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5 出版社:京華出版社 作者:孫秀玲 頁數:262
Tag標簽:無
前言
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前的1000多年里,日本幾乎不在中國人的視野里;1895年之后的100多年里,這個昔日在中國人看起來不起眼的邊陲小國似乎是突然跳進了中國人的視野。讓我們漸漸地推開那一道道分割日本各個時代的重重門戶……讓我們回顧那一幕幕紛亂繁雜的歷史畫面…… 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前的1000多年里,日本幾乎不在中國人的視野里:1895年之后的100多年里,這個昔日在中國人看起來并不起眼的邊陲小國似乎是突然跳進了中國人的視野。我們熟悉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甚至中東和非洲,但是,我們不熟悉日本,僅有的了解也往往是零散破碎的。其實,撇開歷史的怨仇憾恨,我們應該心中有數:改革開放以來的這二十多年里,中國一直以開放的胸襟向日本學習,中日經貿文化往來日見密切,雙方都從中受益良多。對待日本,正如我國學者金熙德教授所說,中國真正需要的是“強國心態(tài)”、“大國心態(tài)”。我們應該以開闊的心胸去“知己知彼”,沒必要在“ 思想上閉關自守”。實際上,二戰(zhàn)后的日本已經遠不是當年侵華時的日本。如今,日本是世界一流的經濟、金融、工業(yè)及科技大國,擁有尖端技術,世界知名的跨國企業(yè)集團比比皆是;日本也是世界教育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擁有很多著名的高等學府,比如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等。
內容概要
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前的1000多年里,日本幾乎不在中國人的視野里;1895年之后的1000多年里,這個昔日在中國人看起來不起眼的邊陲小國似乎突然跳進了中國人的視野。讓我們漸漸地推開一道道分割日本各個時代的重重門戶……讓我們回顧那一幕幕紛亂繁雜的歷史畫面……
作者簡介
孫秀玲,北京自由撰稿人。出生在長白山脈、鴨綠江畔的吉林省吉安市,畢業(yè)于吉林省戲曲學校、東北師范大學。曾任人民日報社人民網英文版編輯。
書籍目錄
1.日本的起源2.徐福的傳說3.邪馬臺國4.大和國時代5.推古改革6.大化改新7.律令社會8.奈良時代9.遣唐使10.莊園興起11.攝關?治12.院政時代13.平氏政權14.鐮倉幕府15.承久之亂16.武士社會17.元日之戰(zhàn)18.建武中興19.南北朝動亂20.室町幕府21.動亂之秋22.戰(zhàn)國時代23.一代梟雄織田信長24.豐臣秀吉25.幕藩體制26.武士道27.鎖國時代28.經濟發(fā)展29.漢學的影響30.幕政改革31.思潮涌動的時代32.佩里叩關33.倒幕運動34.明治維新35.向外擴張36.自由民權運動37.甲午戰(zhàn)爭38.日俄戰(zhàn)爭39.戰(zhàn)后震蕩40.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日本……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到1985年時,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對外凈資產高達1298億美元。而當時的美國,財政赤字越來越大,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為了擺脫國際債務壓力,提高美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從而改善美國的國際收支惡化狀況,美國希望再次實現美元貶值。 1985年9月22日,在美國壓力下,日本被迫與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在紐約廣場飯店簽訂了“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決定5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世界其它主要貨幣的比率在兩年內貶值30%,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 “廣場協議”簽訂后,上述5國開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xù)大幅度貶值。在美國政府強硬壓力下,不到3年的時間里,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也就是說,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 日元急劇升值導致日貨的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上揚,直接削弱其競爭力,出口企業(yè)及其配套企業(yè)的收益迅速惡化,日本陷入了“日元升值蕭條”。為了維持匯率,阻止日元進一步升值,日本政府一方面降低銀行利率。另一方面放出大量貨幣干預市場。致使大量資金流向獲利快又高的地產和股票市場,結果導致房地產、股票的價格飚升,大大脫離了真實價值,產生了泡沫經濟。 在日元升值的壓力下。國內物價暴漲、勞動力成本急劇攀升,導致大批制造業(yè)企業(yè)紛紛遷往海外,謀求生存空間。發(fā)生了所謂的產業(yè)“空心化”現象。1988年,據美國《商業(yè)周刊》統計。當時世界排名前30位的跨國公司中,日本企業(yè)占了22家。說明日本企業(yè)已經大量跨出國門,實現了國際化生產。 這一時期,為了宣揚“政治大國論”,中曾根打出“戰(zhàn)后總決算”旗號。煽動日本民族主義情緒和大國意識,借以軟化反對擴充軍備的國民態(tài)度。還通過參拜靖國神社來打破禁忌,肯定軍國主義的所作所為,歪曲歷史,模糊侵略戰(zhàn)爭的性質,淡化日本人的贖罪意識。 P236-237
后記
對我來說,完成這本書是個學習的過程,是開闊眼界的過程。在國內外學者的著述中、在諸多關于日本的文獻中,我漸漸地推開那一道道分割日本各個時代的重重門戶。那一幕幕紛亂繁雜的歷史畫面,也常常令我目不暇接、驚訝困惑。從政治到經濟,從軍事到外交,從社會到文化,從民俗到宗教,這方方面面的歷史浩淼而又迷蒙,要想輕松駕馭談何容易,我常感力不從心。為了在這有限的尺牘之間,把我所看到的、了解的和我所認識的日本國發(fā)展的歷程呈現給讀者,有時不得不厚此薄彼,對那多姿多彩的文化和充滿異國風情的民俗民風一筆帶過,每每心生掛一漏萬之憾。一筆筆寫來,跋涉千載歷史,其中辛苦不足與道。然而,一路走來,摘菁集粹,總有些個人想法卻是不吐不快。擱在這里,與大家探討。我們應該理智、客觀地去了解一下日本這個國家的成長歷程。正如戴季陶所言,我們要知道“他們的思想怎么樣?他們國家和社會的基礎在哪里?他們的生活根據在哪里?要曉得他的過去如何,方才曉得他的現在是從哪里來的。無論是怎樣反對他、攻擊他,總而言之,非曉得他不可?!?歷史是過去的事實,無論它是什么樣子,我們還是要實事求是。不論我們承認與否,日本已經是實際上的經濟大國、技術大國和隱形的軍事大國,并且正在努力成為未來的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對于中日兩國來說,彼此都是不容忽視的強鄰,和則兩利,沖突則兩相傷害。在中日之間應該有更加祥和、現實而又智慧的雙贏之路。2005年4月23日,胡錦濤主席就發(fā)展中日關系問題提出了“五點主張” 。其中特別指出。要切實堅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要切實堅持通過對話,平等協商,妥善處理中日之間的分歧:要進一步擴大雙方在廣泛領域中的交流和合作。歷史在當代人的腳下延伸,我們希望看到更加美好、和平、繁榮的未來。在此,我要感謝人民網日文版負責人潘健先生,感謝他不厭其煩地解答我所疑惑的諸多問題。還要感謝我的愛人楊會軍,是他給了我足夠的勇氣和有力的支持,讓我能夠順利地完成這本書。同時,我更要感謝廣大讀者,在百忙之中同我一起進行了這次日本歷史之旅。再次感謝您! 孫秀玲 2006年4月于北京長陽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