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中的旁門左道(上、下)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京華出版社  作者:曹英  頁數(shù):306  
Tag標簽:無  

前言

人間正道滿滄桑以1911年為傳統(tǒng)中國或者說古代中國與當今中國的分界線,確實是可以成立的。盡管有人一直主張1840年大清帝國已經(jīng)與外部世界有了很多的被動接觸,并對國家制度進行了很多改良,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整個社會共同體的層面上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發(fā)生及次年中華民國的建立。因為,只有這個界標才使得封建帝制從表面上徹底地消失在歷史的煙云中,畢竟皇帝的番號及帝制結構被廢止了?;蕶嘀贫仁莻鹘y(tǒng)中國最為根本的政治制度,在國家所有的制度設置、法律規(guī)定和民眾心理的期待中,皇帝是獨一無二的,其享有的權力是最高、最大的,是真正的國家領導核心,可以隨時占有一切資源,任意處置任何價值,至少在名義上對于天下生靈享有生死決定權,于此,就可以看出皇帝權力——權利的高位所在。當然,說皇帝可以為所欲為,是指在法律規(guī)定上、在制度安排上提供了這種可能和便利。其實帝王的作為還會受到很多制約,他得為他的子孫后代負責,一旦失去權力,其個人生命安全是沒有任何保障的,其家族生存的概率是所有人群中最低的。所以,一個擁有基本理性的皇帝或者這個家族、這個權力共同體。都得以各種限制促使帝王的作為不致太過分。體制的慣性、人類的理性起到了約束皇權的作用。同時,在3000年文明史的進化中,中國人選擇了儒家文明為自己國民的指導思想,儒家文化中以善為本的人性假設、不偏不倚的基本處世態(tài)度、王道民本的政治思想以及注重教育和家族倫理的公共道德的普及,導致中國政治有“中庸”的一面,這在后文中有詳盡的分析,有心的讀者可以耐心地鑒賞。說到傳統(tǒng)中國,時下國人喜歡以“封建社會”來定義,這也是沿習了近百年的一個習慣性詞匯,完全普及化了。我的老師、武漢大學知名文化史學家馮天瑜先生對此有專著討論,很見功力。封建社會本是西方人對西方中世紀歷史狀態(tài)的一種描述,與中國西周以來的歷史狀態(tài)幾無可比性,但從蘇聯(lián)流傳過來,竟成為一個常識語匯,確實是南方之橘、北方之枳。這里不展開這個論題,只點化一下,說明傳統(tǒng)中國的政治生態(tài)還是君主專制,與“封邦建國”的中央——地方權力安排(封建制度)無關?!秶鴮W中的旁門左道(上部)?帝王左道》重點分析皇權時代中國社會和宮闈變革斗爭及其結果,側重于政治權謀的分析。在國家公認的權力制度之外,還有許多潛規(guī)則和“黑規(guī)則”在大興其道,其中表現(xiàn)出的許多“政治智慧”,在現(xiàn)今中國還有很多人在津津樂道,電視媒體也公然鼓吹,甚至有一呼百應的成效,“學術明星”因此招搖過市,說明這種“謀略”的超強影響力。正道不暢,旁門左道自然生意興隆,歪門邪道亦是“財源茂盛達三江”了。應該說,正道政治在傳統(tǒng)中國還是主流,在3000余年中華文明史的演變中,正氣還是壓倒了邪氣,正義還是戰(zhàn)勝了邪惡,道德還是居于優(yōu)先地位,杏則很難解釋文化傳承的不中斷性。中華文明的延續(xù)性流傳固然強化了國人進入現(xiàn)代化的困難。但對于造就中華文明、道德和文化的功績也是顯而易見的。正道政治,與邪道政治及所謂“政治智慧”的陰謀詭計根本不同,在于對人性的假設上,在政治思想的分野上,也是儒家、法家及道家、兵家思想的不同重心所在。西周后期,王道墮毀,孔子思想開始進入朝堂,為知識分子所接受、傳播,到孟子、茍子發(fā)揚光大,繼承發(fā)展“孔子主義”,漸有戰(zhàn)國后期的顯學地位,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信仰的一種思想體系。雖然秦始皇祭起法家思想的大旗,反潮流,但秦帝國二世而亡的現(xiàn)實又成了儒家生命力的佐證;到西漢建國50年后,漢武帝樹起了“獨尊儒術”的獵獵大旗,儒家堂而皇之的進入了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中心;到隋唐之時,儒學地位已成為國家意識;兩宋以國家考試、官員錄用和法律安排確證了這一事實,儒學已經(jīng)穩(wěn)居中華文明的“老大地位”。明清之際只是這一潮流的順延而已。從儒家地位的這個流程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發(fā)軔,漢朝時期為奠基,唐宋時期為定型,明清時期則是揚波階段了。儒家的正道,對于旁門左道的權術、歪門邪道的陰謀詭計是排斥的。但是歷代統(tǒng)治者依然十分熱衷,甚至視為枕中之寶。在國家治亂的權力結局中,也是亂世常有、治世稀見,盛世猶如曠世奇珍,可遇而不可求。正人君子難得善終、奸臣大佞橫行其道,也是官場正常現(xiàn)象,所謂“人間正道”,滄海桑田,充滿不可預測性,充分體現(xiàn)了皇權政治的“魔力”?!剡x自《正門正道與旁門左道(緒言)》

