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8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作者:王小慧 頁數(shù):399
Tag標簽:無
前言
親愛的“小精靈”:當我1981年在同濟大學做客座教授時,怎么可能想到現(xiàn)在會為你的新書寫序言?我只能寫封信給我的小慧,如果要給一本關(guān)于你生活的書寫序的話,它本身就會是一本書了。那年,我走進課堂時,眼前的座位上是一片藍色,幾百張好像是相同的臉孔在注視著我。對中國人來說我們這些歐洲大鼻子一開始看上去也都一樣,甚至都穿牛仔褲,除了上衣是不同的。但我很快發(fā)現(xiàn)有三張臉孔與眾不同,因為他們在笑。那時的上海還很少能見到這樣的笑臉。一個穿著紅白細條襯衫的女孩子,一張純真的圓臉,兩個男孩坐在她的左右;那就是你和俞霖、陳宇波。我習慣于講課后學生向我提問,并且共同探討一些問題,但不同的習慣阻礙了我這個陌生的外籍教授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所以只能通過我的夫人尼娜和你們悄悄地傳遞紙條來交換信息。否則,我們后來不可能在錦江飯店見面,我也不可能更多地了解你,不知道你、俞霖和宇波的想法和愿望。我們也有許多想要知道的事情,我們自己跑遍了全城并且發(fā)現(xiàn)了上海弄堂這種有魅力的住宅形式,它由老式中國院落演變成一種中西結(jié)合的近代城市建筑形式,怎么會沒人對這種建筑形式感興趣?那是“文革”后不久,對“四人幫”的訴訟尚未結(jié)束,但人們可以覺察到在地底下有什么在涌動,想從地下沖向光明。那時,我們就曾打算在德國共同搞一本關(guān)于上海里弄住宅的書。五年之后,站在我達姆施塔特大學教研室里的是相親相愛的一對:你和俞霖。你們終于來了。幾年后,你已經(jīng)在慕尼黑建筑學院教書,俞霖在寫他的博士論文。當你來參加尼娜的生日晚宴時隨意地告訴我們,你內(nèi)心已經(jīng)與你的建筑師生涯告別了。我們大家都如墜云霧。那是1991年2月5日。誰知這竟是我們與俞霖的最后一面。在中國,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承受苦難的能力,我們對此充滿崇敬和驚嘆。年長的一代人能承受人格的侮辱、精神的壓抑以及失去一切的困境,他們唯一沒有失去的是他們的尊嚴?,F(xiàn)在的年輕人也有承受對他們命運打擊的能力,這點被你證明了。你的孩提時代不是生活在鋪滿玫瑰的搖籃里,你早已嘗過苦難的滋味,但你現(xiàn)在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自己去塑造它。我們的“小精靈”成了一個“大勇士”,但你仍然是你。德國有句成語:“困境造就美德?!彼锩嬗性S多值得思索的含義,包括物質(zhì)生活的日益舒適常常與精神文化的消退聯(lián)系在一起。但怎樣才能對幾十年來生活在生存困境和精神壓抑中的人們說明這個道理?難道必須到人們十分富裕后才能明白其實并不需要那么多物質(zhì)的東西?難道必須先把一些東西摧毀了才能找到自我?那時,誰能想到你會這么迅速地成名?贊美你的作品其實并不是我的任務(wù),你的作品已經(jīng)在為自己說話了。不過,你的電影《破碎的月亮》對我來說是理解你作品的關(guān)鍵。你看過表現(xiàn)主義電影大師的作品嗎?你知道JeanCocteau的表現(xiàn)主義電影或是日本導(dǎo)演黑澤明的了不起的作品嗎?我在你的電影里也看到了同樣的魅力。從那時開始,對你來說便只有工作了。這是不是一種逃避?我想不是。我更相信你在工作中找到了你的快樂。傳教士Salomon變得明智后寫道:“沒有比一個人在工作中獲得愉快更美好了,因為這是他的幸福?!崩献邮遣皇且舱f過同樣意思的話。大思想家都是心心相通的。你是個以世界為家、到處漫游的長途跋涉者,你常常問自己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你在這個世界上到底屬于哪里?十九世紀德國最重要的詩人海因里希.海涅一生大部分時間住在巴黎,他也常常為這個問題所困擾,他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家鄉(xiāng)”,一個理想中的家鄉(xiāng)。