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開卷有疑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遠方出版社  作者:張秀楓 編  頁數(shù):320  
Tag標簽:無  

前言

  錢穆曾說,對本國歷史要保持”溫情與敬意”。然而,反觀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對歷史的態(tài)度,卻有許多值得反思之處。用比較簡單的方法加以梳理,大體上可以分為胡說、戲說和正說三個階段?! ?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史研究是在“古為今用”的強勢規(guī)定下進行的,歷史的解釋流于政治化、模式化和空心化。到了“文革”十年,所謂歷史,成了構陷罪名、致人于死地的棍棒。歷史起碼的常識和尊嚴喪失殆盡,變成了一派胡說?! ?O世紀八九十年盛行對歷史的戲說。歷史被商業(yè)化,成了某些人賺錢的工具。歷史的真相被粗暴地踐踏,處處峰回路轉,時時柳暗花明,一個個似是而非的歷史人物和一件件莫名其妙的歷史事件迷惑甚至欺騙了廣大受眾。歷史的價值大打折扣,聲譽也嚴重受損。  然而,歷史畢竟是歷史。更多的人還是希望看到真實的歷史,至少是趨于真實的歷史,對歷史的真相更感興趣。于是,正說歷史近些年來悄然升溫?! ≌窞楣傩蓿〔拇蠖鄟碜試覚n案,有的還是執(zhí)筆者的親見親聞或親歷。正史觀點嚴肅、語言凝重。正史要求史家秉筆直書,善惡必書。在浩如煙海的史書中,孔子的《春秋》因敘事真實簡潔且字寓褒貶,向來被奉為圭皋。例如《鄭伯克段于鄢》,廖廖數(shù)字,蘊含卻極為豐富:鄭伯與公叔段是一對孿生兄弟,但在文中卻不“稱兄道弟”,為什么呢?《東萊博議》詮釋說:“段不弟,故不言弟;稱鄭伯,譏失教也?!边@種斧鉞千秋的冰霜之語被稱為“春秋筆法”。史筆千鈞,歷史的震撼力、感召力和道德力量難以估量。因而有“自《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之說。

內(nèi)容概要

  歷史學家的職責不但是對歷史真相孜孜不倦的追尋,而且是對歷史不斷地做出新的解釋。這就要求歷史學家要堅決摒棄人云亦云、墨守舊說的慣性思維,而要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善于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同時具有腳踏實地的科學精神。德國偉大詩人歌德在其不朽巨著《浮士德》中說:“大呼批判,大喊懷疑,我總不會被迷惑?!睉岩?、假設與求證是相輔相承的辯證關系,兩者均不可偏廢,而懷疑應置于首位。    傳統(tǒng)的史學中,歷史研究的焦點集中于王朝的更替、社會的變遷、英雄造世等“宏大敘事”或“元敘事”,本書中所收的歷史隨筆性文章,多是從某個特定歷史片斷或某些歷史人群中進行微觀探究,更加關注歷史中的“零碎”或個案。在表述上,除了側重歷史解釋的故事性和情節(jié)性的敘述風格,同時也強調(diào)歷史敘事的分析性,即在對史料收集、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歷史邏輯對客觀歷史進行新的解構與重塑。

書籍目錄

還原真相 圣旨原來也有假 名言的張冠李戴與移花接木 光武帝劉秀蒙受“不白之冤” 諸葛亮自薦失敗,自編自演“三顧茅廬” 曹操緣何籠絡文人又興起“文字獄” 千里走單騎是個謎 夜郎:被世人誤解兩千年的古國 狄仁杰:唐室功臣外衣下的“官油子” 唐朝因干旱而滅亡? 楊門女將:一段美麗的“假歷史” 宋江曾經(jīng)不想招安? 王陽明為何被人遺忘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的背后 乾隆懲貪緣何愈懲愈貪 康有為的作用有那么大嗎?