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歷史空間的哲學思考

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作者:藍凡  頁數(shù):39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作者20余年來為撰寫中外藝術比較史所做的案頭準備的一部分,書中的文章主要對藝術歷史空間作了相關的哲學闡述,具體內(nèi)容包括《當代藝術學研究的“林中路”》《中華史前彩陶生活引論》《舞蹈的精神升華與退縮——中國宗教習俗對民間舞蹈的滲透與反彈》《邵氏黃梅調(diào)電影藝術論——兼論戲曲電影的類型基礎》《米開朗基羅和他的藝術錘子》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書籍目錄

一、建構:藝術歷史的理論思辨  當代藝術學研究的“林中路”  人本藝術學提綱  思考的藝術史:藝術發(fā)展史思辨錄  地下圖像:中國史前藝術的遺存與分期  藝術史的媒材意義:中國史前藝術的材與類  中華史前彩陶生活引論  藝術史學的類型辨識:19世紀西方新藝術類型的誕生及意義  后現(xiàn)代藝術史學研究之一:現(xiàn)代主義與現(xiàn)代芭蕾  藝術的批評與批評的藝術——建立新藝術批評斷想錄二、梳理:藝術歷史的時空坐標  歷史的觀照:中國古代戲劇家論戲劇審美特性  中國民間舞蹈史的信仰母題研究——龍  舞蹈的精神升華與退縮——中國宗教習俗對民間舞蹈的滲透與反彈  藝術文獻采樣:秧歌、花鼓、采茶、灘簧考辨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一個重要藝術特征——含蓄  美術史的另類考察:吳越民俗中的民間美術與民間美術中的民俗  城市空間中的另類歷史:上海民間舞蹈的淵源與特征  邵氏黃梅調(diào)電影藝術論——兼論戲曲電影的類型基礎  當代上海流行文化與“海派”文化研究三、視線:藝術歷史的作品經(jīng)緯  高則誠與《琵琶記》創(chuàng)作  米開朗基羅和他的藝術錘子  諾維爾的芭蕾理想與實踐  安格爾的繪畫美學思想論四、尋徑:藝術歷史的榫卯推敲  《牡丹亭》類說  “村里兒童暫人城”——中國古代的兒童戲劇  歐洲歌劇發(fā)展小史  “務頭”辨析  《西廂記》第五本非王實甫所作  元曲補遺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中國的兩套思想體系:官方的儒學為主的思想與民間的“舞臺”雜燴思想,大概是從宋元開始,一直延續(xù)至清末民初的“新文化運動”為止。六整個15-18世紀,是人類古典藝術最輝煌的年代,人類藝術發(fā)展的又一座高峰。雖然,文藝復興和其稍后的啟蒙運動,是以反對中世紀藝術的名義而掀起的,但它的主要意義卻并不在于此??梢赃@樣說,相對于西方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藝術輝煌,西方古典藝術的輝煌成就將人類藝術的自身發(fā)展推到了它的極致。人類對藝術的全部認識和創(chuàng)造,到此而得到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藝術的傳統(tǒng)分類和類型完全確立。達芬奇、米開朗琪羅、莎士比亞、塞萬提斯、諾維爾、巴赫、亨德爾、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狄德羅、康德、席勒、萊辛、黑格爾,這些藝術大師的出現(xiàn),為古典/傳統(tǒng)藝術點燃了第一盞真正意義上的阿拉丁之燈。以歐洲為主的西方的一切藝術審美觀念和總體藝術特征,在此得以最終確立。音樂/歌劇,舞蹈/芭蕾,繪畫、雕塑和建筑,構成了在照相發(fā)明之前人類所應有的一切藝術形態(tài)。換句話說,依賴人類最主要二個進行交流的感官——視覺和聽覺,建立在19世紀以前人類文明基礎上的藝術類型: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在以歐洲為主的西方,造型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和建筑)、音樂、舞蹈和戲劇的個體特征越益顯著和單純,相互之間的差異也越益明顯。無可否認,由于中國和東亞一些地區(qū),如印度、波斯等,其相對于西方中世紀一千年的幾個時期的藝術自身發(fā)展和對藝術的多樣性體認,走上了一條與西方這一時期或多或少相異的道路,這是造成中外(中西方)藝術風格相異特征的重要轉(zhuǎn)折期。這一時期,西方藝術正“條理分明”地完成藝術類型的各自“歸位”——如音樂從戲劇中分離出來,戲劇“三一律”的確立,舞?。爬俸透鑴〉恼Q生和獨立,音樂的和聲/大、小三度/主旋律的確立,繪畫的人體解剖和透視法則等的產(chǎn)生,等等。但中國藝術卻在這一時期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如大屋頂建筑的成型,散點透視中國山水畫的確立,音樂的發(fā)展讓位于戲曲音樂的發(fā)展,等等。

后記

藝術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精神世界/物化產(chǎn)品。藝術史則是人類對自己創(chuàng)造的這種精神世界的記憶性思辨??梢赃@樣說,人類藝術的發(fā)展演進,就如同人類自身發(fā)展演進樣,在本質(zhì)上從來就是非單一的、非直線的和非連續(xù)的。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藝術類型由簡至繁,由粗陋到規(guī)范,最終完成其自身的一個生命周期。藝術是什么,什么是藝術?人類藝術概念的變化——從無意識的生活化到有意識的生活化:人類藝術的五千年的循環(huán)之圈。如果說,“我們關于人類語言的形成幾乎是一無所知”,①那么,我們對藝術的形成也可說“幾乎是一無所知”。

編輯推薦

《藝術歷史空間的哲學思考》由學林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藝術歷史空間的哲學思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貨送到很及時
  •   很有深度的一本書~~
  •   書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因為我已經(jīng)在書店看過但是送來的這本,內(nèi)里的紙張實在太一般,這讓人實在懷疑,此書的出處是哪里!這是我在當當買書以來,第一次覺得書有問題
  •   專業(yè)性很強,適合深造閱讀
  •   我猜測這本書就是幾篇論文的集合,每一章節(jié)下的文章沒有直接聯(lián)系但是還都算符合標題的。 有不少文章是“論點”,“舉例子”,然后虎頭蛇尾的感覺。 第四章節(jié)都是些說明文,感覺跟哲學思考沒啥關系。不過估計是本人才疏學淺的,沒發(fā)現(xiàn)作者的意思,所以有這樣的感覺,不喜勿噴啊
  •   內(nèi)容先不說了,這個紙質(zhì)也不是一般的爛。。。。建議還是別買了。。。。(黑嘿的紙,,,粗糙的紙,,,傷不起。。。。)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