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中國滿族風俗敘錄

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作者:富育光 編  頁數(shù):212  
Tag標簽:無  

前言

滿族,有著三千多年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祖先可追溯到肅慎人,亦稱“息慎”、“稷慎”,是我國東北地區(qū)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的古老民族。據(jù)《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咸,有肅慎氏之國?!薄稌x書?四夷傳》載:“肅慎氏,一名挹婁,在不咸山北。”不咸山即今長白山。遠在傳說時代,肅慎便同中原地區(qū)有了聯(lián)系?!吨駮o年?五帝紀》載:“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來朝,貢弓矢?!逼浜?,肅慎與中原夏商周諸朝往來從未間斷。《國語?魯語》載:“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谑敲C慎氏貢楮矢石磐,其長尺有咫。”《逸周書?王會篇》載:肅慎曾向西周朝貢獻一種珍貴的野獸大麂?!蹲髠?昭公九年》載:周景王時人們認為,“肅慎、燕、毫,吾北土也”。漢晉時期,中原王朝稱肅慎為挹婁。《后漢書?東夷列傳》載:“挹婁,古肅慎之國也。在夫余東北千余里,東濱大海,南與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極。”南北朝時期,挹婁后裔稱勿吉?!段簳?勿吉傳》載:“勿吉國,在高旬麗北,舊肅慎國也?!彼逄茣r期稱棘羯。唐圣歷元年(698),粟末部首領(lǐng)大祚榮建震國,仍稱棘鞨。713年,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ね酢⒑龊怪荻级?。此后,廢棘鞨名而稱渤海。渤海國歷史上譽為“海東盛國”,962年被契丹所滅。宋元明時期女真名稱仍是肅慎的轉(zhuǎn)音。《三朝北盟會編》稱:“女真,古肅慎國也。本名朱理真,番語訛為女真?!?2世紀初,女真完顏部崛起反遼,1115年建立金國。13世紀初,蒙古勃興,滅金建立元朝。元亡明興,分布在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的建州女真人崛起,建州女真首領(lǐng)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各部,形成穩(wěn)定的民族共同體,1616年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其子皇太極繼汗位后,于1635年廢女真、諸申舊稱,改稱滿洲。次年皇太極冠皇帝尊號,改國號為大清。清亡后,滿族同全國人民命運一樣,淪落和遭受民國期間苦難深重的歷史滄桑磨難。中華人民共和成立后,確定將“滿洲”改稱滿族,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同全國56個兄弟民族和睦相親,同享溫馨幸福的社會主義新生活。滿族現(xiàn)擁有1268萬人口(據(jù)2000年國家統(tǒng)計局提供數(shù)據(jù)),在全國少數(shù)民族中名列第三。1985年后,全國相繼成立了遼寧省鳳城、新賓、岫巖、清原、北鎮(zhèn)、本溪、桓仁、寬甸,河北省青龍、豐寧、圍場、寬城,吉林省伊通等13個滿族自治縣和近400個滿族鄉(xiāng)。滿族在漫長的社會文明發(fā)展進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積累、傳承下來的輝煌而燦爛的民族文化,譜寫出一幕幕叱咤風云、激昂慷慨的歷史畫卷和英雄詩章,世代傳誦。正如前述,白山黑水廣袤沃壤,自古就是滿族子孫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故鄉(xiāng),精騎射,善捕捉,向以漁獵為生。據(jù)史料記載,遼金之際,滿族先世女真人有部分氏族,在強大的漢文化熏染下開始跨入奴隸制門檻,而絕大多數(shù)女真先民們,仍長期徜徉于“民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朦朧愚昧的原始氏族時代。