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的旋律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作者:蕭星寒  頁數(shù):27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最權(quán)威準確的知識體系,最鮮為人知的掌故秘聞;
  最熱血沸騰的作家傳奇,最蕩氣回腸的史詩演繹。
 在科幻的王國。諸神降臨。如椽巨筆紛紛登場。他們用最震撼人心的作品,譜寫出了一曲曲波瀾壯闊的天才史詩……

作者簡介

  蕭星寒,男。重慶人。肖蛇。外表冷漠,內(nèi)心狂熱;雙魚座,既想入非非,又腳踏實地。人生格言:選擇你愛的。愛你所選擇的。輕度社交恐懼,中度文字癖,深度近視。生平癡迷科幻的閱讀與創(chuàng)作。不求有功。但求自娛自樂。

書籍目錄

引子
代序
第一章 緣起
 1.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2.火山、瑪麗與科幻
 3.愛倫-坡的遺產(chǎn)
 4.雙雄
第二章 紅了枇杷,綠了芭蕉——美國科幻小說史
 1.編輯打天下
 2.從艱難求生到一朝成名
 3.黃金時代四大才子
 4.余韻悠長
 5.主流文學的引入
 6.當搖滾遇到網(wǎng)絡
 7.樹大根深枝繁葉茂
第三章 風雨暖寒尋尋覓覓——中國科幻小說史
 1.獨釣寒江雪
 2.作為科學的門徒(1949-1966)
 3.短暫的春天(1978-1983)
 4.一枝獨秀——《科幻世界》的傳奇
 5.新生代
 6.更新一代
 7.漸近線(港臺地區(qū)科幻史)
第四章 來自莫斯科的恐龍——蘇聯(lián)、俄羅斯科幻小說史
 1.自由地飛——蘇聯(lián)建國前科幻小說史
 2.沉重的肉身與飛揚的夢想——蘇聯(lián)前期科幻小說史,
 3.兩個人的森林——蘇聯(lián)后期科幻小說史
 4.世紀樂園——蘇聯(lián)解體前后的俄文科幻小說史
 5.恐龍涅槃——俄羅斯科幻小說史
第五章 海那邊的風景——日本科幻小說史
 1.在預制房屋中成長——萌芽期以及早期日本科幻
 2.陸離的夢(1960-1980)
 3.黑與白之歌(1980-1990)
 4.轉(zhuǎn)動萬花筒(1990-2010)
第六章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其他國家科幻小說史
附錄:世界主要科幻獎項
后記:科幻迷推動的科幻小說史?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第一章 緣起最先登上月球的人大概4000年前,在亞洲西部,富饒的兩河流域生活著智慧的蘇美爾人。國王吉爾伽美什的英雄事跡很早就在人們口頭流傳。公元前16到17世紀之間,吉爾伽美什的故事被文字記錄下來,并被鐫刻到泥版上。19世紀中葉,考古學家在古巴比倫王國的廢墟里,挖掘出了12塊泥版。到20世紀20年代,泥版基本復原,翻譯和注釋也相繼完成。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泥版上共3500句詩句,記載著吉爾伽美什的所有英雄事跡。世界上第一部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Gilgamesh)就此璨然現(xiàn)世。在詩中,吉爾伽美什是半神半人的英雄,最初是一個暴君,在遭遇神制造的對手恩奇都之后,他一改以前的殘暴;和恩奇都聯(lián)手,制服了禍害一方的雄獅,戰(zhàn)勝了山林怪獸洪巴巴;他的神勇贏得了愛之女神伊什塔爾的青睞,但他拒絕了;他在神的啟示下躲過了洪水大劫難;他尋找長生不死的仙藥,還曾下到冥界與亡靈對話……這部氣勢恢宏的英雄史詩,反映了上古人民與自然搏斗,探求自然規(guī)律與生死奧秘的過程。在后來出現(xiàn)的希臘神話故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民間傳說中均可見到它的影子,就連《圣經(jīng)》也不例外?!都獱栙っ朗病酚泻芏嗯c《圣經(jīng)》相對應的地方。學者S.N.克萊默證實,《圣經(jīng)》并非原創(chuàng),而《吉爾伽美什》就是其主要原型。伊甸園、夏娃的誕生、偷吃善惡果、大洪水、在神的啟示下躲過洪水劫難等故事都源自于《吉爾伽美什》。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這本書展現(xiàn)了一個科幻迷的誠意,它將滿足你對科幻史上關(guān)鍵人物、歷史節(jié)點的好奇?!  \娬衽d科幻不僅需要好作品,也需要好評論,它們能對原創(chuàng)價值進行二次開發(fā)。蕭星寒這部書的價值盡在于此?!  嵻姟缎强盏男伞肥且徊侩y得的普及科幻小說歷史的中文讀本。作者如同帶領我們乘坐時光穿梭機。娓娓講述科幻小說的宏偉征途?!  獥畈?/pre>