當我欣賞你的攝影作品或是閱讀你的文字時,我知道你在到處尋找你的家鄉(xiāng),但你在哪兒也不會找到,除非在你自己那里。你就是自己的家鄉(xiāng),你只需要豐富她。現(xiàn)在,你非常著名了,很多人會把你當作亞洲與歐洲之間的文化使者來看。有些人搞的所謂文化交流好像是把不同的酒調(diào)在一起,但每一種酒都把另一種酒變糟。我們真的想把本來已經(jīng)很小的世界變得更小嗎?我們真的想要那種到處都味道相同的“多元文化混合稀粥”嗎?在民族與民族之間架起橋梁是對的,為了和平目的相互溝通理解也是很好的,但更重要的是相互尊重。我們不應(yīng)忘記對別人的創(chuàng)造表示贊賞,小慧,但也不能馬上不加評判地陶醉其中,或表面化地模仿。文化要有獨創(chuàng)性,而獨創(chuàng)性不可能沒有風險。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的國家,這個國家太久只靠傳統(tǒng)來滋養(yǎng),而且為皇權(quán)統(tǒng)治服務(wù)的儒家思想體系還有很牢固的根基。我肯定中國會產(chǎn)生一種新文化,這種新文化不是由西方文化來滋養(yǎng),也不僅建立在傳統(tǒng)文化之上。我很羨慕你能夠參與創(chuàng)建這種新文化。德國已經(jīng)在開始與自己的文化告別,可惜人們只有在失去它時才發(fā)現(xiàn)這一點。這是一種割斷自己歷史的衰退了的文化,除了消費以外毫無目標。在電視廣告的間歇中,字幕上總是一句話:“我還想要更多!”他們把秩序和自由對立起來,并沒有認識到它們之間本是統(tǒng)一體。自由中有秩序,秩序中也有其自由。你可以選擇你想走的那條道路,它們相互并不排斥。我在你的攝影作品中發(fā)現(xiàn)了這兩條原則的統(tǒng)一:對主題選擇的自由和拍攝時的嚴謹與準確性。沒有人比你更加著魔似地去拍照,成百卷拍好的膠卷放在你的柜子里,但你從沒有去看過它們,因為你根本沒有時間。這使我回憶起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的建筑師時,去造訪當時著名的哲學家ErnstBloch,在他的房子里所有的墻壁直至天花板都擺滿書,我不禁肅然起敬:“這些書您都念過嗎?”“多么愚蠢的一個問題!”他以教訓(xùn)的口吻回答,“當然沒有!”就像他占有幾百萬頁思想杰作一樣,你占有一個無數(shù)照片的世界。對你來說重要的是抓住有意義的瞬間。不過,小慧,你總會找到時間在你的照片世界里散一回步的。誰會料到你從一個有才華的建筑師變成一個著名的攝影家?我沒有想到,但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你當然是一個建筑師!幾乎沒有一個學科像建筑學這樣把那么多不同的、看去毫不關(guān)聯(lián)的東西結(jié)合在一起。通過繪畫我們學會觀察;通過藝術(shù)史和建筑史我們學會辨別;通過高等數(shù)學和力學我們學會抽象思維;通過結(jié)構(gòu)工程我們學會支配材料;通過設(shè)計我們學會綜合和整體化能力。不過,學業(yè)只是學業(yè),并非職業(yè)。你搞攝影、編導(dǎo)電影、組織展覽、寫作書籍、到處講學……還有許多許多,這一切也都是在“建筑”。關(guān)鍵不在你學了什么,而在你建樹了什么。我的小精靈,我還有好多想寫,但再寫下去就得寫一本書了,可這是你的書??!你不要逃避你自己,你應(yīng)該賞賜自己一些時間來生活,給予自己一些時間來贏得靈感,為了你的下一本新書,我已經(jīng)為那本書感到高興了。你的老師馬克斯
內(nèi)容概要
《我的視覺日記:旅德生活十五年(珍藏版)》被香港鳳凰周刊評為“影響世界未來五十位華人”的著名旅德 攝影藝術(shù)家王小慧自傳性紀實文學《我的視覺日記》于2001年出版,因她小說般的傳奇經(jīng)歷和優(yōu)美的文筆配上她的攝影作品,使《我的視覺日記:旅德生活十五年(珍藏版)》自面世起即好評如潮,受到幾百家國內(nèi)外媒體的關(guān)注,長時間在暢銷書榜上名列前茅,并先后獲“上海優(yōu)秀圖書獎”、“冰心獎”和“全國女性文學獎”?!段业囊曈X日記:旅德生活十五年(珍藏版)》因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又成為青年勵志的范本,王小慧的成功以及她所選擇的生活方式更成為無數(shù)年輕人的夢想,她也因此為大家所熟悉和喜歡。
作者簡介
