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與治理

出版時間:2008-01-01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作者:鮑嶸  頁數(shù):249  
Tag標簽:無  

前言

  2006年的金秋時節(jié),浙江師范大學迎來了五十華誕。50年來,浙江師范大學勵精圖治,發(fā)奮圖強,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在若干學科領域具有較高研究水平的多科性現(xiàn)代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即為其中一個重要領域。2005年,浙江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學科被批準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目前,該學科共設立了五個研究方向:比較高等教育、高等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評估與評論、高等教育管理與政策、大學課程與教學。在國外高等教育理論介紹、高等教育評論、非洲高等教育等研究方向上,浙江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獲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已具有影響力?! ”娝苤?,一個學科的生命力與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科隊伍的學術素養(yǎng)和團隊活力。通過多年的引進和培養(yǎng),浙江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重點研究基地已經(jīng)形成了一支層次較高、富有活力并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中青年研究隊伍。在這支三十余人的隊伍中,有近一半的研究人員具有博士學位,他們構成了這支研究團隊的核心力量。  為了推介浙江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學科,推介這一學科的研究人員及其成果,浙江師范大學特別組織出版了浙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學”重點研究基地博士文叢。初次收入文叢的共有五部論著,它們是顧建新博士的《跨國教育發(fā)展理念與策略》、樓世洲博士的《職業(yè)教育與工業(yè)化:近代工業(yè)化進程中江浙滬職業(yè)教育考察》、鮑嶸博士的《學問與治理——中國大學知識現(xiàn)代性狀況報告(1949-1954)》、王國均博士的《美國高等教育學術自由傳統(tǒng)的演進》和鄭崧博士的《國家、教會與學校教育:法國教育制度世俗化研究(從舊制度到1905年)》。

內容概要

  《高等教育學系列叢書·學問與治理:中國大學知識現(xiàn)代性狀況報告(1949-1954)》以知識微觀政治學為理論背景,借鑒馬克斯·韋伯“純粹類型”概念方法,以承認現(xiàn)代民族國家擁有高深學問的合法治權為前提,描畫了1949年前后中國大學課程運營的嬗變,特別是詳實地描述了自1949年舊大學被接管改造,到1954年中國第一份學科專業(yè)目錄頒行實施,從而建立起一種以專業(yè)設置與布點為基本手段、以課程管理的中央化和統(tǒng)一化為基本特點的學問體制的全過程?! ?948年12月,位于北平的舊中國著名高等學府陸續(xù)被接管,象征著中國大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在自1949年到1954年的五年時間里,中國大學的課程運營機制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高深學問的國家治權從松散的、基層化的模式一變而成集中的、中央化的管理,高等學校院系專業(yè)科目的課程權力由教授手中渡讓到國家,這何以可能?又是如何發(fā)生的呢?

作者簡介

  鮑嶸,別名彤文。浙江建德人,教育學博士。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研究方向:當代高等教育史,知識政治哲學,知識社會學,著有《學科的制度及其反思》、《美國學科專業(yè)分類系統(tǒng)的特點及其啟示》等論文多篇。

書籍目錄

序導論 學問與治理:一個現(xiàn)代性問題的歷史考察第一章 1898-1949:兩種現(xiàn)代性的萌發(fā)第一節(jié) 王朝國家與學問治理:京師大學堂(1898-1911)個案第二節(jié)“自由主義教學制度”與“學術權力譜系”第三節(jié) 國民黨政府大學課程政策與社會主義學問體制的萌芽第二章 1949-1950:從軍事管制到文官治理第一節(jié) 舊大學的接管與課程變革初試第二節(jié) 唯物論的全面推展與文法學院課程改革第三節(jié) 高深學問國家治權的初步獲得第三章 1950-1951:國家治權合法性確證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大學課程觀:國家治權的合法性證成第二節(jié)“為學術而學術”:最后的陳情第三節(jié) 以“思想改造”推進學問體制化第四章 1951-1954:社會主義學問體制的確立與鞏固第一節(jié) 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與大規(guī)模院系調整第二節(jié)“專業(yè)”設置:社會主義學問體制的核心第三節(jié)“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的訂定:中央化學問管制的技術第四節(jié) 第一份“專業(yè)目錄”:社會主義學問體制的固化代結論“大國”語境下的“學問與治理”參考文獻跋 走向知識的政治哲學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1898-1949:兩種現(xiàn)代性的萌發(fā):  第一節(jié) 王朝國家與學問治理:京師大學堂:  (1898-1911)個案:  京師大學堂課程運營概況王朝國家又稱朝代國家,是與現(xiàn)代國家相對的傳統(tǒng)國家形式。19世紀下半葉,大清王朝引領中國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的合法性已經(jīng)受到質疑,然而在風雨飄搖中掙扎的王朝,仍然模仿西式大學創(chuàng)辦了京師大學堂,為人們觀察王朝國家如何治理現(xiàn)代學術提供了寶貴的案例。  1898年12月,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1900年8月由于時局影響停辦。1902年1月恢復辦學,清廷派張百熙為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 ?902年12月,仕學館與師范館學生一百多人正式入學,標志中國近代大學教育真正開始。1910年3月,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舉行開學典禮,除醫(yī)科大學因監(jiān)督未到校暫緩開學外,經(jīng)、法、文、格致、農(nóng)、工、商七科(院)十三門(系),學生四百多人入學上課。學習年限,除商科學制為三年,其他各科學制均為四年。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fā),京師大學堂經(jīng)費移充軍餉,難以為繼,年底清廷下令停辦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經(jīng)過了自“戊戌大學”到“壬寅大學”的坎坷歷程,前后存繼了十四年。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它在中國大學課程運營史上,確有多處創(chuàng)新,其中包括訂立了我國最早的大學課程計劃。(《總理衙門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 ≡诰煷髮W堂開辦之前,軍機處與總理衙門王公大臣求助于康有為轉請梁啟超起草奏議,即《總理衙門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對包括課程在內的教學事務予以規(guī)劃。  ……

編輯推薦

  《高等教育學系列叢書·學問與治理:中國大學知識現(xiàn)代性狀況報告(1949-1954)》運用了知識社會學的方法,以解放初期我國的高等教育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學術與治理、即大學與國家之間的關系這樣一個極具現(xiàn)代性和爭議性的問題,并分析了我國國家治權下高等學問體制確立的歷史必然性與特殊范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學問與治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