編輯推薦

《世界科幻小說簡史:星空的旋律》是“鼎足文庫”私塾小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星空的旋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0條)

 
 

  •   普及史,各國著墨均勻,而不是按作家作品重要性,別具一格。中國作家梳理全面??苹妹缘闹鳎档猛扑]。
  •   喜歡科幻小說的一定要看,科普下。。。。
  •   全面,細致,科幻的發(fā)展史一目了然,介紹的都是大師的經(jīng)典之作,對于科幻愛好者很有用
  •   適合沒時間大量鉆研科幻小說的人,借此書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
  •   比較不錯,不能按照嚴肅的科幻史研究去讀,但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寫的書反而更有幫助。
  •   敘述中國科幻過多,敘述日本科幻又過少,而且對于日本科幻動漫的介紹幾乎沒有,科幻小說和科幻動漫應是一體的,這是本書一大敗筆,但本書總體還可以,尤其是對蘇俄科幻的介紹相當詳細。
  •   一本介紹各國科幻小說、類似於簡史的書籍,本以為能受用許多,但卻發(fā)現(xiàn)這書卻未提到20世紀硬科幻的三位偉大作者:海萊因、艾西莫夫、亞瑟克拉克,讓我有點失望。
  •   這一套書,包括奇幻和推理的那倆,全都棒到我說不出任何毛病。作為入門也好,或者對科幻小說有一定研究的提升也好,總之,如果喜歡這類型題材,一定要買一本試試看。
  •   編校地很散 不深刻的編年史 一些名家傳記還行 名不副實
  •   對于只看了三體三部曲,只看過劉慈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首先可以當做一本科幻擇書寶典,想看誰寫的,什么類型的,名氣如何,哪個國家的哪個時代的都能在書里找到。非??孔V。不是廣告。因為本書作者是科幻迷寫的,吳巖在序中說,“現(xiàn)在是個平民寫史的時代”,因此這本草根書本身也很有價值。值得一看,不要電子版的,買本紙質(zhì)的最好。。在中國作家的介紹里,提到了錢莉芳的作品《天意》,現(xiàn)在她的新作品《天命》也很不錯,這本書在《天命》之前,所以沒有提到。對劉慈欣作品風格的介紹,我覺得有點不夠。只有看過才知道好。
  •   喜歡科幻的朋友可以了解下一些經(jīng)典。
  •   簡要了解些科幻背景也不錯。。。。。
  •   本書以年代先后為順序,分別介紹了英國、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及其他國家的科幻小說史,并穿插介紹了科幻小說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讀來脈絡清晰,可以按圖索驥。作者是資深科幻迷,對各國科幻小說史都娓娓道來,立場公正,不但沒有“崇洋媚外”之感,而且可以感受對中國科幻濃濃的愛。我很喜歡^_^
  •   可以視為全球科幻的歷史回顧,熱愛科幻的可以讀一讀
  •   這是一本只要花上半天功夫就能讀完的書,不是書頁少,而因為這是一本科幻小說通史,僅大概看一下,對幾位重量級的作者(如哈西莫夫)和獎項(如星云獎)有一些認識,余下的就是重要的科幻小說作品簡介。看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體裁,哪些小說是經(jīng)典必看的?;旧暇涂梢粤?。其作用大概就是一本科幻小說編年史和書單。推薦大家買電子版看一下,呵呵。我還是比較喜歡王晉康、劉慈欣的作品。
  •   很系統(tǒng)地講解了國內(nèi)的科幻歷程,新入門的科幻愛好者買一本很有用處的。
  •   書寫得很精細全面,非常好的科幻入門書,我對科幻一直一知半解介于熱愛和喜歡之間,這本書算是讓我對科幻有了一個全面的概念,以后按圖索驥找書也會輕松一些。
  •   非常好,期待很久哈哈哈
  •   掃盲版本,脈絡清晰。
  •   有個好處:一是讓我們了解了世界科幻簡史和主要的科幻著作,二是作者的視角和評論特很獨特。
  •   一般,算是補充資料吧
  •   能夠令讀者在短時間內(nèi)較為系統(tǒng)地對世界科幻小說發(fā)展史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作為國人科幻小說讀者的著作品,非常了不起。推薦
  •   買了這么多科幻書,科幻史怎么能不了解呢
  •   星空的旋律
  •   科幻發(fā)展簡史,不錯
  •   科幻迷不要錯過了!
  •   書不錯!書不錯!
  •   不錯的世界科幻小說簡史入門介紹
  •   類型小說的發(fā)展史
  •   搶占評價第一樓!
  •     是什么時候開始與科幻小說結(jié)緣的呢?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問過自己——
      是大學看《科幻世界》開始?
      不對。
      是高中看《衛(wèi)斯理》開始?
      好像是,但仍不確切。
      啊,記起來了,是初中那會兒,我那個愛講科幻故事的同桌。體育課,下雨,三兩女生做堆閑聊。她就是我們這個小團體里的焦點。我們坐在體育館的地板上,聽她描述著光怪陸離的世界,那個世界有外星人,有飛碟,還有宇宙飛船。雖然我已經(jīng)完全不記得她講的那些故事了,但“科幻小說很有意思”這個想法在我的心里扎了根。
      當高中新建的圖書管理出現(xiàn)了一水的全新《衛(wèi)斯理全集》時,我沸騰了。這成了當時僅次于《金庸全集》外,最熱門的借閱書目,能借到一本很不容易,我每次都會不吃午飯早早守在那里等還書的同學。拿到一本后,就會擺出狼吞虎咽的架勢,直到有一天我才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閱讀速度遠超一般人。
      大學時代趕上了《科幻世界》雜志最興旺的年代(嘎嘎,暴露年齡了),那時候網(wǎng)絡還不發(fā)達,要看就得買,不便宜。幸好隔壁寢室也有一個科幻迷,她比較舍得花錢,我就厚著臉皮各種蹭,甚至她還沒看我就先搶過來,現(xiàn)在想來慚愧的很,謝謝你啦,小陸。
      《科幻世界》在那會兒還推出了《世界科幻大師叢書》,這套書對我的影響比《科幻雜志》更大。安德系列,恐龍三部曲,賓克的魔法系列等都是在那會兒看的。尤其是《死者代言人》帶給我的震撼,現(xiàn)在想來依然深刻。
      