——回望戊戌變法110年 戊戌維新派為何求助袁世凱重返現(xiàn)場 毛澤東與張國燾生死攸關的較量 1937,廬山談判蔣介石逼毛澤東“出洋” 重慶談判中蔣介石的心態(tài)變化 毛澤東三見“神秘客” 1968年:張國燾觀“文化大革命” 林彪座機是如何被“逼”走的 毛澤東后人現(xiàn)狀:主席要我們夾著尾巴做人 陳伯達之子憶中南海日常生活 李政道同江青的一次辯論人物新探 商鞅:為強秦奠基,為自己掘墓 大喬和小喬 知遇之恩害了姜維 宋徽宗的另類解讀 李白成:寇性難改的“山大王” 崇禎:一個破產(chǎn)的帝王 “泥菩薩”黎元洪的另一面 段祺瑞忠誠反遭忌 好人胡適破解謎團 戰(zhàn)國外交史上的杰作:秦趙澠池會的真相 清代監(jiān)獄千奇百怪的敲詐勒索花樣 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是如何被曝光的? 開國大典時,蔣介石緣何放棄空襲天安門 劉青山與張子善案內(nèi)幕 蔣介石勾結李承晚挑動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 1969:秘密重建天安門始末 蔣緯國口述歷史細節(jié) 揭秘十四世達賴喇嘛 許世友秘捕林彪死黨內(nèi)幕 鄧麗君為何沒能來大陸演唱 遲到的真相——14年前的千島湖慘案事關風月   歷代皇朝選妃內(nèi)幕 帝王對糟糠之妻的情分 丑女不愁嫁 西施與范蠡 漢代第一男寵 換妻如換衣:劉備私生活秘史 丞相陳平前程從“富婆”開始 樂于為妓的胡太后 山陰公主:淫亂的血統(tǒng) 天生尤物——馮小憐 蕭皇后:半世“女俘” 楊玉環(huán)與梅妃之謎 大唐才女上官婉兒:石榴裙下的極致風流 陸游終生牽掛的女人 蕭太后:鐵血愛情與遼國的興盛 塞金花和洪鈞 張學良愛慕宋美齡,曾想猛追求海外秘聞 亞特蘭大事件:鮮為人知的美國大屠殺 美國南北戰(zhàn)爭性史探秘 是海燕,也是烏鴉 斯大林在蘇德戰(zhàn)爭前的失誤 “猴”的勝利——蘇德軍工思路大比拼 納粹“生命之源”計劃始末 “熊工作”:暗殺斯大林 美國中情局:謀劃“藏獨”50年 1964,日本睜開雙眼

章節(jié)摘錄

  還原真相  圣旨原來也有假  在古代,皇帝的圣旨不僅有許多是官樣文章,是官場例行的公文,而且還有不少是假的。這種假圣旨,既有形式上的,也有內(nèi)容上的;既有別人偽造和冒充的,也有皇帝本人授意或有意為之的,表現(xiàn)形式可謂多種多樣,五花八門?! ∧7鹿P跡,亂寫批示  梁師成,字守道,開封人,起初只不過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內(nèi)侍省書藝局的小宦官,后來專門負責出外傳宣皇帝詔旨,才逐漸被宋徽宗所寵信,當上了武階官最高的太尉,宣和四年(1122年)又獲開府儀同三司“使相”。梁師成這個宦官因為稍知詩書,略懂文法,加之為人機靈乖巧,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好感,讓他代行文書,參與朝政。發(fā)展到后來,不但,“御書號令皆出其手”,取代了翰林學士和中書合人的作用,而且他還挑選了很多擅長書法的小吏模仿宋徽宗的筆跡,偽造宋徽宗的“御書”,也就是“御筆手詔”。然后摻進別的公文一道下達。因為這些“御書”同皇帝筆跡一模一樣,受文單位自然不清楚它們是假的,于是同皇帝的圣旨一樣貫徹執(zhí)行,梁師成禍亂朝政到了如此地步,真是觸目驚心。假如宋朝不盛行所謂的“御筆手詔”,皇帝不帶頭用白條子封官和處理政務,梁師成也就不可能如此胡來。  模仿皇帝筆跡簽發(fā)文件和寫批示,其始作俑者當然不是梁師成,而是早有其人。如《南史》的《恩幸傳》就記述了20多位“恩幸”(皇帝寵愛的人),這些“恩幸”官位不高,卻“勢傾天下”。如在南齊得到三朝皇帝寵信的紀僧真,早在齊武帝之父齊高帝蕭道成為南朝劉宋政權的中領軍時,就在府內(nèi)任主簿(秘書)。蕭道成對他十分信任,讓他模仿自己的筆跡在文書通告上簽名,久而久之,紀僧真的字體和蕭道成的一模一樣。從此凡是需要蕭道成簽發(fā)和批復的文書統(tǒng)由紀僧真代理。