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習俗

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薛理勇  頁數(shù):189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當時家里也沒有幾本書,能讀的全讀完了。中學時,有一位同學家有一房間的書,他的父親也不是知識分子,而是資本家,這一房間的書全是雜書。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中講:五柳先生“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蔽覜]有那么高的境界,因為是借來的書,指定日期要歸還,所以讀書講速度,而中學生年齡尚小,也不見得有很高的悟性,所以,我只是“好讀書,不求甚解”而已。不過書讀多了,原來不理解的書慢慢地也理解了。    記得中學時借到一套線裝本《野叟曝言》,清·夏敬渠著。小說的主人公是吳江名士文素臣,論文則博古通今,才高八斗,論武則勇力過人千夫不敵,他因直言論政得罪權(quán)臣,不得已游歷海內(nèi)。于是一路除暴安良、辟妖戳鬼;他崇儒學,抑佛道,平亂剿寇,最后位極人臣,天子倚為長城,其則號為素王。文素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視之為仰慕的偉人。后來讀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魯迅評之曰:“衙學既慨,實其主因,圣而尊榮,實為抱負,與明人之神魔及佳人才子小說面目似異,根柢實同,唯以異端易魔,以圣人易才子而已。意既夸誕,文復無味,殊不足以稱文藝,但欲知當時所謂理學家之心理,則于中頗可考見?!贝_實,主人公文素臣就是一位理學家。    《野叟曝言》開卷就講,有一位學者夜里經(jīng)過文素臣的家,見文素臣在秉燭夜讀,所讀之書名為《檀弓》,即嘆為觀止,稱此人必為將相之材。當時我并不知《檀弓》為何書,就千方百計尋找《檀弓》,后來才知道,《檀弓》只是《禮記》中的一個篇章。檀弓與孔子是同時代人,經(jīng)常與孔子以及他的學生們討論禮制,篇名即以檀弓得名,《檀弓》分上下兩篇,主要涉及的是喪禮。只是初中生的我根本讀不懂《檀弓》,這回連“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水平也沒有了,但是此后,我就會把讀到的涉及喪禮、喪事的文章記下來,甚至會仔細觀察人家在辦喪事中的行為和禮節(jié)。    今本《禮記》共四十九篇,相傳為孔子逝世后其門人所記的孔子言論的合集,近似于后來的“語錄”,文體多對話形式,編定于西漢?!抖Y記》四十九篇中直接講喪儀的就有《檀弓》上下篇、《喪服小記》、《喪大記》、《祭法》、《祭義》、《祭統(tǒng)》、《奔喪》、《問服》、《問傳》、《喪服四制》等多篇,而其他篇章中也夾雜著關(guān)于喪儀的內(nèi)容。我估計,全部《禮記》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文字與喪事有關(guān),可見,古人對喪儀的重視,也足見喪儀的繁復和復雜了。    《禮記》是“語錄”體專著,涉及幾乎所有的禮儀制度,但系統(tǒng)性很差,同樣內(nèi)容在不同篇章重復出現(xiàn)的情況隨處可見,實用性較差。于是漢代又出現(xiàn)了一本《儀禮》的著作,其原則上就是將《禮記》中涉及的禮儀制度進行分類,歸納為十七篇,其中喪居其四,即第十一篇《喪服》、第十二篇《士喪禮》、第十三篇《既夕》、第十四篇《士虞禮》?!秵史芬?guī)定了服喪等第和禮制,《士喪禮》、《既夕》、《士虞禮》講喪事的操辦程序和相應(yīng)的禮制。漢代“廢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后,儒學著作被歷朝歷代列為經(jīng)學,既是讀書人必讀之書,又是他們走上仕途的敲門磚,《禮記》就是重要的經(jīng)學著作之一,而《儀禮》又是根據(jù)《禮記》重新編排的“實用禮儀手冊”,操作起來很方便,于是,《儀禮》確定的喪禮制度一直被后人遵守。唐朝以后,歷代也相繼頒印過相關(guān)的禮制類書籍,但都沒有脫離《儀禮》的影響。甚至,今天許多地方的喪俗中仍能見到《儀禮》定下的規(guī)矩,所以,研究、了解古代喪儀,對指導今天的殯葬儀禮仍有很大的作用。    我開始收集中國喪儀資料,并將其歸入中國風俗史、制度史、社會史、人類史的范疇加以研究已經(jīng)有些年頭了,可是,喪事是兇事,平民百姓頗多犯忌,傳統(tǒng)的喪制又多充滿著“迷信”色彩,并為“提倡科學者”所唾棄,于是乎中國幾乎沒有關(guān)于喪儀的刊物,普通刊物,也不愿登載關(guān)于喪事的研究文章,我寫好的幾篇關(guān)于殯葬文化的文章也只能存入抽屜里,因無刊物愿發(fā)此類文章,以后就干脆不寫了。    1998年8月,上海實行殯葬政、事分開,建立了:上海市殯葬管理處和上海殯葬服務(wù)中心,上海市殯葬管理處承擔政府行政管理職能,管理全市范圍的殯葬事務(wù);新成立的上海市殯葬服務(wù)中心承擔上海市民政局直屬的殯儀館、公墓以及聯(lián)營公墓的經(jīng)營服務(wù)職能。上海市殯葬服務(wù)中心的領(lǐng)導者頗有眼光和水平,為了促進殯葬改革,開展殯葬文化研究,以企業(yè)自籌資金組織了國內(nèi)唯一一家上海殯葬文化研究所,還編印出版國內(nèi)第一本殯葬文化研究類刊物《殯葬文化研究》雜志(內(nèi)刊,雙月刊),迄今已出刊70期。