恰如史籍所云:“無文墨,以言語為約。”(《晉書?四夷傳》)“無君長,其邑落各有大人。處于山林之間,土氣極寒,常穴居,以深為貴,大家至接九梯。好養(yǎng)豕,食其肉,衣其皮。”(《后漢書?東夷列傳》)“俗皆編發(fā)。將嫁娶,男以毛羽插女頭,女和則持歸,然后致禮聘之。婦貞而女淫,貴壯而賤老。死者其日即葬于郊野,交木作小槨,殺豬積其上,以為死者之糧……有石磐、皮骨之甲。國東北有山出石,其利入鐵,將取之,必先祈神?!保ā锻ǖ洹肪硪话侔耸┪覀冊跂|北滿族聚居地區(qū)所進行的多年社會歷史調(diào)查,讓我們深切感受到,滿族是一個勤勞、勇敢、善良、好學的民族,淳樸樂觀,堅忍不拔,幾經(jīng)歷史滄桑,眾多豐富多彩的民譚俚俗,栩栩如生地銘刻在耆老和薩滿記憶里,具有極頑強的因襲性與穩(wěn)定性??计湟颍w源于滿族世代虔誠信仰以自然崇拜、動物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為核心觀念的原始宗教薩滿教,遵循并維系著民族生存秩序中各種約定俗成的法規(guī)、禁忌和特有的習俗形態(tài),奉若神明,不敢違謬,并且如數(shù)家珍般地傳繼著。這種原始樸素的氏族集群法則,倍加提升和凝聚了全族的向心力、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懼任何風云跌宕的歷史砥礪,團結(jié)一致,所向披靡。滿族先世曾幾度崛起——棘鞨時期創(chuàng)建渤海帝國,完顏部打敗桀驁一世的遼國建立大金王朝,明建州部創(chuàng)建后金和大清帝國??梢院敛豢鋸埖卣f,數(shù)千年來根深蒂固的薩滿觀念意識,就是滿族古老文化和民俗遺存形態(tài)的重要載體。薩滿教無畏的感召力和生命力,世世代代在相濡以沫地充實著氏族人們的傳統(tǒng)習俗,鑄就著滿族及其先世斑斕多彩的民族文化財富。大宗瀕臨消失的滿族膾炙人口的創(chuàng)世神話、古歌、口碑文學,特別是那些已被遺忘、鮮為人知的北方蠻荒古俗等風情掌故,就是從眾多受薩滿觀念濡染的滿族遺老或薩滿那里征集而來的。值得指出的是,滿族民俗博大精深的歷史積淀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我國北方其他民族民俗文化寶庫中,都具有非常獨特而無與倫比的典型意義。首先,從史學角度透視滿俗。由于滿族先民悠遠的歷史滄桑和社會歷程,多方位、多層次的民俗在歷史碰撞中相互交糅,使?jié)M族民俗別具一格,文化演進史與傳承史內(nèi)涵宏富,源遠流長。第二,從地域角度透視滿俗。滿族先民諸部落亙古生存的地域廣袤無垠,北涉現(xiàn)屬俄羅斯境地的外興安嶺,東臨日本海(鯨海),南踞東北腹地的松遼沃野。故此,滿族自古構(gòu)成了特色迥異的庫頁、黑水、東海、松阿里、烏蘇里、白山、遼東諸民俗文化區(qū)。諸處生民漁獵耕牧各揚其長,所尚風習形態(tài),亦紛繁百異。其三,從文化角度透視滿俗。滿族民俗遺產(chǎn)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多元性。眾所周知,滿族先世素有吸納各方文化之長為己所用之傳統(tǒng),在歷史上的幾度興衰與融合中,不斷吸納周邊多民族優(yōu)秀民俗成分糅人滿族固有的自身民俗中來,豐富并形成了歷史上滿洲民族共同體所獨備的文化現(xiàn)象和民俗形態(tài)。故史有“高麗別種”、“金因遼俗”、“清沿明風”之說。其中,清中期后,滿漢文化交融尤為鮮明,民俗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幾難辨識。因其具有最大的兼容特性,滿族民風民習堪稱中國北方民俗文化交融整合體,真可謂中國北方民族民俗歷史文化百寶囊、資料庫。這在我國多民族的民俗傳承中是很罕見的現(xiàn)象。近些年,讀到國內(nèi)出版的一些滿族民俗風情方面的書籍,嚴格說來,所述滿族民俗時限多為清中葉乃至近世民國以來滿漢交融的民俗內(nèi)容形態(tài),尚缺乏歷史觀和全面性,讀后令讀者茫然,不利于對諸種民俗現(xiàn)象的清晰理解。民俗就是一定民族在長期生存中所完成的文化綜合。相鄰民族間民俗交融是社會發(fā)展中常會出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這些年來我們深切體會到,研究清晰民俗形態(tài)的傳承規(guī)律,的確是一項很細膩復(fù)雜的科學梳理工作。民族學者就應(yīng)不怕煩苦,自覺探索和研究這種民俗學的內(nèi)在規(guī)律,弄清源流與來龍去脈,以利于我國民族民俗學的建設(shè)與發(fā)展。