由于紀僧真模仿的字跡可以假亂真,所以蕭道成看了也笑著說:“連我也分辨不出來了?!薄 〖僦杏屑伲约僦渭佟 〖偈ブ荚谛问胶妥舟E上使人真?zhèn)文?,而真圣旨呢?它們的?nèi)容能保證都是真實的嗎?未必。其實有許多真圣旨的內(nèi)容也是真真假假,甚至假中有假?! “彩分畞y后,唐朝的藩鎮(zhèn)割據(jù)從河北、山東發(fā)展到全國各地,造成藩鎮(zhèn)林立相望的局面。唐憲宗李純即位后,唐朝的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雖然基本結束,暫時實現(xiàn)了全國的統(tǒng)一,但藩鎮(zhèn)擁有財富和重兵的情況并沒有多少改變,有好些藩鎮(zhèn)的節(jié)度使只是表面上尊奉朝廷,暗地里還是我行我素,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幽州的朱克融就是如此?! √凭醋趯殮v二年(826年),朝廷派遣宦官出使幽州,賜予節(jié)度使朱克融春衣。朱克融非但不領情,反而指責朝廷所賜春衣質(zhì)地粗劣,并把送春衣的宦官給扣留起來。朝廷無奈,只好另派宦官帶著新的衣物去幽州進行慰問。而朱克融視朝廷的退讓為軟弱可欺,竟得寸進尺,打報告給朝廷說本鎮(zhèn)將士今年春衣不足,請朝廷補給“30萬端匹,以備一歲所費,不然則三軍不安”。在報告中,朱克融還提出:他打算率領兵馬和工匠5000人幫助朝廷修建東都洛陽的宮闕。  唐敬宗生怕朱克融發(fā)兵叛亂,為了息事寧人,打算再派一位有威望的大臣前往幽州安撫,同時把被扣押的宦官救回來。宰相裴度不同意,說只要下一道詔書就完全能夠解決問題。他說:“朱克融對朝廷極為無禮,必將自取滅亡,這就像猛獸一樣,可以在森林中咆哮跳踉,卻必然不敢離開自己的窩巢。所以我建議陛下不要派人去幽州安撫,也不要索還宦官,等10天以后,再考慮給朱克融下一道詔書,說:‘聯(lián)聽說宦官到幽州后,行蹤去留稍有差失,等他回京后朕自當有所處理?!劣谥炜巳谔岢鲆獛П鴰椭⑿藿尻柕膶m闕,其實完全是一句假話,目的是恫嚇朝廷。如果陛下想直接挫敗他的奸謀,就應該在詔書中假意答應他的奏請,說:‘助修洛陽宮闕的兵馬和工匠應當迅速派來,朕已命令沿途各地安排接待?!炜巳诮拥竭@道詔書后,肯定會驚慌失措,大亂方寸?!碧凭醋诼牶笫指吲d,欣然采納了裴度的意見。朝廷最后按裴度的意思起草的這道詔書假中有假,以假治假,既義正詞嚴又曉之以理。朱克融因摸不清朝廷的底細,果然不輕舉妄動。過不多久,幽州發(fā)生兵變,將士殺死朱克融和他的兒子。多行不義必自斃,一切皆如裴度所料?! ∧笤焓聦崳w彌彰  古代皇帝發(fā)布圣旨,真真假假,應付過關,雖然可笑,卻能讓人同情;而他們?yōu)榱四撤N不可告人的目的,完全捏造事實,欺騙人民,這就非??蓺馍踔量蓯毫?。這種現(xiàn)象在古代還非常普遍。開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發(fā)布的一道圣旨,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啡f歲是隋朝大將。隋朝第一名臣、宰相高颎等人曾稱贊他“雄略過人,每行兵用師之處,未嘗不身先士卒。尤善撫御,將士樂為致力,雖古名將未能過也”。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對隋朝的邊防鞏固有過重大貢獻的名將,卻在開皇二十年出擊突厥建立了殊功后被冤殺。全國老百姓都為他的死感到冤枉和痛惜?! 「钊税l(fā)指的是,隋文帝冤殺史萬歲后,為了開脫責任,為錯殺功臣尋找根據(jù)和理由,以證明自己一貫正確永遠正確,竟然錯上加錯地起草了一份詔令,向天下公布史萬歲的所謂罪狀?! ∵@份冠冕堂皇的詔令,總共寫了史萬歲兩條罪狀:一是開皇十七年(597年)平定南寧州時“多受金銀,違敕令住”;二是此次出擊突厥后“懷詐邀功”。然而全天下的人都清楚,南寧州的問題早已解決。這一點,連本詔令也是承認的,否則怎么會“合過念功,恕其性命,年月未久,即復本官”?既然如此,還提此陳年舊賬干什么?