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跡流淌

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沈浩 編  頁數(shù):219  
Tag標簽:無  

前言

沈浩學棣的博士學位論文即將殺青付梓,欲請我序之。其隨我自攻讀碩士、博士,聰慧之極且人品尤佳。此專著是其四年博士期間所進行的研究課題,而今回想其征集素材之勤,且有教學任務在身,可謂傾盡心力。時近飄燈隔巷,過敝舍而談至夜深,征詢我的意見,討論文章之得失,可見其行事踏實篤行,甚為欣慰。明末清初的書法,形態(tài)變化之大,引起多方學者的關(guān)注,近年來成為學術(shù)熱點。其中較為重要的因素是晚明書法的突變,引起書法界關(guān)于書法表現(xiàn)能變到什么程度這樣的思考。他們在引經(jīng)據(jù)典合理化自己觀點的時候,往往首先想到晚明書法的變異形式。晚明確實有許多書家從心抒發(fā),狂放不羈,不為筆墨所囿。無論尺幅形制,還是書寫風格,大有突破前代之處。所以,有學者認為這與西方文藝表現(xiàn)主義思潮暗合。然而,我認為這樣的思考,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傾向,即是拿書法的變化發(fā)展去嫁接西方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概念,很容易消解了我國固有的文化傳統(tǒng)脈絡,引起歧義。世界并不大,人與人的思想時有意想不到的接近,更何況晚明書法變化的時期與西方文藝表現(xiàn)主義的發(fā)生時期相近,又有西學東漸的事實。但東西方文化說到底,還是兩回事。只有分離愈遠,東西方文化才有無盡的獨立性和相互的吸引力。

