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頭腦

出版時間:2006-11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陳憲  頁數(shù):23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上海是一個都市,都市是一個文化匯聚與撞擊的地方,這里的人有著獨特的思考、處世和行事方式;上海是一個東方的都市,東西方文化在這里融合、變異,賦予了上海人不同于其他都市的文化特征……本書從不同視角和層面,從不同的時代和年代,說上海人的智慧、上海人的精神、上海人的思維、上海人的行為、上海人的弱點、上海人的缺陷,以及上海人的喜怒哀樂……也講述了與上海文化特征相聯(lián)系的,存在于上海人生活方式中的點點滴滴?!  渡虾n^腦》是一本寫上海和上海人的書,全書共計11篇文章,分別從不同視角和層面,從不同的時代和年代,講述了上海人的智慧、上海人的精神、上海人的思維、上海人的行為、上海人的弱點、上海人的缺陷,以及上海人的喜怒哀樂現(xiàn),本書是跨文化現(xiàn)象的微觀描述,以透視存在于上海人身上的上海文化現(xiàn)象。

作者簡介

  陳憲,l954年9月28日出生于上海。上大學前,曾是插隊知青、鐵路警察和公安處團委副書記。先后畢業(yè)于江西財經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和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F(xiàn)為上海大學教授,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執(zhí)行院長;上海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宏觀經濟學和服務經濟學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行為》(1995),《黏合劑:全球產業(yè)與市場整合中的服務貿易》(2001,合著)。出版了兩本隨筆和評論集:《蹺蹺板上看天下》、《人本精神:經濟學人的告白》。還發(fā)表了一些學術論文。

