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全兩冊)

出版時間:2006-04  出版社:廣州出版社  作者:金庸  頁數(shù):全2冊  字數(shù):623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nèi)容是人。    小說寫一個人、幾個人、一群人或成千成萬人的性格和感情。他們的性格和感情從橫面的環(huán)境中反映出來,從縱面的遭遇中反映出來,從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關(guān)系中反映出來。長篇小說中似乎只有《魯濱遜飄流記》,才只寫一個人,寫他與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但寫到后來,終于也出現(xiàn)了一個仆人“星期五”。只寫一個人的短篇小說多些,尤其是近代與現(xiàn)代的新小說,寫一個人在與環(huán)境的接觸中表現(xiàn)他外在的世界、內(nèi)心的世界,尤其是內(nèi)心世界。有些小說寫動物、神仙、鬼怪、妖魔,但也把他們當做人來寫。    西洋傳統(tǒng)的小說理論分別從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三個方面去分析一篇作品。由于小說作者不同的個性與才能,往往有不同的偏重。    基本上,武俠小說與別的小說一樣,也是寫人,只不過環(huán)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節(jié)偏重于激烈的斗爭。任何小說都有它所特別側(cè)重的一面。愛情小說寫男女之間與性有關(guān)的感情,寫實小說描繪一個特定時代的環(huán)境與人物,《三國演義》與《水滸》一類小說敘述大群人物的斗爭經(jīng)歷,現(xiàn)代小說的重點往往放在人物的心理過程上。    小說是藝術(shù)的一種,藝術(shù)的基本內(nèi)容是人的感情和生命,主要形式是美,廣義的、美學上的美。在小說,那是語言文筆之美、安排結(jié)構(gòu)之美,關(guān)鍵在于怎樣將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某種形式而表現(xiàn)出來。什么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者主觀的剖析,或者是客觀的敘述故事,從人物的行動和言語中客觀地表達。    讀者閱讀一部小說,是將小說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結(jié)合起來。同樣一部小說,有的人感到強烈的震動,有的人卻覺得無聊厭倦。讀者的個性與感情,與小說中所表現(xiàn)的個性與感情相接觸,產(chǎn)生了“化學反應”。    武俠小說只是表現(xiàn)人情的一種特定形式。作曲家或演奏家要表現(xiàn)一種情緒,用鋼琴、小提琴、交響樂或歌唱的形式都可以,畫家可以選擇油畫、水彩、水墨或版畫的形式。問題不在采取什么形式,而是表現(xiàn)的手法好不好,能不能和讀者、聽者、觀賞者的心靈相溝通,能不能使他的心產(chǎn)生共鳴。小說是藝術(shù)形式之一,有好的藝術(shù),也有不好的藝術(shù)。    好或者不好,在藝術(shù)上是屬于美的范疇,不屬于真或善的范疇。判斷美的標準是美,是感情,不是科學上的真或不真(武功在生理上或科學上是否可能),道德上的善或不善,也不是經(jīng)濟上的值錢不值錢,政治上對統(tǒng)治者的有利或有害。當然,任何藝術(shù)作品都會發(fā)生社會影響,自也可以用社會影響的價值去估量,不過那是另一種評價。    在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的勢力及于一切,所以我們到歐美的博物院去參觀,見到所有中世紀的繪畫都以圣經(jīng)故事為題材,表現(xiàn)女性的人體之美,也必須通過圣母的形象。直到文藝復興之后,凡人的形象才在繪畫和文學中表現(xiàn)出來,所謂文藝復興,是在文藝上復興希臘、羅馬時代對“人”的描寫,而不再集中于描寫神與圣人。    中國人的文藝觀,長期以來是“文以載道”,那和中世紀歐洲黑暗時代的文藝思想是一致的,用“善或不善”的標準來衡量文藝?!对娊?jīng)》中的情歌,要牽強附會地解釋為諷刺君主或歌頌后妃。陶淵明的“閑情賦”,司馬光、歐陽修、晏殊的相思愛戀之詞,或者惋惜地評之為白璧之玷,或者好意地解釋為另有所指。他們不相信文藝所表現(xiàn)的是感情,認為文字的唯一功能只是為政治或社會價值服務。    我寫武俠小說,只是塑造一些人物,描寫他們在特定的武俠環(huán)境(中國古代的、沒有法治的、以武力來解決爭端的不合理社會)中的遭遇。當時的社會和現(xiàn)代社會已大不相同,人的性格和感情卻沒有多大變化。古代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仍能在現(xiàn)代讀者的心靈中引起相應的情緒。讀者們當然可以覺得表現(xiàn)的手法拙劣,技巧不夠成熟,描寫殊不深刻,以美學觀點來看是低級的藝術(shù)作品。無論如何,我不想載什么道。我在寫武俠小說的同時,也寫政治評論,也寫與歷史、哲學、宗教有關(guān)的文字,那與武俠小說完全不同。