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愛,不完美的關系

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深圳報業(yè)集團出版社  作者:(美)約翰?威爾伍德(John Welwood)  頁數(shù):177  譯者:雷叔云  
Tag標簽:無  

前言

譯者序:不松開緊握的拳頭,如何手牽手?擁抱當下的經(jīng)驗一年初春,在墨西哥尤卡坦(Yucatán)半島旅游,逛到了歷史古城梅里達(Merida),進入餐廳用晚餐。梅里達是一座老城,我從餐廳出來的時候,外面簡直就是山河變色,熱情的音樂流瀉在向晚的空氣中,古雅的街道頓時成了舞動的河,好似全城的人都擠到這里來跳舞了,街上跳不下的,就坐在街邊隨音樂扭動。我睜大眼睛欣賞這出奇歡樂的景象,赫然發(fā)現(xiàn)來跳舞的多是奇異的組合!高頭大馬的女人和矮小干瘦的男人捉對,抹著油亮發(fā)膠的小伙子和雞皮鶴發(fā)的老太太成雙,大鷹勾鼻的瘦高男子和腹圍巨大的胖婦人……總之,就是找不出一對俊男美女的完美典型??墒钦l管啦!瞧他們的肢體早已融化在音樂里,好像自信滿滿地對世界宣告:“這就是我!我就是這樣享受人生!”當慢板的情歌緩緩響起,他們彼此勾著肩、摟著腰,深情款款的眼神又好像在說:“這就是你!我就是這樣享受與你同在的時光!”讀到本書的那一刻,只覺得先前梅里達那一幕仿佛老早化為一則貼切的腳注,佇立在紅毯的那一頭,只等著本書翩翩步上紅毯來共相攜手,因為書中道盡梅里達之舞的美麗秘密:如果能擁抱當下的經(jīng)驗,不抗拒、不評斷、不否定、不扭曲、不假飾;如果能放下所有“我應該如何”的概念;如果知道了你我他都不是固定的實體,而是當下活生生的動態(tài)經(jīng)驗,會在每一個嶄新的時刻鮮活地綻放出來,那么,我們就會溫柔地做我們自己,也讓他人做他們自己。

內(nèi)容概要

渴望完美的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quán)利;然而,我們所經(jīng)營的任何一份關系無不傷痕累累。這是幾乎令每一個人都無可奈何的矛盾。本書意在為此開具特效藥方,作者通過淺顯易懂的說理以及豐富的案例故事,指導人們?nèi)绾胃纳朴H密關系。    完美之愛只可能從內(nèi)心深處來,它安住在我們的天性之中;因此到關系中去尋找完美之愛,便是尋錯了方向。人都有弱點和局限,貪圖他人給予完美之愛,要么會因為求之不得而生怒氣,要么會因為唯恐自己不被接納而生怨氣。所幸,如果說完美之愛像太陽,關系中的創(chuàng)傷只是暫時遮蔽了陽光的云層。正如太陽不可能消失,我們開放和溫暖的本性也不會被不盡如意的關系瓦解。本書指導人們?nèi)绾闻c內(nèi)心的完美之愛建立聯(lián)結(jié),療愈創(chuàng)傷、悅納自己、溫暖他人。

作者簡介

約翰·威爾伍德,芝加哥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和心理治療師,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成為超個人心理學的前驅(qū)。曾與聚焦療法大師尤金?簡德林(EugeneGendlin)合作,該療法對西方心理學界有巨大影響;又隨西藏上師修學,研習佛法與東方各種禪觀傳承。在此基礎上,他引領風潮,整合西方心理治療與東方靈修傳統(tǒng),把兩種方法共同引入治療和成長過程,成效卓著。作者目前任教于加州整合學院,同時主持私人心理治療工作室,并在世界各地帶領工作坊。至今已出版8部著作,除本書外,還包括《心靈之旅》(JourneyoftheHeart)、《愛與覺醒》(LoveandAwakening)、《邁向覺醒的心理學》(TowardaPsychologyofAwakening)等。

書籍目錄

譯者序  不松開緊握的拳頭,如何手牽手 引言  “我愛你”的真義 序曲  被愛擁抱 第一章  完美的愛,不完美的關系   絕對之愛  相對之愛  創(chuàng)傷的創(chuàng)世記  找尋愛的來源  愛我們的人性第二章  怨氣   怨氣之為害  解析怨氣  可惡之人  怨氣橫沖直撞  加深怨氣第三章  放下怨氣   將怨氣融化為悲傷  在無愛之所,面對自己  體驗憤怒和仇恨  善心的理解  別耿耿于懷  慈心第四章  從自怨自艾到自愛自重   本性的良善與羞愧  用創(chuàng)傷出氣  親身體驗  當你自己  肯定你自己  友善地諒解自己  欣賞你之為你第五章  圣潔的向往   讓渴望透明  渴望的光譜  可愛之人和圣潔之你  無限的熱情  敞開自己來接納  愛也渴望你第六章  愛讓你自由   絕對之愛,此地此時  活在愛里  人我關系的勞作與享用  人我關系的勞作  人我關系的享用  關懷他人  為愛而活尾聲  誰在擁抱你

