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作者:伍立楊 頁數(shù):21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歷史散文家伍立楊積十年之功寫成此書。他以獨到的視角,深沉入骨的筆調(diào),敘寫發(fā)生在晚清的一個獨特歷史現(xiàn)象,即革命黨人前赴后繼地對清朝統(tǒng)治者實施暗殺。作者通過對這一歷史現(xiàn)象的深入研究,為一段湮滅的歷史理出了全新脈絡。
作者簡介
伍立楊,1964年生,1985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中文系。其后長期任人民日報社記者、主任編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獲文匯報全國隨筆大賽一等獎及全國報紙副刊優(yōu)秀作品獎多項。著作已出版近二十種。主要有:《清涼賦》(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時間深處的孤燈》(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夢痕煙雨》(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浮世逸草》(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年)、《水月鏡花》(作家出版社1997年)、《紙上的風景》(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7年)、《鬼神泣壯烈》(陜西師大出版社1998年)、《夜雨秋燈有所思》(漓江出版社1998年)、《風雨嘆逝錄》(四川人民出版社1 998年)、《夢中說夢錄》(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霜風與灑紅》(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綴滿比喻的生存》(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語文憂思錄》(大象出版社2002年)、《漏船載酒》(蘭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墨汁寫因緣》(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男女相貌奇談》(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大夢誰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故紙風雪》(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5月)等。
書籍目錄
一 緣起二 白刃可蹈 自由不可戕三 生與死的社會生理四 暗殺的展開五 精密布設 炸斃鳳山六 報界奇才黃遠庸冤死異國七 舊制度與大革命八 清朝廷之倒行逆施九 《暗殺時代》——不朽的奇文十 一龍一豬 一鳳一鴉 集于一身十一 擇善固執(zhí) 殺機深潛十二 “民主政治是天下公理”十三 非常年代的運作十四 狙擊先聲的回溯十五 散點與聚集:同盟會的輻射式構(gòu)架十六 革命者的慘重犧牲十七 孫中山先生的暗殺理念及政治理念十八 拼著勁血頭顱:民主政治與人權(quán)訴求十九 傷逝與悲懷二十 空想,烏托邦,無政府主義者的暴烈二十一 幫會與革命的生死契闊二十二 中國革命與近代俄國暗殺風潮二十三 后期國民黨暗殺之質(zhì)變二十四 恐怖集團與強權(quán)政體二十五 比較特殊的個案:刺殺孫傳芳二十六 狙擊袁世凱 袁氏丑態(tài)二十七 改良與革命 沖突的一幕二十八 南北人情一瞥二十九 狙擊功效之顯例三十 陶成章生前身后三十一 哀感頑艷的革命者情史三十二 狙擊理念的再現(xiàn)文化、政治的一統(tǒng)關系三十三 喋血以爭的革命精神三十四 入木三分罵亦佳三十五 同為斯民致太平三十六 思君令人老——不死的懷念附錄