涉及思想的文字,是訴諸讀者理智的,對這些文字,才有是非、真假的判斷,讀者或許同意,或許只部分同意,或許完全反對。    對于小說,我希望讀者們只說喜歡或不喜歡,只說受到感動或、覺得厭煩。我最高興的是讀者喜愛或憎恨我小說中的某些人物,如果有了那種感情,表示我小說中的人物已和讀者的心靈發(fā)生聯(lián)系了。小說作者最大的企求,莫過于創(chuàng)造一些人物,使得他們在讀者心中變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藝術(shù)是創(chuàng)造,音樂創(chuàng)造美的聲音,繪畫創(chuàng)造美的視覺形象,小說是想創(chuàng)造人物以及人的內(nèi)心世界。假使只求如實反映外在世界,那么有了錄音機、照相機,何必再要音樂、繪畫?有了報紙、歷史書、記錄電視片、社會調(diào)查統(tǒng)計、醫(yī)生的病歷記錄、黨部與警察局的人事檔案,何必再要小說?    武俠小說雖說是通俗作品,以大眾化、娛樂性強為重點,但對廣大讀者終究是會發(fā)生影響的。我希望傳達的主旨,是:愛護尊重自己的國家民族,也尊重別人的國家民族;和平友好,互相幫助,重視正義和是非,反對損人利己,注重信義,歌頌純真的愛情和友誼;歌頌奮不顧身地為了正義而奮斗;輕視爭權(quán)奪利、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為。武俠小說并不單是讓讀者在閱讀時做“白日夢”而沉緬在偉大成功的幻想之中,而希望讀者們在幻想之時,想象自己是個好人,要努力做各種各樣的好事,想象自己要愛國家、愛社會、幫助別人得到幸福,由于做了好事、作出積極貢獻,得到所愛之人的欣賞和傾心。    武俠小說并不是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有不少批評家認定,文學上只可肯定現(xiàn)實主義一個流派,除此之外,全應否定。這等于是說:少林派武功好得很,除此之外,什么武當派、崆峒派、太極拳、八卦掌、彈腿、白鶴派、空手道、跆拳道、柔道、西洋拳、泰拳等等全部應當廢除取消。我們主張多元主義,既尊重少林武功是武學中的泰山北斗,而覺得別的小門派也不妨并存,它們或許并不比少林派更好,但各有各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愛好廣東菜的人,不必主張禁止京菜、川菜、魯菜、徽菜、湘菜、維揚菜、杭州菜等等派別,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是也。不必把武俠小說提得高過其應有之分,也不必一筆抹殺。什么東西都恰如其分,也就是了。    撰寫這套總數(shù)三十六冊的《作品集》,是從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七二年,前后約十三四年,包括十二部長篇小說,兩篇中篇小說,一篇短篇小說,一篇歷史人物評傳,以及若干篇歷史考據(jù)文字。出版的過程很奇怪,不論在香港、臺灣、海外地區(qū),還是中國大陸,都是先出各種各樣翻版盜印本,然后再出版經(jīng)我校訂、授權(quán)的正版本。在中國大陸,在“三聯(lián)版”出版之前,只有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一家,是經(jīng)我授權(quán)而出版了《書劍恩仇錄》。他們校印認真,依足合同支付版稅。我依足法例繳付所得稅,余數(shù)捐給了幾家文化機構(gòu)及資助圍棋活動。這是一個愉快的經(jīng)驗。除此之外,完全是未經(jīng)授權(quán)的,直到正式授權(quán)給北京三聯(lián)書店出版?!叭?lián)版”的版權(quán)合同到二○○一年年底期滿,以后中國內(nèi)地的版本由廣州出版社出版,主因是地區(qū)鄰近,業(yè)務上便于溝通合作。    翻版本不付版稅,還在其次。許多版本粗制濫造,錯訛百出。還有人借用“金庸”之名,撰寫及出版武俠小說。寫得好的,我不敢掠美;至于充滿無聊打斗、色情描寫之作,可不免令人不快了。也有些出版社翻印香港、臺灣其他作家的作品而用我筆名出版發(fā)行。我收到過無數(shù)讀者的來信揭露,大表憤慨。也有人未經(jīng)我授權(quán)而自行點評,除馮其庸、嚴家炎、陳墨三位先生功力深厚兼又認真其事,我深為拜嘉之外,其余的點評大都與作者原意相去甚遠。好在現(xiàn)已停止出版,糾紛已告結(jié)束。    有些翻版本中,還說我和古龍、倪匡合出了一個上聯(lián)“冰比冰水冰”征對,真正是大開玩笑了。漢語的對聯(lián)有一定規(guī)律,上聯(lián)的末一字通常是仄聲,以便下聯(lián)以平聲結(jié)尾,但“冰”字屬蒸韻,是平聲。我們不會出這樣的上聯(lián)征對。大陸地區(qū)有許許多多讀者寄了下聯(lián)給我,大家浪費時間心力。    為了使得讀者易于分辨,我把我十四部長、中篇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湊成一副對聯(lián):“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短篇《越女劍》不包括在內(nèi),偏偏我的圍棋老師陳祖德先生說他最喜愛這篇《越女劍》。)我寫第一部小說時,根本不知道會不會再寫第二部;寫第二部時,也完全沒有想到第三部小說會用什么題材,更加不知道會用什么書名。