民俗是一定社會人群在長期社會生產(chǎn)生活中所形成的特定的生存模式,這種生存模式相沿不變,傳襲成俗。遠在我國周朝,便有“求詩問俗”之制。《論語》云:“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薄抖Y記》更記載古人倡導“教訓正俗”之風,意在體察民瘼,以正民俗。歷史施政者都倍加關(guān)注民俗,視為準確把握民風盛衰的最可靠途徑。所以說,民俗向來都是學習和熟悉社會之師,是洞測民情冷暖的寒暑表。今天,我們積極挖掘搶救瀕臨消失的民俗文化遺產(chǎn),是為了熟悉民族歷史,古為今用,回眸往昔,旨在激勵奮進,開拓明天。大力開發(fā)民俗文化,不僅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加速小康社會建設(shè),對于更好地充實我國史學研究,撰寫各民族文化發(fā)展史,也是大有裨益的。特別是隨著社會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精神文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股濃烈的學習民俗熱,期盼讀到更多的優(yōu)秀民俗讀物,從而增強知識,開闊視野,不斷激發(fā)愛祖國、愛民族、愛家鄉(xiāng)的赤子情懷,確是令人欣慰的可喜現(xiàn)象?!秷D像中國滿族風俗敘錄》一書的編撰與出版,系資深出版人、我的摯友郭俊峰先生一大倡舉,此書是他頗有氣派的宏大構(gòu)思中之一冊。我是長期從事中國滿族等北方諸民族文化研究的工作者,同國內(nèi)友好曾出版一些民俗書籍,然以普及書居多。我們也憧憬和企望過能將長期社會調(diào)查所攝民族民俗圖照,結(jié)合翔實生動有趣的故事詮釋,編造一部品味高、可讀性與鑒賞性兼容并蓄的中國民族民俗書籍。這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好事,是我們?yōu)樨S富我們中華民族民俗寶庫而應(yīng)該作出的貢獻。故而,我甚是贊賞郭俊峰先生這項富有深遠意義的創(chuàng)見,借此也可圓我們的未竟之夢。本書能如愿以饗讀者,更應(yīng)突出提及的是,吉林省伊通滿族博物館,是我國唯一一所專門展示滿族歷史文化的大型民族博物館,建筑壯觀,在國內(nèi)外有突出影響。該館自1987年建館以來,鍥而不舍地廣泛征集國內(nèi)各地大量滿族民俗文化遺物,館藏展品通古今,成就佼佼然。本書所精選之三百余幅滿族民俗實物圖片,其中不少圖像尚屬首次面世。在本書的構(gòu)思和編撰過程中,我們力求踐行集學術(shù)性、趣味性、鑒賞性、收藏性于一爐的原則,一改某些民俗書籍喜用陳述筆法、以章節(jié)形式沉悶闡釋的慣例,通篇采取了讀者喜聞樂見的圖說故事形式,以圖敘史,以圖談俗,圖文并茂,新穎活潑,深入淺出,使讀者在快慰展卷之中,既獲得深邃迷人的民俗知識,又能通過那一幅幅情趣盎然的圖片接受藝術(shù)的陶冶,并加強對古昔北疆生活的理解。全書可算是近些年來北方民族民俗考察的豐碩成果,也是滿族民俗實物攝影選粹的最新展示,堅信必會贏得您的青睞!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所精選之三百余幅滿族民俗實物圖片,其中不少圖像尚屬首次面世。在本書的構(gòu)思和編撰過程中,我們力求踐行集學術(shù)性、趣味性、鑒賞性、收藏性于一爐的原則,一改某些民俗書籍喜用陳述筆法、以章節(jié)形式沉悶闡釋的慣例,通篇采取了讀者喜聞樂見的圖說故事形式,以圖敘史,以圖談俗,圖文并茂,新穎活潑,使讀者在快慰展卷之中,既獲得深邃迷人的民俗知識,又能通過那一幅幅情趣盎然的圖片接受藝術(shù)的陶冶,并加強對古昔北疆生活的理解。   滿族,有著三千多年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祖先可追溯到肅慎人,亦稱“息慎”、“稷慎”,是我國東北地區(qū)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的古老民族。 這本《圖像中國滿族風俗敘錄》收入了三百多幅精美絕倫、散發(fā)著濃郁滿族文化氣息的圖像,一部分為伊通滿族博物館的館藏,一部分則為偽滿皇宮博物院夏曉東先生的藏品,是從兩千多幅圖片和大量實物中采擷的。通過這古老精妙的民俗圖像再配以十萬余行云流水的生動釋文,以圖說滿足歷史積淀,總攬滿族千年文明。全書可算是近些年來北方民族民俗考察的豐碩成果,也是滿族民俗實物攝影選粹的最新展示,堅信必會贏得您的青睞!