      猛然發(fā)現(xiàn)這讀后感寫成了看科幻小說經(jīng)歷回憶錄,太偏題了。還是得總結(jié)一下這本書:
      本書以年代先后為順序,分別介紹了英國、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及其他國家的科幻小說史,并穿插介紹了科幻小說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讀來脈絡清晰,可以按圖索驥。作者是資深科幻迷,對各國科幻小說史都娓娓道來,立場公正,不但沒有“崇洋媚外”之感,而且可以感受對中國科幻濃濃的愛。
  •      要說最早接觸科幻題材的小說或電影,要追溯到上小學的時候。1998年的時候看過海因萊恩寫的《星船傘兵》為藍本拍的電影《星河戰(zhàn)隊》至今記憶猶新,人類對戰(zhàn)蟲族,很棒。后來上初中時接觸的電腦單機游戲沙丘2000(根據(jù)弗蘭克·赫伯特所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游戲),現(xiàn)在還記得好不容易造好的坦克放在沙漠上就被巨大的沙蟲所吞噬掉。后來又看了星球大戰(zhàn)前傳,記得那個時候很多小孩拿著手電筒當光劍,在大街上互相追逐著。后來的網(wǎng)絡游戲EVE將科幻世界發(fā)揮到極致。
       蕭星寒所寫的這本《星空的旋律》通過歐美,國內(nèi)和日本三個路線分別介紹了各地區(qū)的科幻小說發(fā)展史歐美小說包括海因萊恩,阿西莫夫的基地等3個系列小說,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等,還有法國鼎鼎大名凡爾納的三部著作(格蘭特船長的女兒,海底兩萬里,神秘島)。在《巨龍的頌歌》中作者在介紹《刺客》系列時講到作者還順便介紹了該作者寫的科幻小說,而到了介紹科幻小說的這本書時,連作者都沒介紹。本書對美國科幻作家采取的是按時代,而非按風格流派區(qū)分的方法。這種寫法可以看到時代的變遷,但對每個流派的發(fā)展介紹深度不足。國內(nèi)主要介紹劉慈欣所寫的三體系列和科幻雜志,作者贊揚了科幻雜志多年來的堅持努力給廣大喜愛科幻小說的讀者一個可以對科幻世界了解的一個窗口。而介紹劉慈欣的三體時就像是紙張不要錢似的打廣告,三體在國內(nèi)本來就是一部有爭議的小說。至于這么大的篇幅來高贊嗎?至少我一直認為三體第2部中“一塊石頭”就能滅一支艦隊這個劇情怎么說都不能讓我接受。介紹日本的小說就比較亂了,介紹日本小說,科幻動漫。不過這書不足的就是既然能介紹日本動漫科幻,那么怎么就不介紹一下美國電影《星球大戰(zhàn)》呢?這么重要的題材不介紹,而像異形只是一筆帶過,鐵血戰(zhàn)士說都沒說,還有黑衣人系列這都是科幻電影為毛不介紹,不能長篇介紹起碼短篇幅介紹也行啊,把篇幅都用來介紹冷門的蘇聯(lián)科幻小說(還都是一些不太知名的)。而介紹日本的科幻動漫,竟然不介紹高達系列。難道說宮崎駿的《哈爾的移動城堡》算科幻高達就不算,那么說變形金剛就更不算了?EVA就更不能算了。介紹蘇聯(lián)的科幻小說就有些浪費子張了,介紹中的小說很多都是不太知名的書籍(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總的來說這書寫的很失敗,如果說介紹推理的《謀殺的魅影》在給自己出版社打廣告;介紹奇幻的《巨龍的頌歌》浪費篇幅,那么這本《星空的旋律》就是浪費我的鈔票。寫書的不是聊天,講到那算那。寫書就要把內(nèi)容考慮清楚,別拿著簡史的幌子來坑我的錢。
  •      本書對于科幻小說的起源和發(fā)展花了蠻多的篇幅講述。而后面則是分區(qū)域?qū)κ澜绺鲊苹眯≌f作家及作品展開比較深入的介紹。當然,因為側(cè)重整體發(fā)展的關(guān)系,多數(shù)作家作品也就是點到為止。這樣的綜述對于科幻小說的閱讀還是很有助益的。多少給閱讀者一個宏觀上的對科幻文學發(fā)展狀況的知悉。
       作為簡史,因為涉及的數(shù)據(jù)過多,在關(guān)乎現(xiàn)當代科幻作品的介紹中有些失衡。美國作為主陣地自然是占了相當篇幅,而中國部分資料也很豐富。站在中國科幻的立場上來說,也算讓人開眼了——于搜讀有益。但是其他區(qū)域顯然照顧不周——雖然并非很有一讀的興致。但那多少使作品對整個科幻小說史的把握有些欠妥。
       當然,倘若要我來說一下對整段科幻歷史的概念,腦子里真的完全沒概念,而這樣系統(tǒng)性的書籍也是第一次接觸。把科幻小說的源頭追溯到幻想作品是不是正確?存疑。
       另外,雖然是資料匯編性質(zhì)的作品,一路讀下來的感覺還是蠻順暢??苹妹詫憰舱娴氖切U照顧科幻迷來著,尤其是對于我等渴望補充科幻知識的小白。
       閱畢 索性先把本書中關(guān)于科幻小說源起及主脈美國的小說發(fā)展的狀況相關(guān)內(nèi)容整理一下。知識以本書為準。
      
