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留韻事

出版時間:2007年8月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沈建中  頁數(shù):27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部以施蟄存先生生平游蹤為主線的別具一格的傳記作品,全書共分六輯,每輯都以與施老生平有關的地域命名:前三輯武林、姑蘇、華亭是有關施先生先世出生以及求學和交友,文學和情愫最生動的部分;輯四至六分別標題漂泊滇南、閩中征塵、旅途摭什,這是已進入抗戰(zhàn)時期,應該說是處于顛沛逃亡之中,但施氏所記滇中景物卻異乎尋常的平靜,充滿了對于這一片西南景物極其詳盡的描寫??梢哉f,該書是研究新文學史者不可忽視的重要文獻?! ”緯缘赜驗榻?,以串通于其間的時間為緯,采用時空倒寫追敘的方式,記錄了施蟄存先生的生平游蹤。該書共分六輯,前三輯是以施先生先世出生以及求學和交友,文學和情愫為主述對象,后三輯分別標題漂泊滇南、閩中征塵、旅途摭什,它是以抗戰(zhàn)時期對西南景物的詳盡描寫為主。本書不能單以游記視之,它和新文學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為傳主的交游以及文學愛好者提供不少訊息。

書籍目錄

小引輯一 武林夢回輯二 姑蘇遺韻輯三 華亭逸志輯四 漂泊滇南輯五 閩中征塵輯六 旅途摭什尾語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媒體關注與評論

前言沈建中君編輯整理施蟄存先生遺稿多種刊印成書,現(xiàn)在又以其余暇撰寫施老生平游蹤,書成這部別具一格的傳記作品——《遺留韻事:施蟄存游蹤》。全書分六輯,前三輯和后三輯恰成不同的歷史階段。每輯都以與施老生平有關的地域命名,從撰寫的方法來講,與通常傳記不同的是以地域為經,以串通于其間的時間為緯,所以初讀者對時空倒寫追敘,會有茫然不解的感覺。前三輯武林、姑蘇、華亭正是有關施先生先世出生以及求學和交友,文學和情愫最生動的部分。試思施先生肄業(yè)于當時的之江大學,上世紀廿年代的西子正是它風光無限的年代,書中敘施先生由之江大學而后遍及九溪十八澗、水樂洞、石屋洞諸處,及今屢經滄桑有存者有已蹤跡全無者。光緒年間鄉(xiāng)先賢林琴南太丈游九溪十八澗其文讀后不忘,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游杭九溪十八澗尚存,叢草石徑,記憶猶新,今據說九溪十八澗非復舊觀,所以讀施老有關武林舊事真是不可多得的留存于人間的吉光片羽。沈君每記一處,必親到其地,或親聆施老口述,其前三輯所包括的人物記事已至豐富,單就這一點而論此書的價值已不容置疑。輯四至六分別標題漂泊滇南、閩中征塵、旅途摭什,這是已進入抗戰(zhàn)時期,應該說是處于顛沛逃亡之中,但施氏所記滇中景物卻異乎尋常的平靜,充滿了對于這一片西南景物極其詳盡的描寫。也許正因為我也在昆明有六年之久的逗留,心所系掛二戰(zhàn)產生的情結,所以看了這許多游記覺得異常新鮮。昆明是北方三校南下的所在地,無疑是群賢畢集的地方。施氏于昆明極意描述翠湖之美,翠湖為西南聯(lián)大人進城必經之地,三校初次抵滇時,寅恪先生就以在翠湖所見人詩,施氏也正是在翠湖一帶及見南下的馮友蘭、陳寅恪、向達、張蔭麟、楊振聲諸名流學者,用他自己的話說在晤面品茗之間,“漸漸地似乎也進了這個圈子”。(頁132)這里向我們透露一個歷史的信息,這就是學界實北方居主流,南方并非無大師(若章太炎、唐文治),但北方才是人文薈萃所在。施先生少年時代的好友浦江清女人清華任寅恪先生助教,而后融人北方學者群中。所以施氏雖執(zhí)教于高等學府而未能進入北方學者群中,亦猶有學界門戶所限。