作者簡介

富育光,滿族。1933年5月生,黑龍江省愛輝縣人,1958年畢業(yè)于東北人民大學(現(xiàn)吉林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省分院文學研究所,投身于民間口碑文學挖掘、搜集與研究工作。1984年9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其搜集整理的滿族傳說故事選《七彩神火》。這是建國以來,我國最早一本滿族傳說故事選,受到國內(nèi)外好評。1986年2月,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合作整理的《康熙的傳說》。1989年2月,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合作整理的滿族傳說《風流罕王秘傳》。
富育光曾任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副理事長?,F(xiàn)為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薩滿文學研究中心顧問、長春師范學院薩滿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吉林省民俗學會名譽理事長。1993年起享受國務(wù)院頒發(fā)社會科學有突出貢獻政府特殊津貼。曾承擔和主持國家“八五”、“九五”薩滿教研究課題,參與國家“十五”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滿族史詩研究》。獨立或合作出版薩滿文化研究專著及論文集六部、民族文化研究編著二十余部、論文七十余篇。

書籍目錄

前言一.服飾 1.衣著 2.發(fā)式 3.靴鞋 4.帽子 5.佩飾二.飲食 1.風味獨特的飲食 2.飲食習俗禮儀三.居住 1.滿族先民的住宅 2.滿族的住宅 3.建房、居住習俗四.生產(chǎn) 1.狩獵 2.捕撈與海獵 3.農(nóng)耕五.交通、運輸、通訊 1.交通 2.運輸 3.通訊六.交易 1.滿族先人的貿(mào)易 2.滿族的貿(mào)易七.社會生活 1.禮俗 2.續(xù)譜八.薩滿教信仰 1.薩滿教 2.薩滿祭禮九.人生禮儀 1.生子習俗 2.婚俗 3.葬俗十.傳統(tǒng)藝術(shù) 1.音樂 2.舞蹈 3.曲藝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一.服飾花卉翎毛繡服間,扈送春水與秋山。頂珠腰玉今猶昔,女真衣冠制未刪。清代詩人沈兆禔的這一首滿族服飾的民俗詩,僅僅四句,不但深刻而形象地描繪了滿族服飾的漁獵特征,而且又指明了滿族服飾的淵源。文獻載,滿族先民肅慎人、挹婁人“好養(yǎng)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數(shù)分,以御風寒。夏則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后”(《后漢書?東夷列傳》),“將嫁娶,男以毛羽插女頭”(《晉書?四夷傳》),勿吉人“頭插虎豹尾”(《魏書?勿吉傳》)。渤海時期,其服裝因季而異,有了男女之別,以毛麻織布為裙,以皮制裘,以雉尾、獸骨等為飾。遼金時代,女真人的服裝多為短襟、緊身、窄袖,皆左衽,崇尚白色。清代,承繼了金代女真人喜尚皮毛、適用射獵的習俗,可謂“女真衣冠制未刪”。20世紀以前,滿族的服飾不僅在本民族中盛行,而且遍及漢、蒙等兄弟民族。實際上,是有清一代的“國服”。滿族的服飾新穎多樣,尤其袍、褂、鞋帽、發(fā)式等,更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滿族的衣著在清代不但深刻地影響著整個中華各民族的服飾,而且為中國衣著的現(xiàn)代化奠定了基礎(chǔ)。如現(xiàn)代生活中流行的“中山裝”是由馬褂改進而來,坎肩(馬甲)仍是當今中國社會流行的服裝。特別是旗袍備受青睞,時至今日已風靡國內(nèi)外,在世界服飾界享有盛名。1.