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作者:中共溫州市鹿城區(qū)委宣傳部,鹿城區(qū)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編 頁數(shù):19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作為挖掘地方文化、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鹿城老街坊》,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文章通俗易懂,圖片真實珍貴,對鹿城街坊進行了一次最為完整的全記錄,為廣大讀者展開了一幅老城面貌變化的長卷,其中不乏重大歷史事件再現(xiàn)、經(jīng)典建筑點評、名人名仕介紹及街巷名稱典故等,以清晰的條理及豐富的血脈通過街巷再度呈現(xiàn)了鹿城這座東甌古城風土人情及傳統(tǒng)文化。
書籍目錄
概述后記儒英坊東甌王廟/古書《歧?,嵳劇罚诰幫卟郏▓@巷/花園巷基督教堂容成坊華蓋山/煉丹井、樹/古城墻遺址/谷宅/王希君紀念/大觀亭與古炮碑道愛坊縣城隍廟/開元寺/鐵欄井/新四軍駐溫辦事處/縣前頭/公園路五馬坊許漱玉/云博百貨商三益/老香山/中央大戲梯云坊大高橋/雙蓮橋與榕樹/蟬河/坦前/端午節(jié)龍船/普華電燈公司雙桂坊紗帽河/高公橋/夏承燾舊居/朱宅/呂宅/吳百亨舊居儒志坊東山書院/慶福寺/弘一法師/摩崖石刻/冽井/新四軍駐溫通訊處/府學巷明德小學/九柏園頭謝池坊池上樓/中山公園/月帶橋/謝池巷/毋忘國恥紀忿碑/中山紀念堂/登云橋/光明火柴廠/中山橋孝睦坊花柳塘古牌坊/楊宅/白馬殿/茶院寺/萬里橋/扈嶼橋/巽山/黃土山/靈官山/東嶼山/洞橋底狀元坊狀元巷/譙樓/嘹望塔/軍裝局岳宅/廣場路小學/解放后巷/嚴日順綢緞作坊/東甌電話公司榮親坊首屆國慶集會/縣政府舊址/鐘樓/人民廣場/五味和舊址/中國銀行舊址/寶大商行舊址雁池坊小南門/塘河水景/輪船兒/公共體育場/西湖頭
章節(jié)摘錄
鹿城舊有三十六坊,是北宋年間以楊蟠為首的地方官府所一手劃定??梢赃@么說,溫州的市井街巷文化,發(fā)軔于三十六坊。并在春秋變換中逐漸濃縮為一種古代城市規(guī)劃的概念,深藏于厚重的甌越人文歷史之中讓人不易察覺。時至今日,如果我們有興趣站作現(xiàn)代的高度去將楊蟠所定格的三十六坊重新洗牌,繼而融人多種元素依次羅列,老城之東的“儒英坊”則因坊邊坐落著祭祀“東海王”騶搖的廟宇,合當從歷史的記憶中第一個浮出水面?! 叭逵⒎弧辈畈欢嗑褪乾F(xiàn)在的縣學前。 縣學前南起公園路,向北轉(zhuǎn)兩至興文里止。拿“縣學”作字面解,其坊間的書香墨跡便可讓我們略知一二。據(jù)清光緒《永嘉縣志》載:永嘉儒學在縣治東華蓋…麓,宋元祐三年(1088)縣令吳君平始建。所謂縣學,即是一個城市的最高等學府。在古代溫州,縣學在元、明、清諸代均有修建或擴建。尤其在科舉至上的清代,縣學的布局和禮教設(shè)置最為講究。其建置規(guī)模是:中為大成殿,翼以兩廊,后為崇圣祠,前為在成門。門外,左名官祠,右名鄉(xiāng)賢裥,前為欞星門并沒有泮池,且左右戟門,環(huán)以周垣。儀門左側(cè)還沒有訓導署等。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梢韵胂螅未目h學前書卷氣濃厚,來來往往的大多是衣冠楚楚心里頭裝著“四書五經(jīng)”的秀才們,正可謂儒家英才薈萃,故取名“儒英坊”,也就理所當然合情合理了?! ≈撩鞔逵⒎挥指麨椤熬塾⒎弧?。當時,以舉人任秀卿為首的永嘉儒家學派,重視倫理教育,上張德治仁政,提倡以仁為中心的禮、義、忠、恕、孝、悌、中庸等道德觀念,并以“交流思想、促進學問”的名義,在每年端午節(jié)期間,匯集名流賢士于縣學教諭署內(nèi)的“聚英堂”里,吟詩作對,揮毫鋪墨,以此相互品評作品,悍惺相惜般地鑒賞藝才。遂漸成氣候。后每逢佳節(jié)來臨,聚英堂必書聲瑯瑯,翰墨飄香,大有少長成集,群賢畢至之態(tài)勢。濃厚的書壇氣氛,也仿佛顯示了永嘉學派的文才大觀。儒英坊由 此順著方占諧音而更稱為“聚英坊”。到了民國期間,又以此處位于縣學之前而改名“縣學前”?!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