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傳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解璽璋  頁數:全2冊  字數:57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三十年前,大約是1980年前后,我讀了北京出版社的一部《梁啟超傳》。那時新書很少,能見到這么一部傳記,真是高興,因此立即就買下閱讀??墒亲x了之后,我非常難過,甚至憤怒。梁啟超,中國近代偉大的思想啟蒙家,中國從古代社會走向現(xiàn)代社會的歷史杠桿式的偉大改革家,竟被傳記作者說得一無是處,以致被描述成阻礙歷史前進的反動人物。這部傳記只是一例,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前三十年,“革命神圣”的思潮壓倒一切,激進主義覆蓋學術界,梁啟超自然也成了“歷史罪人”,受盡冤屈,受盡凌辱,受盡貶抑,受盡“革命大批判”。自從有了1980年的閱讀經驗之后,我再也不讀其他新出的《梁啟超傳》了。因為我害怕會再次產生閱讀的恐懼,只愿意獨自沉浸在《飲冰室文集》里。尤其是在國外,我的閱讀研究一直處于沉浸狀態(tài)。我常說唯有在沉浸狀態(tài)中,才能和偉大的靈魂相逢。同樣,因為沉浸于《飲冰室文集》中,所以我也一再和梁啟超的偉大靈魂相逢。所謂相逢,便是請教、對話、商討、質疑、提升。在相逢中,我愈來愈覺得梁啟超了不起,愈來愈覺得他不愧是一個偉大的中國現(xiàn)代社會的開山巨匠。    因有了三十年前的“恐懼”,此次閱讀解璽璋的新著《梁啟超傳》,仍然“心有余悸”。沒想到,一打開目錄,就被他新的構架與寫法所吸引。此書除了前三章講述梁啟超的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啟超與近代中國的歷史性人物的關系為章節(jié)?!傲簡⒊c康有為”、“梁啟超與黃遵憲”、“梁啟超與譚嗣同”、“梁啟超與孫中山”、“梁啟超與章太炎”、“梁啟超與袁世凱”以及梁啟超與汪康年、唐才常、楊度、蔡鍔、蔣百里、丁文江、胡適、徐志摩等等,如此構筑傳記,便是以“人”為中心,相應地,便是歷史以“人”為主軸。這種傳記構思與傳記框架,與《史記》那種以“世家”、“列傳”為歷史之核的寫法相似,但多了一個貫穿始末的主角中軸,從而主客兼宜,脈絡清晰,既有歷史性,又有文學性。翻過目錄,進入文本,才知道此書竟達一千頁(最初校樣——編者注)。面對這樣的長篇,我又生了畏懼,可是,一讀進去,卻放不下了。沒想到,解璽璋對中國近代史如此了如指掌,對梁啟超如此深知深敬,更沒想到的是,他的筆法竟與梁啟超極為相似,可稱為“梁文體”。梁氏文體是中國古代文言文向中國現(xiàn)代白話文過渡的文體創(chuàng)造,可謂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先驅?!傲何捏w”的產生,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文化變革。這種文體沖破故作“古奧”的學問姿態(tài),既沖破桐城派,也沖破章太炎、吳汝倫,力求明白暢達,再加上他自己于說理中摻入情感,“筆端常帶情感”,便形成一種深入淺出、痛快淋漓、勢如破竹的文風,從而震撼了整個中國。解璽璋的千頁大書,因為有“梁文體”支撐,又有梁氏那種把義理和考證相結合的方法配合,便贏得古今兩種語言韻味兼有。于是,愈讀愈放不下,不知不覺,三天三夜過去,竟把全書讀完。此次雖讀得雙眼昏花,卻也讀得心花怒放,一掃我三十年來的郁悶。謝謝你,璽璋兄,雖然我從未見過你,之前也從未讀過你的文字,但此次拜讀,卻一閱傾心,覺得“你屬于我熱愛的那個世界”。那個世界是真實的,是深邃的,是有膽有識的。那個世界所展示的梁啟超也是真實的,而且是豐富的、偉大的。    常說歷史是公平的。但要實現(xiàn)歷史的公平并不那么簡單,至少需要時間。梁啟超逝世至今已八十多年,生前他經受過追捕、通緝、痛斥、謾罵,死后又經受過譴責、嘲諷、貶抑、批判。但是近二三十年來,隨著改革之風重新吹遍中華大地和“暴力崇拜”之風逐漸減退,梁啟超的名字又重新放出芳香。國內評述梁啟超的文章又如“風起云涌”,歷史終于還給梁啟超一點公道。2010年我在《讀書》雜志上發(fā)表了《愛怨交織的往事》,表達了對胡繩的緬懷之情,同時也表示,我將用“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的態(tài)度與他商榷。他的中國近代史名著《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發(fā)行量數百萬冊,影響巨大。我多次細讀此書,受益匪淺,尤其是胡繩那種嚴謹而流暢的文字表述更是讓我仰慕??上?,全書的框架卻有一個致命的根本性缺陷,這就是把中國近代史寫成“太平天國革命、義和團革命、辛亥革命”三大革命的單軌暴力革命史,丟失了“建構現(xiàn)代文明”這一重大線索,即無視洋務運動、改良運動、立憲運動的歷史,變成一部片面殘缺的單軌近代史。從解璽璋的《梁啟超傳》,我們可以看到,建構現(xiàn)代文明的歷史包括工藝器械建構、社會制度建構、思想文化建構等三個層面,第一層面的建構,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作了巨大貢獻,第二層面和第三層面,梁啟超則功高蓋世。他不僅研究、考察、介紹了世界各國的社會制度,而且直接參與了中國從專制走向共和的制度變革,其歷史作用有目共睹;除了在制度變革中充當急先鋒之外,他在思想文化的變革中,更是發(fā)揮了第一啟蒙家的作用。至少可以說,他的啟蒙廣度(包括啟蒙內容的廣度和社會影響的廣度)無人可比。嚴復的《天演論》固然敲響了啟蒙的第一鐘聲,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但那之后,他的其他文章,影響力就遠不如梁啟超;何況他不像梁啟超那樣始終在歷史前沿激流勇進,始終站立于大時代的啟蒙中心。