我就是通過《殯葬文化研究》與上海市殯葬服務(wù)中心主任王宏階、書記朱金龍、上海殯葬文化研究所諸華敏、忻秉勇等諸君相識,并成為《殯葬文化研究》的編外研究員,定期能在雜志里發(fā)表我的文章。    我一直想用一種通俗的方式介紹中國殯葬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其文化現(xiàn)象,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編輯來約,希望我能以通俗的方法寫一套關(guān)于傳統(tǒng)文化、風俗的著作,于是,兩者一拍即合,才有了這本《喪葬習俗》書。    在該書付梓之際,還得感謝上海市殯葬服務(wù)中心和上海殯葬文化研究所、上海殯葬博物館的多方面幫助和支持。    薛理勇寫于秋月楓舍    2011年3月13日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傳統(tǒng)觀念,喪事是兇事,平民百姓頗多犯忌,傳統(tǒng)的喪制又多充滿著“迷信”色彩,并為“提倡科學者”所唾棄,于是乎中國幾乎沒有關(guān)于喪儀的刊物,普通刊物,也不愿登載關(guān)于喪事的研究文章。
著名上海史專家薛理勇的這本《喪葬習俗》,卻是系統(tǒng)介紹中國喪葬發(fā)展史的一部專著,分別為:喪儀與喪事程序;宗法制度與守喪制度;形形色色的祭祀風俗;喪具的源起與發(fā)展;近代喪事之嬗變。每個章節(jié)內(nèi)容詳盡,引證充分。
《喪葬習俗》從喪葬的制度、程序、風俗等等多個角度剖析中國文化史中喪葬習俗的演變進步,是文化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作者簡介

薛理勇,祖籍福建省福清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長期任職于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從事上海歷史、中華文化史、風俗史研究。主要社會職務(wù)有:上海市規(guī)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地名學會常務(wù)理事、上海道教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等,并擔任SMG紀實頻道嘉賓主持。已出版的著作有:《文以興游——豫園楹聯(lián)碑刻賞析》、《上海路名地名拾趣》、《上海灘地名掌故》、《上海滄桑百年》、《上海俗語切口》、《上海妓女史》、《外灘萬國建筑博覽》、《上海老城廂史話》、《上海老學?!贰ⅰ渡虾ie話》、《上海閑話碎語》、《上海租界史話》、《外灘的歷史和建筑》、《消逝的上海風景線》、《食俗趣話》等,主編《上海文化源流辭典》、《上海掌故辭典》。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喪儀與喪事程序
魂兮歸來兮——復
越日小殮
三日大殮和搭建靈堂
初喪時的祭奠和吊唁
設(shè)靈堂和做七
拆靈堂和出喪
出殯
守喪和喪期內(nèi)的祭禮
【第二章】 宗法制度與守喪制度
宗法制與不同的服喪禮制
中國宗法制度和祠堂
牌位是死者的“替身”
【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祭祀風俗
祭祀
紙馬和紙扎
清明與上墳
清明公祭
中元節(jié)·地官誕辰·盂蘭盆會
羹飯為鬼食
【第四章】 喪具的源起與發(fā)展
古者墓而不墳——墓與墳
蓋棺論定讜——棺樞
墓志、墓志銘
悼詞和誄、謚的關(guān)系
墓碑起源于豐碑
始作俑者——俑
墓葬中的買地契
赴告、訃告、訃聞
挽聯(lián)說“挽”
賻貝冒與奠儀
【第五章】 近代喪事之嬗變
牌坊和紀念碑
近代上海商業(yè)殯儀業(yè)的發(fā)展
上海公共墓地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殯葬服務(wù)與上?!按蟪鰡省?br /> 舊詩詞中的喪俗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段玉裁所引的注文就是漢鄭玄的注,“輴”實際上是一種無輪,形似船的車子,古代多用于在泥地里運輸,實際上相當于今人常見的“雪橇”,如果在硬地上搬運大件重物,把貨物吊到“輴”上,再在“輴”下放圓木棍或鐵棍如軸,就可以將重物慢慢移動。所以,天主、諸侯、大夫的殯葬使用“輴”和“碑”,它既是一種等級制度的表現(xiàn),也是實際的需要,沒有“循”,就難以將他們龐大而又沉重的棺木運到墓穴,同樣,不用豐碑和轆轤作起重,這棺材非得“倒棺材”不可。 民間的棺材不算大,用四根粗繩從棺材底部的環(huán)中穿過,八個人各執(zhí)繩索的一端,抬起和放下棺材不會太費力,當棺材放穩(wěn)后,再將繩索抽出來。同時還可以順便用繩索將“豐碑”拉出來,再抬回去。實際上現(xiàn)在播放的西方電影或電視劇中經(jīng)常有殯葬的場景,西方人的棺材被中國人看來是“薄皮棺材”,材質(zhì)薄而輕,體積也比中國棺材小多了,一般僅能容下一具尸體,正式下棺時只用兩根繩子,四人各執(zhí)一頭,輕易地將棺材放進墓穴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喪葬習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是從事殯葬研究必讀的一本好書。詳細介紹了古代殯葬習俗的形式和內(nèi)涵的人文精神。
  •   通俗易懂滿意
  •   完全是在學習文言文,但是還是不錯的
  •   沒來得及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