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諫章奏本-中華千年文萃

出版時間:2006-10  出版社:京華  作者:秦榆  頁數(shù):37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賢臣的為官心態(tài);不怕殺頭冒死進諫,這是良將的為官之道;能把事情辦得更好自己又能得到君主的信任這是聰明臣子的諫章技巧?! ≈袊臍v朝歷代中曾經(jīng)涌現(xiàn)出無數(shù)賢臣良將,他們憑著一顆火熱的愛心冒著各種風險向皇上諫章奏本,希望借此來改變國家的命運,他們的精神將永垂千古?!  读汲贾G章奏本》內容廣泛,既有文臣武將所作,也有地方官員所作,雖然官銜大小不等,諫章奏本表達的意思也有所不同,但是,其情之真,其言之摯,令人為之動容。相信讀者看過后,都會為賢臣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感嘆。

書籍目錄

《左傳》  宮之奇諫假道《國語》  召公諫厲王止謗  范蠡不許吳成晏  嬰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諫章  景公所愛馬死欲誅圉人晏子諫章  景公欲以人禮葬走狗晏子諫章  景公養(yǎng)勇士三人無君臣之義晏子諫章  景公問廉政而長久晏子  對以其行水也章《孔子家語》  相魯孟軻  梁惠王章句下選  公孫丑章句上選  朦文公章句下選  離婁章句下選列御寇  楊朱篇莊周    說劍呂不韋  任數(shù)  不二  執(zhí)《戰(zhàn)國策》  蘇秦始將連橫  張儀說秦王  鄒忌修八尺有余  齊人有馮諼者  武靈王平晝閑居  趙太后新用事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蘇秦  說齊宣王  說楚威王蘇代一  見燕王張儀  說魏王  說楚王黃歇  上書秦昭王范睢  上秦昭王書蔡澤一  說應侯樂毅  報遺燕惠王書魯仲連  連遺燕將書李斯  諫逐客書  上秦二世書張蒼  奏淮南王不法事酈食其  說齊王劉  濞  發(fā)使遺諸侯王書賈誼  解縣  諫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上疏陳政事  上疏請封建子弟晁錯  言太子知術數(shù)疏  上書言兵事賈  山    至言鄒  陽  諫吳王書  獄中上書自明枚乘  上書諫吳王  上書重諫吳王路溫舒  上書言宜尚德緩刑劉勝  聞樂對司馬相如  上書諫獵公孫弘  元光五年舉賢良對策  上疏言治道杜欽  說大將軍王鳳杜業(yè)  上書追劾翟方進嚴助  諭意淮南王吾丘壽王  諫請勿禁弓矢主父偃  諫伐匈奴徐樂  上書言安危之要嚴安  上書言世務終軍  就獲白麟奇木上疏王  褒  圣主得賢臣頌劉  安  諫伐閩越東方朔  諫除上林苑梅福  上書言王鳳專擅楊  敞  奏廢昌邑王王駿  諭指淮陽王欽趙充國  上書謝罪因陳兵利害  條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狀王吉  上疏諫昌邑王禹貢  上書乞骸骨鮑宣  上書諫哀帝韋玄成  奏議禮儀匡衡  禱高祖孝文孝武廟  上疏言政治得失  上疏言治性正家杜鄴  諫王音與成都侯王商善魏相  上書諫擊匈奴右地翼奉  因災異應詔上封事  上疏請徙都洛陽張敞  為霍氏上封事王尊  奏劾匡衡劉  輔  就成帝欲立趙婕妤為后上疏辛慶忌  上書理劉輔王嘉  上疏請養(yǎng)材  諫封董賢事  因日食舉直言上封事師丹  上書言封丁傅平  當  上書請復太上皇寢廟園揚雄  上書諫勿許單于朝嚴尤  諫王莽薛  宣  上疏言治道解光  奏劾趙皇后姊妹耿育  上疏請寬趙氏張竦  為陳崇草奏稱莽功德士伍尊一  上書請復丙吉后爵邑薄  昭  與淮南王書王章  上封事論王風不可任用王鳳  上疏乞骸骨劉  向  極諫用外戚封事劉蒼  上書諫獵  南北郊冕服議劉  暢  上疏辭謝和帝伏湛  上疏諫征彭寵伏隆  被執(zhí)遣間使上書  移檄告郡國張純  奏除親廟  奏行稀袷祭寇  榮  上書陳情徐延  遠讒諛之人疏朱  勃  詣闕訟馬援冤書魯恭  擊匈奴上疏桓譚  復上疏駁讖緯馮衍  上疏自陳田  邑  報馮衍書何敞  上封事言諸竇郎頡  上書對七事王  充  刺孟篇襄楷  上疏言天災人事杜詩  上疏求降避功比朱浮  上疏責帝怠于政  上疏論國學樊準  上疏請興儒學楊終  建初元年大旱上書  誡馬寥書翟酗  上安帝疏涑寵外戚梁統(tǒng)  刑罰務中疏鄭興  說更始西都長安范升  追稱祭尊舊功賈  逵  條奏《左氏傳》長義丁  鴻  日食上封事班彪  就太子教育上言班  固  奏記東平王蒼第五倫  