       對于科幻小說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小小總結(jié):作家個人的天賦與創(chuàng)造大環(huán)境下的科技發(fā)展水平 科普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文化傳統(tǒng)影響;時代文學特色 文學作品,尤其是科幻雜志普及程度;科幻文學與影視互相影響 相輔相成;一個國家或者區(qū)域內(nèi)科幻小說讀者群 粉絲群的形成;成熟的科幻小說類別的界定和突破;科幻文學理論總結(jié)和引導。
      萌芽期:
      蘇美爾人史詩《吉爾伽美什》
      盧奇安《真實的故事》具科幻色彩的諷刺性作品。奇異漫游的見聞構(gòu)成的故事。
      托馬斯·莫爾《烏托邦》完整地虛構(gòu)出一個世界;一個與現(xiàn)實迥異的新世界。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飛島。諷喻現(xiàn)實世界
      
      發(fā)展期
      瑪麗·雪萊《弗蘭肯斯坦》1818年出版?!翱苹眯≌f之母”代表作。一部哥特式科幻作品。懸念 以毀滅為結(jié)局;工業(yè)文明影響 電力。探討科技的倫理性。
      特色:反思科技;宗教、哲學思考;恐怖驚悚意味。
      愛倫·坡《驚異故事》科幻因素:對超乎尋常的內(nèi)容給以科學的解釋。偵探框架 心理描寫
      儒勒·凡爾納:大仲馬小說、戲劇劇本寫作因素影響。
      特征:道德觀傳統(tǒng) 故事矛盾沖突劇烈;單一注重以科技為基礎結(jié)合豐富想象的創(chuàng)作;冒險小說;兒童文學。
      H·G·威爾斯 師從赫胥黎 學習進化論思想。《時間機器》1895年出版。有人稱該年為科幻誕生日
      特征:描繪現(xiàn)實 城市色彩;批判色彩鮮明;幻想離奇。
      貢獻:SF獨立時代到來,他的作品是最早的純粹科幻作品。
       諸多新題材 開拓SF寫作思路
       對現(xiàn)實的思索 對未來的憂慮 思想深刻。
      凡爾納與威爾斯并稱科幻小說之父
      總結(jié):主觀上沒有明確界定類型的創(chuàng)作
       沒有固定形式
       科技在最初就不是最重要的,對人類 社會未來的關(guān)注才是。
      
