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作者:錢大昕 頁數(shù):1107 譯者:陳文和 注解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廿二史考異》一百卷,清錢大昕撰。錢大昕(1728-1804),字曉征,號辛楣,又號竹汀,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官少詹事、廣東學政。乾隆四十年(1775)丁憂后不復出仕,專心著述。先后擔任南京鐘山書院、松江婁東書院、蘇州紫陽書院院長。居蘇州尤久,年七十七卒?!敦ザ房籍悺啡珪浴妒酚洝?、《漢書》,迄《金史》、《元史》,即從二十四史中除去《舊五代史》、《明史》,又將司馬彪《續(xù)漢書》的八志,從《后漢書》分出,別立為《續(xù)漢書》二卷,所以總目實際列出二十三史。
作者簡介
作者:(清)錢大昕錢大昕(1728~1804)清代史學家﹑漢學家,學者,詩文家。字曉徵﹐一字及之,號辛楣﹐又號竹汀 晚號潛研老人。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人)。早年﹐以詩賦聞名江南。乾隆十六年(1751)清高宗弘歷南巡﹐因獻賦獲賜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十九年﹐中進士。復擢升翰林院侍講學士。三十四年﹐入直上書房﹐授皇十二子書。參與編修《熱河志》﹐與紀昀并稱“南錢北紀”。又與修《音韻述微》﹑《續(xù)文獻通考》﹑《續(xù)通志》﹑《一統(tǒng)志》及《天球圖》諸書。后為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廣東學政。四十年﹐居喪歸里﹐引疾不仕。嘉慶初﹐仁宗親政﹐廷臣致書勸出﹐皆婉言報謝。歸田三十年﹐潛心著述課徒﹐歷主鍾山﹑婁東﹑紫陽書院講席﹐出其門下之士多至二千人。晚年自稱潛研老人。其學以“實事求是”為宗旨﹐雖主張從訓詁以求義理﹐但不專治一經(jīng)﹐亦不墨守漢儒家法。同時主張把史學與經(jīng)學置於同等重要地位﹐以治經(jīng)方法治史。自《史記》﹑《漢書》﹐迄《金史》﹑《元史》﹐一一??暴o詳為考證。萃其平生之學﹐歷時近五十年﹐撰成《二十二史考異》﹐糾舉疏漏﹐校訂訛誤﹐駁正舛錯﹐優(yōu)於同時其他考史著作。其治史范圍廣於同時諸家。于正史﹑雜史而外﹐兼及輿地﹑金石﹑典制﹑天文﹑歷算以及音韻等。對宋﹑遼﹑金﹑元四史﹐用功甚深﹐元史尤為專精。他曾打算重修《元史》﹐未成。著有《宋遼金元四史朔閏考》﹑《宋學士年表》﹑《元史氏族表》﹑《元史藝文志》﹑《元詩記事》﹑《三史拾遺》﹑《諸史拾遺》及《潛研堂金石文跋尾》等。除史學外﹐於所涉諸學﹐多有創(chuàng)獲?!度y(tǒng)術衍》﹑《四史朔閏考》為其研治天文歷算學的代表作﹐深為同時學者推重?!肮艧o輕脣音”﹑“古無舌上音”﹐更是其在音韻學上的卓見。精心所薈﹐則有《十駕齋養(yǎng)新錄》﹐後世以之與顧炎武《日知錄》并稱﹐贊錢氏為“一代儒宗”。大昕并非知古而不知今的考據(jù)學者﹐他往往以考史論學的形式﹐隱寓對清廷弊政的不滿。所著《十駕齋養(yǎng)新錄》﹑《潛研堂文集》多所反映。乾嘉時期﹐首重經(jīng)學﹐大昕力倡治史﹐既博且精﹐對轉(zhuǎn)變一時學術趨向影響甚大。一生著述甚富﹐后世輯為《潛研堂叢書》刊行?! ″X大昕長期研究元史,精通蒙語。史載清廷得元代蒙古碑文,無人可知,于是由國師章嘉多必吉譯之。后抄錄成冊之時,錢大昕獨能指出其謬誤所在。博學強記,冠絕一時。