王小慧,攝影藝術(shù)家,上海同濟大學傳媒藝術(shù)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現(xiàn)代圖像藝術(shù)學院客座教授。生于天津,旅居德國慕尼黑。出版有《Close to the Eyes》、《我的視覺日記——旅德生活十五年》等。
書籍目錄
序引子我們可以飛了路伸向何方燃盡的藍蠟燭走過我自己我的二十四小時遠處的光重返布拉格莎樂美舞破碎的月亮萬里魂牽我的孩子夢推遲七年的書關(guān)于死亡的聯(lián)想從眼睛到眼睛理想主義傻瓜抓住感覺再生繁花附錄 藝術(shù)活動年表
章節(jié)摘錄
沒有鮮花,沒有婚紗,沒有戒指,沒有儀式,沒有賓客和喜宴,也沒有朋友的祝愿,因為并沒有人知道,也不能讓人知道。只有一張印刷粗糙而俗氣的結(jié)婚證書,大紅的底色上印著金色的雙喜,里面有我和俞霖的照片。那是兩張年輕而稚氣的臉,看上去像兄妹,笑得甜美。這是我對一生中唯一“大喜日子”的所有記憶,其他便是那似乎永遠整理不完的行裝,因為要帶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那是1986年的9月29日,去德國留學的前夜。 在八十年代初,出國的機會比現(xiàn)在要少許多,尤其是取得公費獎學金,更是難上加難。在上海同濟大學讀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建筑學系的兩個班級,各抽出一名學生去進修德語,準備一年后選拔出一名學生派往維也納藝術(shù)學院學習。當時我和另外一個班的名叫俞霖的學生被選出,這樣我和他便偶然地碰到一起。 俞霖是被當時的系主任稱為“不可多遇的”、“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后來學院的院長也說過“像他這樣的人才,七、八年才會出一個”。他的設(shè)計作業(yè)和畫作總是掛在系走廊的陳列櫥窗里當作范例供人參觀,自然他的名字在同學中也頗有幾分名氣。我印象中的他個子瘦瘦高高的,有一張孩子氣的臉,總是笑瞇瞇的,舉手投足之間不時透出一股靈氣,好像話并不多。 遇到學習中有難題的時候,許多同學愿意去找他,據(jù)說他和善謙虛、樂于助人。有些設(shè)計圖經(jīng)他一改分數(shù)就會高出許多。我沒有去找過他,但每次去他的教室時,總會看到有同學站在他桌旁請他幫忙,我感到他一點也不像有些高材生那樣自私和保守。 當我得知被選派專職學德語時,一高興把全部課本都送給了同學,一心只想學好德語去留學。而他仍然坐在他教室里的老位子上繼續(xù)做“老班級”的功課。這讓我有些慚愧而且后悔,因為我太輕率而沒考慮到萬一有什么意外不能去進修的話,我會處于一種很尷尬的地位。 直到開始去學習德語時,我們才正式認識。學習了幾個月后,不知怎么,那個留學名額分給了外語系的學生。 由于我們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恢復(fù)高考的“七七級”學生,和后面的“七八級”相差只有半年,而德語學習整整耽誤了一年時間,我們很想抓緊補習以便跟上“七八級”課程以及研究生考試,因此像散兵游泳一樣,同時在兩個年級聽課、補習,進進出出幾乎形影不離。 那時比較熟悉的老班級同學喜歡和我們開些善意的玩笑,說我們是一對“金童玉女”,我們自己卻傻傻乎乎的,為完成一個個考試而疲于奔命。那年沒有去成維也納,反而成全了我和俞霖的緣分。
編輯推薦
《我的視覺日記:旅德生活十五年(珍藏版)》六年來已再版二十次,是近年來很難得看到的生命力這么強的傳記文學作品。為了鐘愛王小慧的讀者,我們特制了精裝的"珍藏版",增加了彩圖并更新了部分內(nèi)容。每個人只有一生,王小慧卻像創(chuàng)世紀那樣創(chuàng)造出了“九生”的藝術(shù)視域,堪稱不可替代的非凡,因此世界給了她戴上了與“九生”相配的桂冠。她用攝影“寫”日記,無私袒露了她的心靈。可以說《我的視覺日記:旅德生活十五年》是真正堪稱心路歷程的一本書,是發(fā)自心底的那種愛,那種美麗,那種憂郁,那種傷痛,那種通達,那種不甘倒下的勇敢和堅強,那種超然,那種執(zhí)著,那種不懈的苦苦的追求,那種對自我的審視和選擇,那種對自我的放逐和挑戰(zhàn),那種雖九死而不悔的精神……無論對誰,那都是對心靈的一次美好而清澈的蕩滌。這就是小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