      發(fā)展期II主編們
      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msback)<Amazing Stories>
      Scienti Fiction→SF 科幻小說開宗立派。
      編輯、雜志的作用:推廣普及;舉旗聚眾;創(chuàng)作引導;培育SFfans
      坎貝爾(John Wood Campbell Jr)<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
      參與討論“機器人三大原則” 造就優(yōu)秀科幻作家 開創(chuàng)美國SF黃金時代
      “美國科幻教父”
      安東尼·鮑徹《幻想與科幻雜志》
      H·L·戈爾德 《銀河科幻小說》消遣 但不流俗
      黃金時代 30年代一直到1957年
      總結(jié):美國科幻雜志確立了科幻小說標準。相關(guān)概念通過雜志得以深入探討 并取得較為一致見解。該標準為世人認可。
      
      鼎盛期-黃金時代
      Robert Anson Heinlein “美國現(xiàn)代科幻小說之父” <Life-Line>
      《星際傘兵》第一部描寫人族與蟲族大戰(zhàn)的作品
      《異鄉(xiāng)異客》(1961)《嚴厲的月亮》(1966)
      Isaac Asimov
      《日暮》(1941)基地系列 機器人系列 “機器人三大原則”
      Ray Bradbury <Dark Carnival>(1947) <Fahrenheit 451> (1953)《 霜與火》 短篇為主
      詩意。
      Alfred Elton van Vogt《黑色毀滅者》(1939) "《異形》抄襲案"
      <Slan>(1946) “人類如果像每篇神話里的主人公一樣 只要知道人是什么 人有什么能力 以及如何去運用它們 那么面對可怕的莫名的危險 人總是擁有一種不可動搖的 不容置疑的力量” 超級英雄題材發(fā)端
      夢幻感。
      
      鼎盛期II-黃金時代的其他身影
      John Holbrook Vance <Tales Of Dying Earth>“仿佛舊日重現(xiàn)的遙遠未來世界” “科學(未來)奇幻”新流派
      一個特定區(qū)域里的理想國 Gaean Reach(吉安河區(qū))
      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 《超標準人》《大門口》《吉姆星》
      Hal Clement <Mission Of Gravity>(1954) <Star Light>(1971)
      James Blish <A case Of Conscience>(1958)“飛城”系列
      Robert Sheckley 高度諷刺性和包容在幻想中的對文明的批判 “異形”“星際旅行”系列作品
      Alfred Bester <The Demolished Man>(1952) <Tiger,Tiger>(1956)《群星,我的歸宿》的原名
      Other:
      Jack Williamson 《月亮孩子》
      Stanley G.Weinbaum 《火星奧德賽》
      C·D·Simk 《星際驛站》
      L.Ron Hubbard 《地球殺場》
      Kurt Vonnegur 《五號屠場》
      Richard Matheson 《我是傳奇》
      
      新浪潮期
      質(zhì)疑科技樂觀精神 尋求救贖的力量
      內(nèi)容:特征淡化乃至回避自然科學 引入社會科學 著力從神話傳說中汲取養(yǎng)分
      主題:對技術(shù)樂觀主義吃否定態(tài)度
      技法:引入主流文學模式
      
      Rogar Zelazny
      Frank Herbert <Dune>(1959) 沙丘系列的創(chuàng)作
      Ursula K. LeGuin <Awizard Earthsea>(1968)-地海巫師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1969) 《一無所有》(1974)
      《變化的位面》(2003)
      Philip K. Dick 《記憶公司》(改編成電影《全面記憶》)機器人夢見電子羊了嗎?》(改編為電影《銀翼殺手》)《少數(shù)派報告》《記憶裂痕》<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高城中的人》
      