所以這副對聯(lián)當然說不上工整,“飛雪”不能對“笑書”,“連天”不能對“神俠”,“白”與“碧”都是仄聲。但如出一個上聯(lián)征對,用字完全自由,總會選幾個比較有意思而合規(guī)律的字。    有不少讀者來信提出一個同樣的問題:“你所寫的小說之中,你認為哪一部最好?最喜歡哪一部?”這個問題答不了。我在創(chuàng)作這些小說時有一個愿望:“不要重復已經(jīng)寫過的人物、情節(jié)、感情,甚至是細節(jié)?!毕抻诓拍?,這愿望不見得能達到,然而總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大致來說,這十五部小說是各不相同的,分別注人了我當時的感情和思想,主要是感情。我喜愛每部小說中的正面人物,為了他們的遭遇而快樂或惆悵、悲傷,有時會非常悲傷。至于寫作技巧,后期比較有些進步。但技巧并非最重要,所重視的是個性和感情。    這些小說在香港、臺灣、中國內(nèi)地、新加坡曾拍攝為電影和電視連續(xù)集,有的還拍了三四個不同版本,此外有話劇、京劇、粵劇、音樂劇等。跟著來的是第二個問題:“你認為哪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改編演出得最成功?劇中的男女主角哪一個最符合原著中的人物?”電影和電視的表現(xiàn)形式和小說根本不同,很難拿來比較。電視的篇幅長,較易發(fā)揮;電影則受到更大限制。再者,閱讀小說有一個作者和讀者共同使人物形象化的過程,許多人讀同一部小說,腦中所出現(xiàn)的男女主角卻未必相同,因為在書中的文字之外,又加入了讀者自己的經(jīng)歷、個性、情感和喜憎。你會在心中把書中的男女主角和自己的情人融而為一,而別人的情人肯定和你的不同。電影和電視卻把人物的形象固定了,觀眾沒有自由想象的余地。我不能說哪一部最好,但可以說:把原作改得面目全非的最壞,最蔑視作者和讀者。    武俠小說繼承中國古典小說的長期傳統(tǒng)。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應該是唐人傳奇的《虬髯客傳》、《紅線》、《聶隱娘》、《昆侖奴》等精彩的文學作品。其后是《水滸傳》、《三俠五義》、《兒女英雄傳》等等。現(xiàn)代比較認真的武俠小說,更加重視正義、氣節(jié)、舍己為人、鋤強扶弱、民族精神、中國傳統(tǒng)的倫理觀念。讀者不必過分推究其中某些夸張的武功描寫,有些事實上不可能,只不過是中國武俠小說的傳統(tǒng)。聶隱娘縮小身體潛入別人的肚腸,然后從他口中躍出,誰也不會相信是真事,然而聶隱娘的故事,千余年來一直為人所喜愛。    我初期所寫的小說,漢人皇朝的正統(tǒng)觀念很強。到了后期,中華民族各族一視同仁的觀念成為基調(diào),那是我的歷史觀比較有了些進步之故。這在《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鹿鼎記》中特別明顯。韋小寶的父親可能是漢、滿、蒙、回、藏任何一族之人。即使在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中,主角陳家洛后來也對回教增加了認識和好感。每一個種族、每一門宗教、某一項職業(yè)中都有好人壞人。有壞的皇帝,也有好皇帝;有很壞的大官,也有真正愛護百姓的好官。書中漢人、滿人、契丹人、蒙古人、西藏人……都有好人壞人。和尚、道士、喇嘛、書生、武士之中,也有各種各樣的個性和品格。有些讀者喜歡把人一分為二,好壞分明,同時由個體推論到整個群體,那決不是作者的本意。    歷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要放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去看。宋遼之際、元明之際、明清之際,漢族和契丹、蒙古、滿族等民族有激烈斗爭;蒙古、滿人利用宗教作為政治工具。小說所想描述的,是當時人的觀念和心態(tài),不能用后世或現(xiàn)代人的觀念去衡量。我寫小說,旨在刻劃個性,抒寫人性中的喜愁悲歡。小說并不影射什么,如果有所斥責,那是人性中卑污陰暗的品質(zhì)。政治觀點、社會上的流行理念時時變遷,人性卻變動極少。    在劉再復先生與他千金劉劍梅合寫的《父女兩地書》(共悟人間)中,劍梅小姐提到她曾和李陀先生的一次談話,李先生說,寫小說也跟彈鋼琴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言,是一級一級往上提高的,要經(jīng)過每日的苦練和積累,讀書不夠多就不行。我很同意這個觀點。我每日讀書至少四五小時,從不間斷,在報社退休后連續(xù)在中外大學中努力進修。這些年來,學問、知識、見解雖有長進,才氣卻長不了,因此,這些小說雖然改了三次,很多人看了還是要嘆氣。正如一個鋼琴家每天練琴二十小時,如果天分不夠,永遠做不了蕭邦、李斯特、拉赫曼尼諾夫、巴德魯斯基,連魯賓斯坦、霍洛維茲、阿胥肯那吉、劉詩昆、傅聰也做不成。    這次第三次修改,改正了許多錯字訛字以及漏失之處,多數(shù)由于得到了讀者們的指正。有幾段較長的補正改寫,是吸收了評論者與研討會中討論的結(jié)果。仍有許多明顯的缺點無法補救,限于作者的才力,那是無可如何的了。讀者們對書中仍然存在的失誤和不足之處,希望寫信告訴我。我把每一位讀者都當成是朋友,朋友們的指教和關(guān)懷自然永遠是歡迎的。    二○○二年四月  于香港