解璽璋的《梁啟超傳》,其價值在于它不僅展示了梁啟超個人的歷史,而且展示了中國近代“現(xiàn)代文明建構”的歷史,補救了胡繩近代史的缺陷。我們從解著中可以看到中國近代新制度、新文化的建構是多么艱難、多么曲折,其中的斗爭是多么壯烈,又是多么殘酷。這是中國近代史重大的、不可忽略、不可抹殺的一脈。解著不是近代歷史事件編年史,而是以梁啟超為中軸的歷史人物活動史(其實也包含著歷史事件)。人是歷史的載體,以人為中心的歷史,才是活的歷史,也才是最真實的歷史。過去常說“歷史必然性”,其實,歷史充滿偶然。其所以偶然,就是因為歷史是人創(chuàng)造的,它不是機械運動,而是人的能動運作。解著摒棄章回體的編年寫法,而以人物及其交往糾葛為縱橫骨架,這就把歷史的偶然更真實地展示出來。展示中,不僅有豐富翔實的史料、有冷靜公正的史識、有對歷史人物“理解同情”的史德,而且還有布滿全書敘述中的“歷史肌理”,即歷史血肉和歷史的悲喜歌哭。    把一個人的傳記幾乎寫成一部中國近代史,只有通過梁啟超的傳記才可能。因為梁啟超作為一個巨大的歷史存在,打通了中國近代史各類關鍵性人物關系,包括政治層面、思想層面、文化層面、國內層面、國外層面的關系。在各層各類能夠呈現(xiàn)歷史風貌的重要人物關系網絡中,他是獨一無二的起承轉合、承上啟下,而且舉足輕重的人物。這除了得益于他先進的思想和巨大的多方面的才華之外,還得益于他本身的兩大特點:(1)他是一個既擁有巨大書面文字語言又擁有巨大行為語言的雙重存在,他既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知”的體系,又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行”的體系。因此,他既與思想界、文化界、學術界的人物關系密切,又與政治界、軍事界、外交界、教育界、財政界的人物關系密切。也就是說,創(chuàng)造中國近代史的各類創(chuàng)造主體都與他相關。(2)他除了擁有罕見的知行兼?zhèn)涞哪芰?,還擁有一種無人可比的極為“謙和”的性格魅力。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有三個突出的推動歷史前進又極為“謙和”的人物,這就是梁啟超、蔡元培、胡適。他們成就巨大,但從不稱霸,“但開風氣不為師”。梁啟超大事有決斷,小事有謙讓,能與各類人物坦誠交往又不喪失原則。這種性格魅力使他能夠與袁世凱這種人相克相生,從而構成近代史變化萬千又有主線的極為精彩的活生生的一頁。如果寫“康有為傳”,就很難選擇以傳主及人物關系為基本構架的寫法。因為康有為雖然比梁啟超更有原創(chuàng)性(思想理念上),也更有深度,但他專斷、固執(zhí)、主觀,名聲很大又霸氣十足,遠離“謙和”作風(謙和包容是中國最缺少的文化性格與文化情懷),所以朋友很少,人際交往缺乏廣度,更沒有如梁啟超與黃遵憲、譚嗣同等交往中所蘊含的如歌如泣的詩意。解璽璋正是敏銳地發(fā)現(xiàn)梁啟超的特殊地位與特殊性格,所以才選擇“主客融合為一”的寫法,并獲得雖只寫人物卻覆蓋大面積近代史的效果。毫無疑問,這種構思與寫法是成功的。    通過梁啟超傳的寫作而把握中國近代史的骨架與筋脈,這在海外的中國史研究中,也曾有人感悟到,值得一提的是約瑟夫·列文森(Joseph R.Levenson)。他在1953年完成的重要著作(有人甚至認為是天才著作)的題目就叫做《梁啟超與近代中國思想》,其內容也是通過對梁啟超傳的寫作與生發(fā)勾勒出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基本風貌。盡管列文森英年早逝(1969年49歲在河上蕩舟時不幸落水身亡),但他留下的這一著作卻一直是海外的中國近代史研究繞不過的重要史學里程碑。他在書中留下一句著名的評價梁啟超的話:“如果一個人擁有能打開他所在囚籠的鑰匙,那么他早已不在他的囚籠之中?!贝_乎如此,梁啟超早已沖破專制囚籠,并邀游于思想自由的普世天空與大地中。梁氏的思想體系,充滿自由點,少有固定點。有人因此而攻擊他“善變”,其實,他的所謂“善變”,恰恰是與時俱進,恰恰是在尋求真理的過程中,不斷地破“我執(zhí)”、破“他執(zhí)”、破固定點,不斷地向真理靠近。他那么敬重自己的老師康有為,但是,當康有為與張勛勾結一起妄圖復辟帝制時,他能不改變一下“忠于老師”的角色嗎?袁世凱“借助共和”而和平終結帝制時,他與袁世凱妥協(xié)合作;袁世凱“埋葬共和”復辟帝制時,他則反戈一擊,給袁氏以致命打擊。這種變遷,在近代風云變幻多端的時代里,不正是唯國家利益為重,對個人面子不予計較的偉大人格表現(xiàn)嗎?梁啟超多次以今日之自我反對昨日之自我,表面上看,這是變,而究其深層,始終不變而一以貫之的則是他的愛國之心,他的救國激情,他的把中國從專制引向共和、引向富強、向自由的努力。列文森在其著作中認為,梁啟超在理念上認同西方的價值取向,而在情感上則認同中國的傳統(tǒng)人文系統(tǒng)。這一論斷可以涵蓋梁啟超的早期與中期,但是到了五四運動發(fā)生,他的生命進入后期即“踱進研究室”之后,他則不僅在感情上而且在理智上也完全認同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基本價值理念。這并不奇怪,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歷史巨人,其人生是非常豐富復雜的,很難用“激進”、“保守”、“革命”、“反動”這些本質化的概念來描述和判斷。解著的好處恰恰在于它遠離本質化即簡單化,而把力氣用于對史實的考證與描述,在對待近代史人物的評價中,客觀真實地敘述歷史人物為中國的進步做了哪些實事。這樣的史書,不僅還以歷史公平,而且也比較可靠。見到有此可讀而可靠的書,能“不亦樂乎”?所以便在讀后寫了上述心得,以見證解璽璋兄的立傳之功德。    劉再復    2012年3月15日    美國馬里蘭

