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南京 作者:倪錫英 頁數(shù):188
Tag標簽:無
前言
20世紀30年代的民國文壇,群星閃耀,著名作家如魯迅、巴金、丁玲、張恨水、林語堂者不勝枚舉,著名作品也自不必贅言。然而有這樣的一個青年才俊,他和他的作品在那個時代里名噪一時,卻因為英年早逝,塵封達70余年之久,不為現(xiàn)代人所知曉,他名叫倪錫英。 倪錫英,1911年7月出生于江蘇省無錫縣東亭鎮(zhèn)長大廈村,系元代大畫家倪瓚(倪云林)21世孫。少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當時的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范學校(現(xiàn)無錫高等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因成績優(yōu)良而留校任教。不久,由宋美齡女士推薦至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任教。1931年,他來到江蘇徐州民眾教育館。1933年,倪錫英同李可染、陳增善、楊法熊等五人在徐州民眾教育館館長趙光濤的帶領(lǐng)下,開辟中原及西北地區(qū)的社會教育,籌辦洛陽民眾教育實驗區(qū)。1942年中秋,年僅31歲的倪錫英先生因染肺疾在重慶去世。 倪錫英先生是一位愛國人士,更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兒童文學家。他留下的唯一一套散文集便是“都市地理小叢書”,由當時最為權(quán)威的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發(fā)行。1931年,年僅20歲的倪錫英先生就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泰山曲阜游記》,甫一發(fā)行,便聲名遠播。之后至1939年間,又陸續(xù)出版了《杭州》《南京》《北平》《廣州》《上?!贰段骶贰堵尻枴贰稘稀贰肚鄭u》九本。在這套叢書中,倪錫英先生拋開了“地理”給人留下的枯燥乏味之印象,不僅用真實、簡明、生動的筆觸和大量珍貴的圖片記載了這些城市的歷史沿革、地理形勢、交通、名勝、古跡等方面,對這些城市的人事片段、生活印象也有著頗為細微、貼切的描寫,從而給我們留存下那個時代這些城市各自的特色與印記。 倪錫英先生撰寫的“都市地理小叢書”作為民國年間影響頗廣的一套文化旅游叢書,在眾多的民國圖書中,具有無可替代的歷史文化價值。南京出版社本著挖掘、整理、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決定重新整理、出版這套經(jīng)典性的叢書。此次重新出版,考慮到這是一個“悅讀”的時代,所以我們一方面采取了原大影印的形式,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民國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在影印件的兩側(cè),配上橫排簡體字,以方便年輕讀者。 時至今日,我們身邊的城市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總有那么幾處建筑,仍佇立在歷史深處,向我們款款走來,展示著它們一如當初的模樣;總有那么幾聲吆喝,艱難地穿過時空,追尋著現(xiàn)代人的耳膜,訴說著當初的生活;也總有那么幾樣美食,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在尋常巷陌人家的飯桌上,提醒著人們“傳統(tǒng)”如斯。我們希望各位讀者忙里偷閑,能夠隨著我們的書,去探尋你身邊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思考我們與身邊這座城市的共同未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叢書在出版過程中,不僅得到了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倪錫英先生的女兒倪冰如女士、女婿顧憲齡先生和外孫倪紅纓先生的鼎力幫助,在此謹志謝忱。 南京出版社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都市地理小叢書”中的一本,叢書源自1931-1939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發(fā)行的“都市地理小叢書”,在這套叢書中,倪錫英先生拋開了“地理”給人留下的枯燥乏味之印象,不僅用真實、簡明、生動的筆觸和大量珍貴的圖片記載了南京的歷史沿革、地理形勢、交通、名勝、古跡等方面,對南京的人事片段、生活印象也有著頗為細微、貼切的描寫,從而給我們留存下了那個時代南京的特色與印記。
作者簡介
作者:(民國)倪錫英
書籍目錄
目次一 南京的史的探討二 南京形勢概述三 入南京之門——下關(guān)四 建設(shè)中的新南京五 紫金山下兩大墓六 總理陵園七 南京兩大湖八 南京勝跡九 南京政治機關(guān)巡禮十 南京生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鐵路作界,西面沿著玄武湖和中山門一帶的城墻,南面接著京杭國道起點的京湯路,東面連著紫金山脈盡頭的群山,和江寧縣接壤。因為總理陵園具有如此的特殊性,又兼以它四周山林的美麗,所以總理陵園的新建筑特多,而風景也格外好。在陵園的領(lǐng)域之中,隨處能看到的,便是“警衛(wèi)的森嚴”,“園林的幽美”,“天然風景的雄秀”,以及“新建筑物的宏偉”。如果有人要籠統(tǒng)的問一聲:“南京什么地方頂好?”那么這答案該這樣說:“總理陵園是南京頂好的地方。”
編輯推薦
《南京》編輯推薦:旅游愛好者、歷史愛好者、具有懷舊情懷的人群。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