內(nèi)容概要

  傳說中的俠客島每十年派出賞善罰惡二使來中原,強邀武林各派掌門人赴島喝臘八粥,而去了俠客島的掌門人又個個杳無音信……
  自小無名無姓、被喚作“狗雜種”的少年石破天因外出尋母而意外得到玄鐵令,糊里糊涂地學武功,糊里糊涂地被人當成長樂幫幫主,又糊里糊涂地代接賞善懲惡令前往俠客島……大巧反成大拙,大愚才是大智。石破天用他離奇的經(jīng)歷講述了一個“吃虧是福”的道理。

作者簡介

  金庸,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一九二四年生。曾任報社記者、編輯,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創(chuàng)辦《明報》機構(gòu),出版報紙、雜志及書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后撰寫武俠小說十五部,開創(chuàng)了中國當代文學新領(lǐng)域,廣受當代讀者歡迎,至今已蔚為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并興起海內(nèi)外金學研究風氣。曾獲頒眾多榮銜,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英國政府O.B.E勛銜及法國最高榮譽“藝術(shù)與文學高級騎士”勛章和“騎士勛位”榮譽勛章,劍橋大學、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等校榮譽院士,北京大學、日本創(chuàng)價大學、臺北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蘇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校名譽教授,并任英國牛津大學中國學術(shù)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文學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曾任中華人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等公職。其《金庸作品集》分由香港、廣州、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四地出版,有英、法、意在利、希臘、日、韓、泰、越、印等多種譯文。

