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劉文榮 頁數(shù):395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旨在于簡明扼要地敘述西方文化的整個演變過程——從遠古的神話時代,到現(xiàn)在的科學時代;從古希臘人對太陽神阿波羅的崇拜,到20世紀美國人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先對“西方”和“文化”這兩個概念稍作界定,因為前者往往有點含混,后者則往往過于寬泛?!拔鞣健币辉~,在中國古代指中原以西的所有地域,即所謂“西域”。但由于當時對世界的認識有限,“西方”實際上僅指現(xiàn)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新疆一帶。在古代歐洲,“西方”一詞則是指英、法及其周邊地區(qū)。意大利和西班牙被稱為“南方”,德國被稱為“北方”,奧地利以東地區(qū)被稱為“東方”。這些都是純粹的地理概念。“西方”一詞的另一種涵義來自中世紀初期,由于羅馬帝國后期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兩個帝國內的基督教會也分裂為羅馬天主教會和希臘正教會(即東正教會),所以“西方”一詞常被用來指羅馬教廷所轄的教區(qū),大體上就是多瑙河以西地區(qū)。后來的“西歐”和“東歐”兩個概念就由此沿襲而來。20世紀“冷戰(zhàn)”時期,東、西方作為政治概念,前者指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后者則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集團”,所以“西方”一詞往往就是“資本主義”的代名詞,被用來總稱美國、加拿大、西歐諸國和澳大利亞等資本主義大國(由于日本在戰(zhàn)后也成了資本主義大國,因此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也被視為“西方”的一員)。然而,以上關于“西方”一詞的各種涵義,統(tǒng)統(tǒng)都不是文化上的定義。由于文化是通過傳播才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的,因此往往形成系統(tǒng)?,F(xiàn)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文化系統(tǒng),一是西方文化系統(tǒng),二是東方文化系統(tǒng)。
內容概要
西方文化經歷了五個時代,即:遠古的直覺時代、中世紀的信仰時代、文藝復興時期的求知時代、17至19世紀的創(chuàng)造時代和20世紀的反省時代?!段鞣轿幕贰芬源藶榻浘€,以宗教、哲學、藝術和科學四大文化領域為緯線,以最簡潔的方式概述西方文化的來龍去脈。
作者簡介
劉文榮,男,1952年生,1988年獲華東師范大學世界文學碩士學位,1989年赴匈牙利羅蘭大學進修比較文學,現(xiàn)任上海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授,曾發(fā)表論著《19世紀英國小說史》《人類文明遺產》《英國文學論集》《歐美情色文學史》和譯作《小說鑒賞》《伍爾夫讀書隨筆》《文學中的色情動機》《裸猿》等。
書籍目錄
前言I 古代文化第一章 古代宗教文化第一節(jié) 古希臘宗教第二節(jié) 古羅馬宗教第二章古代思想文化第一節(jié) 古希臘哲學與“三圣”第二節(jié) 古希臘史學三大家第三節(jié) 羅馬法及其思想第四節(jié) 古羅馬人的性格與古羅馬教育第五節(jié) 古羅馬史學三大家第三章 古代藝術文化第一節(jié) 古希臘建筑與雕刻第二節(jié) 古希臘史詩與悲劇第三節(jié) 古羅馬建筑與雕刻第四節(jié) 古羅馬詩歌與散文第四章 古代科技文化第一節(jié) 早期自然哲學第二節(jié) 希臘化時期的科技Ⅱ 中世紀文化第一章 中世紀宗教文化第一節(jié) 基督教概說第二節(jié) 基督教第一次分裂第三節(jié) 十字軍東征第四節(jié) 羅馬教廷的興盛第二章 中世紀思想文化第一節(jié) 奧古斯丁的“教父哲學第二節(jié) 阿奎那與經院哲學第三節(jié) 修道院與中世紀教育第三章 中世紀藝術文化第一節(jié) 中世紀教堂建筑第二節(jié) 中世紀雕刻藝術第三節(jié) 