內容概要

  本書以梁啟超的生平經歷為縱軸,以梁啟超與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等人的交往橫向鋪展開來,以點帶面、以人帶史,重新評估了梁啟超及其思想的歷史價值與當代意義;并以寬廣的視野和宏大的格局,以梁啟超為中心展示了晚清民國大變局中一代知識分子的痛苦、彷徨及艱難求索的歷程。
  本書堪稱梁啟超辭世83年來最為詳盡、客觀的傳記。

作者簡介

  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余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書籍目錄

序 / 劉再復
第一章 新會少年 :梁啟超的家世
第二章 滿門俊秀 :梁啟超與其子女
第三章 相敬相知 :梁啟超的婚姻與愛情
第四章 書生報國 :梁啟超與康有為(上)
第五章 分道揚鑣 :梁啟超與康有為(下)
第六章 誼兼師友 :梁啟超與黃遵憲
第七章 肝膽相照 :梁啟超與譚嗣同
第八章 知時達務 :梁啟超與汪康年
第九章 血薦軒轅 :梁啟超與唐才常
第十章 近世雙雄 :梁啟超與孫中山
第十一章 亦敵亦友:梁啟超與章太炎
第十二章 我獨憐才:梁啟超與楊度
第十三章 功敗垂成:梁啟超與袁世凱
第十四章 志同道合:梁啟超與蔡鍔
第十五章 共度時艱:梁啟超與蔣百里
第十六章 忘年知交:梁啟超與丁文江
第十七章 承前啟后:梁啟超與胡適
第十八章 師生高誼:梁啟超與徐志摩
第十九章 寂寞身后事
后記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與林徽因相戀,同張幼儀離婚這時是1921年,大約就在這一年,他認識了林徽因。不過,按照蔣百里的說法:“志摩出國之前,在北京見過林徽音(因),那時的她,雖然年紀小,但已經很動人的了。梁公子送徽音(因)歐游,還是兩條小辮子在頭上甩了甩。那時,志摩的熱情、思想、文學的天才正在歐洲開花。毛頭小姑娘大起來是快的,尤其是海風一吹,歐洲物質文明的環(huán)境里一住,看她像春天里的花苞,經過一陣和風,經過一陣陽光,經過一陣雨露,開了,開了!天生成的尤物,到世上來找美的,找情的,恰巧遇到了志摩。好極,好極了,今天一封信,明天一封信。志摩回來了,徽音(因)病倒了?!保ā妒Y百里評傳》,141頁)這種充滿生動細節(jié)和情感的敘述,或可聊備一說。張幼儀到英國應該是在1920年底。據《徐志摩年譜》記載:“冬夫人張幼儀隨劉子鍇出國至英國倫敦。”(《徐志摩:年譜與評述》,27頁)很顯然,這個“冬”,指的就是1920年冬天,大約是在12月中旬。因為,徐志摩11月26日的家書還提到張幼儀何時能來的問題,他說:“從前鈖媳(張幼儀)尚不時有短簡為慰,比自發(fā)心游歐以來,竟亦不復作書。兒實可憐,大人知否?即今鈖媳出來事,雖蒙大人慨諾,猶不知何日能來?”(《徐志摩全集》第六卷,6頁)不過,張幼儀來了以后,他們的夫妻生活過得并不愉快,甚至一步步走到了盡頭。1922年3月,張幼儀生下她與徐志摩的第二個孩子不久,“在德國柏林由吳德生(經熊)、金龍蓀(岳霖)二君作證”,徐志摩與夫人張幼儀離婚。“而志摩雙親不忍其媳離徐家,認為寄女?!保ā缎熘灸Γ耗曜V與評述》,30頁)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愛上了林徽因。林徽因是林長民的女兒,由于林長民與梁啟超的親密關系,她在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已經“許配”梁思成。不過,按照梁啟超的說法,父母只是為兒女介紹、搭橋,成不成還要靠年輕人自己交往,自己決定,父母并不強迫。徐志摩死后,胡適有一篇《追悼志摩》,是為他辯護的。胡適是徐志摩最要好的朋友,徐對別人不能說的話,都可以對胡適說。胡適也自認為是最懂徐志摩的,他說:志摩今年在他的《猛虎集自序》里,曾說他的心境是“一個曾經有單純信仰的流入懷疑的頹廢”。這句話是他最好的自述。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xiàn)的歷史。社會上對于他的行為,往往有不諒解的地方,都只因為社會上批評他的人不曾懂得志摩的“單純信仰”的人生觀。他的離婚和他的第二次結婚,是他一生最受社會嚴厲批評的兩件事?,F(xiàn)在志摩的棺蓋已蓋了,而社會上的議論還未定。但我們知道這兩件事的人,都能明白,至少在志摩的方面,這兩件事最可以代表志摩的單純理想的追求。他萬分誠懇的相信那兩件事都是他實現(xiàn)那“美與愛與自由”的人生的正當步驟。這兩件事的結果,在別人看來,似乎都不曾能夠實現(xiàn)志摩的理想生活。但到了今日,我們還忍用成敗來議論他嗎?我忍不住我的歷史癖,今天我要引用一點神圣的歷史材料,來說明志摩決心離婚時的心理。民國十一年(1922年)三月,他正式向他的夫人提議離婚,他告訴她,他們不應該繼續(xù)他們的沒有愛情沒有自由的結婚生活了,他提議“自由之償還自由”,他認為這是“彼此重見生命之曙光,不世之榮業(yè)”。他說:“故轉夜為日,轉地獄為天堂,直指顧間事矣。??真生命必自奮斗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斗自求得來,真戀愛必自奮斗自求得來!彼此前途無限,??