這樣,《游蹤》一書,我以為不能單以游記視之,因為它和新文學發(fā)展有密切關系,五四文學革命,新文學發(fā)祥于北方,但新文學的寫作以及與之相關聯(lián)的出版,它的中心卻是在南方的上海。而施先生正是此中最活躍的人物,無論是寫作,是結識一些志趣相同者,還有更重要的是辦刊物,搞出版印書,就這一角度來看,《游蹤》是研究新文學史者不可忽視的重要文獻。惟一不足是卅年代這方面的具體材料較少。但傳主的交游以及文學愛好足以提供不少訊息。施先生晚年耽愛金石搜集拓本,于此我完全是門外漢,但于他的一些見識卻時有同感,如他搜輯明末名妓王修微詩詞,以為高于同時代的柳如是,按錢牧齋嘗盛推柳詩,謂何得獨讓王修微擅國士之名,施先生則以為王詩詞實勝于柳,這些見解都極可喜??傊队污櫋芬粫勺x可欣賞,那個時代的人物晤談謦欬之間以乃地域風光,已離我們相當遙遠了,也因此更其可喜。如果有以為可供新文學史研究者參研取證,那它的價值就更大了。重要的我以為編者的極度認真的精神才是本書最難能可貴之處。鯤西 二00七年七月一日      這冊小書時輟時續(xù)地寫了三年有余,現(xiàn)在終于能作尾語了,這就意味著即將誕生。我以為能夠在文匯出版社獲準印行,不但是作為寫者要感謝的,而且也是這冊小書的光榮。欣喜之余,恰巧又見到了施蟄存先生在翻譯波蘭Z·克拉辛思基《等候著日出》所作“譯后記”中的一段話:“作為 ‘公教人員’中的一個,我的生活已經被壓榨得喘不過氣來了。我不是一個慣叫救命的人。倪云林曰:‘出聲便俗’,雖然并不是為了志在做‘雅人’,卻頗以此公的態(tài)度為‘要得’。今天居然能夠閑坐下來譯一首小詩,總算是掙扎得來的一喘息之勝利。為了讓這個勝利不落了空,特意選譯了這首詩……”(1947年)我覺得自己在寫作這冊小書時的境遇,仿佛也有點類似的心緒。記得四年前的深秋,北京一家出版社有位熱心的編輯,約我寫一本“ 施蟄存?zhèn)饔洝?,并寄來了幾本范本書。通讀過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開不擅長如此寫法。加上當時我為了盡快適應新的“生活”,已經連業(yè)余時間也豁出去了,況且我的牙病亦經常發(fā)作,疼痛難忍,倘若寫作長篇大論就會陷入疲于奔命之態(tài),恐難達到要求,只能知難而退了。不久后,又有一位編輯策劃一套叢書,讓我寫一本施蟄存“故事”,這也使得我躊躇。施先生自1936年以后的經歷基本屬于“書齋生活”,而又很少投入社會活動,按他自己的話來說“平凡得很”,更沒有傳奇色彩的“轟轟烈烈”、“大起大落”之類的超常生活,我百思而不得其解,實在講不出這樣的“故事”,只得作罷。然施先生一生雖無離奇“故事”,總是自稱“一介寒儒”,卻光明磊落,瀟灑飄逸,在我每每回憶其生前種種勤勉節(jié)儉之情形,輒為喟然。這不得不使我引起思索,現(xiàn)今逝去的歷史人物只能憑借越來越稀見的個人化痕跡,如當事人的文章、口述經歷、日記信函,乃至旁人回憶等細節(jié),相互參證而得以勾勒描摹從前的人事,猶如于茫?;臑┥惩晾镒屑毐嬲J發(fā)掘那些湮沒已久的珍寶,一陣拾掇,再把它們串連成“金環(huán)”“銀環(huán)”。如此想著,我便選擇仿照舊式筆記體的形式,一旦牙痛病過后,一如 “雨過天晴”那般“蠢蠢欲動”,拾一些類似舊跡印痕般的“財富”,窮源竟委,再寫上一二段,以此體悟施先生于生命旅途之中除了申城以外的仿佛“無軌列車”之游蹤那般的意義。不過,對于施先生1937年赴滇沿路的情況,因有其《西行日記》的詳細記敘,我覺得也不必重復贅述,特此說明。當然每逢牙齒劇痛,都很好地教育了我,可雖有觸動,卻“屢教不改 ”,因我還深深地記得,施先生回憶自己游蹤時說過:“但我實在坐過一葉小舟在這許多險絕人寰的亂灘中平安浮過。”給我以無限的寫作勇氣,像施先生那樣“掙扎得來的一喘息之勝利”似的業(yè)余生活也因此有了生氣,毅然不顧那“壓榨得喘不過氣來”之生活,加入目下狂熱地摹仿先生當年“為了讓這個勝利不落了空”之列。