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文匯 作者:唐明生 頁數(shù):287
前言
在中國所有的城市中,沒有也不可能有兩個城市是完全相同的,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個性。上海,無論是城市的形成過程、發(fā)展道路,還是外觀風(fēng)貌、人文內(nèi)蘊,抑或是民間風(fēng)俗習(xí)慣等,都有鮮明的特點和個性,有些方面還頗具奇光異彩! 如果要我用一個字來形容上海這座城市,我以為唯獨一個“海”字,別無選擇?! ∩虾J呛!?jù)研究表明,今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區(qū),尤其是市中心地區(qū),在六千多年以前,尚是汪洋一片。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江的奔流不息,大海的潮漲潮落,漸漸淤積成了新的陸地,以打魚為生的先民們開始來這一帶活動。灘涂濕地漸長,圍海遣地漸移,漁民順勢東進,于是出現(xiàn)了叫上海浦、下海浦的兩個小漁村,由此迅速發(fā)展起來。到南宋成淳三年(1267年),在今小東門十六鋪岸邊形成集鎮(zhèn),稱上海鎮(zhèn)。后于1292年正式設(shè)置上??h,縣署就在今老城廂內(nèi)的舊校場路上。一個新興的中國濱海城市就這樣開始崛起。所以我認為,上海可以說是一座水城,上海是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水是上海的血脈,水是上海的精靈。
內(nèi)容概要
在一個放眼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充滿著擁擠、浮華與喧囂的環(huán)境里生活久了,人們特別希望能看到滿天星斗和滿地的綠色。于是,有著無數(shù)綠色的生命,又匯聚了眾多藝術(shù)結(jié)晶的園林,便成為城市人休閑、游覽和進行文體活動的理想場所。絲毫也不夸張,正是那一座座或大或小的園林,讓城市人的生活多了幾許繽紛色彩?! @林,讓城市生活更美好?!逗E蓤@林》是在海派文化背景下,對上海園林所作的一種解讀。
作者簡介
唐明生,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xué)學(xué)會理事,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會員,上海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文學(xué)報》新聞部主任、總編室主任,《電視·電影·文學(xué)》副主編、主編,上海市文藝創(chuàng)作中心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主要作品有話題性評論集《文化的多邊對話》,思辨對話《超越大銀幕》,文學(xué)傳記《跨越世紀的美麗——秦怡傳》,八集電視連續(xù)劇《相約在春天》,談藝錄《角色編織的花環(huán)》,以及影視理(評)論、報告文學(xué)和隨筆近百萬余字。已發(fā)表(拍攝)的作品中,《相約在春天》(合作)獲第17屆“飛天獎”中篇三等獎,《超越大銀幕》獲中國文聯(lián)首屆文藝評論獎三等獎。另曾獲全國好新聞評選標題獎、上海書評二等獎和散文隨筆征文三等獎等獎項。
書籍目錄
總序/李倫新開篇 園林,城市的插圖第一章 私家花園的演變與新生第一節(jié) 名園之冠:豫園第二節(jié) 綠竹猗猗:古猗園第三節(jié) 名人園:醉白池第二章 租界問世與僑民花園第一節(jié) 觀江勝境:黃浦公園第二節(jié) 時尚先鋒:復(fù)興公園第三節(jié) 獨木傲霜:中山公園第三章 遠去的歷史與消失的名園第一節(jié) 海上大觀園:哈同花園第二節(jié) 社會沙龍:張園第四章 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第一節(jié) 跑馬廳變遷:人民公園第二節(jié) 京海派山水:長風(fēng)公園第三節(jié) 公墓變臉:靜安公園第五章 逢盛世名園重獲新生第一節(jié) 賞桂勝地:桂林公園第二節(jié) 陵墓園林:光啟公園第六章 發(fā)展中彰顯人文個性第一節(jié) 從自然走向紀念:魯迅公園第二節(jié) 以茶會友:閘北公園第七章 張揚人與生態(tài)的互相融合第一節(jié) 江南造紅樓:上海大觀園第二節(jié) 綠色博物館:上海植物園第三節(jié) 市綠洲:世紀公園尾聲:展望并不太遙遠的將來后記:一種文化背景下的解讀主要參考書目跋/鄭家堯
章節(jié)摘錄
建于1985年的青清園,面積30余畝,成園中之園,其門廳高雅玲瓏,屋脊嵌花,飛檐鏤空,翹角飄逸,方窗對稱,嵌以鄭板橋竹畫作窗欞,點出了園的主題——竹之園。園中植有鳳尾竹、龜甲竹、香妃竹、螺節(jié)竹、刺黑竹、實肚竹等常規(guī)和名貴品種30多種,江南園林中無第二家可比。還是以竹造景,營造出相擁成蔭的竹徑,起伏多變的竹叢,竹石結(jié)合的竹石圖,竹和建筑、花石小路相結(jié)合的竹徑通幽,那是一個竹的世界。每有徐風(fēng)拂來,竹聲颯颯,竹影婆娑,綠竹猗猗之形之貌,與400余年前猗猗綠竹之情之狀,一脈相承。自然,幽靜曲水在青清園中也得以延續(xù),繼續(xù)發(fā)揮著它托景的審美妙用。 此外,還有匾額、楹聯(lián)與竹刻,那是藝術(shù)化的“綠竹”與“曲水”。閔士籍聘竹刻名家朱三松對住宅規(guī)劃改建,朱三松以深厚的理水造園技藝,除遍植綠竹,又發(fā)揮竹刻專長,在園中立柱、椽子、長廊上刻下千姿百態(tài)的竹景,動靜相宜,別有趣味。 中國古典園林,匾額如人之須眉,是不可或缺的點綴品,對景觀建筑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赔@的匾額、楹聯(lián)多和“竹”、“水”有關(guān)?!笆执核p檐影,百葉蓮花工里香?!鼻迦肆螇圬S題不系舟,留下這樣的聯(lián)句?!昂娠L(fēng)竹露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游荷風(fēng)竹露亭,揮筆留下這一匾額。“名園饒古意,猗竹寓幽情?!碑敶鷷椅涕傔\移步園內(nèi),留下的墨寶被刻在竹板上。精妙絕倫的名家書法,雋永深刻的文字內(nèi)涵,栩栩如生的精美竹刻,匯聚而生的是濃濃的人文氣息,置身其中,備覺韻味悠長。 綠竹猗猗,曲水悠悠,是詩也是畫,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觀之賞之。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