章節(jié)摘錄

文摘:引言:“我愛你”的真義“我愛你”這三個字,在由衷地感激、贊嘆、關懷之際被吐露出來,展現(xiàn)出內(nèi)心最完美純凈的本質(zhì)——一種毫無猶疑敞開自己并作出承諾的心量。這個自我完全敞開的時刻,將引領我們無比貼近天賦的完美。而發(fā)自內(nèi)心的那種熱情燦爛的承諾是無懈可擊的,如同太陽,能為萬物帶來生機、滋養(yǎng)人性。然而奇怪的是,盡管我們曾經(jīng)瞥見心中有著純潔而光明的愛,它卻難以在我們周遭的世界中體現(xiàn)出來,尤其是在碰上與它最要緊的事物——人我關系。的確,在今日,對許多人來說,對愛情關系下注,既叫人心驚肉跳,又注定帶來巨大痛苦,蹂躪我們的情緒。我們這個迷戀性與浪漫情史的文化,若刮去表層,將讓許多人感到幻滅,就像流行歌曲中唱的,覺得“愛情遜斃了”。又如我工作坊的一位年輕女子所言:“如果愛是偉大的,為什么經(jīng)營一份感情關系會那么難?別再叫我要打開心靈,我的心已經(jīng)打得太開,我可不要一再受傷了?!彼裕瑦鄣耐昝勒嫦喟殡S著另一個更棘手的事實——充滿缺陷、剪不斷理還亂的人際關系,我們目之所及盡是巨大的挫折感、悲傷與憤怒。前一分鐘你還感受到心中的愛——覺得敞開、關懷與契合,但下一分鐘,在你還沒回過神來時,卻已經(jīng)和所愛的人卷入了沖突或誤解,結(jié)果竟是溝通無門,翻臉無情。縱使我們的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且真真實實的,似乎也無法經(jīng)常在人際關系中全然、完美地展開?!拔覑勰?,但我不能跟你住在同一個屋檐下”,這是最經(jīng)典的對話,描繪出我們心中純潔的愛與糾結(jié)的人際關系間的痛苦鴻溝。這個落差凸顯了一個令人抓狂的謎團,正如D. H.勞倫斯說的,我們每個人必須“去解答,不然就會被撕成碎片”。這一則謎題往往喬裝成多種面目出現(xiàn)。即使愛一而再再而三來臨,大部分人還是覺得缺乏愛,好比在豐衣足食的國度中忍饑挨餓;愛能帶來巨大的喜悅,愛情生涯卻帶來最大的痛苦;雖然沒有比內(nèi)心的溫暖更簡單、更直接的事了,然而“叫一個人去愛另一個人,是我們最艱巨的任務”,詩人里爾克如是說。就某種意義來說,愛可以征服一切,然而,戰(zhàn)爭卻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主控的角色。孤獨和匱乏的感覺折磨著許多人,這并不是由于愛的補給不足,因為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愛,只是面目不同:你遇見別人時交換的每一個微笑、大部分的話語和眼神,多多少少總含有一些愛的成分,以興趣、感激、體諒、溫馨或慈善的形式流露出來。將每天你和別人的這種交流匯總起來,你會看到一種交互契入的流動維系著你的生命,這就表示愛在運作。詩人里爾克說:“世上除了愛,沒有別的力量?!钡?,如果愛是地球上最偉大且維系生命的力量——就某種意義而言,它當然是的,那為什么愛所射出的光熱還沒能驅(qū)走這席卷世界的黑暗,將地球轉(zhuǎn)化得更為美好?為什么愛那么難以滲入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如果愛是快樂和喜悅最大的源頭,為什么向愛完全敞開、讓愛統(tǒng)理我們的生命有那么難?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在2001年九一一事件之后,世界被重新推向戰(zhàn)爭,我認為這些問題尤顯迫切。美國為了報復紐約和華盛頓的恐怖攻擊事件,讓阿富汗彈如雨下,我感覺世界特別的危脆,幾為仇恨和暴力所傾覆。美國政治領袖發(fā)動了一場難以善了的戰(zhàn)爭,我認為實在不得不重新檢視,為什么人類最美好的一部分——內(nèi)心的溫暖和良善——在這世界上想取得一席之地竟有這么難。我寫過兩本有關在人際關系中覺醒的書:《心靈之旅》(Journey of the Heart)和《愛與覺醒》(Love and Awakening)——敘述如何擁抱并處理人際關系的挑戰(zhàn),視其為個人轉(zhuǎn)化和性靈覺醒的契機。本書策略迥異,著重于探討人際關系問題的根本成因:“所有人際問題之母”——相對愛來說,我們的關系傷痕累累。無愛感坊間有上百種書籍談到各種修復人際關系的方法,有些技巧的確有用,但到某個地步,大部分修補技巧就像石灰補墻,涂抹上去又剝落了,因為它們沒談到所有人際沖突和誤解的根源——無論是配偶、家人、朋友、同事,乃至世界上不同的種族之間,所有人際關系中棘手的問題都可追溯到我所謂的無愛感——一種深植大部分人心中的疑慮:深怕我們的真實面目沒人愛,也不值得愛。由于這種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我們難以信任自己、信任別人、信任生命。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天生就被愛著,也值得愛,就不能盡情付出愛、接受愛,這是產(chǎn)生人際沖突以及常見的大小糾葛之致命根源。