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下游河道觀測

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霍瑞敬、孫芳、馬勇、 等 黃河水利出版社 (2010-10出版)  作者:霍瑞敬 等 著  頁數:404  

前言

河道觀測是收集河道形態(tài)變化和河床組成最有效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河道觀測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測驗資料的精度,關系到黃河防汛和黃河治理。加強測繪業(yè)務知識和規(guī)范的學習,切實提高河道觀測的質量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測繪技術的發(fā)展,河道觀測也正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傳統(tǒng)測量方法、GPS、全站儀測量方法以及各種河道資料處理軟件都應用到生產中,但對于河道觀測規(guī)范來說,目前還是采用黃河水利委員會1964年編制的《黃河下游河道觀測試行技術規(guī)定》。40多年來,測繪技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河道觀測技術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黃河下游河道觀測試行技術規(guī)定》遠遠不能適應目前河道觀測的需要。于是,在實際的河道觀測作業(yè)中,觀測單位在參考該技術規(guī)定的同時,還參考了國家和行業(yè)制定的各種規(guī)范與標準,以及本單位根據自身和測區(qū)的具體情況而制定的補充規(guī)定。這些規(guī)范、標準和補充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河道觀測的順利進行和觀測成果的精度。但是,國家和行業(yè)規(guī)范針對的是整個測繪行業(yè),而黃河河道觀測具體情況的規(guī)定又是觀測單位自己制定的,這就造成了河道觀測中操作規(guī)程的不一致和觀測數據格式的不統(tǒng)一,給觀測成果精度和使用帶來較大的不便。本書是在參考了有關的測繪書籍、國家規(guī)范和行業(yè)規(guī)范的有關要求,各觀測單位的有關技術補充規(guī)定以及有關的比測試驗數據和成果的基礎上撰寫的,它根據國家規(guī)范并結合河道測驗的實際情況,從原理、方法、要求等方面對河道觀測進行了較完整的描述,是一部完整敘述河道觀測的綜合性圖書。其內容不但包括了黃河下游河道的基本情況,還包括了河道觀測的觀測內容和觀測方法;不但包括了傳統(tǒng)的光學儀器測繪技術,還包括了目前先進的衛(wèi)星定位技術、紅外光測距技術以及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不但包括了測繪原理的講解,還包括了常用儀器操作說明和成果的數據格式;不但包括了河道觀測對觀測人員的基本要求,還包括了河道觀測業(yè)務管理以及觀測資料審查驗收的方法和內容。本書的編著出版,將有效地降低河道觀測規(guī)范內容陳舊、編制零散等原因給河道測驗帶來的不利影響。

內容概要

  《黃河下游河道觀測》參考了有關的測繪書籍、國家規(guī)范和行業(yè)規(guī)范的有關要求,是根據各觀測單位的有關技術補充規(guī)定以及有關的比測試驗數據和成果撰寫的。它從原理、方法、要求等方面對河道觀測進行了較完整的描述,內容包括黃河下游河道的基本情況、河道觀測內容和觀測方法、測繪儀器原理與操作、河道觀測業(yè)務管理以及觀測資料審查驗收等內容?!  饵S河下游河道觀測》可以作為各有關觀測單位制定技術要求的參考書和河道觀測作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用書,同時也可作為測繪行業(yè)的業(yè)務參考書和職工培訓教材。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概述第一節(jié) 黃河下游河道的基本情況第二節(jié) 河道觀測的基本概念第三節(jié) 河道觀測的基本內容第四節(jié) 河道觀測的基本方法第五節(jié) 河道觀測的基本依據第六節(jié) 河道測量對觀測人員的要求第二章 黃河下游河道觀測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 黃河下游河段斷面變化情況第二節(jié) 斷面觀測設施第三節(jié) 平面高程控制及測次的布置第三章 測繪的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 測量常用的度量單位第二節(jié) 地球形狀和大小第三節(jié) 地面點位置確定的原理第四節(jié) 測量上的基準線和基準面第五節(jié) 地理坐標、高斯直角坐標及平面直角坐標第六節(jié) 地面點的高程第四章 測繪的基本工作第一節(jié) 距離測量與直線定線第二節(jié) 視距測量第三節(jié) 電磁波測距第四節(jié) 水準測量第五節(jié) 水平角測量第六節(jié) 豎直角測量第七節(jié) 直線定向第五章 平面控制測量第一節(jié) 測區(qū)查勘第二節(jié) 技術設計第三節(jié) 選點、造標、埋石第四節(jié) 平面控制測量第六章 高程控制第一節(jié) 三、四等水準測量對儀器檢校的要求第二節(jié) 三等水準測量第三節(jié) 四等水準測量第四節(jié) 五等水準測量第五節(jié) 水準測量的精度評定及外業(yè)計算數值取位第七章 斷面測量第一節(jié) 河道斷面測量的原理第二節(jié) 斷面布設第三節(jié) 斷面測量第八章 河勢圖的測繪第九章 GPS、全站儀在河道測量中的應用第一節(jié) 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概述第二節(jié)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與數據處理第三節(jié) GPS、全站儀河道測驗精度分析第十章 GPS、全站儀河道測量操作規(guī)程第一節(jié) GPS測量規(guī)程第二節(jié) 全站儀測量第三節(jié) GPS、全站儀資料整編第十一章 河道測深技術研究第一節(jié) 問題的提出第二節(jié) 測深儀與傳統(tǒng)測深方法的對比試驗第三節(jié) 比測資料分析第四節(jié) 測深儀在黃河河道測量中的應用第五節(jié) 認識與結論第十二章 河道觀測資料的檢查和驗收附錄一 儀器、測具的使用、檢驗、校正和養(yǎng)護附錄二 儀器的操作附錄三 河道觀測有關表格的計算說明附錄四 河道觀測有關軟件的使用附錄五 業(yè)務管理的規(guī)定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黃河下游河道為典型的沖積型平原河道,以東西偏北貫穿豫魯大地,自小浪底大壩到河口河道全長900余km。在黃河下游河道中,一般的劃分是鐵謝以上河段為山區(qū)河道向平原河道過渡河段,鐵謝至高村河道為典型的游蕩型河道,高村到陶城鋪河道為游蕩型河道向彎曲型河道的過渡段,陶城鋪至利津河道為受工程控制的彎曲型河道,利津至河口河道為河口型河道。小浪底水庫壩下至鐵謝的河段:長約30km,河床由窄變寬、散,河底卵石較多,水流湍急,一般的機動船只難以行進。鐵謝至高村斷面的河段:長約280km,河道寬淺,水流散亂,河勢變化較大,屬于黃河河床變化最為頻繁的游蕩性河段。水面寬在200~3000m不等,河水深淺變化大,機動船只容易擱淺。灘地較平緩,分布有串溝、老河沿、生產堤以及控導工程等,近河部分樹木較少,遠河部分有樹木及村莊,對施測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編輯推薦

《黃河下游河道觀測》由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黃河下游河道觀測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