雖遺漏亦多,或許還有差錯,但筆錄的細節(jié)竟能“積稿盈尺”,連自己也有些吃驚。而現(xiàn)在居然能夠印行,善哉。為此,謹以此書獻給幫助我成書的師友和親愛的讀者。沈建中丁亥早春二月小識。后記這冊小書時輟時續(xù)地寫了三年有余,現(xiàn)在終于能作尾語了,這就意味著即將誕生。我以為能夠在文匯出版社獲準印行,不但是作為寫者要感謝的,而且也是這冊小書的光榮。欣喜之余,恰巧又見到了施蟄存先生在翻譯波蘭Z·克拉辛思基《等候著日出》所作“譯后記”中的一段話:“作為 ‘公教人員’中的一個,我的生活已經被壓榨得喘不過氣來了。我不是一個慣叫救命的人。倪云林曰:‘出聲便俗’,雖然并不是為了志在做‘雅人’,卻頗以此公的態(tài)度為‘要得’。今天居然能夠閑坐下來譯一首小詩,總算是掙扎得來的一喘息之勝利。為了讓這個勝利不落了空,特意選譯了這首詩……”(1947年)我覺得自己在寫作這冊小書時的境遇,仿佛也有點類似的心緒。記得四年前的深秋,北京一家出版社有位熱心的編輯,約我寫一本“ 施蟄存?zhèn)饔洝?,并寄來了幾本范本書。通讀過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開不擅長如此寫法。加上當時我為了盡快適應新的“生活”,已經連業(yè)余時間也豁出去了,況且我的牙病亦經常發(fā)作,疼痛難忍,倘若寫作長篇大論就會陷入疲于奔命之態(tài),恐難達到要求,只能知難而退了。不久后,又有一位編輯策劃一套叢書,讓我寫一本施蟄存“故事”,這也使得我躊躇。施先生自1936年以后的經歷基本屬于“書齋生活”,而又很少投入社會活動,按他自己的話來說“平凡得很”,更沒有傳奇色彩的“轟轟烈烈”、“大起大落”之類的超常生活,我百思而不得其解,實在講不出這樣的“故事”,只得作罷。然施先生一生雖無離奇“故事”,總是自稱“一介寒儒”,卻光明磊落,瀟灑飄逸,在我每每回憶其生前種種勤勉節(jié)儉之情形,輒為喟然。這不得不使我引起思索,現(xiàn)今逝去的歷史人物只能憑借越來越稀見的個人化痕跡,如當事人的文章、口述經歷、日記信函,乃至旁人回憶等細節(jié),相互參證而得以勾勒描摹從前的人事,猶如于茫?;臑┥惩晾镒屑毐嬲J發(fā)掘那些湮沒已久的珍寶,一陣拾掇,再把它們串連成“金環(huán)”“銀環(huán)”。如此想著,我便選擇仿照舊式筆記體的形式,一旦牙痛病過后,一如 “雨過天晴”那般“蠢蠢欲動”,拾一些類似舊跡印痕般的“財富”,窮源竟委,再寫上一二段,以此體悟施先生于生命旅途之中除了申城以外的仿佛“無軌列車”之游蹤那般的意義。不過,對于施先生1937年赴滇沿路的情況,因有其《西行日記》的詳細記敘,我覺得也不必重復贅述,特此說明。當然每逢牙齒劇痛,都很好地教育了我,可雖有觸動,卻“屢教不改 ”,因我還深深地記得,施先生回憶自己游蹤時說過:“但我實在坐過一葉小舟在這許多險絕人寰的亂灘中平安浮過?!苯o我以無限的寫作勇氣,像施先生那樣“掙扎得來的一喘息之勝利”似的業(yè)余生活也因此有了生氣,毅然不顧那“壓榨得喘不過氣來”之生活,加入目下狂熱地摹仿先生當年“為了讓這個勝利不落了空”之列。雖遺漏亦多,或許還有差錯,但筆錄的細節(jié)竟能“積稿盈尺”,連自己也有些吃驚。而現(xiàn)在居然能夠印行,善哉。為此,謹以此書獻給幫助我成書的師友和親愛的讀者。沈建中丁亥早春二月小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遺留韻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對施蟄存的游蹤描述,對典故有癖好的可以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