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1 出版社:西冷印社 作者:陳明仙 頁數(shù):147
Tag標簽:無
前言
自1839年法國的L·達蓋爾發(fā)明照相機以來,攝影作為一門藝術,其記錄歲月、留住時空的獨特魅力,甚至超過了人類最重要文明標志之一的文字。光陰荏苒,一百七十余年的歲月流變,在照相機由貴族而走向普羅,在攝影由專業(yè)而衍生為娛樂的當下,一方面照相設備的進步日新月異、出神八化,另一方面攝影技能的出類拔萃幾臻偷天換日的境地。攝影藝術記錄歲月、留住時空的本原審美,亦面臨著消解和變異的威脅。當然,此當中亦不乏忠誠于攝影藝術本原審美的執(zhí)著追求者和默默耕耘者,陳明仙便是其中的一個?! ∪说街心甑年惷飨?,潛心于攝影藝術已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光陰流變,在普通人的眼里是一聲感慨不已、滄桑繾綣的長嘆;二十多年的時空交替,在攝影家陳明仙的鏡頭里則更演化為一軸色澤淋漓、厚樸華滋的長卷。正因為有這樣的長卷的歷練和依仗,《留住手藝》的誕生和脫穎而出,才會那么扎實而自然;也正因為有這樣的長卷的磨礪和求索,《留住手藝》的記錄和拷問,才會讓我們有如此的震撼與感動。 《留住手藝》選萃了陳明仙近十多年來,對篾匠、棕匠、打鐵、剃頭、彈花、補鑊、補碗、閹雞等二十種行將消失的民間手藝的影像記錄,以真實、細致、精到的鏡頭語言和詳略分明、對比強烈的黑白構圖,忠實地保留和再現(xiàn)了這些在農耕文明和自然經(jīng)濟中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如今正從我們生活中悄然離去的民間手藝的代表人物、操作過程、生存狀態(tài)和地域特點,讓我們在清晰形象地認知這些民間手藝形態(tài)、歷史、功用和特質同時,更讓我們在對祖輩生存智慧和生活藝術的感悟解讀中,觸摸到了這些民間手藝曾經(jīng)給我們帶來過的快樂和溫暖。
內容概要
《留住手藝》選萃了陳明仙最近十多年來,對篾匠、棕匠、打鐵、剃頭、彈花、補鑊、補碗、閹雞等二十種行將消失的民間手藝的影像記錄,以真實、細致、精到的鏡頭語言和詳略分明、對比強烈的黑白構圖,忠實地保留和再現(xiàn)了這些在農耕文明和自然經(jīng)濟中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如今正從我們生活中悄然離去的民間手藝的代表人物、操作過程、生存狀態(tài)和地域特點,讓我們在清晰形象地認知這些民間手藝形態(tài)、歷史、功用和特質同時,更讓我們在對祖輩生存智慧和生活藝術的感悟解讀中,觸摸到了這些民間手藝曾經(jīng)給我們帶來過的快樂和溫暖。 作為個人的第一部攝影作品集,《留住手藝》既是陳明仙二十多年攝影成就的一次歸集和總結,又是陳明仙對攝影藝術本原審美的一種獨特理解和執(zhí)著追求。
作者簡介
陳明仙,浙江上虞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上虞市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現(xiàn)供職于上虞市地方稅務局。曾參加過《中國人本》紀實攝影展,作品被廣東美術館永久收藏。多年來致力于紀實攝影的實踐活動,探索把攝影和田野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來紀錄將要消失的鄉(xiāng)村生活和民間手工藝及手工藝者的生存狀態(tài),為手工藝者建立影像檔案,突破了把攝影作為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窠臼。
書籍目錄
镴匠蔑匠棕匠箍桶匠造紙作坊磚瓦窯打鐵鋪缸甏作坊豆腐作坊革壽材彈花郎老裁縫被碗匠補鑊匠剃頭佬抲魚佬磨剪刀拉大鋸閹雞佬兌糖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