      賽博朋克時代
      Cyberpunk 社會邊緣人如何把系統(tǒng)的統(tǒng)治工具變成他們自己的工具。
      特點:處于城市 與高新技術(shù)(網(wǎng)絡)或生物工程相關(guān)
       世界圖景破碎 通常存在龐大而模糊的組織
       主角通常生活于社會底層 為道德界限模糊邊緣人
       故事富于動作性和跳躍性 刺激感強烈
      William Ford Gibson <Neuromancer> (1984)-《神經(jīng)漫游者》"黑客帝國"靈感來源 <The Difference Engine>(1991)-《差分機》與布魯斯·斯特林合作 引領蒸汽朋克時代潮流
      Bruce Sterling
      Neal Stephenson <Zoidac>(1988) <Snow Crash>(1992) 創(chuàng)造“超元域”概念
      Vernor Vinge <TureNames><A Fire Upon The Deep>(1993)-《深淵上的火》 前傳<A Deeoness In The Sky>(2000)-《天淵》
      <Rainbows End>(2006)
      
      70年代至今 40余年發(fā)展變化
      科幻雜志式微;奇幻??植佬≌f等興盛 分流相當數(shù)量讀者 很多作者也煉成了多面手;女性主義科幻興起;科幻影視發(fā)達;網(wǎng)絡技術(shù)帶來新的影響。
      
      Orson Scott Card <Ender's Game>(1985)-《安德的游戲》續(xù)作為: <Speaker For The Dead>(1986)-《死者代言人》《安德的影子》(1999)等
      Geoger R. R. Martin <A Song For Lya>(1974)-《萊昂娜之歌》
      <Sandkings>(1980) <Dying Of The Light>-《光逝》一部浪漫太空歌劇
      《冰與火之歌》
      Larry Niven <Ringworld>(1970)-《環(huán)形世界》系列計四部
      Michael Crichton <A Case Of Need> <The Andromeda Strain> <Gongo>-《剛果驚魂》 <Sphere>-《神秘之球》 <Jurassic Park>-《侏羅紀公園》 及續(xù)集<The Lost World>-《失落的世界》<Next>-《喀邁拉世界》 擅長以理論及技術(shù)構(gòu)思驚心動魄的故事 “高科技驚險小說”
      
      And so on
  •     粉絲寫的歷史
      ——評鼎足文庫三本類型小說史
      
      類型文學、通俗文學向來是被排斥在廟堂之外,很多理論性的工作在早期都只能由粉絲來推動。蕭星寒,一個科幻迷;褚盟,一個推理迷;屈暢,一個奇幻迷(褚盟和屈暢是從粉絲轉(zhuǎn)為職業(yè)者的好例子)。三個人,三本書,《星空的旋律》,《謀殺的魅影》,《巨龍的頌歌》,分別為科幻小說、推理小說、奇幻小說三種類型文學寫下簡史。新京報評論認為:“這三本書可以理解為當下類型小說潮流之下的一次理論努力,對類型小說熱潮想來也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蔽一颈硎举澩?,并且我要說,這種粉絲的理論努力是類型小說在大眾中流行并培養(yǎng)了粉絲之后的水到渠成,盡管可能初期的功力還有待提高。
      
      首先,我想先綜合評價一下三本簡史。當然,我對三種類型的熟悉程度是科幻>奇幻>推理,這可能會影響我對三本書的客觀評價,大家姑妄聽之。個人認為,三本書的可讀性,謀殺>星空>巨龍;三本書的理論價值,謀殺>巨龍>星空;三本書對入門者的指導性,謀殺>巨龍>星空。從各個角度看,《謀殺的魅影》都是粉絲寫史的優(yōu)秀范本之一。
      
      文學史的書寫有幾個成分需要調(diào)配好:作者生平和掌故,作品介紹和評價,以及史學觀點。兩種做法:一是基本上按時間線羅列重要作者和作品的介紹,穿插一些史學觀點,可稱編年派;另一種是完全以一個統(tǒng)一的史學觀點為需要剪裁作品和作者等材料,可稱史觀派。前者的例子比如《科幻之路》,后者的例子有Roberts的《科幻小說史》,當然兩種派別的區(qū)分有的時候并不那樣明顯??疾烊緯旧?,《星空》是編年派,《謀殺》是史觀派,而《巨龍》則有些亂,前半段(到新史詩奇幻)接近史觀派,后半段又成了羅列式的編年派。
      
      并不是說哪一派就更高級點,但應該各有各的寫法。屈暢肚子里的貨非常之多,也有一個比較統(tǒng)一的史觀:前史詩奇幻——舊史詩奇幻——新史詩奇幻,但《巨龍》讀得非常之不順暢,就是因為他不時用大量的作品介紹和評論打斷了他對于史觀的闡述。讀者經(jīng)常會突然陷入他的作品介紹當中,結(jié)果是作品只能了解個囫圇,前面想說的觀點又忘了。而且屈暢可能是有太多好東西想介紹了,不舍得剪裁一些,于是很多篇幅都放在了二三線作者的作品羅列上。這種羅列有一定的作品指南作用,但的確還是造成了閱讀的斷層。一般到這些個地方我就跳過去了。
      