內(nèi)容概要

沈浩以古鑒今,在史學研究的同時,不忘文章的使命,針對當下的種種問題,提出了很有價值的觀點。尤其對那些真?zhèn)文?,?yōu)劣不分的失序狀態(tài),能執(zhí)守正統(tǒng),這是非常可貴的。所以,他的論文的最后部分,將晚明書法與當代書法教育結(jié)合起來,其用意也是很明顯。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章 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國書法時代書風凸顯的社會必然  第一節(jié) 從步入衰勢的社會到追奇逐新的社會風尚  第二節(jié) 社會劇變沖擊下的社會思潮與文化藝術(shù)  第三節(jié) 物質(zhì)條件的改變對書法的影響第二章 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國書法時代書風凸顯的締造者  第一節(jié) 離古創(chuàng)新    一、時代書風的先鋒人物徐渭      1.坎坷而不幸的人生      2.儒道互補的藝術(shù)思想      3.理性與感性交織、衛(wèi)道與叛逆共存的書法理論和實踐    二、人品和藝品相悖的張瑞圖      1.騎墻的人生態(tài)度,矛盾的內(nèi)心世界      2.奇絕的審美取向  第二節(jié) 寄古再造    一、在堅韌的衛(wèi)道中創(chuàng)造自我的黃道周      1.守節(jié)重義誓死衛(wèi)道的人生選擇      2.力主傳統(tǒng)堅韌衛(wèi)道的藝術(shù)思想      3.心性主宰下的寄情傳統(tǒng)和實現(xiàn)再造    二、“只欲自出新意”的傳統(tǒng)守護者倪元璐      1.丹心衛(wèi)道以死盡忠的人生歷程      2.從崇古到只欲自出新意的藝術(shù)再造  第三節(jié) 持古傳真    一、以精致淡雅演繹江左書風的董其昌      1.位列朝班卻無心政治以書畫避世的人生經(jīng)歷      2.博采眾長師心而不師法的學書經(jīng)歷      3.獨抒性靈以“淡”求“真”的書法實踐    二、以雄強奇?zhèn)パ堇[江左書風的王鐸      1.錯誤的選擇悲劇的人生      2.從持守傳統(tǒng)到從傳統(tǒng)中蛻變的心路歷程      3.以心性感悟現(xiàn)實用“奇強”展現(xiàn)“真我”的創(chuàng)造  第四節(jié) 借古師心    一、游離于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之間的傅山      1.“興亡著意拼”的人生和博學通才的學識      2.以獨特人生觀建立的書學思想      3.以“天倪”和“求真”思想貫穿的書法實踐    二、在傳統(tǒng)中師心在經(jīng)典中化蝶的八大山人朱耷      1.從貴族到遺民從逃禪到入道的人生歷程      2.借古師心技進于道的書法實踐第三章 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國書法時代書風凸顯的本質(zhì)  第一節(jié) 尚“奇”    一、氣勢奇?zhèn)?   二、空間奇拙    三、用筆奇崛    四、意境奇曠  第二節(jié) 印“心”第四章 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國書法時代書風凸顯之鑒  第一節(jié) 以書法實踐規(guī)律看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的時代書風凸顯    一、專精與博涉      1.專精      2.博涉    二、入帖與出帖  第二節(jié) 從書法教育的視角審視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的時代書風凸顯    一、中國書法的文化性和時代性    二、書法教育的多元性和取法觀結(jié)語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觀者往往無須細讀作品內(nèi)容,便能從其筆走龍蛇,連綿跌宕的氣勢中,真切感受到傅山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面對國變和寄人籬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剛毅,但同時又充滿焦慮、內(nèi)心掙扎和努力掙脫困擾糾纏的心境,這是傅山借筆尖毫端吐露的心聲,所以后人欲模仿其用筆,往往造作,失于拖沓而顯得蒼白無力??催^傅山晚期的作品,再回溯到其中壯年時的書法,傅山在政治激情和政治主張催動下的書法創(chuàng)作所表現(xiàn)出來的審美取向更為鮮明,更為激進?!娥T蓮道兄十二條屏》(圖41)是傅山的壯年力作,大約成于順治十二年左右,此時的傅山剛從“朱衣道人案”中被友人魏一鰲等解救出來,心境可想而知。傅山在《作字示兒孫》中所提出來的“四寧”,即寧“拙、丑、支離、真率”無不在這件作品中呈現(xiàn)給了世人,結(jié)字忽大忽小,狂放支離且時將篆書結(jié)字穿雜于行草之中;字態(tài)不忌丑拙:用筆凝重強悍,直率隨意,不拘一格;章法不拘常理,行與行左突右沖,字與字上下參差,大疏大密,如不了解傅山一定以為此書絕非出于一介文士之手而更像武將之作,氣勢宏大,但狂、怪不拘小節(jié)。客觀地講,傅山的大軸巨作在用筆的豐富精準,縱斂合度以及節(jié)奏變化上,與王鐸相比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對魏晉書法精髓的理解,以傅山的個性,他很難做到像王鐸那么深入,因為他對于某家某書一向少有王鐸“如燈取影、不失毫發(fā)”的臨摹境界和神定態(tài)度,在大軸作品的書寫上,傅山更注重抒情,不避狂、怪,追求內(nèi)心宣泄的筆情墨趣,筆隨情至,任情揮灑,但縱情之處也往往不免缺失用筆的合理性,用線的純正性。傅山雖然提出“漸修”的理念,也認識到“字與文不同者,字一筆不似古人即不成字”的道理,但他主觀上是無意于用傳統(tǒng)的法度來過多左右自己的,在他的潛意識中是“無法”,是超然于法。

后記

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的中國書法在當下的書法研究領域中可以說是一個備受關(guān)注的焦點。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為隨著文化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藝術(shù)品收藏拍賣行業(yè)的日益繁榮,這一時期的書法作品被充分發(fā)掘出來,近二十年來實物資料積累迅速,出版頗豐,為學者提供了較好的研究條件。二是因為該時期書法作品風格獨特,時代特征鮮明,無論是對于研究者還是學書者而言,都具有很好的研究價值和學習價值。三是因為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特殊而復雜,此文化背景與時代書風凸顯的形成和發(fā)展息息相關(guān),從而造就了這一時期尤為豐富的書法文化內(nèi)涵。所有這些都為學者的研究提供了廣博的深入空間,近十余年來,可以說成果卓著,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章祖安、黃惇、劉正成、劉恒、白謙慎、林鵬、王方宇、郭子緒、傅申、鄭培凱等先生的研究論著和論文,他們的研究成果為本論文的撰寫提供了極為有益的幫助。

編輯推薦

《心跡流淌:十六世紀中葉至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時代書風凸顯》是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心跡流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印刷還可以,頁數(shù)200多,定價有點高.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