書籍目錄

《俠客行(上冊)》目錄:
第一回 燒餅餡子
第二回 荒唐無恥
第三回 不求人
第四回 搶了他老婆
第五回 丁丁當當
第六回 腿上的劍疤
第七回 雪山劍法
第八回 白癡
第九回 大粽子
第十回 太陽出來了
第十一回 毒酒和義史
第十二回 兩塊銅牌
第十三回 變得忠厚老實了
第十四回 關(guān)東四大門派
《俠客行(下冊)》目錄:
第十五回 真假幫主
第十六回 凌霄城
第十七回 自大成狂
第十八回 有所求
第十九回 臘八粥
第二十回 “俠客行”
第二十一回 “我是誰?”
后記
越女劍
三十三劍客圖

章節(jié)摘錄

書摘石破天好生奇怪:“怎么另外還有一個司徒幫主?”    只聽貝海石咳了幾聲,又嘆了口長氣,說道:“敝幫前幫主司徒大哥,咳咳……前幾年遇上了一件不快意之事,心灰意懶,不愿再理幫務,因此上將幫中大事交給了石幫主。司徒大哥……他老人家……咳咳……人山隱居,久已不聞消息,幫中老兄弟們都牽記得緊。各位這份厚禮,要交到他老人家手上,倒不大容易了?!?   范一飛道:“不知司徒大哥在何處隱居?又不知為了何事退隱?”辭意漸嚴,已隱隱有質(zhì)問之意。    貝海石微微一笑,說道:“在下不過是司徒幫主的下屬,于他老人家的私事,所知實在不多。范兄等幾位既是司徒幫主的知交,在下正好請教,何以正當長樂幫好生興旺之際,司徒幫主突然將這副重擔交托了給石幫主?”這一來反客為主,登時將范一飛的咄咄言辭頂了回去,反令他好生難答。范一飛道:“這個……這個我們怎么知道?”。    貝海石道:“當司徒幫主交卸重任之時,眾兄弟對石幫主的人品武功,可說一無所知,見他年紀甚輕,武林中又沒多少名望,由他來率領(lǐng)群雄,老實說大伙兒心中都有點兒不服??墒鞘瘞椭鹘尤沃?,便為本幫立了幾件大功,于本幫名聲大有好處。果然司徒幫主慧眼識英雄,他老人家不但武功高人一等,見識亦是非凡,咳咳……若非如此,他又怎會和眾位遼東英雄論交?嘿嘿!”言下之意自是說,倘若你們認為司徒幫主眼光不對,那么你們自己也不是什么好角色了。    呂正平突然插口道:“貝大夫,我們在關(guān)東得到的信息,卻非如此,因此上一齊來到中原,要查個明白?!?   貝海石淡淡地道:“萬里之外以訛傳訛,也是有的。卻不知列位聽到了什么謠言?”    呂正平道:“真相尚未大白之前,這到底是否謠言,那也還難說。我們聽一位好朋友說道,司徒大哥是……是……”眼中精光突然大盛,朗聲道:“……是遭長樂幫的奸人所害,死得不明不白。這幫主之位,卻落在一個貪淫好色、兇橫殘暴的少年浪子手里。這位朋友言之鑿鑿,聽來似乎不是虛語。我們記著司徒大哥昔年的好處,雖自知武功名望,實在不配來過問貴幫的大事,但為友心熱,未免……未免冒昧了?!?   貝海石嘿嘿一聲冷笑,說道:“呂兄言之有理,這未免冒昧了?!?   呂正平臉上一熱,心道:“人道‘著手成春’貝海石精明了得,果然名不虛傳。”大聲說道:“貴幫愿奉何人為主,局外人何得過問?我們這些關(guān)東武林同道,只想請問貴幫,司徒大哥眼下是死是活?他不任貴幫幫主,到底是心所甘愿,還是為人所迫?”     貝海石道:“姓貝的雖不成器,在江湖上也算薄有浮名,說過了的話,豈有改口的?閣下要是咬定貝某撒謊,貝某也只有撒謊到底了。嘿嘿,列位都是武林中大有身份來歷之人,熱心為朋友,本來令人好生欽佩,但這一件事,卻是欠通啊,欠通!”    高三娘子向來只受人戴高帽,拍馬屁,給貝海石如此奚落,不禁大怒,厲聲說道:“害死司徒大哥的,只怕你姓貝的便是主課。我們來到中原,是給司徒大哥報仇來著,早就沒想活著回去。你男子漢大丈夫,既有膽子做下事來,就該有膽子承擔,你給我爽爽快快說一句,司徒大哥到底是死是活?”    P410-411