難以信任他人,害怕被利用或遭拒絕,隱匿嫉妒或懷恨的情緒,因防衛(wèi)而退縮,爭論或證明我們是對的,容易受傷,容易被冒犯,怪別人造成我們的痛苦——這只是因為我們怕沒人愛或不值得愛而自然呈現(xiàn)的幾種面目。無愛感往往出現(xiàn)在我們以為遭受輕蔑或糟蹋時,怒氣突然一飛沖天,如同飽含猜疑和憎惡的水庫,只等著泄洪,一丁點小事也會誤開閘門。即使富于關懷和慈悲的人們,內(nèi)心也藏有不少無愛感和理直氣壯的怨氣,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一觸即發(fā)。有些夫妻爆發(fā)較早,幾次口角下來,便搞砸了正在萌芽的關系。另一些夫妻的婚姻看起來頗為美滿,無愛感一時尚未宣泄,直到有一天,一方或雙方忽然醒轉(zhuǎn)過來,就會發(fā)現(xiàn)對方眼中并沒有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相處多年的夫妻,妻子說“我知道老公愛我,但不知怎的,我就是感受不到被愛”,并非少見。有時無愛感也表現(xiàn)為不停地斗嘴和斗氣,好像雙方老找理由來生氣:“你為什么不多愛我一點?”舉例來說,我輔導過一對夫妻,他們?yōu)橐韵滦∈驴梢再€一星期的氣。太太替先生沏茶,先生氣她在茶里加牛奶:“我不是告訴過你不要替我放牛奶,我喜歡把茶先多泡一下嗎?”要了解何以如此小事便能掀起軒然大波,就得去找出她的行為在先生那里所代表的意義:在先生眼中,這再一次顯示她的步調(diào)沒有跟他個人和他的需要一致——從他母親算起,他生命中所有的女人都一樣。對太太而言,即使幫他泡茶這種小事都會遭到責難和怨懟,則又一次顯示不管她做什么,都永遠無法贏得他的愛。在這種芝麻綠豆小事之下,潛藏著多年來未獲關懷、不被感激的痛苦,雙方只是將其再次照本演出。人對無愛感執(zhí)迷不悟、絕不妥協(xié),引起我這個執(zhí)業(yè)心理治療師的興趣。盡管許多證據(jù)顯示事實其實剛好相反(我們生命中有很多人真的愛我們),盡管經(jīng)過多少年心理治療或靈修,這種感覺就是在心性中揮之不去。更糟的是,一旦有愛在場,這種無愛感就能抵制、蔑視、破壞愛;我們即使有人愛,也總是覺得不理想——不夠多、不夠好、不是我們要的那種;我們就是不能相信我們真有人愛,也值得愛。這無愛感——預設他人絕不會歡迎我們或接納我們——叫我們拒絕讓愛進入生命,縱使愛明明可以讓我們掙脫出無愛感的掌心。于是,門肯(H. L. Mencken)以挖苦的黑色幽默夸張地寫道:“生命有兩種選擇:保持單身,過得慘兮兮;或者結(jié)婚,希望自己死掉算了?!痹谌穗H關系工作坊念出這段話,總會贏得響亮的笑聲,人們聽到有人一語道破這進退失據(jù)的共同困局,都松了一口氣。在無愛的魔咒下,獨居不免凄慘,因為覺得少了什么,像是被人遺棄了;但婚姻也不能藥到病除,因為與人共住會增強缺愛的感覺,更加恐怖。我們這些心碎的人兒如何才能愈合世代相傳的愛的創(chuàng)傷,從充滿口角、爭執(zhí)的世界中掙脫出來?這是人生——無論個人或群體——最重要的課題,同時也是本書的焦點。愛的本質(zhì)與意義愛可以定義得非常簡單:一種“開放”和“溫暖”的強力組合,叫人真正去接觸,將喜悅帶進生命并心懷感恩,自足于自己、他人和生命本身。開放——心中純潔而且無條件地肯定——是愛的本質(zhì);溫暖則是愛的基本表現(xiàn)方式,從這個肯定自然延伸出來——想要探伸出去并且接觸、契入、滋養(yǎng)我們的所愛。如果愛的開放性像清朗無云的天空,它的溫暖就像自天空直射而下的陽光,放射出彩虹般的光譜,包括諸如熱情、喜悅、接觸、共享、仁慈、關懷、諒解、服務、奉獻、獻身,等等。圣人和神秘主義者說,愛是我們的組成要素;我們被溫暖和開放形塑而成。我們不需要成圣才能理解這回事,只需誠實地看看是什么使生命充滿價值。一旦愛在我們內(nèi)在活起來、動起來,無論外在環(huán)境如何,我們的生命無疑是正中目標、充滿意義。我們覺得保持了聯(lián)系(in touch),連接上了比小我更加開闊的境界,卸下了肩頭隔絕和疏離的擔子,充滿著平靜和美;當愛缺席的時候,即使身處順境,我們?nèi)杂X得悲哀、不對勁、失落,也找不到喜悅,輕易成為虛無、焦慮、絕望的爪下獵物。這簡單的道理也得到神經(jīng)科學研究的肯定,與他人的聯(lián)系會影響到健康發(fā)展、大腦機能、內(nèi)分泌和免疫系統(tǒng)以及情緒平衡??傊?,愛是維系生命、讓生命運作的力量,用印度圣哲尼薩伽達塔(Nisargadatta Maharaji)的話來說就是:“生命是愛,愛是生命。”女性通常認同愛在一切事物中的核心地位,男性則比較不愿意承認這點?!罢垊e把什么事都歸到這一點上?!蔽夷苈牭胶芏嗄行宰x者發(fā)出不平之鳴了:“感受被愛?我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钡囅胍幌拢瑫充N書作家、贏得選舉的政治家、獲得升遷或贏得合約的企業(yè)家,都很滿意自己,這不外是因為有些許愛流過來,以認可、贊美、感謝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即使一位意外在股市獲利的交易商也會覺得上帝在對他微笑呢。