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边@信里完全是青年志摩的單純的理想主義,他覺得那沒有愛又沒有自由的家庭是可以摧毀他們的人格的,所以他下了決心,要把自由償還自由,要從自由求得他們的真生命,真幸福,真戀愛。后來他回國了,婚是離了,而家庭與社會都不能諒解他。最奇怪的是他和他已離婚的夫人通信更勤,感情更好。社會上的人更不明白了。志摩是梁任公先生最愛護的學生,所以民國十二年(1923年)任公先生曾寫一封很懇切的信去勸他。在這信里,任公提出兩點:“其一,萬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于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殆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其二,戀愛神圣為今之少年所樂道。??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況多情多感之人,其幻想起落鶻突,而得滿足得寧貼也極難,所夢想之神圣境界終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任公又說:“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tài)度,斯可以領略生活之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意盡矣,郁邑侘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可無懼耶!可無懼耶?。ㄊ暌辉露招牛比喂谎劭赐噶酥灸Φ男袨槭亲非笠环N“夢想的神圣境界”,他料到他必要失望,又怕他少年人受不起幾次挫折,就會死,就會墮落,所以他以老師的資格警告他:“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但這種反理想主義是志摩所不能承認的。他答復任公的信,第一不承認他是把他人的苦痛來換自己的快樂。他說:“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兇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xiàn)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第二,他承認戀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他不能不去追求。他說:“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彼窒嘈潘睦硐胧强梢詣?chuàng)造培養(yǎng)出來的。他對任公說:“嗟夫吾師,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朗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其希望,污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幾亦微矣!”我今天發(fā)表這三封不曾發(fā)表過的信,因為這幾封信最能表現(xiàn)那個單純的理想主義者徐志摩。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須有愛,必須有自由,必須有美;他深信這種三位一體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純潔的心血培養(yǎng)出來的?!覀內魪倪@個觀點來觀察志摩的一生,他這十年中的一切行為就全可以了解了。我還可以說,只有從這個觀點上才可以了解志摩的行為;我們必須先認清了他的單純信仰的人生觀,方才認得清志摩的為人。(均引自《中國現(xiàn)代作家選集:胡適》,106~108頁)胡適這里所說,只是一面之詞,不足以反映事情的全貌,考慮到他與徐志摩的親密關系,有些具體的情節(jié)他似乎也不便說。而梁啟超對徐志摩的批評,又由于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戀愛關系,看上去是打了折扣的,并不十分有力。而且,夫妻二人情感如何,終歸是“清官難斷家務事”,旁人是很難置喙的,中間的微妙復雜,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能心領神會,說得真切。再有,對婚姻的態(tài)度固然受到某種人生觀的支配,可以說得堂而皇之,但具體到兩個人的情感,所受傷害及內心的隱痛,也不是旁人可以體會和代為品嘗的。在這個意義上,張幼儀的晚年口述記錄就顯得非常難得和重要。張幼儀的侄孫女張邦梅經過五年的訪談記錄,最后將其充實為一本關于張幼儀的傳記作品,其可靠性應該是很高的。顯而易見的是,這本《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為我們了解徐志摩對夫人張幼儀的態(tài)度提供了一個別樣的視角,我們因此知道了,至少在張幼儀看來,在離婚的過程中,徐志摩不僅未曾給張幼儀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的機會,而且完全忽略了一個剛剛生育不久的母親的感情,使得她根本沒有機會對自己的人生作出選擇。

