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作者:楊招棣 頁數(shù):333
內(nèi)容概要
這里收集的有游記、散文、詩歌、文論等作品。作者不是作家也不是詩人,作者是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長期參與高等教育工作。20世紀80年代以后,作者是一個勤勉的國家工作人員,無論是在杭州市委,或者在省級機關(guān)工作,作者都夙夜不怠,時刻牢記著人民與師友對作者的囑咐。記得80年代初,作者在離開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大學時,作者的老師、國學名家姜亮夫教授給作者題辭,引用的是王昌齡的詩句:“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他在后注中說,引用這首詩義在玉壺冰心,雄偉而情至湛摯,使一切人仕者皆如此,則民憂無矣!這一題辭,作者不僅一直珍藏著,而且牢牢印進作者的心中?! ∵@部詩文集之所以取名為《人跡板橋霜》,是因為有一段時間作者發(fā)表作品的筆名叫板橋霜,而且寫這些作品時大都是凌晨時分,特別是秋冬兩季,窗外是“滿地霜華”;春夏時“雞鳴四野”。當時作者居住的地方叫西溪,是杭州的郊區(qū),周邊還是“兩三點雨山前,聽取蛙聲一片”的農(nóng)村。作者就采用了詩人溫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兩句詩意:“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勉勵自己謙虛勤勉,上路早行。
作者簡介
楊招棣,男,教授,浙江黃巖人。1951年考入浙江大學文學院。大學畢業(yè)后在杭州大學任團委書記,歷史系、化學系負責人及教務長等職。行政、教學雙肩挑,從事高等教育工作長達30年。50年代曾留學蘇聯(lián)。80年代初期調(diào)任中共杭州市委副書記,分管宣傳、外事、文化、教育工作。1988年調(diào)浙江省人民政府任僑務辦公室主任,1993年任浙江省省政府特邀僑務顧問。90年代后期從事茶文化工作?! 钫虚哂胸S富的閱歷,足跡從西藏高原至太平洋彼岸,從東南亞至英倫三島。他對于文學、歷史有較深的造詣,勤于筆耕,從學生時代起就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其散文、游記文風清新、雋永,讀來引人入勝;其詩歌大多是即興有感而發(fā),充滿文學意境和生活情趣。
書籍目錄
作者的話友誼珍藏文學大師金庸題詞:挹招文史棠棣之華國畫大師陸儼少國畫:黃鶴樓長卷著名書法家沙孟海書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著名書法家黃苗子書法:江山如畫中國美術(shù)學院原院長肖峰油畫:六月中央美術(shù)學院院長潘公凱國畫:蘭石圖著名書法家劉江書法: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著名詩人戴盟題詩:橘綠橙黃憶故鄉(xiāng)著名畫家吳山明國畫:聽泉圖著名畫家葉淺予國畫:西藏牧笛著名書法家朱復戡贈詩:西泠把晤快生平筆染晨曦剪燈夜讀說周郎能用人者,無敵于天下古今幽情一杯茶——記金庸與茶與陸儼少先生的交往陸儼少先生與我的扇面情緣鑒真三度過浙江泥土·園丁·花木春耕詩話從孫權(quán)勸呂蒙讀書所想到的說說懷舊春風十里揚州路師長風范永記心間眉眼盈盈處青年學生的摯友——阿曾東西南北中最美麗的鄉(xiāng)村——婺源西行漫記(上)西行漫記(下)重訪云錦杜鵑飛向拉薩此曲只應故鄉(xiāng)有西歐能得幾回聞夜過貝加爾湖——“北?!