事實上,我們?nèi)σ愿叭幦〉哪切〇|西——安全感、成功、財富、地位、權(quán)力、賞識、認可、贊美,多數(shù)都被我們用來填補自身內(nèi)在的空洞——與愛失散才形成的空洞。這些替代性的滿足感不過是我們想要間接贏得愛的手段,并不能真正滋養(yǎng)我們,因為它們并未帶給我們真實的東西,從這點來看,它們有如垃圾食品,不但不能滋養(yǎng)我們,反而加深了內(nèi)在的饑渴,驅(qū)策我們像天竺鼠一樣跑上追求成功的旋轉(zhuǎn)輪,拼命想去贏得一些使自己能夠感到滿足的獎勵。既然愛對于“我的定位”(who I am)如此重要,為什么我們常常覺得和愛隔得遠遠的?各種靈修傳統(tǒng)對于人們?yōu)槭裁幢舜私粣?、世界為什么一團糟的疑問提出種種不同的解釋,比如無明、惡業(yè)、原罪、自我中心或者不明了愛即是天性。但是這種折磨究竟來自何處?心的創(chuàng)傷如果我們誠實向內(nèi)注視,可能會發(fā)現(xiàn)心的周圍有一圈防護層。有些人的防護層就像是厚厚的、穿不透的柵欄;有些人的則像是稍薄、稍輕的護盾,或者他們只是在面臨威脅時采取退縮姿態(tài)。沒有比我們以上討論過的疑慮(沒人會愛、會接受真實的我)更能引發(fā)這種威脅感的了。我們常麻痹或關閉心靈,只不過想逃避這種痛苦。如果我們不知道真實的自己就值得愛,便無法對愛賦以信任,這導致我們背棄生命,懷疑生命的慈悲。我們也許會告訴自己:這世上找不到愛。但更深層的真相是:我們不信任愛,以致難以打開胸懷,讓愛完全進入心門。這樣我們便切斷與自己內(nèi)心的聯(lián)系,加深了缺愛的感覺。與愛斷線,常常是由于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全然的接納——或被漠視,或缺乏調(diào)和感,或受虐,我們?nèi)魶]有感到被愛的手臂環(huán)繞,就會墮入恐懼的魔掌。不恰當?shù)膼酆宛B(yǎng)育,直接影響孩子敏感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由此造成的某種程度的震撼或創(chuàng)傷,會影響他們一輩子。有時候,被愛斫傷、與愛分離的感覺,會通過比較微妙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有些父母看起來很愛子女,實際上卻是在暗暗地或不自覺地用控制或操縱的方式施與愛。還有些父母從不視孩子為不同于自己的個體或另一位獨立存在的人。這樣一來,孩子可能會感覺愛是靠自己的某些特質(zhì)贏來,而不是以真實面目得來。由于他們需要取悅父母,他們會逐漸把愛看作身外之物,只有符合一定標準方能得到。孩子天生懂得保護自己,避免不恰當?shù)膼鬯斐傻耐纯?,于是他們學著退縮或封閉,以遠離痛苦的源頭,心理學術(shù)語稱為“解離”(dissociation)。所謂解離,就是指我們的內(nèi)心在拒絕痛苦、敏感、對愛的需要以及因愛的匱乏而產(chǎn)生的悲傷和怒氣,同時它也在拒絕我們的身體,因為身體是這些感受發(fā)生的地方。解離是兒童各種防衛(wèi)策略中最基本、最有效的一個,但它存在一個嚴重弊病,它阻塞并關閉了身體上兩個主要區(qū)域的入口:位于腹部的生命中樞——這里是欲求能量、性愛、生命力、直觀認知的源頭;以及心靈中樞——這里是對愛進行回應并且對事物感覺最深刻的地方。我們?nèi)舻钟|缺愛的痛苦,便會阻擋愛流入身體,無法吸收使生命旺盛的養(yǎng)料,從而切斷與生命的連接。于是我們就把自己置于一個怪異而痛苦的兩難之境:一方面不由自主地對愛感到饑渴,另一方面卻因為不信任愛而抗拒愛,拒絕對它全然開放。這整個模式——因為不知道真實的我就能得到愛,接著為了防止痛苦而令心麻木,結(jié)果阻擋了愛流入并貫穿我們——就是心的創(chuàng)傷。雖然這道愛的傷口從童年的因緣而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成為更大的靈性問題——與我們愛的開放本性失去聯(lián)系。這個人類的普世創(chuàng)傷,在個人身體上表現(xiàn)為空虛、焦慮、創(chuàng)傷或憂郁;在人我關系上,則顯現(xiàn)為缺愛的感覺,以及隨之而來的不安全感、警戒防護、不信任和怨恨。所有人我關系的問題都從這里產(chǎn)生。愛和心的傷口總是手牽手出現(xiàn),如光影相隨,無論我們愛一個人多深,我們還是難以長期克服懼怕和不信任感。的確,另外一個人把我們點得愈亮,心的創(chuàng)傷愈容易現(xiàn)出陰影,愈發(fā)顯眼。只要沖突、誤解、失望一生起,不安全感便從心的幽暗角落涌出,輕聲地對我們說:“瞧,根本沒人愛你?!痹诩w的層次,人類性靈上的深度創(chuàng)傷,使整個世界為爭斗、壓力、異議所毀壞,每一層次的社群和社會組織——婚姻、家庭、學校、教會、公司、國家——都脫序、對立,這個世界上最嚴重的疾病——戰(zhàn)爭、貧窮、經(jīng)濟不公義、生態(tài)惡化——都源于我們不能相互信任、尊重差異、相待以禮地對話、尋求雙向的了解。所以,這世界上所有的美麗和恐怖都系出同門:有愛還是沒有愛?唯一的創(chuàng)傷就是感受不到被愛,打心底這樣認定,這使我們殘疾、凋萎、退縮。