后記

四年過去了,《梁啟超傳》的寫作暫時告一段落,似乎有很多話想說,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厥走@四年的一千四百多個日夜,我得承認,我所得到的比我付出的要多得多。這是我事先沒有想到的。對我來說,下決心寫一部關于梁啟超的書,并不容易,盡管我很喜歡梁啟超,這些年也陸續(xù)讀了一些他的著作和相關材料。但我心里明白,這離寫一部人物傳記所需要的學術準備相差甚遠。實際情況也是這樣,寫作過程中,我?guī)状蜗氪蛲颂霉?,如果不是有那么多的朋友鼓勵和支持我寫下去,我真不知道最后能否完成。所以,我大著膽子說,我的這本《梁啟超傳》,充其量只是作為初學者完成的一份作業(yè)。因為,無論是梁啟超,還是書中涉及到的那些人物,都不是四年時間可以了然的。遺憾在所難免,在這里,我真誠地希望讀過此書的朋友能不吝賜教,提出批評,這是我求之不得的。我也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把對梁啟超的研究繼續(xù)下去。    在這本書將要出版的時候,我要借此機會向一直關心、幫助、支持我的各位朋友表示感謝:首先要感謝宛振文、么志龍、薩蘇、榮挺進向我提出了寫作此書的建議并幫助我下了決心;還要感謝孫郁、止庵、雷頤給予我的指點和幫助,使我最終確立了寫作的方向;感謝黃集偉慷慨地把他保存的民國圖書贈送給我;感謝白燁、孟繁華、陳福民、陳曉明、賀紹俊、徐小斌、吳迪、馬立誠、吳思、寧肯、史長義、祝勇、邱華棟、王久辛、梅毅、蔣一談等許多朋友對我的寫作一直給予特別的關心,每次和他們交流,都給我很多啟發(fā);感謝遠在廣東的陳聰老弟專程求得順德縣志辦公室的大力協(xié)助,為我復印了長達幾百頁的《麥孟華集》;感謝孔祥吉、朱維錚、茅海建、夏曉虹、楊天石、朱宗震諸先生,他們開拓性的研究為我的寫作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和多方面的啟發(fā);更讓我感動的是,北京作家協(xié)會對此書寫作提供了巨大支持;同時還要感謝磨鐵及鐵葫蘆圖書諸君沈浩波、王小山、王來雨等對此書的特別關心和重視;感謝此書編輯阿丁、饒佳榮、馮俊文、鄭晴蕾、黃一川、張伊、熊立章認真和辛勤的勞動;特別要感謝劉再復先生百忙之中閱讀此書,并為此書撰寫了長篇序言。    應該感謝之人肯定還有,恕不一一。    最后,我還要感謝我最親愛的妻子姚秀英,雖然她久病體弱,卻主動承擔了全部家務,并妥善地照顧我的身體和生活,沒有她的悉心照顧,我很難在短時間里完成這么巨大的工程。    希望此書能為我打開一片新的天地,結交更多的朋友。    解璽璋謹記    2012年3月13日夜于望京

媒體關注與評論

沒想到,解璽璋對中國近代史如此了如指掌,對梁啟超如此深知深敬,更沒想到的是,他的筆法竟與梁啟超極為相似,可稱為“梁文體”。    ——學者劉再復    梁啟超是百科全書般的人物,如同大海汪洋,一本書“把握”其一生,委實不易。璽璋文史兼修,對梁研究有素,此書清晰、全面把握、分析了梁的一生,確實難得。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雷  頤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局面最大的學者,也曾是影響至巨的思想家和舉足輕重的政治家?,F(xiàn)在我們終于有一部配得上他并不漫長但是精彩非凡的一生的傳記了。    ——學者止庵    角度新穎,材料扎實,有獨到見解,一本好看的書。    ——《炎黃春秋》總編輯、《潛規(guī)則》作者吳思

編輯推薦

《梁啟超傳》為83年來最客觀、最詳實的梁啟超傳記。讀懂梁啟超,就能讀懂近代中國。劉再復作序,雷頤、止庵、吳思閱后推薦!