章節(jié)摘錄
一 緣起 社會轉(zhuǎn)型以來,言論漸趨發(fā)達,而知識分子問題的含義,各家起而論之,眾口呶呶,其說至繁,有如操戈。若就焦點觀之,多就人格依附、顛倒扭曲而審視集矢。讀之氣餒。 知識分子作為一個特殊政治文化階層,幾十年頗與獨立自由相疏離,自有其歷史之一貫性。即令戰(zhàn)國時期諸子疾呼、處士橫議之時代,也被視作“爭得一個好差使”。更有一種“工具論”將其一概抹殺,相當長的時間“知識越多越反動”,知識分子形象更是弄得灰頭土腦,日趨下矣。 其實就算用最苛刻的標準來要求規(guī)范,也不能掩蓋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古今一貫的民權(quán)元素和抗暴精神,只不過在歷史上它是曲折隱約,其光輝時強時弱,與歷史進程相始終的?! ≈R分子作為一個集團或一獨在的階層,而領歷史潮流的先鋒,巍然為國族精神之祭酒的,我以為就要數(shù)辛亥時期(前后各推十年)的知識分子了。無論是老式學究,抑或新派書生,俱有操縱言論之資格,立言紀事,令國人尤矚耳目。其人各各下筆又俱有呼風喚雨、撒豆成兵之真本領,或怒目金剛,或纏綿悱惻,兼有長風振林、微雨濕花之美。其人憂憤國事,為民請命,在在牽動國人神經(jīng)中樞,即梟雄獨夫,隱然有未敢與公論抗與公理戰(zhàn)者。更以踐行理想,備嘗艱危困苦,攜筆從戎,一腔赤心血忱望前做出,真所謂“雖千萬人,吾往矣”。他們的文章功業(yè),襟袍節(jié)概,葆有剛健篤實之美。這個知識分子集團的浩氣英風,不但包含了知識分子作為政治家的時代靈魂,也包含了對學術認識的深切。他們受良心的驅(qū)動,將人類進步合理的核心精神合而為一。既有先民遺留的文化結(jié)晶,又取法歐美先進的民主理念,他們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凝成精光不滅的歷史燈塔,雷霆走精銳,拓開萬古之心胸?! σ惶讛?shù)十冊清末民初近代“學術經(jīng)典”的人物選擇的偏漏,李慎之先生說“最不可理解的是,這一部幾千萬言的大書也不知為什么竟不收中國學術(哪怕只是文史哲)轉(zhuǎn)型期間,旋轉(zhuǎn)乾坤,承先啟后的譚嗣同、孫中山、陳獨秀這幾位頂天立地的人物”。這一問,實在也大可糾正世間對知識分子內(nèi)涵認識的單調(diào)偏頗?! ⌒梁ブR分子集體,容有變易流失,但總體來看,他們雖已是“前人”,但其功力素養(yǎng)、精神狀態(tài)實在遠遠高出于并世的知識分子以上。這樣的歷史積累的閃光,豈但空前,恐怕也勢將絕后。 傳統(tǒng)當然并不全是優(yōu)良的,二十世紀中葉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浩劫乃是極權(quán)者承襲了歷史上最惡劣最反動的傳統(tǒng),更變本加厲地將惡性毒性因素擴大蔓延開來,造成人類文明史上空前黑暗野蠻的一葉。而知識分子的良性傳統(tǒng)、精神為之蕩然無存;人權(quán)民主,一齊掃地。可以說,知識分子之獨立自由精神,與專制極權(quán)的對立,也即是民主人權(quán)與黑暗野蠻的對立。二者的盛衰消長,決定影響了文明進程的前驅(qū)與退化。在專制的全面肆虐之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如莊稼之遇蝗災,且在缺乏陽光空氣的情形下,萌芽更加不可能,知識分子的狀態(tài)也必同大眾一樣,出現(xiàn)叩頭者、媚求者、鉆營者……甚至將其靈魂完全出賣給反人道的魔鬼,面目可憎,齷齪不堪……精神之可怖一至于此,流患及于今,知識分子問題之內(nèi)涵,也就矛盾叢生,疑竇重重?! ≈R分子精神形象的修復重建,不獨知識本身的澆灌須多維加強,即肝膽良知的培育豐饒,更是題中應有之義。