抑損后族權勢疏  上疏褒稱盛美以勸成風德  上疏論竇憲朱穆  諫梁冀陳寵  宜改前世茍俗疏陳  忠  上疏豫通帝意  清盜源疏  上疏請許大臣寧告終喪班超  開西域疏霍謂  奏記大將軍梁商臧昱  上書訟第五種冤胡  廣  上疏駁左雄察舉之制袁安  上封事諫立北單于陳龜  拜度遼將軍臨行前上疏楊震  諫為王圣修第疏楊賜  蛇變上封事  上疏諫封爵過差游觀過度劉  陶  上疏陳事  陳要急八事疏劉瑜  舉賢良方正上書陳事謝弼  上封事陳得失傅燮  上疏言宦官之禍張衡  上疏陳事馬  融  上疏乞自效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  應詔上疏指陳政要左雄  上疏陳政事  復諫黃瓊  上疏請行籍田禮  疾篤上疏李固  諫梁商梁冀  誅李固疏史  弼  就渤海王悝不法上封事盧植  獻書規(guī)竇武皇甫規(guī)  求自效疏  上疏言羌事張奐  上言東羌事陳蕃  諫封賞內寵疏  理李膺等疏  上竇太后疏竇武  諫黨事疏孔融  崇國防疏  報曹操書荀或  諫曹操書公孫瓚  表袁紹罪狀袁紹  上書自訟袁術  討曹操檄劉  表  與袁譚書審  配  致袁譚書孫策  諫袁術僭號審  忠  就災異上書呂  強  上疏陳事孔僖  上書自訟班昭  上太后書陳  忠  上疏宜置敦煌校尉杜林  上疏議郊祀故事爰延  星變上封事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滕文公章句下選    一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三    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于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余?!撸樗?。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陰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堯舜既沒,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壞宮室以為污池,民無所安息;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說暴行又作,園囿、污池、沛澤多而禽獸至。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書》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者,武王烈!佑啟我后人,咸以正無缺。,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鬃討?,作《春秋》?!洞呵铩?,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瘲钅啦幌?,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達于其政。圣人復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詩》云:‘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敲行,放淫辭,以承三圣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楊墨者,圣人之徒也?!?   P18-19

編輯推薦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賢臣的為官心態(tài);不怕殺頭冒死進諫,這是良將的為官之道;能把事情辦得更好自己又能得到君主的信任這是聰明臣子的諫章技巧。    中國的歷朝歷代中曾經(jīng)涌現(xiàn)出無數(shù)賢臣良將,他們憑著一顆火熱的愛心冒著各種風險向皇上諫章奏本,希望借此來改變國家的命運,他們的精神將永垂千古。    本書內容廣泛,既有文臣武將所作,也有地方官員所作,雖然官銜大小不等,諫章奏本表達的意思也有所不同,但是,其情之真,其言之摯,令人為之動容。相信讀者看過后,都會為賢臣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感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良臣諫章奏本-中華千年文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