      《星空》和《謀殺》兩書的閱讀經(jīng)歷就順暢不少。尤其是《謀殺》,褚盟對歐美偵探和日系推理的發(fā)展起伏了然于胸,并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xiàn)給讀者。讀《謀殺》,我就像讀到一本情節(jié)跌宕的小說一般手不釋卷。作者、作品、掌故、八卦的剪裁都是圍繞著“情節(jié)主線”,所以讀起來渾然天成,毫無阻滯之感?!吨\殺》對作品內(nèi)容介紹很少,一方面是這種介紹確實打斷闡述,實為敗興,另一方面推理小說介紹多了就劇透了。所以史觀派的寫法倒很符合推理小說的特征。而《星空》一書以作者生平掌故的介紹為主,作品的介紹反而也不多,人物掌故秘辛讀起來當然頗有趣味。
      
      一部世界性質(zhì)的簡史,那語言體系又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到底是只關(guān)注強勢語言,還是多種語言都兼顧?!毒摭垺返淖龇ㄊ侵还苡⑽模渌Z言下的奇幻文學(特別是我們感興趣的華語奇幻)在書中不見蹤影。當然,這大概是因為屈暢對英語奇幻文學的了解在國內(nèi)無出其右者,然而,一部世界奇幻小說史也就名不副實了。在書的后半部分,作者用相當大的篇幅介紹其他載體下的奇幻文化(主要是游戲)。我對此無法認同啊,盡管奇幻游戲與文學緊密關(guān)聯(lián),但何至于用整整一章來詳細介紹《龍與地下城》呢?有多的篇幅,完全可以多講講都市奇幻,或者簡介日系奇幻也可以啊。
      
      《星空》的做法則是全面兼顧多種語言。英語體系下的科幻只壓縮在90頁左右,后面有160多頁放在了中國、蘇聯(lián)、日本和其他國家的科幻史上。這點是《星空》這本書不同于以往科幻史的地方,算是一大特色吧。不過看上去篇幅不少,但分到每個國家也就不多了,因此起到的是一個浮光掠影式的簡介功能,對入門者倒是差不多夠了。
      
      《謀殺》則盯住歐美偵探和日本推理兩大塊。整部書可以看出,褚盟對日本推理感情最深,歐美偵探其次。最后一章的最后一節(jié)體現(xiàn)了作者對中國原創(chuàng)推理的恨鐵不成鋼——標題吐槽(“我不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篇幅短,新世紀的推理作家和活動家一個名字都沒提。我聽心弈說,褚盟看完《三體III》嘆道中國推理要有十個劉慈欣就能振興了。come on,科幻界還在找第二個大劉呢,這完全是小概率事件啊。
      
      最后,我來簡評一下這三本小說簡史在業(yè)界地位?!毒摭垺芬粫耆情_創(chuàng)性的,因為國內(nèi)還從來沒有奇幻文學的整體性歷史論述(除了屈暢自己的《范特西》連載),此書之后屈暢將成為奇幻迷第一人。《謀殺》也頗具開創(chuàng)性,98年曹正文《世界偵探小說史略》頗受詬病,這次《謀殺》可以取代之成為偵探推理小說入門必讀了?!缎强铡芬粫牡匚粍t沒那么高了,因為科幻史的論述一直不斷,有學院派的《科幻小說史》(亞當·羅伯茨),有六卷本《科幻之路》(崗恩),有同為科幻迷論述的《第五類接觸》(鄭軍),有《科幻愛好者手冊》、《彩圖科幻百科》,馬上還有經(jīng)典大部頭《億萬年大狂歡》(奧爾迪思)。珠玉在前,很難突破。可以看出,蕭星寒借鑒了相當多前作的東西。在我看來,《星空》一書的價值在于入門者的友好性上。老蕭在一本書里把全世界的科幻歷史作了簡單全面的介紹,接下來,入門者可以按圖索驥去遨游廣闊的科幻天地了。
  •     先談談自己對整本書的評價,對這家古吳軒出版社我很陌生,但對這次該社一起推出的“鼎足文庫·私塾小課”三本,分別介紹奇幻、科幻、推理小說,我是抱著十二萬分的敬佩全部收入囊中。特別是三本的質(zhì)量都在平均水準以上,還是值得欣喜的。
      
