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止集(上.下冊)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劉一止、龔景與、 蔡一平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劉一止  頁數(shù):595  

內(nèi)容概要

  劉一止(一〇七八—一一六〇),字行簡,湖州歸安(今湖州)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士,監(jiān)秀州都酒務(wù)。秩滿,遷為越州州學(xué)教授。建炎四年(一一一〇),為詳定一司勅令所刪定官。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召試館職,同年冬,遷監(jiān)察御史。紹興二年七月,遷起居郎。八月,被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紹興四年四月,復(fù)召為尚書祠部員外郎,奉祠溫州神主。未行,改權(quán)發(fā)遣袁州,同年十一月,除浙東路提點刑獄公事兼本路勸農(nóng)提舉河渠公事兼提舉本路常平等事。次年加直顯謨閣,知常州。紹興八年九月,除秘書少監(jiān)。十一月,復(fù)起居郎。紹興九年二月,除中書舍人兼侍講。同年九月,除給事中兼侍講。僅過三月,貶為提舉江州太平觀。紹興十年二月,復(fù)為秘閣修撰。紹興十五年十二月,落職。紹興二十二年七月,再除秘閣修撰,不久以疾篤告老。同年十月,又除敷文閣待制致仕。紹興二十五年十二月,復(fù)落致仕。次年四月,除敷文閣直學(xué)士。紹興三十年十二月初四,病逝于家中,終年八十三歲,去世后獲贈左朝散大夫?! ⒁恢股钤谀媳彼谓惶嬷H,此吋社會動蕩、時局不穩(wěn),也注定了他的經(jīng)歷必然是復(fù)雜坎坷的。劉一止中年始得進士為官,官場生涯可謂是跌宕起伏,幾起幾落,命途多舛。劉一止長期為官從政,在朝內(nèi)朝外都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是一位極富抱負的政治家。其自幼聰慧勤學(xué),為文、為詩、為詞典雅而自成一家,抒情、寫意別具風(fēng)味,寄意深遠,備受時人關(guān)注,更為文人雅士贊賞嘆絕,是一位卓有成績的文學(xué)家。

作者簡介

作者:(宋)劉一止 注釋解說詞:龔景與、蔡一平

書籍目錄

卷一 古賦秋郊賦三友齋賦卷二古詩小齋即事二首道中雜興五首識舟亭一首過新開湖呈無言兄御史腰鐮無言兄以銀壺作粥糜頗極其妙舟居夜饑頃刻可辦戲作此詩盧駿元憲使寄示會稽競秀閣識舟亭二詩為各賦一首天長道中作饑來驅(qū)我去二首寄呈劉盧二御史拱州道中二首家侄季高作詩止酒戲賦二首方時敏寄和詩復(fù)用韻報之并簡季高理前止酒之語次韻趙端直貽何子楚卜居山間二首次韻子楚秀才贈道人王生一首家弟元成將參部來取別是夕忽夢與元成跨馬并行隱隱聞車轂聲如在道途覺而作詩并以贈行次韻寄酬無言兄頒政二首與家侄季高夜語用毛內(nèi)相韻贈別歸安周縣丞二首宿溪口賦建安林尚能家追遠堂卷三 古詩宋景文公之孫景云得玉龜印有忠孝侯印四字示詩次其韻舍弟出家作詩貽之和巒嶅二子寒食少天色五字太守生辰四首又以永錫難老為韻夜起觀雪一首待潮浙江口寄左與言大夫葉元亮學(xué)士兼簡昊似之大著送接伴張吏部還朝夜雪一首呈傅舍人憶山中一首示巒詻二子用前韻次韻方允迪秘監(jiān)九日登高水車和云門行持長老十二辰歌呈同游二三士從謝仲謙乞貓次韻曾宏父見貽二禽言和胡浚明村中好客稀五字并作送吳興太守盧給事赴兵部侍郎召四首張悴生辰作質(zhì)龜相鶴二詩為壽曾宏父將游昊興示所和葉內(nèi)相八首次其韻太守亦和故并及之卷四 古詩卷五 律詩七言卷六 五言律詩卷七 絕句卷八 挽詩卷九 策策問卷一〇 講義卷一一 狀札子卷一二 劄子卷一三 奏狀卷一四 奏狀卷一五 故事卷一六 書卷一七 表卷一八 表卷一九 表卷二〇 啟卷二一 啟卷二二 記卷二三 記 戒諭附 詔卷二四 銘贊偈序卷二五 疏語卷二六 祝文 疏語卷二七 請疏 題跋卷二八 啟狀 致語卷二九 青詞 祭文卷三〇 祭文 行狀卷三一 外制卷三二 外制卷三三 外制卷三四 外制卷三五 外制卷三六 外制卷三七 外制卷三八 外制卷三九 外制卷四〇 外制卷四一 外制卷四二 外制卷四三 外制卷四四 外制卷四五 外制卷四六 外制卷四七 外制卷四八 墓碑卷四九 墓銘卷五〇 墓銘卷五一 墓銘卷五二 雜著卷五三 樂章卷五四卷五五 告詞附錄一 補遺附錄二附錄三

章節(jié)摘錄

  劄子  論僥幸之門不塞  某嘗聞朝廷之患在僥幸之門不塞,僥幸之門不塞,由至公之路未開,好惡以是屢移,綱紀為之浸弛。數(shù)十年來,奸儉顯行,蠢弊百出,職此之由。所賴以救世者,在大賢君子居上而力持之,如其持之不力,則至公之路必不開,僥幸之門必不塞,抑恐有以召之也。某請言二一事:祖宗以來,人材進用,非功德盛大,才能超異,未有遽至顯要者。大抵由外以及內(nèi),更歷既熟,且須以歲月之久,始見選除。今也內(nèi)為省郎,外為監(jiān)司,有未歷一二一數(shù)考者。僥幸之徒,彈竭日力,奔走求合,不復(fù)知分守之可安,不曰有以召之乎?人仕之初,必由銓選,其來久矣。今也后進少年,僅得一官,即以參部為辱,夤緣請托,求為王官,次則辟舉,往往得之。求而不得,其路自塞,求而得之,何病而不求,不曰有以召之乎?中外百職,初無異才,今朝廷之士入而不出,服職在外者雖有異能顯效,不見召用,間有召者,則羣起而詆之,恐其妨己進也。兩途既分,向之樂事勸功者,且化為茍簡矣,不曰有以召之乎?親喪而奪情從仕者,蓋士之所不忍,而朝廷非軍興搶攘,且其人才實足以當(dāng)重寄者,不輕為此舉也。異時雖迪功郎之微,亦起復(fù)為州縣官,甚者有親喪未絕而先期求起復(fù)。今此風(fēng)未盡革也,特假從軍之名,以為出仕之地耳。故士之無恥者,不復(fù)安于執(zhí)喪,不曰有以召之乎?事之可言,非特此數(shù)者而已。某竊謂救時之弊。莫先于至公,行此一言,疑若不難,且其事若迂緩,非所當(dāng)急也。然而理有必至者,公道行則好惡明,好惡明則賞罰當(dāng),賞罰當(dāng)則吏各盡其能,而賢者樂出為用,賢者樂出為用,則內(nèi)治舉而外侮銷矣。在今之日,恢至公之道而力持之,豈無望于大賢君子也哉?然以此屬相公者,非特某也。干冒鉤嚴,無任恐懼之至?!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劉一止集(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