾笕朔毖苌⒂谧媸a里,自潘任開基尋烏至今已七百多年,三十多萬后裔分布全國十余個省份,尤以廣東客家地區(qū)為多。吉潭上車村的潘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占地面積一千二百多平方米。宗祠地處村子水口附近,周圍環(huán)境優(yōu)美,舊有“八景”之謂,它們是項山甑、黃金潭、鷓鴣崠、五指嶂、片月池、蓮花寨、金剛山、陽古崠,歷來均有詩詞贊頌。祠堂前一泓清澈的月池,既納風水,又是消防水源。祠堂為三開間的磚混建筑,沒有廊門和抱鼓石,階前立有一對紅石獅。進入宗祠,前后兩進,中間置寬大的天井,這是贛南宗祠的常見格局。上廳祖龕中,放置著尋烏潘氏開基祖潘任的牌位。外墻的石窗是通雕圖案文字裝飾,大梁童柱上端鑲作櫨斗來承托上面的界梁,承托桁的駝峰被雕成一只雙目鼓突、活靈活現(xiàn)的麒麟,麒麟背上馱著一朵盛開的荷蓮,三界梁上的脊柱山霧云與四界梁上的駝峰相連,增加界梁的穩(wěn)定性,這在祠堂建筑中頗為獨特。潘氏宗祠正屋的兩側(cè)擴建有橫屋,其間有長形天井,是反映贛南祠堂從居祀型向?qū)l胄桶l(fā)展的典型建筑?! 《耸献陟舻暮髠?cè)方不遠處,就是潘氏祠墳地界。那兒立有潘任墓等祖墓?! ∮镭S縣的沙溪瀧岡,有座西陽官,是歐陽修父母的墳院。那是一座三殿并列的古建筑群,前有三開間坊式大門,上書“西陽宮”三個大字。入內(nèi),右側(cè)為瀧岡書院,左側(cè)是歐陽文忠公祠,里面雕龍畫棟,飛檐流翠,氣勢頗為壯觀;公祠旁有被歷代文史學家稱譽為“千古至文”的《瀧岡阡表》碑亭,碑亭為雙層樓閣。碑的正面刻有《瀧岡阡表》,背面刻著《歐陽氏世系表》,至今已近千年。聽說,在西陽宮內(nèi),歐陽氏后人曾興建了一幢“荻樓”,取歐母“畫荻教子”的典故以昭示后輩??上?,由于年久失修,“荻樓”早已坍毀?!  爱嬢督套印钡墓适抡f的是,歐陽修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難,因為無法供他上學,他的母親便自己教兒子。買不起紙筆,她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 W母去世后,歐陽修從河南潁州將其母的靈柩,連同二十多年前去世的胥、楊兩位夫人的遺骸一同送回了故鄉(xiāng)沙溪,與其早年去世的父親安葬在一起。他本想在故鄉(xiāng)多住一段時間,但因其岳母去世,只好又匆匆北上悼祭。離鄉(xiāng)時,他尚未修建父母的墳院,本以為很快就能回鄉(xiāng)辦理此事,但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過故鄉(xiāng)?! W陽修委托家鄉(xiāng)的親友修建道觀,請道士祭奠亡靈和灑掃墓地。但在動工挖墻基時,卻挖出了一口大鐘,上有“唐貞觀己丑西陽觀鐘”之字,原來這里早先就有個“西陽觀”。剛開始,歐陽修想沿用原名,但因其父名為“歐陽觀”,為避諱而棄之。他的好友、時任宰相韓琦說,道家的宮、觀之名相近,就叫“宮”吧。而“宮”是帝王的住所,不能隨意安名,經(jīng)奏請皇帝批準后才叫“西陽宮”。從此,西陽宮就成了歐陽修父母的墳院?! 髡f當年歐陽修安葬了母親后,曾指著近旁的一個山岡說,死后他要安葬在父母身邊。在宋嘉祜年間,歐陽修因惦念父母的墳塋,曾七次向朝廷奏請,要求回江西南昌任職,但都未能準奏。宋皇祜四年(公元1052年),歐陽修安葬母親后,就開始動筆寫作《瀧岡阡表》,初名是《先君墓表》,表現(xiàn)其父的廉、孝、仁,其母慈愛善良的美德,后來他遭貶山東青州,又在那里進行了精心修改。一篇千余字的阡表,歷時二十年才脫稿,此時他已六十四歲。個中緣由,歐陽修在阡表中有所交代:“非敢緩也,有所待也?!痹瓉?,他是等待著皇帝為自己的祖先誥封。寫好后,歐陽修找了一塊青州墨綠色大碑石,請工匠在正面刻上他親自手書的《瀧岡阡表》?!  稙{岡阡表》是歐陽修為追懷父母養(yǎng)育之恩而寫下的一部“動人悲戚、增人涕淚”的家史。因為該阡表敘事懷人,情深意長,動人心扉,民間便創(chuàng)造了一個動人的傳說:在把阡表碑用船運回沙溪行至鄱陽湖時,忽然風浪驟起,一只烏龜浮出湖面,朝船上吐了一張寫有“龍王借表”的紙條后隱去。為了行船安全,歐陽修忍痛把阡表碑推入湖中,霎時湖上風平浪靜。回到沙溪后,他一直為失碑而悶悶不樂。有一天,只見院中的魚塘里浮出一只大烏龜,背上馱著一塊石碑,近前一看,正是阡表碑。歐陽修喜出望外,正要拜謝時,不料烏龜因勞累過度而死。他傷感不已,遂將魚塘改名“放生塘”。如今,阡表碑上仍可見斑斑痕跡,相傳那是龍王讀表時感動得手舞足蹈而留下的龍爪印跡。

編輯推薦

  《百姓的祠堂》為“劉華文化隨筆‘大地臉譜’系列叢書”中的一本。作者試圖從各個角度挖掘出寄寓在絢麗多彩的民間古祠堂中的情感和思想,引領讀者去品味祠堂、想象歷史,啟發(fā)讀者欣賞古祠堂的審美主動性,反觀一個地域乃至我們民族的文化風度、精神氣質(zhì)和心靈歷史。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百姓的祠堂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書本不錯,還算好吧
  •   圖文并茂,印刷精美,喜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