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作者:蓋洛 頁數(shù):430 譯者:沈弘 等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威廉·埃德加·蓋洛是20世紀初美國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曾四次到中國長途旅行,對中國的長江、長城、十八省府和五岳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考察。蓋洛敏銳地意識到20世紀初的中國處在社會大變局的前夜,故而在1911年前對中國內(nèi)地的十八省府進行了廣泛而細致的考察。在考察過程中,蓋洛注意考察和記錄中國社會各階層的新變化。為我們展現(xiàn)了20世紀初清朝滅亡前夕真實的社會圖景。蓋洛還大量收集中國的地方史志資料,對各省府的歷史掌故進行介紹,并和西方城市發(fā)展作對比。本書內(nèi)容廣博、視角獨特、圖片珍貴,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威廉·埃德加·蓋洛(William Edgar Geil),20世紀初美國著名的旅行家、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1865年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多伊爾斯頓城。蓋洛受過嚴格系統(tǒng)的地理學專業(yè)訓(xùn)練,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1903年他首次來到中國,寫下了《揚子江上的美國人》(1903)一書,受到西方讀者的歡迎。此后,他又數(shù)次來中國考察,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三山五岳,連續(xù)出版了《中國長城》(1909)、《中國十八省府》(1911)和《中國五岳》(1926)等一系列著作。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南方的省府 第一章 杭州 一、水道與方志 二、假如孔子來到杭州 三、杭州城 四、巡撫 五、御街 第二章 福州 一、到達與尋訪 二、詩歌和通俗散文 三、藥府 第三章 廣州 一、羊城 二、“古老的羊腸小道” 三、國家傳記辭典 四、舊中國的消逝 五、新廣州 第四章 桂林 一、溯秀麗的桂江而上 二、這座城市的故事 三、桂林唯一的外國人墳?zāi)埂〉谖逭? 貴陽 一、桂林至貴陽,從肉桂林到鬼魂之地 二、牌坊:為死人招魂的門樓 三、鬼魂之地及其首府 四、當?shù)氐姆街竞蜕裨挕 ∥?、探訪苗寨 第六章 云南府 一、海拔最高的省府 二、往事如煙:《昆明縣志》第二部分 揚子江流域的省府 第一章 蘇州 一、“蘇”指什么 二、坐船游蘇州 三、一部蘇州的小說 第二章 南京 一、南方的京師 二、新南京 第三章 安慶 一、環(huán)繞城墻的散步 二、珍奇的安慶寶塔 三、地方志 第四章 南昌 一、湖泊與淑女 二、陶瓷、天師和其它產(chǎn)品 三、朝南開的城門 四、百科全書中的胡言亂語 第五章 武昌 一、三城三山 二、武運昌盛之城 三、新式教育 第六章 長沙 一、一個高地省份 二、處女城 三、圣山 四、進入禁地 第七章 成都 一、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 二、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李太白 三、偉大的水利專家李冰 四、物產(chǎn) 五、宗教的興衰第三部分 黃河流域的省府 第一章 蘭州 一、鍋柄狀的省份 二、蘭州八景 三、過去、現(xiàn)在與將來 第二章 西安 一、城市的現(xiàn)狀 二、城市的過去 三、西安地方志 第三章 開封 一、到達開封:日記選段 二、破落的城市 三、開封文獻 第四章 太原府 一、在狼鄉(xiāng) 二、城市與市民 第五章 濟南 一、前往省府的道路 二、醫(yī)學、博物館和人 三、新城市、新人民 四、典籍之鄉(xiāng)的文獻 第六章 北京:首善之地 一、從寶珠洞看北京 二、地方志中的北京 三、從城墻上看北京 四、夜幕下的北京 五、從天壇看北京 六、彩虹下的北京雙語中國諺語英漢詞匯對照表編譯叢刊出版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杭州 一、水道與方志 在與新奧爾良處在同一緯度上的中國東海岸有一個寬闊的海灣,其喇叭口驟然變窄之后便轉(zhuǎn)向了南面。每逢潮汐季節(jié),當來自太平洋、寬達60英里的海浪迅即變成了10英里寬時,浪頭便層層疊疊,達10英尺高。一條為防護陸地被潮水淹沒而修筑的海堤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海堤上反彈回去的浪頭在第一道水墻之后又形成了第二道水墻,甚至比前者還要高出5到15英尺。這兩道巨大的水墻以每小時13英里的速度從海灣向西推進,潮水發(fā)出的咆哮堪與尼亞加拉瀑布下的雷鳴聲相媲美。假如古埃及的法老將其所有的軍隊在沙漠上擺開陣勢,其戰(zhàn)車的隆隆聲恐怕也比不上這兒潮水的轟鳴。 然而,隨著水道的彎曲和逐漸變窄、變淺,潮水的高度也逐漸開始回落。到凌晨兩點的滿月時分,高出江岸的潮水只剩下了不足七英尺高。它們在江岸西北處一座大城市的城墻下終于偃旗息鼓。到了凌晨3點,杭州的船夫們便可以借助潮水的迅速回落而放舟東去了。但我們卻還要讓錢江潮將我們留在此地,花些時間來對住在杭州灣口這座城市里的一百萬人民作一番考察?! ∷麄兊淖嫦葟氖裁磿r候開始在這兒繁衍生息,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從查起。但正如地質(zhì)學家和地志學者們所宣稱的那樣,杭州灣的形狀從那以來一定起了很大的變化??墒且呀?jīng)找不到在公元326年之前的任何文字記載了。正當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召集基督教主教,準備對他們的宗教提供庇護、以鞏固自己對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時,有一位佛教的僧人從印度來到這兒。他在此創(chuàng)建了一座寺廟,這便是此地歷史的開端。可是,盡管一定有許多漁夫曾在這兒的山麓下安家落戶,靠在這些陌生的湖泊里打魚為生;盡管一定有更多海岸邊的陸地居民在海灣的淺灘上開辟出了他們的鹽田;盡管一定還有更多的農(nóng)民在這兒耕種由內(nèi)陸的潮水所帶來的肥沃土地,然而在三百多年的時間里,并沒有人想到要修筑一道城墻來使貧苦的人民感覺更安全一點。大約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楊素在此地建起了第一個城市。顯然到了那個時候,這兒水道的面貌就已初具規(guī)模,跟如今相差無幾了。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里,又有人從海路前來進行貿(mào)易。佛教徒也不得不跟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們唱起了對臺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