名人推薦

愈讀愈放不下,不知不覺,三天三夜過去,竟把全書讀完。此次雖讀得雙眼昏花,卻也讀得心花怒放,一掃我三十年來的郁悶。——劉再復梁啟超是百科全書般的人物,如同大海汪洋,一本書“把握”其一生,委實不易。 璽璋文史兼修,對梁研究有素,此書清晰、全把握、分析了梁的一生,確實難得?!袊鐣茖W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雷頤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局面最大的學者,也曾是影響至巨的思想家和舉足輕重的政治家。現(xiàn)在我們終于有一部配得上他并不漫長但是精彩非凡的一生的傳記了。——學者 止庵角度新穎,材料扎實,有獨到見解,一本好看的書。——《炎黃春秋》總編輯、《潛規(guī)則》作者 吳思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梁啟超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2條)

 
 

  •   花錢買了,打開發(fā)現(xiàn)只有上冊沒有下冊,商品卻沒注明,太差勁了吧。
  •   這書很象一本學術專著,對一般的讀者來說,可讀性較差。但我不懷疑作者治學態(tài)度的嚴謹,獨具見解。對研究梁啟超很有啟發(fā)。但對象是一般的讀者來,通俗性實在差了些。我是大段大段地跳過通讀全書。竟也沒有太大影響對全書的理解??傊?,行文不夠流暢,不夠通俗,費話太多。作者好象在寫一部學術專著,而是大量地大段大段地引用其它文獻全文。 一部厚厚的傳記,下下二冊,寫得實在拖沓冗長,完全可以只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就可一氣呵成。因此我總覺得這不象是一部傳記,而是分別寫了其它很多人與梁啟超的關系。倒是最后二章寫得比較通俗是白話文,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上下二冊分開讀,連續(xù)讀下去實在是太吃力了…….。 總體印象對傳主評價是很高的,作者的學識也很是淵博,有見地。 還有這書有點貴,簡裝600來頁78元。
  •   此梁啟超傳記寫法新穎,可讀性強!觀點公允,史料引用詳實,非常好、非常有價值的書!也可稱為傳記類的百科全書!這書值得推薦!
  •   之前買過紙質版可是沒看完拉在國內,想買kindle版,可是買了之后發(fā)現(xiàn)只有上冊,真特么坑爹?。。。?!
  •   語言介乎學術通俗之間,很好的文字,故事性也很強,但明顯感覺出來作者治學的嚴謹,能夠做到這樣雅俗共賞真不容易
  •   難得的一本介紹梁任公的好書。文字流暢,任公一生交游行跡如在目前。
  •   質量沒得說,如果卓越多做一些能讓人接受的書籍活動那就更好了。不知怎么,在卓越買書我會上癮,還是那句話,如果能在打一打折,我必定會“深陷其中”。
  •   除了封面不太喜歡外,其他的都還好
  •   這本傳記被評價為傳記文學的新標桿不為過,但是鐵葫蘆做的系列書的品質真是不敢恭維,這本書標價72.8元600頁簡裝,是精裝大部頭的價格,盜版書的紙張和印刷;貼的圖是小學生級的水平,有整整一頁只貼一張兩寸照片。鐵葫蘆的書得價格要向香港看齊了,請先把書得裝幀和版面、紙張做到大陸最好再說吧。
  •   手繪的封面很喜歡,顏色也很具有視覺沖擊力。內容要靜下心來慢慢讀。
  •   還沒看,外觀不錯,希望是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   很通俗,相比我之前看到的另一個版本的也客觀很多,當然這本也只是其中一個視角,想要更真實地了解他,必須要多讀幾種傳記,多看他本人的作品。
  •   沒有全看完,因為內容上不是很吸引人,可能是小說看多了吧。不過很長見識,好評。
  •   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梁啟超,和他偉大的人格事跡,折服
  •   剛開始想買《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結果誤買了這本。買來後非常喜歡這本書,超值!
  •   遺憾。到現(xiàn)在還沒看。
  •   這樣的傳記展得很開,各個主體明確,連起來就是他波瀾壯闊的人生和多面的歷史
  •   梁啟超偉大又波瀾壯闊的一生,應該在學生的歷史書中給他更多的筆墨,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品味他的思想。作者寫這本書真的很用心。
  •   包裝不錯的,還沒開始看,學校安排的必讀書目,應該不錯
  •   活動買的,正版書籍,很實惠。
  •   正版,文字看起來很好。
  •   幫同事買的,說質量很不錯,很喜歡。
  •   梁啟超傳
  •   很好,很喜歡!挺不錯的。。值得信賴。。
  •   很受歡迎哦哈哈哈哈哈
  •      《梁啟超傳》(上下),解璽璋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春節(jié)一大成果是讀完了這上下兩冊。據說書寫了四年,且只用了一部分。這年頭有這樣認真的作者也難得了。于文采而言,確乎有梁文風格,氣勢貫通。
       梁文之氣勢,特別容易吸引年輕人。猶記得中學時學梁之“少年中國說”,一讀便被吸引,直至今日仍能背出結尾“紅日初升”一段。以此氣勢行文,用以教化眾人,用以宣傳變革,自然馬到功成。
       但可惜梁是書生,書生在本朝歷史上總是失敗的代表,不是被坑了就是被烹了,對于江山只能指點一下而既不能打也不能坐。因此,做書生能做到他那樣也算極致了。德功立不得,開一代風氣之先,算得立言了。但也僅止于立言而已。
       對此,作者評道:“梁啟超是個感情勝過理智的人,也是個意志薄弱的人,在順境中或情緒激動時,往往把事情想得過于簡單,而遇到挫折或心境不佳時,又容易灰心喪氣,表現(xiàn)得很消極。但他又是個自覺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負有責任的人,所以,他的內心常常就顯得很糾結。。。他的性情中常有一些天真爛漫或涉世不深的單純,這種性情,作為朋友也許很難得,但作為一黨領袖、政治家,有時就顯得很幼稚,看不到事情的復雜性和人的復雜性?!?br />    梁從誡先生曾說,我們一家三代都是失敗者。不錯,他們三代都是書生,更因為他們三代都是先行者,梁啟超于百多年前倡民主自由,梁思成于革命漫卷中國后搞古建筑保護,梁從誡在PM2.5尚未盛行之時提環(huán)保。先行者總是痛苦的,如鐵屋子中先醒過來的幾個人,在大多數人都未醒之際,命運多是失敗一途。
       回到本書寫法,以梁的經歷為經,以其與諸人交往為緯,這很新穎,頗有二十四史紀傳之意。但由于主人公只有一個,有些章節(jié)兩個人之間的聯(lián)系不免有些生硬牽強。從效果上看,也許直接寫梁一人更好些,但無論如何,創(chuàng)新總值得稱許。
  •     若有其他的選擇,不會選擇買這本書。作者把握梁啟超的波瀾壯闊的一生能力不夠,文字表現(xiàn)力度不夠,傳記的編排結構不好,這種通過敘述梁啟超與各個人物之間關系的寫法值得商榷,割裂了事件前后順序,懷疑作者對梁啟超本人并未有深入的研究,只得如此通過描寫與各個人物的關系讓讀者自己去拼盤梁啟超的一生的事跡。而且這種寫法重復性過多,有些事件在一個章節(jié)介紹過后在其他章節(jié)又重新表述下,浪費筆墨和讀者的時間。建議作者學習下美國人寫的《愛因斯坦:生活和宇宙》這本書。這才是傳記應有寫作方法。
  •      《梁啟超傳》:一部用心卻不出彩的作品
      