绷鹆澜缛蛠硭辉谏钣旋垊t靈方寸中的大千世界東方神韻醉良宵——記休斯頓華人千禧之夜大聯(lián)歡萬里長空茶作伴桐君山上的聚會好一個桃花島逢秀農(nóng)場西班牙掠影威尼斯抒情這里到處是友誼訪莫斯科高爾克村訪普希金城三代革命家的牢獄——訪彼得羅巴夫洛夫要塞在蘇聯(lián)的日子紅光四射的草棚詩情畫意覓行蹤——杜甫草堂散記訪紅巖歌樂山上長良歌舞夜紛紛濤聲依舊風物依舊莫斯科——五十年后重游俄羅斯印象文以論茶唐宋時期海上茶路重鎮(zhèn)——明州杭為茶都實至名歸澳門三議——兼談明清時期海上茶葉輸出港茶·茶文化·中美茶事歷史人物小傳《中國近代名人小傳》前言《中國古代名人小傳》前言曹操劉備孫權(quán)諸葛亮陶淵明玄奘李白杜甫白居易心中的歌浣溪沙一一洪春橋畔訪四明山大嵐茶場詠嵊州答友人賀“老茶緣”成立品茗青藤茶館登天臺山訪葛玄茗圃游江郎山讀周南先生贈詩有感賀安吉白茶祖揭碑儀式重慶永川品茶記訪福建安溪西坪讀譚琳贈《會心集》即賦春風三詠清明邀金庸訪龍井參加羅隱詩詞討論會赴新登道上隨感賀“老茶緣”成立一周年暨吳覺農(nóng)茶學研究會杭州聯(lián)絡處成立翁家山品龍井茶報春消息——贈友人題《茶博覽》游老龍井永川國際茶文化旅游節(jié)志慶與友人赴安吉品白茶欣逢第五次國際茶文化會議在杭州舉行,又喜見《中華茶文化》金碟出版發(fā)行,實為茶人之盛事,因賦一絕,以志慶賀湖州茶文化節(jié)抒懷游七星巖題永勝茗樓贈雅安孫前市長丙戌年清明詩會詠丙戌年國際茶人村詩會茶葉學會品茶書畫筆會品雁蕩毛峰顧渚吟十八棵御茶重訪雨城雅安贊鑒真東渡佳話欣聞神舟五號遨游太空猴年,西泠印社進入101年良宵己卯立春大雪憶逢秀客居過中秋游日本長良川西子湖畔觀陳海韶畫展與內(nèi)荊偕秀賢、亦媛至黃山清涼臺觀日出偶成秋日登黃山排云亭,見綿延不斷之同心鎖,可謂一絕讀繆進鴻君有關(guān)人才課題書即賦秋日與諸子上天目靈隱詩會贈木魚方丈兔年春節(jié),致詩社戴盟社長賀聞周鶴翠女士七十五壽辰(藏頭詩)賀陳玉華女士鹿鳴杯詩賽獲獎重游臨安玲瓏寺故鄉(xiāng)行打油詩一首重到西溪請詩人放手寫西湖千島湖即興母校九十大慶憶江南——為外孫女米琪周歲而作賀妻子生日小賓生日歌游新湖西閑坐剡溪訪梁弄四明湖畔山陰道上贈常書鴻先生
章節(jié)摘錄
筆染晨曦 剪燈夜讀說周郎 周瑜與諸葛亮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我有時在飯后茶余向一些朋友提過這樣的問題:諸葛亮與周瑜誰的年齡大?一般都會回答:當然是諸葛亮大。其實這是錯誤的。為什么人們都有這個錯覺呢?主要是舞臺上塑造的形象與歷史上的真實差距太大。因為人們在舞臺上看到的周瑜或者叫周郎的是,面如滿月,皓齒紅唇,青春年少,風度翩翩,總之他姿質(zhì)風流,儀容秀麗。而諸葛亮則是五綹長須,頭戴華陽巾,身披鶴氅衣,手搖鵝毛扇,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他老謀深算,運籌帷幄,頗有長者風度。這樣兩種藝術(shù)形象給人們的感覺是很強烈的,誰長誰少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歷史的真實是怎樣的呢?我們就以歷史上最著名的戰(zhàn)役——赤壁之戰(zhàn)而論。時在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當時諸葛亮年僅28歲,周瑜為34歲。曹操居長,則為54歲。三方的統(tǒng)帥和將領(lǐng)都很年輕,卻恰是掛長胡子的諸葛亮最年少。就是這批人演出了威武雄壯的、名留青史的活?。 ∧敲粗荑さ男愿袷窃趺礃拥??當你翻開正史,你就會發(fā)現(xiàn)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以及舞臺上的周郎大相徑庭。在京劇《借東風》、甘露寺》等曲目中,周瑜器度非常狹小,看問題不從大局出發(fā),不能審時度勢,只著眼于東吳一方利益,提出的種種計謀都被諸葛亮所識破,最后被諸葛亮活活氣死,臨死前還發(fā)出了千古一嘆既生瑜,何生亮!在這被后人恥笑的長嘆聲中夭折。而歷史上的周瑜性格寬厚,器量廣大,絕非自負才情、不顧大局、心地狹窄的人。歷史的真實是,周瑜并非被諸葛亮氣死,而是周瑜在進軍西川,取道于巴丘時病故。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