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山史話

出版時間:2009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作者:薛冰  頁數(shù):156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歷史曾經(jīng)無比眷顧南京。自今以溯,凡五千年,建業(yè)情懷,金陵風(fēng)物,那些附著在歷史虛境上的形聲色意,所謂楚秦王氣、南朝煙雨、趙宋殘陽、明朝宮闕、天國風(fēng)雨者,或托于古巷,或附于丘阿,或以詩表,或以詞生。凡此種種,都在這座古城千年的皇皇之旅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了一種難以言表的文化意味,總讓人們在她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淀中細(xì)細(xì)品味出她撼動人心的魅力?! ≡谫即蟮囊蛔侵校切┥谒归L于斯的本土人因其各居其所,也就各尋其趣,各懷其思。城南人熟知秦淮河的氤氳之氣與夫子廟的俚俗繁華,城西人徜徉在石頭城下莫愁湖邊,居于城北則會醉心于玄武湖的舒展與雞鳴寺的空靈,身在城東自然會鐘情于紫金山和明孝陵,生活在中心區(qū)的人們則會以與總統(tǒng)府和其他眾多的民國建筑為鄰而自豪。  復(fù)復(fù)華夏,四野異趣。古來寓居于此者身份各異,謀生、求知或致仕,來了,就在此坦然生息了。他們在此留下不朽之作或成就千古功業(yè)。帝王將相、文人騷客,不勝枚舉。三國吳大帝構(gòu)筑建業(yè)城,南朝劉勰創(chuàng)制《文心雕龍》,南宋岳飛牛首山大敗金兵,明代鄭和西航達(dá)于至遠(yuǎn)……古都南京華章迭出,偉業(yè)連連,實(shí)因地處南北東西交通之所,地理氣候條件優(yōu)厚,更兼極為豐富的歷史內(nèi)涵和具有包容性的文化氛圍使然。南京人溫厚、大度,不驕躁,少急進(jìn),在歷史的狂風(fēng)驟雨中,又顯現(xiàn)出鮮有的堅(jiān)韌與執(zhí)著。用一個時髦的詞匯,南京一直就是一個移民城市。眾多寓居在此的人不僅身有所托,更是魂有所依,他們創(chuàng)造的歷史傳奇或是遺存的文化痕跡,與南京相互交融并一脈相承?! 〗鹆曜怨啪褪怯[勝地。情以景生,景因情勝。在歷代文人的筆下,南京不少勝跡都留在了他們的詩章中。著名的如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和杜牧的《江南春》,無論是“金陵王氣黯然收”,還是“多少樓臺煙雨中”,道出的都是歷史的無情與滄桑;而諸葛孑L明“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贊譽(yù),孫中山先生“此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

內(nèi)容概要

  歷史曾經(jīng)無比眷顧南京。自今以溯,凡五千年,建業(yè)情懷,金陵風(fēng)物,那些附著在歷史虛境上的形聲色意,所謂楚秦王氣、南朝煙雨、趙宋殘陽、明朝宮闕、天國風(fēng)雨者,或托于古巷,或附于丘阿,或以詩表,或以詞生。凡此種種,都在這座古城千年的皇皇之旅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了一種難以言表的文化意味,總讓人們在她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淀中細(xì)細(xì)品味出她撼動人心的魅力。

書籍目錄

總序序言石頭虎踞 從金陵邑到石頭城 諸葛亮與駐馬坡 六朝軍事重鎮(zhèn) 一片降幡出石頭 王敦叛據(jù)石頭城 蘇峻挾帝守石頭 石城一戰(zhàn)定乾坤 梁朝末年的大動亂 陳霸先困敗柳達(dá)摩 隋唐石頭城地位顯赫 石頭城位置析疑溯江涉?!|吳的航?;顒印|晉南朝的石頭津 石頭津與長干里清涼問佛 石城清涼禪寺 文益禪師和法眼宗 清涼寺千年變遷 古心律師和古林寺人文淵藪 孫權(quán)奠基南京城 “指點(diǎn)六朝形勝地” 江畔空城不寂寞 一拂祠和翠微亭 崇正書院與狀元焦茲 龔賢與掃葉樓 “江南好,最憶石頭城” 烏龍?zhí)杜c龍蟠里 金陵名勝與清涼山啟蒙開智 魏源睜眼看世界 人材輩出的惜陰書院 群星璀璨的江南圖書館重塑清涼 清涼山現(xiàn)代變遷 舊園復(fù)建和新園開辟 石頭城改造和外秦淮河整治 振興中的清涼山文化

章節(jié)摘錄

  在古人的語境中,無論石頭山還是清涼山,所指都包含清涼山及其余脈,范圍要廣闊得多。《同治上江兩縣志》卷三介紹“石頭山”,東及烏龍?zhí)逗皖侓敼簦奔肮帕肘郑ń窆帕止珗@為其西側(cè)一部)、歸云草堂(今稱歸云堂),南及十里外的查浦,也就是晉人左思《吳都賦》中的“查下”,地近橫塘,在今秦淮河南。清光緒九年(1883年)顧云著《盔山志》,雖以清涼山的支脈盔山命名,實(shí)際上涉及了整個清涼山區(qū),著者從盔山前的龍蟠里開始敘述,“循城垣至蛾眉嶺;又斜循小倉山,道陶谷,至虎踞關(guān);又斜道四望、馬鞍諸山,至清涼門;又循城垣折至山前烏龍?zhí)镀?,方可十?dāng)?shù)里”。這里說到的“城垣”,就是南京明城墻西垣自清涼門到漢西門之間的一段,今城墻雖被拆毀,但兩門尚存,方位分明;蛾眉嶺(今稱峨眉嶺)在漢中門內(nèi),有小路可達(dá)烏龍?zhí)叮恍}山,在今廣州路北側(cè),上海路至青島路一帶,尚有遺跡可見;上海路、漢口路口有陶谷新村;四望山、馬鞍山今地名未變,在清涼山北。在這方圓十?dāng)?shù)里范圍中,所有的山丘都是清涼山的余脈?! ?918年陳詒紱著《石城山志》,條理更為分明。著者將石城山的“山徑”,分為三段敘述:“一日山北路,至北城而止;二日山南路,至新街口而止;三日山東路,至乾河沿而止?!敝咚缍ǖ那鍥錾絽^(qū)域,南面包括盔山、龍蟠里、烏龍?zhí)?、蛇山直到牌樓大街(今牌樓巷)、候駕橋(今侯家橋)、羅寺轉(zhuǎn)灣(今螺絲轉(zhuǎn)彎)、沈舉人巷、雙石鼓等;東面包括峨眉嶺、陶谷、五臺山、小倉山、隨園、干河沿(在今金陵中學(xué)北墻與廣州路之間),直抵北門橋;北面包括古林庵、馬鞍山、四望山,直達(dá)城北的歸云堂。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清涼山史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jì)3條)

 
 

  •   不錯,清涼山雖然從現(xiàn)在的角度來看不算太大,但在歷史上還是南京的重要地標(biāo),要了解下下。
  •   作者似乎對清涼山在城市建設(shè)中被分割的支離破碎頗有感觸。
  •   替朋友買的,南京的人該知道的歷史,寫的很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