       楊津濤
      
       刊于2013年第4期《南都周刊》
      
       解璽璋的《梁啟超傳》被稱為“83年來最客觀、最詳實的梁啟超傳記”,問世以來好評如潮。在我看來,這固然不失為一部用心之作,但解著以梁啟超與康有為、孫中山、蔡鍔等人的關系構筑章節(jié),無疑是一種取巧的寫法,將梁啟超的波瀾一生解構為一篇篇關聯(lián)性很差的文章。在某種意義上說,這都不能算是一本傳記,與傳主無關的內容充斥全書,改名“梁啟超和他的朋友們”或許更為妥當。而在這些“關系”中,作者寫了無關宏旨的“梁啟超與丁文江”、“梁啟超與徐志摩”等,卻偏偏沒有獨立的“梁啟超與段祺瑞”。
       拋開結構上的瑕疵不說,這本《梁啟超傳》至少三大問題。首先是史料單薄,全書大段摘抄《飲冰室合集》與《梁啟超年譜長編》上的文字,對常見的《清議報》、《時務報》都沒有引用,更不必說檔案資料了。馮自由的《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屬常見史料,作者也只是從他書轉引。此書既號稱“研究”歷史,卻連這些基本資料都不愿翻閱,似乎是說不過去的。
       其次,作者對學界已有研究成果置之不問,以至有閉門造車之嫌。比如早有學者以各種史料證明慈禧發(fā)動戊戌政變,和袁世凱告密與否毫無關系。但是在解璽璋的《梁啟超傳》中還說“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是袁世凱出賣了維新黨人”。又如他稱蔡鍔入京后所任的是“閑職”、“沒有任何作為”,其實都是想當然。云南學者謝本書在《蔡鍔傳》中說,陸海軍大元帥統(tǒng)率辦事處乃是“袁總覽軍政權力的核心機關”,蔡鍔以非北洋嫡系而成為辦事員,恰說明了袁世凱對他的信任。而至于經界局督辦的工作,蔡鍔也是熱心的。再如對蔡鍔與唐繼堯的關系,作者說他們的“是非恩怨”已“很難搞清楚”也是無視已有研究成果。
       在他書后開列的參考書目中,除了吳其昌的半本《梁啟超》外,沒有一本其他人所寫的梁傳。事實上,1993年南開大學李喜所、元青的《梁啟超傳》就是一本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著作。在作者與出版商看來,解著似乎是為梁啟超“平反”的第一書,其實早在李、元二人的書中就已將梁啟超去世稱之為“仙逝”,推崇之情溢于言表。1997年,華中師大董方奎的梁傳更直接取名為《曠世奇才梁啟超》。董著《梁啟超與護國戰(zhàn)爭》有25萬字,《梁啟超與立憲政治》有37萬字,不比解著談梁啟超“詳細”得多?
       最后,本書雖然引用了相當數量的梁文,敘述了梁啟超在各個時期的思想特征,但既沒有系統(tǒng)歸納,也缺少獨到觀點。解璽璋書中言及,孫中山與梁啟超的合作以失敗告終,分析原因時說:孫中山“一旦放棄了排滿的主張,轉而遷就他人,他的領導地位很可能就保不住了。真有一天,握手共入中原,那么,誰為主,誰為副呢?”張朋園在1964年《梁啟超與清季革命》一書的說法則是,“直接倒?jié)M,本來是他(孫中山)的主張,如果放棄自己的主張去遷就他人,豈不由領導地位而轉為從屬……任公與中山聯(lián)合,究竟是中山領導,還是任公領導?”兩書前后相差幾乎四十年,但觀點如出一轍,可見解著《梁啟超傳》不過拾前人牙慧而已。另外在一些小的細節(jié)上,作者也不免大意,如說“傅斯年在國民黨內不是一般人物”,而其實傅斯年并非國民黨員。
       對于這本書,解璽璋自己是相當謙虛的,他在后記中說,這部《梁啟超傳》“充其量只是作為初學者完成的一份作業(yè)”。我相信這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但因為出版方夸大其詞的營銷宣傳與一些文化界人士對任公的愛屋及烏,使得這本僅僅是梳理梁文,而很少史實辨析的書承擔了不符其實的名譽。
      