因此,除了少數(shù)生化系統(tǒng)失衡、神經(jīng)疾病之外,名為DSM 的心理創(chuàng)傷的診斷手冊大概會這樣開頭:“此書內(nèi)容是描寫當人們不知道他們有人愛,而感受到、表現(xiàn)出的種種悲慘狀態(tài)?!彼袑簩θ说脑骱?,所有的恐懼、自我中心、溝通問題、性的不安全感,世界上所有的病狀、神經(jīng)衰弱癥、毀滅性行為,整個歷史血腥殘酷的噩夢,都指向一個簡單的事實:因為不知道我們有人愛,也值得愛,我們的心變得冷酷,人類生命的許多悲劇就打這里開始。人們?nèi)舨恢浪麄儽粣壑?,性靈上就形成一個冰冷的黑洞,他們開始相信,自己不具意義、不重要、不美麗、不良善,這冰冷的恐懼之地就是各種恐怖攻擊生起之處——不只是炸彈爆炸,還有我們內(nèi)心和人際關系中的各種情緒性攻擊。外在的恐怖行為不過是內(nèi)在的恐怖心理的外顯癥狀,當人們感覺得不到愛、被糟蹋,便要找人來責怪、出氣。雖然戰(zhàn)事和恐怖主義一般被認為是政治議題,實際上,有愛在體內(nèi)暢流無礙的人是不會扔炸彈的??植乐髁x是與愛失聯(lián)的癥狀,全世界都染上了這個病,跟戰(zhàn)爭一樣。除非我們治愈世代相傳的無愛感來清除這個瘟疫,否則這地球上司空見慣的恐懼和恐怖事件將永遠不能消除?!皩箍植乐髁x的戰(zhàn)爭”是矛盾的修飾語、子虛烏有之事,因為戰(zhàn)爭不可能消除恐怖主義,只會制造更多恐怖,我們只有處于愛的環(huán)境,才會真正覺得安全,無懼攻擊。W. H.奧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在詩中這么寫著:“我們必須相愛,不然會死?!蔽抑烙行┳x者可能會認為將愛的真理帶入戰(zhàn)爭、恐怖主義等政治議題,未免天真、不切實際。戰(zhàn)爭、種族沖突、社會不公義當然需要以政治手段解決,但從另一方面看,各方缺乏衷心的關切和尊重,則終究不能成事,反而會引發(fā)新的沖突。宗教、社會領袖人士都懂得好戰(zhàn)是與愛分離的病癥,因此經(jīng)常強調(diào):要解決問題,愛是個中關鍵。舉例來說,馬丁?路德?金認識到怨恨促使戰(zhàn)爭發(fā)生,疾呼唯愛能治愈斯疾:“世界上的人們早晚必須找到和平共處之道……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從人類沖突中進化出一種拒絕復仇、侵略、報復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基礎就是愛。”這是神圣的情操,但人類如何實際戒除對暴力的癮、停止對愛的嘲諷?我在本書中指出,戰(zhàn)爭由怨氣而來,這怨氣又由愛的創(chuàng)傷而來——于是我們責難他人,拿他人出氣。本書鋪陳出實際路徑,以求深度理解并處理人類的這個核心問題。愛與怨得知2001年恐怖攻擊及其所引發(fā)的戰(zhàn)爭熱,我的第一反應是生氣和義憤,但我馬上看到自己的反應正是困擾我的普世問題。恐怖分子理所當然怨恨美國,美國政府理所當然怨恨恐怖分子。跟敵對的各方一樣,我也理所當然怨恨——怨恨世界對戰(zhàn)爭和復仇上了癮,怨恨各方的仇恨販子。我雖然熱切冀望世界和平,但只要我視恐怖分子和好戰(zhàn)分子是敵人,心懷恨意,我不啻也穿上了戰(zhàn)爭的外衣。我看見自己如何加深怨氣,跟世界上推動仇恨和暴力的力量如出一轍,這促使我投入一連串靈魂探索和內(nèi)在發(fā)掘。我想要理解愛如何由金變成了鉛,于是強迫自己用心長時間觀察怨氣,探究自己如何穿仇戴怨,怨氣如何在人際關系中運作。在這個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因設定了一個對象——跟我作對的某人或某事——而在內(nèi)心找到極大的滿足感,然后羅織對方錯處,同時在理所當然的裁判下,把自己化為受傷的一方。我得承認,這就是不能不心懷怨氣的根由。放眼望去,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人們沉浸在這種怨恨的心態(tài)中,我們的婚姻和家庭、學校和職場,都化作戰(zhàn)場,人們砸下大筆寶貴的生命能量相互爭戰(zhàn)、責難并討要公道。還有“怨恨政治”,政治選戰(zhàn)操弄人們的不滿和憤怒,順手打擊代罪羔羊來贏得選票。同時,在世界舞臺上,不同的宗教和種族也不斷交相責難、報復。這種設定敵方來滿足自己的傾向,也在我們內(nèi)心發(fā)生。也許你每天跟自己的工作打仗,視其為要吃掉你的貪食怪獸;又也許你跟預定要做的事、生活中各種壓力、交通狀況、天氣、如影隨形的沉重感覺,甚至生命本身奮戰(zhàn)。而最痛苦的,莫過于當你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或者成了壞人時,身心之中的內(nèi)在交戰(zhàn)。這會產(chǎn)生巨大的情緒壓力和自我仇視,一些人甚至敵視自己,以至于必須殺掉內(nèi)心想象出來的怪物一樣的自己。為什么即使會毀了自己和周遭的人,我們還非要制造敵人、培養(yǎng)怨氣不可?在恐怖攻擊的余波中,我層層篩出自己對世界的怨氣,辨識出一種熟悉的感覺:我不屬于這世界。