后記

由于兩個人相貌相似,因而引起種種誤會,這種古老的傳奇故事,決不能成為小說的堅實結(jié)構(gòu)。雖然莎士比亞也曾一再使用孿生兄弟、孿生姊妹的題材,但那些作品都不是他最好的戲劇。在《俠客行》這部小說中,我所想寫的,主要是石清夫婦愛憐兒子的感情,以及梅芳姑因愛生恨的妒情。因此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并不是重心之所在。    一九七五年冬天,在《明報月刊》十周年的紀念稿《明月十年共此時》中,我曾引過石清在廟中向佛像禱祝的一段話。此番重校舊稿,眼淚又滴濕了這段文字。    各種牽強附會的注釋,往往會損害原作者的本意,反而造成嚴重障礙。《俠客行》寫于十二年之前,于此意有所發(fā)揮。近來多讀佛經(jīng),于此更深有所感。大乘般若經(jīng)以及龍樹的中觀之學,都極力破斥煩瑣的名相戲論,認為各種知識見解,徒然令修學者心中產(chǎn)生虛妄念頭,有礙見道,因此強調(diào)“無著”、“無住”、“無作”、“無愿”。邪見固然不可有,正見亦不可有?!督饎偨?jīng)》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皆是此義。寫《俠客行》時,于佛經(jīng)全無認識之可言,《金剛經(jīng)》也是在去年十一月間才開始誦讀全經(jīng),對般若學和中觀的修學,更是今年春夏間之事。此中因緣,殊不可解。    一九七七年七月    二十一世紀重讀舊作,除略改文字外,于小說內(nèi)容并無多大改動。    二〇〇三年七月

編輯推薦

《俠客行》(上下新修版)的真正奇妙之處,在于它沒有像一般的武俠小說那樣純粹的為奇而奇,乃至常常荒唐無稽而且漏洞百出,不少作品要靠迷魂藥和易容術(shù)這兩大"法寶"來維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俠客行(全兩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5條)

 
 