      
      
  •   沒有詳細談梁啟超與安福系關系的梁啟超傳,都有偏袒傳主,選擇性失明的嫌疑。
  •   評論的確平實可信,傳主生活離現(xiàn)在太遠,在缺乏史料釆信研究考證的基礎之上,解先生之寫作的確有拾人牙慧之嫌,足以為讀者戒
  •   作為中國人寫的傳記體,已經不錯了。誠然,要寫梁啟超,不但要超黨史,還要超國民黨史,這個難度顯然作者沒有估計到,個人以為就是安福系無法入手的一個證據。
  •   致一樓和三樓,安福系是梁任公政敵好不好。。。。張勛復辟失敗后,段祺瑞棄研究系而扶植安福系,才促使任公最后退出政壇的。。。
    任公又不是國民黨,談什么超不超國民黨??國民黨和任公更是政敵好不好。
  •   難得有一個敢說真話的,問題是,那么多為這本書說好話的專家學者,難道真的欣賞這部作品嗎。他們習慣性說謊,就不怕留下污點嗎?
  •   為這篇質疑文章作者的態(tài)度敬服,學到了以下幾點:
    1.做研究不能撇開別人的成果不顧,這樣就閉門造車;
    2.早起構架的設計好壞直接影響全局質量。
  •   同感,買來翻了一下,覺得與媒體的評價相去太遠!
  •   書背面的書評人都把這書看過一遍嗎?上冊還沒看完,但感覺已經很不舒服了.
  •   疊床架屋、閉門造車乃至斷章取義是中國許多學者的通病
  •   非常一般,中下之作;讀過方知,評分有假。
  •   任公又不是國民黨,談什么超不超國民黨??國民黨和任公更是政敵好不好。
    --
    照此奇葩邏輯,任公又不是共產黨,談什么超不超共產黨??共產黨更是不認同任公的好不好。
  •   終于看到了一篇批評了,你說得深有同感啊,這作者才力一般,不足為梁啟超做傳
  •   這梁傳作者跟岳南很像,東拼西湊都湊不好,唉。。。
  •   樓主的評論很中肯。這本《梁啟超傳》的最大硬傷是史料不足,所以談不上學術性。一方面,人物傳記本來就潛藏著濃烈的價值前見,讀者跟著走,難以保證認識的客觀與中肯。另一方面,“暢銷書”的上架建議,我們似乎也不能要求太多。
  •   這本書本來也談不上是一本學術著作。不過其中大段引用《飲冰室文集》的梁文,
    倒激起我對文集的興趣。
  •   lz的評論很到位,不過對于沒有接觸過梁啟超的人讀了這本書倒是能引起興趣的
  •   我也第一眼看到目錄,就覺奇怪。。。這結構還真是值得商榷。。。唉,還那么多名人推介。。。
  •   至今沒見到一部由中國作家寫的優(yōu)秀傳記。他們寫的所謂傳記要么過于戲虐,要么過于諂媚,要么過于晦澀,要么過于憤怒,要么過于隨意。沒有一本讓我讀完。何解?
  •   明明還在寫早年的生活,一下就跳到梁將來的家庭教育,海外生活。從梁從小天賦稟異到教子有方,中間傳主是怎么成長的?
    說著說著就說到四書五經的介紹,魯迅對教育的看法,作者對教育的看法,再加上目前教育的現(xiàn)狀。。。太多的看法了。。。剛開頭就散成這樣,可想而知整體上會如何混亂。這不是一部傳記,這是一期關于梁啟超的百家講堂系列。。。
    正如樓主所說,這是一部用心了的作品,因為作者用心的顯擺了六百多頁。
  •   劉再復都讀激動了
  •   那么好的書,沒要到嚶嚶嚶
  •   記得之前見過解老師,覺得老師真是博學
  •   不好意思,我能說我一直不太喜歡鐵葫蘆的封面風格嗎???唉。
  •   剛拿到書,封面真的太一般了,最麻煩的,還是字太小了,至于內容,看過再說。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