這種感覺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童年,在成長過程中,我一直像個外人,因為周圍的大人似乎比較有興趣把我塞入他們的想法中,而不去發(fā)掘我可能是什么樣的人。我母親不讓我做自己,因此我必須把她推得遠遠的。所以,我自幼就將自己與愛切割,提防著愛。如此一來,我學著發(fā)展我的知性能力——至少是某種程度地——以便脫離與愛分離的痛苦。我需要寫作,需要成就感,需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更深層的卻是不假修飾、簡單明了、讓我羞愧又無可抵賴的渴望:我必須承認,追根究底,我最想要的就是去愛和被愛。我在這瘋狂世界的怨氣底層,找到一個無助的孩子,他還不知道愛是唾手可得又安全可靠。雖然我生命中似乎擁有很多愛,而且多年探索并寫作關于人際親密關系的書,但我還是在心中挖掘出一個隱藏的黑暗角落:我不完全信任愛。我看見這就是怨氣生根之處——在這里,世界看起來并不友善,我便與之對立起來。心中與毒害世界的怨氣面對面、硬碰硬,這種怨氣醞釀出所有責備和詰難,最終導致暴力、離婚、家族仇殺、戰(zhàn)爭,我一旦認識到自身無愛感和怨恨之間的關系,便更了解為什么愛總是在人際關系中被扭曲。我還想繼續(xù)發(fā)掘,決定把怨氣問題帶到我教的班上,當時恐怖攻擊發(fā)生未久,恐懼和憤怒仍然高亢。一開始我要求他們專注思維生命中一個面臨壓力的情況,然后我要求他們檢視目前的壓力如何與他們設定為敵對的一方搭上關系。一些人選擇人際關系或工作狀況來思維,另一些人則選取恐怖行動、政府的反應或世界的混亂。學生面對他們設定的敵對事物,每一次心生排斥,就產(chǎn)生緊張壓力,讓他們很受啟發(fā)。接下來,我要求他們看看在交戰(zhàn)中是否發(fā)現(xiàn)對別人有種一直存在的、熟悉的怨氣,然后我要求他們用一句話來形容這種怨氣,用現(xiàn)在時態(tài),以“你……”開頭。這里是一些他們想出來的怨氣宣言:“你想占我便宜?!薄澳悴恢匾曃艺嬲鞘裁礃幼??!薄澳悴魂P心我;你只對自己感興趣。”“你想控制我?!薄澳悴话盐曳旁谘劾?。”“你不尊重我?!薄澳阆霘Я宋??!薄澳悴唤蛹{我,除非我委曲求全遷就你?!薄澳銥樽约汉?,就利用我。”“你不肯對我付出時間和關心?!薄澳阕屛蚁胍c什么都有罪惡感?!薄澳銖牟豢隙ㄎ业拈L處?!碑攲W生輪流描述他們的怨氣時,我們清楚地看出它們都是同一抱怨的不同面目,最根本的悲哀就是:你不愛我,更精確地說,你不愛我之為我。這就是在世界上點燃爭戰(zhàn)的普世創(chuàng)傷。愛是對美的肯定,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知道并確信自己內(nèi)在是美與善。尤其在孩提時代,我們需要別人看到我們靈魂內(nèi)的美,然后像面鏡子一樣映像出來,如此,我們才可以看見并且欣賞自己。而當真我之美沒有被肯定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沒有愛,我們的身心系統(tǒng)便進入休克并且關閉。我們憑直觀認定、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才能成功,卻被我們看不透的原因——或許別人,或許上帝,或許生命本身——給否定了,真令人發(fā)狂!我們知道愛本來就屬于我們,我們需要與愛和諧相處,需要感覺愛充滿、浸透我們……說也說不完。真該怪那個人或那件事!于是我們萌生怨氣,怨別人或生命本身不提供我們所需要的愛,或者怨我們自己贏得不了那份愛。偉大的愛沒錯,我們理當?shù)玫酵昝赖膼?,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quán)利!但問題是,我們找愛卻找錯了地方——到身外去找,到在不完美的人我關系中跟我們一樣負傷、不完美的人身上去找,所以不免沮喪和失望。即使某些時刻,人我關系中完美之愛靈光乍現(xiàn),我們還是不可能在他人身上找到愛的穩(wěn)定泉源。雖然人類的愛往往看起來并不完美,但有另一次元的愛是完美、完整、常備的,它由終極的泉源直接流入心中——我們稱它上帝也好,道也好,佛性也好,事實上,這偉大、絕對的愛——純凈、無條件的開放和溫暖——就安住在我們天性之中。如果說大愛像太陽,我們的傷痕就是云層暫時遮蔽了陽光,幸運的是,正如太陽不可能被云層破壞,我們本然開放和溫暖的心量也不會被摧毀。因此,治療內(nèi)心創(chuàng)傷并不是修復壞損。負傷的心靈更像是迷路——迷失在云層中,暫時接近不了普照的太陽。雖然我們可能整個人生都迷失在云層中,但這并不代表太陽也迷了路或遭受破壞。要治愈愛的創(chuàng)傷,就必須接觸太陽,如此愛方能完成它天生該做的事:照耀在我們身上。讓愛進來大部分宗教勸誡我們要博愛,以矯治人類無愛的問題,他們說:要想被愛,先得去愛?!胺灿械?,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施比受更有?!?。這些靈性生活的核心原則當然蘊涵深刻真理,但另一個真理也正與之靠攏:我們無法給予我們沒有能力接受的東西。正因為大地能夠接受和吸收(從太陽來的光、從天空來的雨水),所以是豐饒的;我們能夠接受愛、浸潤于愛、滋養(yǎng)于愛,才能大量付出;如果我們內(nèi)在無法感受愛,我們怎能真心愛人?