  •   俠客行是金庸寫得好看的書之一,故事中出場人物眾多,情節(jié)曲折,很精彩的故事書。這樣的小讀本,看著字有些小,有些擠,不過,故事太精彩,很快就看完了。
  •   哦,原來我接觸的第一本武打小說竟然就是金庸的《俠客行》啊,哈哈,是最有趣的一本呢,當時都笑噴了呢
  •   金庸老先生的作品,各方面都沒得說,老少皆宜。就兩個字:太好!
    我是兩個孩子姑姑,大侄子12歲,小侄子5歲。一個孩子的媽媽,我兒子4歲。讀書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況且一本好書!所以從現(xiàn)在我要開始做他們的榜樣、先導,把我發(fā)現(xiàn)的一些好的書籍介紹給他們,讓好書去影響他們,影響他們的各個方面。
    我發(fā)現(xiàn)金庸老先生的書就是一套好書。
  •   金庸的就是經(jīng)典,除了書上的字太小外,沒其它的壞處。話說,我從這本書始,便開始愛上武俠小說了
  •   金庸的小說百看不厭!很經(jīng)典!
  •   俠客行這本小開本的,字體清楚,紙張不錯,物有所值。希望有更多這樣低價的好書。大家抓緊搶購。
  •   金庸老先生的大書,值得反復品味和珍藏。
  •   金庸大俠的后期佳作,適合在一個慵懶的下午或晚上窩在沙發(fā)里慢慢品味。
  •   金庸總是那么的讓人滿意??!這次也不例外!!到貨的時候真的很高興
  •   小本,64開的紙。質(zhì)量還行吧。10來塊錢,攜帶方便。小的時候看過這書。小的時候窮,只能借著看,現(xiàn)在條件好了,買上幾本留著給孩子看。金老的書寫的很不錯的。
  •   包裝和印刷確實很棒,小說的內(nèi)容也不錯。對故事了解不多的我到小說過半才知道小說的主人公的來歷和生世
  •   經(jīng)典作品 空了就讀
  •   幫朋友買的很小巧,攜帶方便書的質(zhì)量還不錯。
  •   書是小本 字也比較小 估計給年紀大的人看要買大版的 但攜帶方便
  •   讀過很多遍的經(jīng)典之作,本來看到評價說書本小但字挺大,覺得適合兒子看,結(jié)果買來才發(fā)現(xiàn)書是不大,但字也太小了,看著累人,還是大書看著舒服,再也不買這種小書了
  •   女兒說很好看,書小小的,適合隨身帶。
  •   書好故事好,真的非常超值!
  •   書是正版,值得信賴
  •   書很小,但是很便宜。
  •   書雖小,但方便攜帶,內(nèi)容不變。好書。
  •   沒想到是這么小的書,比巴掌大一點兒??梢噪S身帶著了。紙質(zhì)還不錯。
  •   書到手了,版本太小,湊活看把。
  •   很喜歡這套書,我會跟著買的。
  •   書是真品的 還可以
  •   好看,是口袋書,攜帶方便,情節(jié)扣人心弦,就是感覺結(jié)尾有點意尤未盡。
  •   這個商品不錯。這個口袋書有意思,像小時候的小人書,還有圖。挺懷舊
  •   沒看清楚是64k。本來想買來收藏的。
  •   幫朋友買的、他說挺好的
  •   兩本厚厚的,小開本,方便攜帶。喜歡。
  •   都是很好看的,一本要看好多次,呵呵,閑時的消遣品。
  •   速度快,不錯。下單時沒注意是口袋本,自己的問題哈。
  •   喜歡這樣的版本,口袋本,很精致。
  •   退貨很順利,謝謝當當!我還要定
  •   字小,但是攜帶方便
  •   便攜 又 實惠
  •   很值得搜藏
  •   女兒說很好看,適合隨身帶
  •   剛收到,很滿意 。
  •   我和父親一起閱讀。
  •   字典般大小,還好
  •   很好。非常滿意。
  •   我很小的時候就看過這本書,所以又買來溫習一下
  •   喜歡喜歡,非常喜歡
  •   好書,適合小盆友看和大盆友看
  •   偶有點懶哈,還沒怎么看,不過看起來還可以
  •   小巧玲瓏便于攜帶不錯很喜歡
  •   很適合口袋書
  •   沒想到是小版的“俠客行”,手掌書,網(wǎng)購總給人意外。
  •   俠客行從表面上看不過是一部傻小子的流浪成長史,但其內(nèi)涵并非如此簡單
  •   金庸的小說,都積極支持
  •   這個包裝真的不好啊,外面只套了一個當當?shù)拇?,書面都磨破?/li>
  •   第三次重讀此書,感覺非常好,有插圖,非常有意思,字號也比較大,就是正本書為32開,稍微小了點。
  •   還行,就是居然是小本的= =
  •   故事就像故事主角一樣,有點念不清,搞得有點受古龍小說的影響,對于女人的感情線的處置比較偏頗。
  •   收到書沒想到是口袋書那么點大,不過印刷還精美
  •   看就看新修版。有改動才有新意。
  •   父親節(jié)送爸爸的。書有點小,字也有點小
  •   看錯了,買成64開的了,有點費眼睛
  •   這本書小巧,方便攜帶
  •   經(jīng)典就是經(jīng)典,長久不衰。
  •   回到從前的 感覺,不錯,引人入勝
  •   屬于袖珍版圖書,正好是給孩子買的,也挺好
  •   金庸的作品,值得一看,版本一般
  •   書是正版,可惜是小本的,沒注意,看時字有些小
  •   沒看清楚就買了
    書太小了
  •   好久沒有看了,回顧回顧。
  •   與期待有一定差距
  •   買的時候沒看好,口袋本
  •   本人原想要16開的書,結(jié)果是64開小人書。建議商家應注明。
  •   這本書的內(nèi)容我很喜歡,但是這一次買的包裝不喜歡,是口袋書,字太小
  •   本來想買來收藏的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到貨的時候是那種小本的 很丑
  •   小本本的,不是我想要的,有**的感覺。
  •   字體清晰,書很小
  •   學習的東西
  •   金庸作品集:俠客行(文庫本)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