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作者:周山 頁數(shù):23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文集除了以“求道”為中國哲學精神的諸篇以餐,對中國哲學精神還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討論?! ”疚募髡邔χ袊軐W精神的不同理解,是中國近代以來許多哲學家對此話題的不同談論的延續(xù)。本文集的作者不僅把這些哲學家對中國哲學精神的看法作為討論背景或思想來源,而且對一些代表性觀點進行了集中討論,如劉培育、陳衛(wèi)平、吳根友等對胡適、馮友蘭、金岳霖、張岱年、馮契等的討論,以及全書各處對熊十力、梁漱溟、辜鴻銘、張申府、杜國庠、唐君毅、牟宗三、張君勱、徐復觀、方東美、李澤厚、蕭蓬父等等的討論。一部現(xiàn)代中國哲學史,可以說就是一部討論中國哲學之精神的歷史。本書對中國現(xiàn)代哲學這一側面的梳理雖還不夠系統(tǒng),但可以為這種系統(tǒng)梳理提供重要啟發(fā)。
書籍目錄
序 上篇 求道:中國的哲學精神 中國哲學的形而上學精神 論中國哲學的精神 中國哲學精神小議 “和”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精神 中國哲學精神的傳承與建構 中國哲學與中國哲學家 ——感悟金岳霖 走出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對峙 ——論胡適和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精神傳統(tǒng)的詮釋 下篇 簡論儒學的根本精神及其特點 試論佛學對中國哲學精神的貢獻 莊子的哲學精神 廣大與精微:形而上之道的理論架構與展開 ——從《周易》數(shù)理結構看中國哲學的精神 論圣人崇拜 ——關于中國哲學精神之探索 中國哲學精神的審美特性解析 ——以《論語》6:25的儒家形式為例 時間傳統(tǒng)與生活信念 ——經(jīng)由比較而凸顯的哲學精神差異 味哲學論綱 ——中國哲學精神的開展 “誠”與中國古代真理觀的特采 ——以王船山為中心的考察 修養(yǎng):從事中國哲學的途徑 跋
章節(jié)摘錄
上篇 求道:中國的哲學精神 周山 中國哲學精神是指中國哲學的活力、神韻,還是指中國哲學的內(nèi)容實質(zhì)?我認為,討論中國哲學精神,僅僅在其中一個層面上展開是不夠的。如果僅僅停留在中國哲學的內(nèi)容實質(zhì)上展開討論,而不從中體悟、概括其活力、神韻,對于中國哲學精神的理解便會有“功虧一簣”的遺憾;如果撇開中國哲學的內(nèi)容實質(zhì),只講究其活力、神韻,不僅失之籠統(tǒng),而且也不可能真正認識到中國哲學的活力,體味出中國哲學的神韻來。所以,探討中國哲學精神,兩者缺一不可。 迄今為止,有關中國哲學史的通史或教材,從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算起,已有不下數(shù)十種。由于學術界對中國哲學精神缺少普遍的重視和專門的研究,所以人們在撰寫中國哲學史的時候,似乎少了一根主心骨,甚至淪為西方哲學概念系統(tǒng)的“中國傀儡”,中國哲學所特有的精神面貌被掩蔽于西方哲學的框架之中而模糊不清。缺少了精氣神的“中國哲學史”,也就難免要被人詬病,甚至懷疑中國古代是否有哲學?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