而此次出擊突厥后的“懷詐邀功”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真實情況是“有功未酬”!因此,這兩條所謂的罪狀沒有一條站得住腳!如果不發(fā)布這份詔令,那么隋文帝還只是犯有錯殺大臣之過。而此詔令一公布,全天下的人反而認清了他原來還是一個偽君子,更感到史萬歲的死是一個大冤案,更為史萬歲的死感到悲痛和惋惜!因此,起草并頒布此詔令,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欲蓋彌彰,錯上加錯!  名言的張冠李戴與移花接木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學術界似有兩大顯學:一是《紅樓夢》研究,一是魯迅研究。但時移世異,風氣逆轉,魯迅文章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近20年來,當意識形態(tài)的光環(huán)散去,魯迅也就走下了神壇,當年汗牛充棟的魯迅研究文獻,還能存留下來不失價值的,恐怕多是那些就事論事的考證吧。  我的老師,原中山大學教授李偉江先生,長期研究魯迅、左翼文學及現(xiàn)代文學史料學,在他去世7年之后,他一生的心血《魯迅粵港時期史實考述》(岳麓書社2007年版),最近終于出版。這部遺著,既是他個人學術生涯的一個墓志銘,也可以視作魯迅研究的一個墓志銘;通過閱讀這部遺著,我不僅是在懷念一個踏實學人的一生,也似乎是在憑吊魯迅研究史的往日繁華。  李先生在文集中,分別考訂了魯迅與中山大學、魯迅與廣東報刊、魯迅在粵港講演等專題,而我最感興趣的,是其中《“共產(chǎn)黨是火車頭……”一段話的由來》一篇。以下僅談談我讀此文后的感想,但取一瓢,而不及其余?! ≡胁簧僬Z錄、手冊和文章,都稱魯迅對日本友人說過“共產(chǎn)黨是火車頭……”這樣的話,李先生在此文中澄清,這只是由于翻譯不準確而導致的張冠李戴,魯迅原話的中譯應作:“國民黨把有為的青年推進了陷阱。最初(他們)說,共產(chǎn)黨是火車頭,國民黨是列車;由于共產(chǎn)黨帶著國民黨,革命才會成功……所以青年們都很感動,當了共產(chǎn)黨。而現(xiàn)在又突然因為是共產(chǎn)黨的緣故,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殺掉了。”這段話是針對國民黨清共而言,由上下文看,“共產(chǎn)黨是火車頭……”的主語顯然是國民黨,魯迅只是轉引國民黨方面的話語,以指責他們反復無常、欺騙青年。李先生進而尋根究底,挖掘出魯迅這段引語的始作俑者,應是國民黨元老、中山大學校長戴季陶1926年11月的演說:“中國共產(chǎn)黨好像機關車,國民黨好像貨車,中國共產(chǎn)黨加入國民黨,好像人車貨車套上機關車;沒有機關車斷不容易把中國的革命載到世界革命隊伍里去?!边@是戴氏在國共合作期間,有意迎合蘇俄顧問鮑羅廷而說的門面話。所謂“機關車”,也即后來通稱的火車頭。  我所以特別留意這篇考證,是因為類似將名言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并不是孤立的。我曾在《敦煌學與愛國/民族主義》(《最是文人》,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里指出:大凡講到敦煌學,一般多喜歡引用陳寅恪“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的話,其實陳氏原話見于《陳垣敦煌劫余錄序》作:“或日: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是說也,寅恪有以知其不然……”可見,這句話既非出于陳氏本人之口,陳氏本人對此也未必認同。又如世俗都將“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當作徐悲鴻的妙語,但徐氏早在《悲鴻自述》里明白交代,他早年在離開宜興女子學校時,國文教授張祖芬臨別贈言:“人不可無傲骨,但不可有傲氣。