衣著清代小說《紅樓夢》第二回對賈寶玉會見林黛玉時的衣著是這樣描述的:賈寶玉“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jié)長穗宮絳,外罩青石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曹雪芹筆下的寥寥幾筆,就活靈活現(xiàn)地勾勒出一個英俊的滿族貴族小阿哥的裝束打扮。而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有心無心地向人們直觀地展示了滿族服裝的特點是內(nèi)穿袍、外著褂——長袍馬褂的特征。時值今日,一提到長袍馬褂,人們將會異口同聲:“那就是滿族的服裝?!睗M族衣著“三劍客”——旗袍、馬褂、坎肩這是一幅清代衣著的老照片,包括旗袍、馬褂和馬甲。往昔,袍、褂、坎肩這三種衣式,因滿族人經(jīng)常一起穿而相得益彰。有人說,這是滿族衣著的“三劍客”,體現(xiàn)了滿族衣著的固有特征,可謂“別具一格”。

后記

家居東北和家庭中的滿族淵源,使我早就有一個為這個古老民族做點什么的愿望。2004年初夏,吉林新聞出版局組織參觀伊通滿族博物館。館藏十分豐富,涉及古肅慎、勿吉、棘鞨、女真等滿族先祖遺存的大量實物、史料以及圖像,引起了我強烈的興趣,其中有些藏品還是孤品,獨一無一。這使我蒙生了以伊通滿族博物館的藏品為基礎(chǔ),搞一部圖像版的《中國滿族風俗》的想法。因為長久以來,我就關(guān)注著滿族民族民俗方面的研究與出版狀況,也熟悉這個領(lǐng)域的一些著名的專家學者,設(shè)計過少數(shù)民族方面的選題。但還沒有發(fā)現(xiàn)過一種集圖像、文字于一體,以圖說“俗”,集學術(shù)性、可讀性、觀賞性、收藏性于一體,生動活潑且耐讀的滿族風俗書。我當即找到陪同參觀的張文彬館長說明了當時的一些想法,并很快熟識起來,接著又同民族宗教局局長郭中海先生晤面,敘述設(shè)想并取得共識,完善設(shè)計,溝通思路。在中海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決計合力辦好這件有意義的事情。由誰擔綱主編,無疑決定著本書的質(zhì)量——學術(shù)水平、知識水平和生動活潑的風格。我們都立刻不約而同地想起了在這一領(lǐng)域有開創(chuàng)性貢獻的專家、時任伊通滿族博物館顧問的富育光先生。先生是滿族人,長期致力于滿族民族民俗文化和薩滿學的調(diào)查研究,著有《富育光民俗文化論集》、《滿族風俗志》(與王宏剛合作)、《薩滿論》等多部專著,是滿族研究志專家中功力扎實、有影響、成就斐然的大家。我在閱讀他的《滿族風俗志》,聽他以滿族文化解讀《紅樓夢》的時候,都有這種“功力扎實,思路清新”印象。當我們向先生提及以《滿族風俗志》為底本,佐以新的研究成果和館藏圖像等出版一部新書的時候,先生欣然應(yīng)允并稱贊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三年多來,先生在編寫《滿族說部》的同時,樹框立架,撰寫前言,修訂綱目,確定圖像,鑒別真?zhèn)?,往來于寓所、研究所、博物館之間,甚至一些細微的事情也要親自認真地做??梢哉f,本書的出版,是先生和各位編撰人員長期潛心研究的集體成就,每一頁都滲透著大家辛勤的勞動。本書的一大特色是它的圖像。收入本書的三百多幅精美絕倫、散發(fā)著濃郁滿族文化氣息的圖像,一部分為伊通滿族博物館的館藏,一部分則為偽滿皇宮博物院夏曉東先生的藏品,是從兩千多幅圖片和大量實物中采擷的。從選圖、攝影、翻拍、制作和確定藏品的拍照到去兄弟單位尋找?guī)椭?,每張圖片的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每張圖片都滲透著曉東和編撰人員的心血。這三百多張影像圖片,記錄了曉東先生的見識、毅力和智想。同樣,作為本書的副主編,趙碩曼先生在書稿撰寫的潤色上付出了辛勤、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也顯示了他在傳統(tǒng)文化和滿族研究方面的深厚功力。本書由富育光、郭俊峰定稿。感謝中共伊通滿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楊楓,縣長徐遠征,縣委常委、副縣長計殿鈞諸位領(lǐng)導同志,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中關(guān)心關(guān)注著本書的編寫和出版,并給予了巨大的支持和鼓舞。