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學概論

出版時間:2006-6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作者:王繼洪  頁數(shù):25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漢字文化學是一門學科交叉性質(zhì)的課程,不是一門單純的語言學課程,也不是一門普通意義上的中國文化課程,而是以漢字為主線,闡明漢字作為一個符號系統(tǒng)、信息系統(tǒng),它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義,注重從多學科來探討漢字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古老的漢字不僅記載了中華悠久的歷史,而且漢字本身就是活的社會化石,她凝結(jié)和蘊含了豐富和形象的歷史文化,某種程度上比文獻的歷史,更具其特有的說服力。本書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漢字文化學基本知識,以及漢字與姓氏文化、民間信仰、古代文字獄等的關系?! ⊥ㄟ^這些選修課教材的建設,達到如下幾方面的目的:  一、促進教師科研成果轉(zhuǎn)化為本科教學的內(nèi)容,增強本科教學的學術(shù)含量?! 《?、更新選修課的教學內(nèi)容,把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問題與基礎教學結(jié)合起來,拓寬本科學生的學科視野?! ∪?、使本科學生掌握學習中國語言文學的基本方法,提高研究具體問題的能力?! ∷?、提高本科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實現(xiàn)人文精神的傳承,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愛國精神、深厚文化素養(yǎng)和較強社會實踐能力的專業(yè)人才。

書籍目錄

緒論 一個漢字就是一部文化史一、漢字文化學定義二、漢字文化學與漢字學的區(qū)別(一)“昔”字與“大禹治水”(二)“篝”、“笱”與《詩經(jīng)》時代先民的性觀念(三)“琴”之古文字形的啟示(四)日語漢字中新造“國字”體現(xiàn)的文化背景三、漢字文化學與文化語言學的關系(一)從傳統(tǒng)交易用語改變談起(二)新語新詞不是漢字文化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三)漢字新字體接連推出的社會文化背景四、漢字文化學在對外文化交流上的潛力有待開發(fā)五、漢字孕育的文化信息的不可取代性的特點(一)漢字的全民性使其更具有可靠性(二)漢字文化學能補實物考古發(fā)掘之不足(三)對“目”部首中巨量的沉淀漢字的反思六、對漢字文化學局限性的簡單分析七、漢字與國運第一章 漢字的起源與社會文化一、漢字起源于結(jié)繩記事二、倉頡造字三、漢字的起源與原始圖畫、圖騰和族徽四、伏羲作八卦,造書契五、漢字起源于刻符說六、漢字“起一成文說”七、眾人造字說八、對各種起源說的綜合理解第二章 漢字與古代社會人生風俗一、“取”與古代的搶婚制度二、從“好”字看上古時期社會的價值取向三、“采采茉苡”——母性本能最迫切和最響亮的呼喊四、“祖”、“族”與祖先崇拜五、“魚”和“蛙”的象征意義六、“土”、“地”的生殖意義第三章 歷代政府對漢字使用的干預和維護一、秦始皇“書同文字”的措施,使統(tǒng)一的漢字定于一尊二、“隸變”,漢字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變革三、《干祿字書》、《康熙字典》和歷代的正字舉措四、秦始皇的改字和皇權(quán)意識五、對武則天新造字的考察和探究第四章 漢字與古代讖緯文化一、讖緯的定義與讖緯對古代社會政治的影響二、古代讖謠運用的主要手段解析(一)拆字法(二)雙關法(三)諧音法第五章 漢字與姓氏文化一、中華姓氏的來源、發(fā)展和現(xiàn)狀(一)以母親所在氏族、部落的名稱或標志符號為姓氏(二)以國名為姓氏(三)以邑名姓氏(四)以鄉(xiāng)、亭之名為姓氏(五)以居住地為姓氏(六)以先人的字或名為姓氏(七)以排行次第為姓氏(八)以官職為姓氏(九)以技藝為姓氏(十)古代少數(shù)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十一)因謚號、賜姓、避難等原因而立姓(十二)因一些特別原因而立姓(十三)因居住地的特色等原因而立姓(十四)因避諱而改姓(十五)以諧音、字訛而立姓(十六)因原姓氏的衍生而立姓二、姓氏的一些特殊讀音及其文化現(xiàn)象透視三、姓氏的口頭使用四、漢族人取名的歷史軌跡(一)起賤名、小名以求平安的取名風俗(二)名字的時代因素(三)古今取名的著意點(四)漢字與古人的字號第六章 漢字的應用文化一、“由由”——“伲種田人終于出頭了!”二、“一大”與“新天地”三、字謎——中華智慧的特殊游戲四、詩文、楹聯(lián)中的文字游戲(一)析字(二)聯(lián)邊(三)疊字和復字(四)多音法(五)回文格(六)巧用數(shù)字五、漢字與神智體詩作六、取用歷史名篇中的文字,重新創(chuàng)作七、漢字與古代笑話八、漢字與實用藝術(shù)九、漢字與現(xiàn)代廣告十、漢字與行業(yè)用字第七章 漢字的諧音文化與網(wǎng)絡背景下的現(xiàn)代漢字一、諧音雙關二、諧音隱喻三、禁忌諧音四、祈福諧音五、取名諧音六、歇后諧音七、洋涇浜英語八、網(wǎng)絡語言中的漢語諧音九、漢語諧音的商業(yè)利用第八章 漢字與民間信仰一、祭祀文昌帝君與“敬惜字紙”二、測字與算命三、漢字與舊時的秘密社會四、漢字與道教符篆第九章 漢字與古代文字獄一、古籍避諱的范圍與避諱的方法(一)改字法(二)缺筆法(三)空字法(四)分析法(五)墨圈法(六)說明法二、明清文字獄舉例(一)秦朝“焚書坑儒”的歷史回顧(二)朱元璋時期的文字獄(三)清代文字獄中的幾件大案第十章 漢字文化圈中的現(xiàn)代漢字比較研究一、漢字文化圈形成的地理、經(jīng)濟和歷史文化的背景二、漢字與日語(一)借用漢字來記錄和表達日語(二)目前中日漢字和詞語的一些主要區(qū)別(三)日語中的“國字”三、漢字與韓文(一)漢字傳入朝鮮半島的歷史考察(二)朝鮮和韓國使用漢字的歷史沿革(三)韓國借用漢字的情況及韓國特有的一些漢字四、海峽兩岸的漢字異同情況(一)字形的異同情況(二)兩岸字音異同情況(三)計算機操作的軟件系統(tǒng)不同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漢字文化學概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