愿受鄙言,敬與君別?!保ā缎毂櫸募?,上海畫報2005年版)后來廖靜文的《徐悲鴻一生——我的回憶》也重復了此說,只不過將張祖芬的贈言譯成白話:“我希望你記住兩句話:人不可有傲氣,但不能無傲骨。我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送你,就送你這兩句嘉言吧!”(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  以上數(shù)例,是將名言的原創(chuàng)者誤植;還有一種情況更為惡劣,是對名言故作曲解。過去批判胡適時,多指責胡氏所說的“歷史是個小姑娘,可以任人打扮”一語,但我的朋友謝泳先生寫過一篇《胡適沒有說過這樣的話》(《雜書過眼錄》,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年版),指出這句話實出于偷梁換柱,原始出處應是胡氏介紹詹姆士實在論哲學的《實驗主義》一文:“實在是我們自己改造過的實在。這個實在里面含有無數(shù)人造的分子。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他涂抹起來,裝扮起來。”所謂“歷史是小姑娘,可以任人打扮”的比喻,就是將這里“實在”偷偷改成“歷史”,如此就輕巧地完成了對胡氏本義的歪曲。謝泳更舉出馮友蘭20世紀50年代的批胡文章為例,馮氏當時在《哲學史與政治——論胡適哲學史工作和他底反動底政治路線底關系》中對胡氏的話做了移花接木:“實用主義者的胡適,本來認為歷史是可以隨便擺弄的。歷史像個‘千依百順的女孩子’,是可以隨便裝扮涂抹的?!敝x泳認為,“歷史是個小姑娘”這句話的廣泛流傳,或許就與馮友蘭此文有關。這是很有價值的辨析,跟李先生《“共產(chǎn)黨是火車頭……”一段話的由來》一文有異曲同工的意味?! 〈送?,還可以為謝泳補充一個有趣的例子。20世紀70年代末,哲學史家方立天先生在《評“四人幫”在中國哲學史方法上的實用主義》中有這樣一段:“‘四人幫’信奉歷史‘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她涂抹起來,裝扮起來’(《胡適文存》一集卷二)……的實用主義歷史觀?!保ā吨袊軐W史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作者表面上引用原文,并注叫出自《胡適文存》,實際上卻將原文中作為哲學名詞的“實在”,當作虛詞來使用——“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居然就成了“歷史‘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  同樣的情形,也見于季羨林先生筆下。1990年季先生在《紀念陳寅恪先生百年誕辰學術論文集》的序言中說:“寅恪先生對共產(chǎn)黨什么態(tài)度呢?浦江清的《清華園日記》中講到,寅恪先生有一次對他說,他贊成communism(共產(chǎn)主義),但反對Russian communism(俄國式共產(chǎn)主義)?!保ń鹘逃霭嫔?994年版)1999年他在中山大學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做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一個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的發(fā)言,再次提到:“陳先生對共產(chǎn)主義是什么態(tài)度?現(xiàn)在一些人認為他反對共產(chǎn)主義,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大家看一看浦江清《清華園日記》,他用英文寫了幾個字說陳先生贊成communism,但反對Russian communism,即陳先生贊成共產(chǎn)主義,反對俄羅斯式的共產(chǎn)主義。