這就不但需要向“前”看——把握今后長遠之未來;也更要向“前”看,——向從前的歷史重溫求取,尤其是去今未遠的辛亥知識分子的精誠傲岸,血化時代的人類心史。飲水思源,蓋遺澤在人也?! ∵@一切,需要民主制度的保障,但民主制度恰恰需要知識分子以民胞物與為立心立命之所,潛移默運,孜孜奮斗以求,而非怨嗟悲嘆守株待兔可以得來。民國肇建之后,關于民權(quán)的規(guī)定,已大略接近最先進的歐美國家,袁世凱與同盟會的沖突在于后者將國會的權(quán)力盡量提高,對總統(tǒng)的權(quán)力多方限制,此誠中國前所未有之事?! ∥业呐笥眼沉疑较壬?,一位憂患漠漠的罕見書生,在《誰是英雄》一文中,嘗對辛亥人物大生景仰。他說:“參謁黃花崗烈士陵園,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是自由女神像,二是刻有崇拜英雄題詞的紀念碑。前者位于七十二烈士紀念碑的上方,顯然是美國自由女神像的翻版,她的現(xiàn)身揭示了七十二烈士愛國壯舉的精神淵源。崇拜英雄四個字是那樣地使我感動,有一種大雅久不作之后忽聞金聲玉振的感覺?!薄 ∵@樣粹然無滓的心情愿景,久違了!那一代智識者,經(jīng)營革命幾十年,擲無量頭顱,流無量頸血,搏取共和,雖苛求之結(jié)果難謂完滿,畢竟開兩千年未有之局,平民政治理念與模式起碼造成胚胎雛形;專制者欲復活獨裁,也不得不在表面上有所顧忌。至于那一代知識分子的總體人格特征,則大多光明俊偉,敝屣尊榮,百折不撓,愈挫愈奮,其高出尋常萬萬之胸襟氣度,求之世界人物,又豈多得者哉?其人也,大抵以壯懷激烈為心情底蘊,但也有“英雄無事且種菜,豪杰多情總愛花”的傷懷和扼腕之痛。更有“萬物有生皆有滅,此身非幻亦非真”(均出《民權(quán)素》辛亥無名氏作)的深長感喟。這是一種為整個人類嘆惋的強烈生命意識。在辛亥人物的文字里,幾乎俯拾即是,那種對人本命運的深思,衍成生命的苦悶和疑問,夢醒失路的心靈創(chuàng)痛,從而造成其性格精神的立體多維,也即精神形象的豐富性。懸想百年前的血性男兒,剛膽柔腸,似猶歷歷在目間也。據(jù)后人統(tǒng)計,當時自孫中山先生以下,各地發(fā)動革命、運筆啟蒙的高級知識分子,為數(shù)約三萬之眾。他們一息尚存,未嘗稍懈,亦曾無成敗利鈍之見。正是他們良工心苦的運作,令近代中國的根本轉(zhuǎn)型,得以緩慢而艱苦地啟動萌生。起碼走過了如唐德剛先生所說的“歷史三峽”(轉(zhuǎn)型期漫長的瓶頸)的一小半,海闊天空的太平之洋隱約在望;而理想中莊嚴璀璨的中國,也因而葆有了一線之希望。所以,鄢公烈山的英雄崇拜情結(jié),由衷而深厚,飽含對世界文明大勢的高度認知,眼光敏銳,視界高闊,似源頭活水,在精神鏈接上,傳承共生著知識分子的良知、血性、氣質(zhì)以及高貴的行為方式?! 《“兹锌傻浮∽杂刹豢摄蕖禋⒐棚L之復蘇——英雄兒女,旋風四起——生存競爭的野蠻實況 專諸刺王僚,要離刺慶忌。亢厲無畏,荊軻為報燕太子丹的知遇,赴義刺秦皇,易水送別之日,酒過數(shù)巡,擊筑和歌,聲甚哀慘。荊軻仰面呵氣而成白虹,當其登車遠去,催鞭疾馳,竟無反顧。惜因劍術疏損,竟一事未成,而樊于期之頭,算是枉獻了。留侯張良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于強秦,與民間力士制鐵椎重百二十斤,當秦皇東游之際,共狙擊于博浪沙,誤中副車,秦皇未死,然已令天下震動。尤以挾剛健之德、恢廓之氣,不畏強御,而奮身攘擊專制暴秦,使正氣不致閹淤,巨奸有所驚懼,諂佞削其恣張,到底義在難能,振俠道,鋤強梁,倡民氣,魂魄馨香,足以儀式來茲,此讀史者所深慨也?! ∩锝缱顨埲陶吣缁⒈?,然虎不食虎,豹不食豹,以其同類故也。最殘忍者且不傷及同類,況萬物靈長之人乎?帝王專制異化人性,日日以殘害同類為事,此真虎豹所羞為者矣。清末民初,國基飄搖,民賊強梁,盜匪軍閥,與乎志士豪俊,膏粱子弟,縱橫迷亂,交匯萬狀。