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與順從

出版時間:2010-2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周曉霞  頁數(shù):208  
Tag標簽:無  

前言

《文藝民俗學文庫》在華東師范大學985社科規(guī)劃《漢語與中國文化國際推廣》子項目資助下面世了。文藝民俗學,英文名Folklore in Literature,是經過學界眾多專家權威認可的一門中文類新學科。1987年列入林驤華、朱立元等主編的《文藝新學科新方法手冊》。1999年該條目被收入新版《辭?!?。本文庫選擇“文藝民俗學”作為研究領域,是為了能在當代全球化浪潮中,用現(xiàn)代意識、多元化文化眼光、交叉學科理念,對一國固有文藝和本土文化的關系進行更全面深入的學理及應用的研究,從而認清文化多元化語境下中國文藝的本色,以便進一步更扎實和有效地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多元文化的發(fā)現(xiàn)和傳承是當代全球化現(xiàn)代化進程中,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文化的多元化是指各民族大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依舊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精神特質,并在全球化中汲取營養(yǎng),實現(xiàn)自身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一個國家的經濟和文化包括文藝的發(fā)展,從來都是依附在該國家和民族固有的精神文化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因此不同的文藝總是有相對應的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基礎。由此而言,文藝是文化的產物和結晶,文藝本身也是多元文化的顯現(xiàn)與展演。中國文化的國際推廣,就是適應了包括中國文藝在內的這一全球多元文化傳播的需求。民俗作為傳承性生活方式,是一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層,也是多元文化  中特定民族的精神基因。它是一國文學藝術形成的基石,奠定和規(guī)范著一  國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和流向。在文藝民俗學的視野中,文藝是民俗文化孕育的花朵,是民俗文化的一種展現(xiàn),人世間,任何一種文藝,都深深鐫刻有它所依托的精神與心靈的紋章和標識。中國文藝也不例外。

內容概要

機智人物故事營造的藝術世界具有超越現(xiàn)實生活的特點,將“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從而使敘事主體具有優(yōu)越的喜劇性。機智人物故事源于民間深厚的詼諧文化傳統(tǒng),敘事時保持著現(xiàn)實生活的種種世相,是對生活秩序的顛倒,以另一種方法 折射出民間的理想與愿望。

作者簡介

  周曉霞
  江西鄱陽人。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副教授。
  1982年入華東師范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yè)學習。
  1988年研究生畢業(yè)后留校任教于對外漢語系至今。其間,多次赴國外訪學和工作。
  2002考入華東師范大學文藝民俗學博士點學習,師從陳勤建教授。
  2007年獲文藝民俗學博士學位。
  編著、翻譯出版圖書多部,論文數(shù)篇。用英文撰寫的有關中國文化讀物亦在美國出版發(fā)行。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jié) 機智人物故事的研究脈絡與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研究方法與研究意義 第三節(jié) 主要觀點與寫作動機第二章 清晰與模糊——機智人物故事類型與社會屬性  第一節(jié) 機智人物故事的類型研究  第二節(jié) 機智人物故事的確定性  第三節(jié) 機智人物故事的模糊性    第三章 理想與現(xiàn)實——機智人物故事盛行的社會心理  第一節(jié) 苦難人生的節(jié) 日——作為文學活動的機智人物故事  第二節(jié) 民間智慧的展演——作為社會現(xiàn)象的機智人物故事  第三節(jié) 市井小民的狂歡——作為文化現(xiàn)象的機智人物故事第四章 賤民與超人——機智人物故事主角的社會特征  第一節(jié) 或貴或賤皆弱勢——機智人物的社會地位部分   第二節(jié) 亦賢亦愚亦機智——機智人物的行為特征      第三節(jié) 為善為惡盡自然——機智人物的品性特征第五章   生存與斗爭——機智手段產生的社會機制  第一節(jié) 機智手段的分類歸類      第二節(jié) 機智手段的發(fā)生機制第六章 顛覆與順從——機智人物故事的意識形態(tài)本質  第一節(jié) 機智人物故事對世俗秩序的顛覆企圖  第二節(jié) 機智人物故事對世俗秩序的順從實質結語附錄  附錄一   機智人物故事類型表   機智人物人生世俗相   機智人物的社會身份  附錄二   徐文長的故事   阿凡提的故事   其他機智人物故事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我國早期的機智人物故事多混雜在笑話、幽默等這類民間故事當中。早在戰(zhàn)國時期的《晏子春秋》就開始這方面故事的記載工作,司馬遷《史記》專列《滑稽列傳》一章來記述他們的故事,可見這類人物受關注的程度。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了我國第一部民間笑話專集《笑林》。該書由邯鄲淳整理輯錄,所記多是諧趣故事。這些趣事,借嘲諷愚庸之人的行徑,針砭時弊,文筆犀利,語調詼諧,風格輕松幽默,令人在捧腹之余,領悟其諷喻用心。②隋唐侯白撰有笑話集《啟顏錄》,后部分篇什收入《太平廣記》、《類說》等。宋元之際的宋元懷編撰笑話集《拊掌錄》。明代是我國民間笑話結集的高峰期,同時也是我國文人有意識研究民間笑話的開始。馮夢龍編輯了我國古代規(guī)模最大的笑話集《古今譚概》(又名《古今笑史》)和其他兩部笑話集《笑府》、《廣笑府》。在《古今笑史》中,馮夢龍最早就這些故事作了分類,為“迂腐”、“怪誕”、“癡絕”、“專愚”、“謬誤”、“癖嗜”、“貪穢”、“機警”、“酬嘲”、“塞語”、“文戲”、“巧言”、“荒唐”等三十六部,每部正文前撰具引言,有些笑料的后面加了別具匠心的提點和評議,開我國對詼諧笑話進行分類研究之先河。而張令夷所編的笑話集《迂仙別記》、陸灼編撰的笑話集《艾子后語》均以一個主人公貫穿各則故事,初步具備了民間機智人物雛形,只是就故事情節(jié)而言,《艾子后語》故事具有怪誕性。浮白齋主人輯錄的《雅謔》,就有對專搞惡作劇的市井人物諷刺的記載。江盈科編撰的《雪濤諧史》,其中的故事往往用夸張的描寫營造喜劇效果。不僅如此,明代文人對含機智人物故事在內的民間文學作用,有了更新的認識。如袁宏道就認為,民間文學“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不效顰于漢魏,不學步于盛唐,任性而發(fā),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樂,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后記

該書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shù)男薷摹U撐膹倪x題到全文的架構等方面都得到了導師陳勤建教授的具體悉心指導,導師的建設性意見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許多啟示。導師淵博的學術涵養(yǎng)和對學科發(fā)展的敏銳洞察力將永遠激勵我不斷努力。導師勤奮努力的精神和謙遜為人的人格魅力也將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在論文開題時,方克強教授、朱希祥教授、胡范鑄教授均給予了悉心指導,為論文的架構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在此向上述教授致以深深的謝意。當年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領導齊森華教授、陳曉芬教授和譚凡教授的熱情鼓勵與支持,堅定了我讀博的決心,在此向他們表示由衷的謝忱。祁連休先生的賜教和慷慨贈書對論文的寫作提供了許多便利。先生對后輩的殷切關懷令我終生難忘。日本鈴木鍵之先生在得知我的寫作內容后,寄來了他的相關論文。借此,向上述兩位前輩表示衷心的感謝。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顛覆與順從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幫老爸買的,他寫東西需要用到這些素材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