書籍目錄

前言上海人的市井頭腦愛面子的上海市民上海人飲食生活螺螄殼里做道場的上海人上海人的稟賦與性格缺陷上海人的人際頭腦“搭界”與“不搭界”:人際關系的一條近路距離感:上海人際頭腦里的一根筋誠信度與原則性:男人喝酒女人談判默契(沉默的契約):上海公共汽車上的人際關系上海人的家庭頭腦挑一個如意郎君選一個稱心的太太上海的顧家男人上海的賢妻良母上海人的消費頭腦.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下崗科長的消費頭腦螺螄殼里做道場上海人的職業(yè)頭腦護身符,吃補藥,搶跑道當螺絲釘和找奶酪“跳高族”和“追新族”蝦有蝦路,蟹有蟹路掌握一門乃至幾門外語的職業(yè)背景上海人職業(yè)頭腦與眾不同上海人的理財頭腦“假領頭”的故事“橫算豎算”和“格算不格算”上海的巴菲特是女的炒股,炒二手房悶聲大發(fā)財新上海人的理財頭腦上海人的時尚頭腦牌子意識商場學校媒體作業(yè)兩面派的時尚頭腦上海人的學習頭腦當學習成為一種生存方式在學習中迷失自己學習能力不等于創(chuàng)造能力上海人的媒體頭腦從自由到謹慎世俗的關懷從外到內:趣味決定一切包容和距離上海人的公共頭腦邊界觀契約意識社區(qū)建設之路新上海人的頭腦身份,苦澀的文化認同機遇,時刻待命的意識品位,中產階層的生活理想創(chuàng)新,艱難的事業(yè)騰飛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距離感:上海人際頭腦里的一根筋  上世紀70年代,上海人家還集中聚居在石庫門弄堂里,即便是新公房,也是合用的廚房和衛(wèi)生間。在那種幾乎是零距離接觸的生活狀態(tài)里,上海人還是極力刻意地互相保持著一種距離。經??梢钥吹竭@樣的畫面,公用廚房里每家的煤氣灶上各自點著電燈泡,電線從自家的小火表上引出來,只要你走進廚房問,不管里面燈火通明還是黑燈瞎火,自家的燈泡一定要先開亮。這盞點亮的燈泡在告示:我是用自家的燈光,一點沒有要借光的意思。經常是,廚房里,張家跟李家在議論王家的事情,倒不一定在說什么壞話,只是背后議論,當面不說,背后亂說,犯點毛主席批評的“自由主義”,忽然,王家的廚房燈亮了,打住,來得及;王家的人進廚房,張家李家都已恢復常態(tài),一點沒有窘迫。這種未見其人先見其燈的生活經歷,上海男人女人都覺得很好。  同樣的狀況,后來擴展到公用樓梯燈,公用衛(wèi)生問燈,公用走廊燈……那個年月,低支光的燈泡很緊俏,經濟燈、節(jié)能燈、5支光的小燈泡……五花八門,在那時大行其道。  這種上海人的鄰里之間的涇渭分明,追根尋源,來自上海人的人際頭腦里的一根筋——距離感。這種距離感并不一定是冷漠和“不搭界”,更不一定是矛盾糾紛的最終結果,恰恰相反,這是上海人在處理人際關系里一直希望避免發(fā)生矛盾與糾紛的預警和防備,一種在利益上的彼此公平合理的分攤和分享,在相對低水平的生活環(huán)境里和睦相處的最佳方式。這在當時幾乎在全上海的市民階層達成共識。這很不容易。它可以看成上海建設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最初基礎和思維雛形?! ∵@種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最初基礎和思維雛形還表現(xiàn)在距離感的一張一弛,客氣至上,和“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傳統(tǒng)思維。過去,上海人家在煤餅爐上燉得最多的是一只銅吊,也就是水壺。上海人向來精打細算,他們不會用沸水來洗臉洗腳。他們在煤餅爐子上將水燒得半開,一天里最后一只煤餅燒光的時候,家人洗漱基本完畢,熱水瓶灌滿。如果多了大半壺開水,會主動跑到隔壁人家去沖進別人家的暖水瓶里。經常有張家阿婆給李家阿婆灌滿了一熱水瓶開水的事情?! ∈瘞扉T的房子里有一點響動,大家都聽得見。所以,一般要響,就大家一起弄出些聲響來。既不算互相干擾,也不互相妒忌。大家公平。有一種潛在的約定?! ”热邕^年的時候,這家在剁肉糜,那家也要弄出點聲音來響應,在炒黃豆,嗶嗶啵啵地響;樓上人家要洗玻璃窗戶,會有水滴落下來,便索性上上下下一起洗玻璃窗,一路上的水,滴滴答答下來,倒也是一種鬧猛。公用水龍頭用水,大腳盆里洗衣服,洗被單,滿滿的一盆水要倒掉,人用力提起腳盆的一邊,嘩啦的水聲,很是流暢,幾次下來,曉得這家人家,快洗得差不多了,便會有另外一家的人,將要洗的早飯飯碗,拿過去,候著,一邊說道:“不急的,你慢點好了?!焙苡蟹执绲?。如果是樓上人家這樣的洗,水落管里面的水從上面排下來,到了陰溝邊會有水濺出來,每次提腳盆倒水的時候,就要對著下面水龍頭邊上的人關照一句:“樓下人家,放水啦!”石庫門樓房曬臺的樓梯都是空心的,即便是用木板釘死,也不嚴實,樓上樓下的人互相不照面,但都曉得各自的響動。樓下的人便將自己的腳從陰溝邊挪開。在這個空擋里,樓下的對上面人家說幾句:“今朝休息???”“放幾天啦?”如果這兩家正好有點不開心,彼此不說話的,這時候也會關照一句,不過就簡略地叫一聲:“放水啦!”后面搭訕的話,也沒了?! ∩虾H说娜穗H頭腦的發(fā)達配置,充分體現(xiàn)在這種距離感的把握上,還體現(xiàn)在日積月累的功夫上,也就是日久見人心。同事之間、朋友之間、鄰里之間、同學之間……日常較為普遍的人際關系里,上海人天然將自己作為一個點,與周邊四鄰保持著恰當?shù)木嚯x,而且不輕易靠近或疏遠。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事兒,不大有,但可能在日常生活里始終有著關心的體諒,會“雪中送炭”,但“錦上添花”的事就不必去做了。這種人際關系的感情,或交情,從上海人一進入社會生活就要開始日積月累了,這需要很好的敏銳感和持久耐力,需要前輩的言傳身教,需要品位、教養(yǎng)、知識,所以,這種人際頭腦在上海知識分子中更可以感受得到。大家都很耐心地在一定的范圍里,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彼此伸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上海頭腦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