智吞愚,強捕小,號噪驚聒,紛紉其中。憂患如焚之黨人固滔滔何窮,包藏禍心之權(quán)貴則漫漫安竭。清廷對外則屈膝卑躬,一般官吏又在在虐民以逞。瓜分之禍,迫于眉睫,而饑饉交侵,民不聊生,小民黔首,幾不被視為人類。社會情狀,更是君子道消,小人道長。智識先進默察世運所系、風會所趨,強抑血淚,暗策革命。仿佛炸藥既實,唯恃引火線而后燃。南國盡有喑嗚叱咤之雄,燕趙亦多慷慨悲歌之士。云蒙霧合,風起水涌。革命思想日見發(fā)達,市民亦略獲潛濡默化。而虜廷之掙扎殘殺亦版本升級;革命黨人,身受專制痛苦,為著救亡圖存,乃密策潛行,分途運動,聯(lián)絡同志,不敢稍安,踏上從事狙擊暗殺的不歸之路。一時英雄兒女,剛膽柔腸,遂令怒火之花,鋒鏑間發(fā);旋風四起,驚雷震震。 1912年3月29日,袁世凱令唐紹儀組織中華民國首任內(nèi)閣,圖為其中部分閣員合影,前排右起為國務總理唐紹儀,署外交總長胡惟德、海軍總長劉冠雄、署工商總長王正廷、教育總長蔡元培;后排右起為國務院秘書長魏宸組、司法部長王寵惠、陸軍總長段祺瑞、交通總長施肇基、農(nóng)林總長宋教仁 乾隆六年(1741年)中國人口數(shù)為一億四千三百余萬,至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人口已猛漲至四億二千六百余萬。而外患內(nèi)殘的情況下,人口的繁盛,并無昌隆熙攘的景致,反而徒使氣象愈糜,仿佛凍蠅病禽,既無以抗衡四海之列強,而內(nèi)耗摩擦加劇,勢已演成生存競爭之野蠻實況,民氣澆薄漸至顛危,此又為自滅之道。這種緊迫關頭,必待智識階層的先進人物,奮當前路,犧牲己身己利以求公道,負起改變當時世界服從奴役之常態(tài),各自奔赴自由之前途的責任。而實際上建立民國的潮流,亦在此時期載沉載浮,涌動不已。并由紙上之論道,發(fā)展到驅(qū)除民賊、增益人權(quán)的實際行動。革命的潛勢力,普及于海外內(nèi)陸足跡所到之區(qū),一時志士如鯽,俊杰如林,而清廷妖孽漸有救死不暇之勢?! ∪欢?,將欲生之,必先死之,不能驅(qū)暴政與俱死,必不能援之以俱生。革命黨中精英勇士,毅然踏上險峻的暗殺之路,仁者不畏死,殺身成仁,以其愛生也。白刃可蹈,以自由不可戕也。英雄們的接踵犧牲,終使壅塞愈甚者,潰敗愈猛。而其懷抱奇瑰的剛正氣質(zhì),恰為專制之勁敵?! ∪∩c死的社會生理 ——社會體格與生命進化法則——俠義氣質(zhì)的文士——風云起于襟袖之間 對于死滅的勢力,不僅人類,就是一切生物,都在奮爭抵抗。據(jù)生物學家觀察,秋天野火迫近燒灼的若干紫丁香與李樹,當九月底會為之再度開花。此固求生的強烈趨向,實為生物萬有的要律?! 》采锂敪h(huán)境逼迫達于極點,若不能自新以求適應,則生命終將隨之消滅殆盡,而變化即是生命進化的法則。晚清社會體格,為衰老及頑鈍的細胞所充斥,河決魚爛,而淫逞不收。如不實行劇烈的新舊代謝,則民族國家行將如敗葉墜地,永無再起之日。魯迅先生談歷史,以為只有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及求為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后者即晚清國貌,而求與奴隸告別者,革命志士有焉!他們本來實在是些和光同塵、束身自好的讀書人,其所以不能忍者,在謀求今日老中國疲弱頹喪變?yōu)槊魅諙|升之旭日矣,其所以執(zhí)利器而致敵死命者,又與佛家的精神溝通,所謂“國王暴虐,菩薩有權(quán),應當廢黜。殺了一人,能救眾人,這就是菩薩行”。智者靜以俟天,勇者決以自任。故不但與一般社會的茍且偷安訣別,也與自身私密的卑怯告別,從而走上一條萬死不辭的險峻之路,決意死此一己不自由之身,而求自由世界的實現(xiàn)。自此,可能存在的唯唯否否,可能存在的膽小荏弱,可能存在的私人顧慮,均一掃而空,而以孤膽英雄之身,穿行于茫茫人海,混沌時空,并不辭與豪游結(jié)客,蛇行鱗潛,堅忍卓絕,履險如夷,做一番萬夫莫當?shù)氖聵I(yè),胸藏塊壘,而令風云起于襟袖之間。