如果我們的傷口阻止愛進入,我們又能付出多少?“愛如同照亮”,里爾克寫道,而“被愛如同燃燒”。誰說燃燒不如照亮神圣?如果我們沒有燃燒起來,如何照亮?所以,愛的關鍵就是更加沉浸在愛里,讓愛完全進入我們內(nèi)在,愛才可以徹底地活起來,開始呼吸。即使我們相信上帝就是愛,我們的道德責任是要愛我們的鄰人,但如果我們的“入口通道”關閉或堵塞了,大愛不能無礙地流進我們、穿過我們,這種信仰也不太可能奏效。數(shù)不清的書籍都教我們?nèi)绾螑鄣酶?,本書不同,它將協(xié)助你專注于接納愛的心量,以及如何開啟這種心量。我們常忽略人類之愛的一個秘密:接受愛比付出愛更可怕、更具威脅。在你的一生中,有多少次你不讓別人的愛進來,而向外推?多少次我們宣告我們希望真心被愛,卻常常害怕被愛,難以打開心懷,讓愛完全進來?夫妻因害怕接受愛,往往形成兩極——一方積極追求,另一方退避三舍??雌饋砗孟袷抢淠哪侨撕ε伦寪圻M來,事實上雙方都希望操控自己接受愛的方式。積極的一方用要求、引誘、追求來達成控制——他們就可以不必融化、開放,他們常常害怕接受和響應,所以他們寧愿追求;冷漠的一方用扣壓感情來取得控制。當彼此在抱怨對方時,事實上他們采取的是相同的策略:避免對愛完全敞開的風險。心理靈性的角度我在臨床心理治療師的執(zhí)業(yè)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將心理和靈性原則引入治療和成長的過程,成效卓著。心理工作著重損壞的那部分:我們在人際關系中怎樣受傷,怎樣處理傷口;靈性工作比較著重在本質(zhì)上怎樣才正確:如何開發(fā)我們天性中無窮的資源,活得更海闊天空。如果說心理工作使云層變薄,靈性工作則召喚太陽。本書兼具二者,從心理/靈性(psychospiritual)的角度來轉(zhuǎn)化心靈的創(chuàng)傷。在心理層次,本書提供一套獨特理解和實踐的方法來處理愛的創(chuàng)傷,釋放陳年怨氣,讓愛盡情流入你、穿過你;在靈性層次,本書幫助你開放、在充滿愛的空間里擁抱最困難的經(jīng)驗,更有甚者,能夠讓你契入本性中的絕對之愛,讓愛注入你的生命,由內(nèi)照射出來。在這兩個層次上努力——處理心理創(chuàng)傷,并學習接觸大愛——會幫助你用更寬大而開放的心胸,與自己、他人、生命接軌。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創(chuàng)傷不是過錯、不是缺陷,而是導向羅盤,引領我們走向更偉大的人我契合,于是在愛天賦的完美和人際關系不可避免的不完美之間所產(chǎn)生的張力之中,你會活得更有創(chuàng)造性。本書所有想法和方法都取材我的個人經(jīng)驗和研究以及作為心理治療師的工作中。我發(fā)現(xiàn)在我班上和工作坊分享這些素材,在改善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方面極具成效。在教學中,實地練習可以讓人具體而個別化地將這些素材應用于生活中,變成自己的一部分,但若將這些練習穿插于本文,恐破壞文氣的流動。所以除少數(shù)重要的練習外,我把自己整理的這些練習放在每章之末,如果你有意,每章讀畢,不妨翻到練習部分,自行練習,將會助你整合、結(jié)合一路讀來所獲得的想法。愿所有眾生幸福自在。愿我們知悉自己被愛擁抱著,而能在自身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喜悅,與周遭世界分享。愿我們體察到我們真實的本性是充滿喜悅、發(fā)光發(fā)熱的愛。練習本書中的所有練習證實對參加過我工作坊和訓練班的學員很有幫助。許多練習牽涉到向內(nèi)心檢視并回答關鍵性的問題,你可以用寫筆記或觀想的方式來回答問題。我建議在每一項練習開始前,你先花一點時間安頓下來,深呼吸幾次,并感覺你在自己身體內(nèi)存在。認識你的怨氣這個練習可以幫助你辨認出在生命和人我關系中的主要怨氣模式,從中解放的第一步,就是將這敵意的怨氣模式帶到意識層面。1.心中想一個目前在人我關系中感到困難、壓力或痛苦的情況——與朋友、情人、配偶、同事或家人。2.當你想到這困難的情況,你的身體有什么感覺?它如何影響你?3.當我們和別人沖突,我們常和他們對立起來。你怎樣視對方為敵人?注意一下這敵對的立場如何影響你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舉例來說,你覺得焦慮、緊縮或沉重嗎?)4.問你自己是否又在打一場老舊、熟悉的仗,打了一輩子的仗?它有什么熟悉之處?它怎樣帶你回到過去?在這個情況下你對對方的什么怨氣又跑了出來?用一句話說明,用現(xiàn)在式,以“你……”開頭,并想象你對著那人說。(舉例來說,如“你不了解我”、“你對我并不公平”、“你只想占我便宜”。)5.一旦說出了這怨氣,看看它如何聯(lián)結(jié)到一種老舊、熟悉的“你不愛(了解、欣賞、知道)我的真實面目”的感覺。6.承認這種沒被愛的老怨氣,看看它仍在你內(nèi)心活著,影響自他互動。它像什么?注意不要去批判,只是將它帶出來,攤開來,并辨識它,看看是什么感覺。