感謝吉林省紅樓夢學會副會長、作家陳景何先生和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古籍部主任劉奉文先生對本書提供的寶貴支持。感謝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對本書出版給予的多方幫助。感謝山東畫報出版社尹奎友總編輯為本書的出版所作的努力,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四年磨一書。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揭開深厚的、塵封有年的滿族風俗的神秘面紗,圖示精妙的滿族文明,為博大精深的中華各民族的文化寶庫鑲嵌一顆新的、閃亮的珍珠。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圖像中國滿族風俗敘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8條)

 
 

  •   與清朝“大辮子”影視劇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不同,時下關(guān)于創(chuàng)立清朝的滿族本身的歷史和風俗的知識大多還僅僅停留在學術(shù)領(lǐng)域,缺少以讀者喜聞樂見的方式敘述滿族民俗的圖書?!秷D像中國滿族風俗敘錄》恰恰是一部通俗的滿族民俗史,它以圖敘史,以圖談“俗”,為普通讀者揭開了滿族民俗這種原始文化神秘的面紗。從服飾、飲食、住宅、勞作,到交流、貿(mào)易、信仰,再到禮儀風俗、日常習俗及極具特色的藝術(shù)形式,均形象地體現(xiàn)了滿族民俗的非同尋常之處。提及滿族的民俗,不能不看看它的歷史和淵源。其直系為明代女真(亦稱女直),往上可追溯到隋唐靺鞨、北朝勿吉、漢代挹婁與周代肅慎。女真的名稱出現(xiàn)于唐末五代,當時契丹人稱黑水靺鞨為女真。12世紀初,以完顏部為核心的女真人,在首領(lǐng)阿骨打領(lǐng)導下,起兵反抗遼朝的奴役,并建立了金國政權(quán),不久滅遼與北宋,成為與南宋對峙的王朝。金代大量女真人進入中原地區(qū)后,接受漢族先進的經(jīng)濟文化,絕大多數(shù)已融入漢族當中。到元代,這些進入中原和散居遼東一帶的女真人,與華北地區(qū)的漢族和契丹人一同被視為“漢人”。仍留住在今黑龍江省依蘭一帶的桃溫、胡里改、斡朵憐、脫斡憐、孛苦江五個軍民萬戶府的女真人,和分布于松花江兩岸、黑龍江中下游以及烏蘇里江流域、東達海岸的女真各部逐漸演化。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努爾哈赤以建州、海西兩部女真人為主體,把這些分散于東北地區(qū)的女真人統(tǒng)一而成為共同體。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政權(quán),國號金,史稱后金,年號天命,稱金國汗。天命三年(1618)以“七恨”誓師,起兵攻明。努爾哈赤進入遼、沈地區(qū)后,下令實行“計丁授田”及稍后“分屯別居”等措施,在漢族封建經(jīng)濟、文化的影響下,滿族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后金太宗天聰九年(1635)正式改女真為滿洲。努爾哈赤去世后,其第八子皇太極繼位,于崇德元年(1636)改國號為“大清”。順治元年(1644)清軍進入山海關(guān),定都北京,正式開始了清朝的統(tǒng)治。滿族先世素有吸納各方文化之長為己所用之傳統(tǒng),在歷史上的幾度興衰與融合中,不斷吸納周邊多民族優(yōu)秀民俗成分糅入滿族固有的自身民俗中來,豐富并形成了歷史上滿洲民族共同體所獨備的文化現(xiàn)象和民俗形態(tài)。其中,清中期后,滿漢文化交融尤為鮮明,民俗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滿族進入遼、沈以前,具有精于騎射的特長。滿族的服飾,男子剃去周圍頭發(fā),束辮和垂于腦后,穿馬蹄袖袍褂,兩側(cè)開叉,腰中束帶,便于騎射。