他們與今日某些集團百無禁忌,甚至橫行不法的暗殺截然不同,后者無論如何強悍都只是陰暗的私利,私怨授受而輕生死,解之使人志氣不揚。看看那些在政壇上下其手,無廉恥,無節(jié)操,變節(jié)易說以迎合當世而取祿位者,紛紛皆是;對照先烈,這些人人格在哪里,心地果何如哉!而烈士們所代表的人類的良心,其大志格天,昭昭然可揭日月而行。他們說到底只是一些書生。而中國歷史上流芳百世,為后來所贊美的人物,多半是帶有俠義氣質(zhì)的文士。清末民初行刺的烈士們,即以此種非常的手段,實踐那驚天動地的偉大行動,證明那為人類尊嚴的慈悲大愿,從而替歷史留下最富有人格化的里程碑?! ∷摹“禋⒌恼归_ 王充針對漢代社會的集體虛妄,以他的名著《論衡》來下一帖嚴格的批評,那是因為社會有病。王充所謂“皆起人間有非”?!墩摵狻愤@部大書里,幾乎沒有一篇不是批評的文章。會黨對社會的批評,除了昂勃激烈的辯正文章指斥時事、抒寫哀懷之外,耳聞目睹的,人之死去活來者,無一不是人問十八重地獄,令千古英雄為之氣阻,故不惜奮翮沖霄,攜劍一擊;蓋以中國時局,已萬不能僅在枝節(jié)上推求,而須根本上之解決。溫生才烈士犧牲后,同盟會之大文人雷鐵崖稱其“為四百兆同胞吐氣,虜官震掠?!奔慈珏缧且荒▌澾^夜空之閃光,使國人聽捷音而起舞,企望人間有以轉(zhuǎn)化趨良之可能,則自身之成敗利鈍,初不十分計較也?! 〉聡娛聦W泰斗克勞塞維茨以為,戰(zhàn)爭(戰(zhàn)斗)時刻精神因素至為重要,相持的雙方,一邊以力量懸殊而顯弱勢,則此弱方越應在危險的壓力下提高精神的緊張和防備程度,否則視死而惶悚,臨陣而折勇,那么任何軍事藝術都會無濟于事?! 」庞型跽咧T侯之怒,布衣之怒數(shù)種區(qū)分。布衣之士,平常百姓也,其坎坷、蹭蹬、奔波忙碌,皆隱忍之,其所以不能忍者,所處之時,較之桀紂之世實又過之,天下良善多失意之士,大率為真風告退,大偽斯興,暴政橫施,而瘡痍滿目,加以中國內(nèi)憂外患,殺伐頻仍,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人權(quán)毫無保障,種種慘絕人寰的場面觸目皆是。雖然“人生實難,死如之何”(陶潛),然布衣不怒則已,布衣一怒,則敢以頸血濺諸侯,尤以布衣中的智識者最見激憤,此所謂“莫道書生空議論,頭顱擲處血斑斑”矣。柳亞子先生回顧當時情勢,嘗謂“現(xiàn)在帝國主義的頭腦,和他們手下的鷹犬,夠得上暗殺資格的,當然很多”。這也正是革命健兒誓死奮斗的背景所在?! ∮髋鄠惲沂浚拇▋?nèi)江人,辛亥三月廣州起義被俘,臨刑大呼:“頭可斷,學說不可絕?!彼@種心音,今日讀來歷歷如繪。喻烈士聰慧異常,擅長暴烈藥術,汪兆銘謀炸載灃的炸彈就是他所手造。事敗之后,歐美的拆彈專家為之驚愕不已,而其一切所為,皆在“學說不可絕”。
編輯推薦
何謂暗殺?暗者陰也。凡以陰謀手段殺人,皆得謂之暗殺。統(tǒng)治者之暗殺政敵,惡勢力之暗殺仇家,史不絕書。伍立楊要論的不是這些卑鄙齷齪之舉,而是清末民初革命黨人極悲壯的暗殺活動。他們舍生取義,當然不是圖個殺他狗官,出我鳥氣,而是為了警告頑兇,喚醒民眾,創(chuàng)建民主共和政體,造成自由平等社會,其胸懷何等的亮闊啊。比照之下,三國水滸人物算啥,不過虎撲狼咬狗偷鼠竊而已! ——著名詩人、散文家 流沙河 千古艱難惟一死。能舍身忘我,孤注一擲,將生命作燦爛之一搏者,應當?shù)玫饺藗兊淖鹁?。伍立楊君寫這部書,也是看重著那些志士仁人“只知堅持其革命的本質(zhì)、務在行仁的志節(jié)和責任,而從無絲毫地位、權(quán)力、生死掛帶之自私”吧! ——著名散文家 陳四益 就文學界而言,青年散文家伍立楊先生的《晚清暗殺史》值得刮目相看,堪稱是作家學者化的可喜成果,其相關研究別開生面。 ——歷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春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