內(nèi)容概要

在傳統(tǒng)中國的歷朝政治中。權術不是正餐的佐料,卻是大餐的主菜。
本書重點分析了傳統(tǒng)中國(專制中國)的權力運行方式。權力所有者、使用者的權力形態(tài)以及權力結果。側重于政治權謀的分析。在國家公認的權力制度之外。還有許多潛規(guī)則、“黑規(guī)則”在大行其道,書中挖掘出的一些“政治智慧”,在現(xiàn)今中國仍有不少人在津津樂道。雖然儒家的正道,對于旁門左道的權術和歪門邪道的陰謀詭計是根本排斥的。但是歷代統(tǒng)治者依然十分熱衷,甚至視之為官場秘經(jīng)、枕中之寶。
世事滄桑,風云變幻,經(jīng)數(shù)千年歷史淘洗下來的歷史潛規(guī)則卻歷久彌新,依然適用于這個波詭云譎的時代。惟有真正知曉“潛規(guī)則”的智者,方能從容應對人生的風雨和挑戰(zhàn)。無論在何種境遇中都能做到輕松自如。
勝券在握!

書籍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弄君門
導君為惡道
媚事人君道
挾制領袖道
諂媚道
第二章 韜晦門
狡兔三窟道
裝瘋賣傻道
自貶才智道
以退為進道
第三章 誣陷門
栽贓陷害道
挑撥離間道
流言惑眾道
第四章 幫派門
家族幫派道
鄉(xiāng)親幫派道
裙帶幫道派
門生弟子幫派道
常同伐異道
第五章 金錢門
貪腐道
行賄道
賣官賣獄道
敲詐勒索道
監(jiān)守自盜道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登基門當上皇帝能窮盡人世間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欲望.一直是封建中國有野心或雄心的人們夢寐以求的目標。但皇位的終身制與世襲制又使得這條充滿誘惑與實現(xiàn)終身抱負的追求之路變得異常狹隘,充滿兇險。于是一個個保位、奪位、傳位的陰謀奸術悄然上演,智慧的狡詐、令人心驚膽跳的殘酷、使人毛骨悚然的詭計,演繹著2000余年封建文明的宮廷斗爭內(nèi)幕。做皇帝的好處公元前221年,無論是對于如日中天的秦王贏政,還是對于整個中華4000余年的文明來說,都是值得記述與記住的一年。39歲的秦王贏政,面對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相繼被翦滅,一統(tǒng)天下、前無古人的業(yè)績,豪情萬丈,意氣風發(fā),對著滿朝文武官員說:“我以渺小平凡區(qū)區(qū)之身,大興義兵誅滅各國,天下大定。現(xiàn)今秦王仍襲用舊日名號,難以總攬吾國的天大偉業(yè),傳頌千秋后世。各位愛卿,請?zhí)嶙h改立什么帝號為好?!北粦?zhàn)國時期卓越的軍事理論家尉繚子形容為“有著毒蜂一樣尖長的鼻骨、像鷙鳥一樣尖厲的長目、聲如豺嚎、虎狼心腸”的秦王,其洋洋自得心理真是一目了然,與周天子平起平坐的先祖秦王的稱謂已難滿足他的雄心。深諳秦王心思的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和廷尉李斯一起躬身奏道:“上古圣君五帝,轄地不過千里,外夷、諸侯能朝則朝,不朝亦無以制約,并未能像陛下一樣雄霸萬里江山。

編輯推薦

《國學中的旁門左道(上部)?帝王左道》重點分析皇權時代中國社會和宮闈變革斗爭及其結果,側重于政治權謀的分析。在國家公認的權力制度之外,還有許多潛規(guī)則和“黑規(guī)則”在大興其道,其中表現(xiàn)出的許多“政治智慧”,在現(xiàn)今中國還有很多人在津津樂道,電視媒體也公然鼓吹,甚至有一呼百應的成效,“學術明星”因此招搖過市,說明這種“謀略”的超強影響力。正道不暢,旁門左道自然生意興隆,歪門邪道亦是“財源茂盛達三江”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國學中的旁門左道(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世間許多事情光憑正道是不行的,還要有旁門左道,古代帝王都是。
  •   這是在告訴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
  •   歷史可以多角度看。沒時間看長篇電視劇,可以看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