浦江清寫日記,當時不敢寫‘共產(chǎn)’兩個字,用了英語。說陳先生反對共產(chǎn)主義是不符事實的?!保ā蛾愐∨c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其實浦江清日記的原文是:“他不反對communism,但他不贊成Russian communism?!保ā肚迦A園日記·西行日記》扉頁,三聯(lián)書店1999年增補本)原文明明只是消極的“不反對”,到了季先生那里,就變?yōu)榉e極的“贊成”了。  由以上列舉的例證可知,對名言的誤植或歪曲,絕非偶然。錯誤并非無緣無故地發(fā)生,而往往有其思想背景和動機。將“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歸于陳寅恪名下,將“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歸于徐悲鴻名下,那是因為大家都希望借名人的光環(huán),以加重言論的分量;當我們需要證實魯迅信仰共產(chǎn)主義、認同共產(chǎn)黨的時候,“共產(chǎn)黨是火車頭”這種話也就順理成章地出自魯迅之口;當我們需要批判胡適的實用主義、虛無主義歷史觀的時候,胡適也就順理成章地說出“歷史像個小姑娘”這種奇談怪論;當我們需要證明陳寅恪支持共產(chǎn)黨領導的時候,陳寅恪也就順理成章地表態(tài)“贊成共產(chǎn)主義”。這些誤植或歪曲,或恰好切合時代精神的大氣候,或恰好符合引用者個人的價值取向;換句話說,被誤植被歪曲的文本,更符合引用者的需要,尤其是政治上的需要。有什么樣的需要,就容易出現(xiàn)什么樣的文本,文本“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

編輯推薦

  《歷史開卷有疑》見微知著,以嶄新的筆觸披露驚心動魄的真相,去偽存真,用生動的細節(jié)還原歷史本來的面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歷史開卷有疑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歷史剖析得很深刻!
  •   非常不錯的書,非常值得一讀。
  •   幫同事帶買的,據(jù)說很好
  •   選材很厲害,閱讀起來很快樂
  •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   有些部分可以值得看
  •   這本書的編者還有一本類似的書,叫做《歷史問題與問題歷史》,形式一樣,編者的想法是還原歷史,讓讀者認識歷史上某些人、某些事件、甚至是某些內(nèi)幕,也不知道編者所獲得的這些內(nèi)容的真實性又有多大,而且里面的所謂“疑”等等,在網(wǎng)上只要進行一下搜索,都可以找到,所得到的內(nèi)容比書上多得多。并不能如編者的序中寫到的那樣還原歷史,即使是在還原,我想也只是代表著一家之言而已,這本書充其量就是蹲在廁所里面無聊的時候看一下而已·····
  •   意思不大。除了書名吸引人,內(nèi)容很一般。所謂“有疑”,我看都是“無疑”也!
  •   只問編者一個問題,給書中所選文章的作者付稿費了嗎?
  •      閑來無事去了趟圖書館,在文山書海中猛然發(fā)現(xiàn)散文協(xié)會的兩本書,一本是《歷史開卷有疑》,一本是《并非史無對證》。題目很新穎,封面也很好看。所以借回去拜讀一下。
       我不知道這些故事是否作者的原創(chuàng),我也不是吃飽了撐的在這吐槽。但縱觀兩本書,不過是毫無道理的堆砌,東拼西湊,而且大量重復。也沒感覺到底是解疑了還是對證了。
       寫書真的需要誠意。請不要浪費讀者時間。讓人懷疑國家這些御用文人的水平。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