女子在頭頂盤髻,佩戴耳環(huán),穿寬大的直統(tǒng)旗袍,足著高底花鞋。入關(guān)以后,滿、漢服裝逐漸趨于一致。曾有一個時期各地婦女穿旗袍甚為流行。滿族的住房,過去一般院內(nèi)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羅桿”。住房一般有兩間正房,門向南開,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三面有炕。滿族的飲食,過去喜吃小米、黃米干飯與黃米餑餑(豆包);逢年過節(jié)吃餃子,農(nóng)歷除夕必吃手扒肉。滿族的“薩其瑪”至今仍是人們愛吃的點心。滿族重視禮節(jié)。過去,平時見長輩行“打干”禮,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婦女雙手扶膝下蹲。平輩親友相見,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禮。滿族以西為上,室內(nèi)西炕不得隨便坐人和堆放雜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滿族的重要節(jié)日與漢族差不多,有春節(jié)、元宵節(jié)、二月二、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滿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薩滿教,早期分宮廷薩滿和民間薩滿兩種。清代歷朝皇帝舉行各種祭神祭天典禮,如宮廷薩滿設(shè)“堂子”祭天,都用滿語誦經(jīng)跳神。直到20世紀40年代,在東北的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和愛琿等地,滿族民間仍保有薩滿教。民間薩滿又分以跳神為職業(yè)的薩滿和管祭祀的家薩滿兩種,現(xiàn)已消失。清代以來的300多年間,滿、漢長期雜居共處,關(guān)內(nèi)的滿族已在語言、服飾、習俗等方面與漢族無差異;居于關(guān)外各地的滿族人民只是在滿族聚居的偏僻鄉(xiāng)村中仍有一部分使用滿語,保持滿族的一些固有習俗。同時,從漢族習俗(包括漢語詞匯)中也可找出一些滿族習俗的成分。滿族是一個既善于學習又善于創(chuàng)造的民族,為發(fā)揚中華文化作出了貢獻。因其具有的兼容特性,滿族民風民習堪稱中國北方民俗文化交融整合體,真可謂中國北方民族民俗歷史文化百寶囊、資料庫。與其他介紹滿族風俗圖書多集中在清中葉乃至近世民國以來這段時間不同,《圖像中國滿族風俗敘錄》的歷史文化視野更加寬廣,把敘史年代擴展到三千多年前的肅慎的記錄。此視野更符合滿族實際歷
  •   圖片多且清晰,文字材料豐富詳實,是很好的滿族風俗圖書!
  •   這本書比較通俗,適合了解滿族風俗
  •   對滿族民情風俗的圖文并兼式介紹,直觀淺顯,獨有價值。
  •   最近要好好研究下滿族文化,希望受益
  •   剛拿到書,覺得書確實不錯,對了解滿族傳統(tǒng)文化很有幫助!!
  •   這書內(nèi)容還不錯,介紹的也比較全面,圖很多...
    但是沒能找到我關(guān)注的部分,就是滿族人親人互相之間的稱呼...
  •   介紹的還算詳細了吧,當做普及知識的普通讀物差不多
  •   書的質(zhì)量很好,內(nèi)容值得參考
  •   好書,特別適合新手。
  •   內(nèi)容豐富詳盡
  •   這本書圖文并茂,行文很流暢,除了引用資料還有一些缺欠,其余的都非常喜歡。推薦給那些想要了解滿族歷史文化的人閱讀。
  •   內(nèi)容比較全面,是一本不錯的滿族風俗知識普及書
  •   內(nèi)容一般不是特別滿意
    沒有期待中的號
  •   快遞很給力,書里資料很不錯
  •   不錯的,彩色插圖。不足是,圖有些是現(xiàn)代照的,缺乏歷史性??傮w來說比較好。
  •   很好,圖片很多,內(nèi)容很真實,還原歷史。
  •   對想了解滿族民俗文化的朋友而言,是個不錯的選擇。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