      本書的篇幅不長,花了一個晚上讀完,作者游獵甚廣,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對世界科幻小說的發(fā)展做了一個簡明的介紹,最小說史上有名的作品都做了一一介紹。在時間維度上,從17世紀烏托邦作品為始,延續(xù)到19世紀的凡爾納再到20世紀美國的黃金時代以致現(xiàn)代。
      
      在空間上,分別介紹了科幻小說在美國、中國、日本、前蘇聯(lián)和歐洲的發(fā)展。在我看來科幻小說的發(fā)展仍舊集中在世界幾個大國之中,而沒有出現(xiàn)在某個拉美或歐洲小國,這與SceinceFiction的特殊性是有關(guān)系的??苹猛x不開科普,科普往往只有列強才有興趣搞。這也是為什么科幻在美國、中國、日本這樣的國家有一直以來的傳統(tǒng)。
      
      作者在本書表達的另一個重要觀點是,科幻小說發(fā)展的另一重頭戲是科幻雜志,這在美國或是中國都表現(xiàn)的很明顯,從美國黃金時代的幻想與科幻雜志,到中國幾乎以一己之力挑起了科幻發(fā)展的“科幻世界”。包括我在內(nèi),幾乎所有的科幻小說迷都是從雜志開始,再喜歡上短篇、中篇最后走向長篇科幻小說的。雖然在網(wǎng)絡時代這種發(fā)展趨勢被改變了,但在短期內(nèi),依靠雜志發(fā)展依然是國內(nèi)市場的最主要手段。
      
      談幾點建議,只是一家之言。
      
      1.與本套叢書的另一本《巨龍的頌歌:世界奇幻小說史》做比較,在《巨》一書中列舉出的小說,如大陸或臺灣已翻譯出版會特別標注,這樣方便了讀者按圖索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說購買閱讀。這也是小說史的一大作用。在這方面本書做的不足。
      
      2.日本科幻是世界科幻各大系列中很重要也非常有特色的一個流派,特別是由發(fā)達的動漫產(chǎn)業(yè)所帶來的科幻小說動漫化,特別是高達、EVA、五星、macross等對全球動漫文化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機器人系作品,別有日本特色的恐怖驚悚類的科幻小說,甚至漫畫等。當然,這部分內(nèi)容幾乎可以寫一本專著了。本書彌補了《科幻小說史》完全沒有日本科幻的遺憾,限于篇幅沒有深入探討,希望作者再接再厲寫一本日本科幻小說史的專著。
      
      3.本書對美國科幻作家采取的是按時代,而非按風格流派區(qū)分的方法。這種寫法可以看到時代的變遷,但對每個流派的發(fā)展介紹深度不足。比如我比較喜歡的太空歌劇、時間旅行題材、末日題材、賽伯朋克、Alternative History,更希望看到這樣專題的橫向和縱向介紹。
      
      4.當代美國科幻作品的介紹僅止于90年代,對最近十年的新發(fā)展趨勢,特別是網(wǎng)絡時代星期后科幻小說的發(fā)展幾乎一片空白。頗有點失望。這方面的內(nèi)容推薦大家讀《科幻小說史》的十三、十四章。
      
      其他前蘇聯(lián)或歐洲科幻小說作家的情況不了解,不敢妄加評論。
      
      總體評價,讀起來沒有《科幻小說史》那么枯燥,但取名是史,主要還是作為讀者尋找小說的導讀,文學評論和批判的內(nèi)容少了。還是值得一讀的一本小說史。
  •   幫大忙了。我也本想找個時間做的,一直沒空。
  •   同意,頂!
  •   最后一個《謀殺》應該是《星空》。
  •   改掉了,謝小紀
  •   呵呵,不用謝。要謝謝你花時間寫書啊。
  •   LZ評的很客觀~~~
  •   學習了。多謝!
  •   三三豐老是這么勤奮,這么認真!學習!
  •   本書第一節(jié)幾乎就是《鉆石透鏡》的縮寫版。這樣算合理引用嗎?
  •   樓主的評價及建議收下了,謝謝。
  •   汗,作者本尊來了~~慚愧慚愧~
  •   汗,本文的篇幅還不長啊,我看了好幾個晚上了。。
  •   關(guān)于日本科幻,私認為丁丁蟲大叔可擔此任
  •   我有不同意見,拉美有很好的SF傳統(tǒng),只是沒被我們譯介罷了,沒看到的不代表沒有,歐洲小國的SF則與其所處語言圈相關(guān),德語、法語、意大利語都是眾多SF作品的寫作語言,當然拉美的西班牙語也是
  •   嗯,有多的錢就買一本看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