書籍目錄
卷一史記一
五帝本紀
夏本紀
殷本紀
周本紀
秦本紀
秦始皇本紀
項羽本紀
高祖本紀
呂后本紀
孝文本紀
孝景本紀
卷二史記二
三代世表
十二諸侯年表
秦楚之際月表
漢興以來諸侯年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惠景間侯者年表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卷三史記三
禮書
樂書
律書
歷書
天宮書
封禪書
河渠書
平準書
卷四史記四
吳太伯世家
齊太公世家
魯周公世家
燕召公世家
管蔡世家
陳杞世家
衛(wèi)康叔世家
宋微子世家
晉世家
楚世家
越王句踐世家
鄭世家
趙世家
魏世家
田敬仲完世家
孔子世家
陳涉世家
外戚世家
?元王世家
齊悼惠王世家
曹相國世家
周勃世家
梁孝王世家
三王世家
卷五史記五
卷六漢書一
卷七漢書二
卷八漢書三
卷九漢書四
卷十后漢書一
卷十一后漢書二
卷十二后漢書三
卷十三續(xù)漢書一
卷十四續(xù)漢書二
卷十五三國志一
卷十六三國志二
卷十七三國志三
卷十八晉書一
卷十九晉書二
卷二十晉書三
卷二十一晉書四
卷二十二晉書五
卷二十三宋書一
卷二十四宋書二
卷二十五南齊書
卷二十六梁書
卷二十七陳書
卷二十八魏書一
卷二十九魏書二
卷三十魏書三
卷三十一北齊?
卷三十二周書
卷三十三隋書一
卷三十四隋書二
卷三十五南史一
卷三十六南史二
卷三十七南史三
卷三十八北史一
卷三十九北史二
卷四十北史三
卷四十一唐書一
卷四十二唐書二
卷四十三唐書三
卷四十四唐書四
卷四十五唐書五
卷四十六唐書六
卷四?七唐書七
卷四十八唐書八
卷四十九唐書九
卷五十唐書十
卷五十一唐書十一
卷五十二唐書十二
卷五十三唐書十三
卷五十四唐書十四
卷五十五唐書十五
卷五十六唐書十六
卷五十七舊唐書一
卷五十八舊唐書二
卷五十九舊唐書三
卷六十舊唐書四
卷六十一五代史一
卷六十二五代史二
卷六十三五代史三
卷六十四五代史四
卷六十五五代史五
卷六十六五代史六
卷六十七宋史一
卷六十八宋史二
卷六十九宋史三
卷七十宋史四
卷七十一宋史五
卷七十二宋史六
卷七十三宋史七
卷七十四宋史八
卷七十五宋史九
卷七十六宋史十
卷七十七宋史十一
卷七十八宋史十二
卷七十九宋史十三
卷八十宋史十四
卷八十一宋史十五
卷八十二宋史十六
卷八十三遼史
卷八十四金史一
卷八十五金史二
卷八十六元史一
卷八十七元史二
卷八十八元史三
卷八十九元史四
卷九十元史五
卷九十一元史六
卷九十二元史七
卷九十三元史八
卷九十四元史九
卷九十五元史十
卷九十六元史十一
卷九十七元史十二
卷九十八元史十三
卷九十九元史十四
卷一百元史十五
章節(jié)摘錄