宗教文學與世俗文學Ⅲ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第一章 思想文化的復興第一節(jié) 世俗人文主義第二節(jié) 基督教人文主義第二章 藝術文化的復興第一節(jié) 文學的復興第二節(jié) 美術的復興第三節(jié) 建筑藝術的復興第三章 科技文化的復興第一節(jié) 哥白尼與天文學革命第二節(jié) 技術發(fā)明與技術進步第四章 宗教文化的變遷第一節(jié) 宗教改革第二節(jié) 新教的特點及其影響Ⅳ 近代文化第一章 近代思想文化第一節(jié) 唯理論哲學第二節(jié) 經驗論哲學第三節(jié) 法國啟蒙思想第四節(jié) 德國古典哲學第五節(jié) 浪漫主義思潮第六節(jié) 社會主義思潮第七節(jié) 實證主義哲學第二章 近代科技文化第一節(jié) 近代五大科學革命第二節(jié) 近代六大技術發(fā)明第三節(jié) 近代科學的制度化第三章 近代宗教文化第一節(jié) 理性時代的基督教第二節(jié) 新教福音覺醒運動第三節(jié) 天主教“越山主義第四章 近代藝術文化第一節(jié) 巴羅克藝術第二節(jié) 洛可可藝術第三節(jié) 古典主義藝術第四節(jié) 浪漫主義藝術第五節(jié) 英國古典派與“拉斐爾前派”第六節(jié) 古典音樂的興起第七節(jié) 芭蕾藝術的盛衰第八節(jié) 戲劇、詩歌與小說V 現(xiàn)代文化第一章 現(xiàn)代思想文化第一節(jié) 非理性主義思潮第二節(jié) 精神分析學第三節(jié) 存在主義與科學主義第二章 現(xiàn)代宗教文化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基督教新教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天主教第三章 現(xiàn)代藝術文化第四章 現(xiàn)代科技文化附錄: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物質形式”不可能與個別事物相分離,而“純粹形式”則是全然與個別事物相分離的。上帝、天使,以及人的靈魂,都屬“純粹形式”,其中人的靈魂屬最低級“純粹形式”,因為它還在某種程度上與“質料”即肉體相聯(lián)系,而上帝是絕對的、最高級的“純粹形式”。宇宙的秩序,就是由低級“形式”向高級“形式”循序發(fā)展的過程,其原動力,即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第一推動者”,托馬斯·阿奎那認為就是上帝。托馬斯·阿奎那的哲學被稱為“實在論”哲學,因為他認為“純粹形式”即“一般”或者“共相”是實在的,上帝作為絕對“純粹形式”即絕對“共相”也是實在的;而“個別事物”即“殊相”卻并不實在,只是“共相”的某種表現(xiàn)而已。他的這種哲學為天主教會全盤接受,便成了正統(tǒng)的天主教哲學。三、奧卡姆與“奧卡姆剃刀”盡管托馬斯·阿奎那的“實在論”得到羅馬教廷的認可,但從11世紀起,經院哲學內部就出現(xiàn)了與“實在論”相對立的“唯名論”觀點。唯名論者認為,所謂“純粹形式”或者“共相”并不是實在的,不過是人用來表示事物的概念或者名稱而已;真實存在的只有個別事物。當然,唯名論者并不否認上帝的存在,他們只是反對實在論者認為上帝是“實在的”觀點,主張上帝是通過個別事物而存在的。這種“實在論”與“唯名論”的爭論到了14世紀便越演越烈,其中以英國哲學家奧卡姆的“唯名論”觀點最為激烈。奧卡姆猛烈地攻擊托馬斯·阿奎那的“實在論”學說,認為托馬斯·阿奎那不但沒有把上帝存在與上帝性質的問題說清楚,反而引入亞里士多德的許多概念,而這些概念本身又有待說明,所以都成了累贅的東西。于是,他建議,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免得在這些概念里面糾纏不清,干脆用一把符合經濟原則的“剃刀”把這些累贅之物統(tǒng)統(tǒng)剃掉再說——這就是哲學史上人們常說的“奧卡姆剃刀”。
編輯推薦
《西方文化史》:為“上海師范大學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創(chuàng)新團隊”研究成果從神話時代到科學時代從希臘半島到美洲大陸從耶穌基督到馬丁·路德從亞里士多德到愛因斯坦從荷馬史詩到意識流小說從羅馬建筑到現(xiàn)代派藝術從宮廷芭蕾到好萊塢電影……《西方文化史》以快捷而生動的方式帶領你巡游西方文化時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