登州,宋屬河南道。當云宋屬京東東路?! ∨钊R。下。按:登州之蓬萊縣,寧海州之牟平縣,濱州之渤??h,德州之安德縣,許州之長社縣,陳州之宛邱縣,鈞州之陽翟縣,皆倚郭也,而《志》失書?! ∷分荩筇粕?zhèn)武軍。按:唐置振武軍節(jié)度,治朔州,非始于后唐?!堵毞娇肌芬酂o改名鎮(zhèn)武之事,《志》誤。 忻州,金隸太原府,元因之。按:王磬撰《郝和尚碑》云,忻州,乞忒郡王之屬城也。戊子歲,升為九原府?!吨尽凡惠d升府事,史之漏也。又考《世祖紀》,至元三年,以崞、代、堅、臺四州隸忻州。意其時忻州尚為九原府,故得有屬州也?! ”5轮荩f有倚郭縣,元憲宗七年廢縣。按:倚郭縣,史失其名,以《金志》考之,蓋保德縣也。又《成宗紀》,大德元年,以隩州巡檢司為河曲縣,隸保德州?!吨尽芬嗍??! 『又懈?,宋為護國軍,金復為河中府。按:宋仍唐舊,亦為河中府。護國軍乃節(jié)度軍額,然不始于宋也。金為河中府,亦未廢護國軍節(jié)度之額,史家失于稽考,故語多牴牾?! ÷褐?,宋改隆德軍。當云隆德府。 澤州,宋屬河東道。當云河東路?! 〗庵荩螌倬┱赘?。金升寶昌軍?!案毕庐斢小奥贰弊帧>┱赘?,即永興軍路也。寶昌軍,亦節(jié)鎮(zhèn)之額?! 〉乩碇径 ∵|陽路,梁貞明中,阿保機以遼陽故城為東平郡。后唐升為南京。石晉改為東京。按:《遼史》,天顯三年升南京,十三年改東京。以時考之,在后唐、石晉之世,然是契丹升之改之,非晉唐升之改之也。即欲系以五代,亦當云“后唐時契丹升為南京,石晉時契丹改為東京”,不得如史所云?! ∫詮V寧府、婆娑府、懿州、蓋州作四路。婆娑府,金之婆速府路也?! ≤仓荩鯙檐仓萋?。至元六年,為東京支郡。按:《順帝紀》,至正二年升懿州為路,以大寧路所轄興中、義州屬懿州?! V寧府路,元封孛魯古歹為廣寧王。即別里古臺。 肇州。按:《金志》,上京路有肇州,舊出河店也。天會八年,以太祖兵勝遼,肇基王績于此,遂建為州,領始興一縣,有鴨子河、黑龍江。元時立肇州屯田,蓋因金之故名?! ∩蜿柭罚醯榕d遼軍。金為昭德軍,又更顯德軍。按:《遼志》,沈州,太宗置興遼軍,后更名昭德?!督鹗贰芬酁樯蛑菡训萝姡瑹o更名顯德軍之事?! ∠唐礁|號咸州安東軍,領縣日咸平。金升咸平府,領平郭、安東、新興、慶云、清安、歸仁六縣。按:《金志》,咸平府領縣八,有銅山、榮安、玉山,而無安東?! 『咸m府、水達達等路。合蘭府,即金之合懶路?! °炅郝罚浦勉曛菘偣芨?。石晉為開封府。按:唐無總管府之名,朱梁受唐禪,升汴州為開封府,建為東都,非始于石晉也?!吨尽方哉`?! ∴嵵荩螢榉顚庈?。奉寧軍亦節(jié)鎮(zhèn)之名,非改州為軍也。 許州,金改武昌軍。按:許州自唐為忠武軍節(jié)度治所,宋、金皆為節(jié)度州,金惟改軍額為昌武,而許州之名仍舊,非改府為軍也。武昌當為昌武。 鈞州,偽齊置潁順軍。金改順州,又改鈞州。按:《金志》,鈞州舊陽翟縣,偽齊升為潁順軍。大定二十二年,升為州,仍名潁順。二十四年,更今名。然則金升軍為州之初,本名潁順州,非順州也?! £冎?,宋為保義軍。按:陜州,唐末置保義軍節(jié)度治此,宋避太宗名,改軍名日保平,而陜州之名仍舊?!吨尽吩扑螢楸Ax軍者,誤也?! ♂灾荩茷殛憸?、伊闕二縣。宋升順州。金改嵩州,領伊陽、福昌二縣。按:《宋志》無順州之名,《金志》但云舊名順州,不言何代所置,此以為宋升順州,未審何據(jù)。又考《金志》,嵩州領伊陽、永寧、福昌、長水四縣,此云領伊陽、福昌二縣,亦誤?! ?/pre>編輯推薦
《廿二史考異》作者從考證、??比胧?,對各史記載訛誤之處以及歷代典章制度、地理沿革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考訂,用功甚深,對后世影響極大。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