媒體關注與評論

心理與靈性的對話由于作者獨特的背景,他的寫作跨越了傳統(tǒng)心理學的藩籬,在心理治療中引入大量的精神修持元素。他喜歡稱自己從事的是“靈性情境中的心理學工作”(psychological work in a spiritual context)或者“心理/靈性工作”(psychospiritual work)。究竟什么是心理/靈性的角度呢?多年臨床經(jīng)驗使作者發(fā)現(xiàn),心理工作可以處理心理損傷的部分;靈性工作則可在深層本質(zhì)上開發(fā)我們天性中無窮的資源,使我們活得更海闊天空。以夫妻咨商為例,他認為典型的美國式思考是找出問題,尋求解決,然后期待相安無事;有些問題固不妨這樣解決,但若一味側(cè)重“解決問題”,恐怕難免錯失檢視內(nèi)心更深處的契機。我們盡可以貼上心理學膏藥來解決病癥,但如果不能探明并解決深層的病因,難保癥候?qū)聿粫粤硪环N面目浮現(xiàn)出來。他的信念是,人我關系中的每個問題都是一個癥狀,顯示你與內(nèi)心更上游的源頭的失聯(lián);每個心理困境也都是一個轉(zhuǎn)機,助我們溯向心靈更深處;而許多用功修行的人士,在心理上其實仍是一名負傷者,因此他得出“覺醒需要伴隨心理學,正如心理學需要伴隨覺醒”的結(jié)論。實際上,西方心理學界很早就注意到東方的心靈修持,20世紀初期,弗羅姆(Erick Fromm)便走入哲學、宗教乃至神秘主義尋求證悟者,沃茨、瓦雷拉(Francisco J. Varela)以及卡巴特-津恩(John Kabat-Zinn)等學者,探索此一議題也都成績斐然。幽閉的無愛之所矢志追求完美之愛的人們,不免要問:“我是不是在追尋不可能?”作者在書中道出如何化不可能為可能,同時彰顯心理層面與靈性層面相互呼應之必要。由于我們生命中的第一份愛的經(jīng)驗多來自他人,我們很自然以為愛來自人我關系,這使我們渴求別人的認同,以躋身于愛。一旦這份關系低于期望值,失望會導致我們認為自己是因為不夠可愛才得不到愛和尊重。這種“無愛感”(mood of unlove)是心的創(chuàng)傷:與其為跛腳的自我形象而自責,不如設定出一個“可惡之人”,羅織對方的錯處——“都是你害我……”將自己化為受害者,以尋求安慰與滿足。自殺炸彈客的行為令人震驚;然而另一種無聲無息而威力更為驚人的恐怖襲擊更叫人戰(zhàn)栗,那就是“無愛感”的引信,自我們內(nèi)心一路延燒,燒出種種情緒性攻擊,甚至燒出情緒自殺炸彈客。愛的相對論與絕對論  無愛感因曲解愛與被愛而來。我們最熟悉的人對人的愛其實只是相對層面的愛,相對意味著一切隨條件狀況而變化。我們每一個人有不同的身體、背景、個性、價值、觀點、需要,也用獨特的方式來對待生命,因此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可避免將一直是二元、對立、不連續(xù)、不穩(wěn)定的。然而進入生命的最深層,我們可以如實承認并接納一切,毫無保留、要求、批判或操控,率直地面對自己的生命經(jīng)驗,也因此而有一顆開放而覺醒的心。這里沒有你我的相對,任何時刻,都可能與任何生命——情人、孩子、朋友、在路上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甚至動物——靈犀相通而流露溫暖和開放。這種生命對生命的愛是絕對的、不設限的、無條件的愛,當絕對之愛在體內(nèi)滾滾流動,我們看到生命有其基本的尊嚴和神圣,并不需要仰仗外界的認可,于是再不會為饑渴(愛的來臨)和恐懼(愛的遠去)所苦。在生命深刻的和諧中,我們知道自己從沒受過傷,也不可能被傷害。我們絕大多數(shù)時候住在相對境界之中,相對之愛縱使不夠完美,然而它擁有絕對之愛所沒有的體溫、肢體接觸、話語和眼神,可以傳達溫柔和善意。盡管它使人我關系出現(xiàn)上下波動,但波峰和波谷各有其美!高點之后接著出現(xiàn)低潮,那是因為我們?nèi)杂袑W習的空間;低點之后高峰又現(xiàn),那是因為受傷之后必有愈合,誤會和隔絕的低點未始不可以是重新了解和契合的跳板。辨明了愛有絕對、相對的分野,就不會到跟我們一樣不完美的人身上尋求完美之愛,同時能夠擁抱自己和他人的“不可能完美”。因為我們了解到,不完美標示著努力的過程,是彌足珍貴的心靈資產(chǎn)。個人與群體的療愈本書既是有關愛與人我關系的,扉頁卻題著“本書為世界和平而作”,這兩者有何關聯(lián)?九一一事件引發(fā)作者撰寫本書的動機,他再一次確定外在動亂行為不過是內(nèi)在動亂心理的外顯癥狀。無愛感是普世創(chuàng)傷,自個人內(nèi)心延燒至婚姻和家庭、學校和職場、政治和宗教,弄得烽煙四起。在群體層面,我們看到“怨恨政治”,政治選戰(zhàn)操弄人們的不滿和憤怒來贏得選票;又有所謂“選擇性創(chuàng)傷”(chosen trauma),有些種族和國家視自己為歷史錯誤和威權(quán)壓制的受害者,所作所為不斷觸發(fā)另一族群的敵意反應,你來我往,永無寧日;還有所謂“對抗恐怖主義的戰(zhàn)爭”,更是一個荒謬而矛盾的命題,因為戰(zhàn)爭只會制造更多恐怖。集體議題仍須自消弭每個人內(nèi)心的無愛感做起——不松開緊握的拳頭,如何手牽手?無瑕之愛做一個完整真實的人,意味著穩(wěn)穩(wěn)站在相對和絕對兩個次元,愿意全心開放并接納我們當下所有的生命經(jīng)驗,深掘生命存在的實相,促成生命的質(zhì)變。因此我們須學著走出情緒反應的慣性模式,在相對之愛中成長(growing up),同時努力于覺醒(waking up),以契入絕對之愛。從下一頁開始,在耶穌基督的誡命、佛陀的教法、蘇菲詩人的吟唱聲中,威爾伍德將帶領讀者走進隱蔽在我們自身之內(nèi)的幽暗地下室,他開了一扇窗,讓開闊的藍天和暖滋滋的陽光流瀉進來,就像音樂流瀉在梅里達人們舞動的臂膀上。

編輯推薦

《完美的愛,不完美的關系》:身心靈導師胡因夢推薦,當代美國心理學巨擘約翰?威爾伍德簡體中文版著作首度面市。整合西方心理治療與東方靈性智慧的杰作。療愈心靈創(chuàng)傷,將完美之愛帶入人際關系的實修指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完美的愛,不完美的關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5條)

 
 

  •   完美的愛,不完美的關系:療愈心靈創(chuàng)傷,值得一讀。
  •   想想其實就是這樣的,愛是完美的,不完美的只是關系。矛盾、失望、不滿,只是把“愛”和“關系”的關系弄錯了。
  •   收益匪淺,解析怨氣,明白完美的愛只在自己內(nèi)心當中!
  •   人在遇到不開心或者遇到麻煩,或者遇到紛爭的時候,都會怨恨這個,抱怨那個。本書交給你一種辦法,就是學會如何看待這些。愛是完美,但關系卻不是。要用愛來善待一切。寬容不幸,那是你隨身帶來的,揮之不去。學會接受,學會愛。
  •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關系不能完美,但可以憑借愛,人去哪個關系變得完美。讀過這本書你就會掌握這種辦法。
  •   完美的愛,不完美的關系讓我清晰地看到了家庭生活、兩性交往中的方方面面,它仿佛是一把挑稱,撩撥開面紗;又仿佛是一盞明燈,照亮前方的路
  •   生活中存在多少看似完美的愛,其實摻雜著各種復雜的關系,如何讓粉繁的關系變得簡單、美好,此書是最好的借鑒。。。。
  •   完美的愛,不完美的關系
  •   書的排版設計很舒服!
    相信絕對的愛,理解相對的愛,接納不完美。
    從而提升自我的人生體驗,活得更加安詳、淡定。
  •   這書用樸實的文字來教我們?nèi)绾潍@得完美的愛。。。
  •   這本書買了很久,一直沒有機會看,今天剛剛拿出來看,“不松開緊握的拳頭,你又如何手牽手?”,什么是完美,其實都是內(nèi)心的一種渴求。
    買這本書,更多是因為胡因夢,她翻譯的好幾本書都買了,感覺都還不錯,等看完在續(xù)加評論。
  •   由于作者獨特的背景,他的寫作跨越了傳統(tǒng)心理學的藩籬,在心理治療中引入大量的精神修持元素。他喜歡稱自己從事的是“靈性情境中的心理學工作”(psychologicalworkinaspiritualcontext)或者“心理/靈性工作”(psychospiritualwork)。究竟什么是心理/靈性的角度呢?多年臨床經(jīng)驗使作者發(fā)現(xiàn),心理工作可以處理心理損傷的部分;靈性工作則可在深層本質(zhì)上開發(fā)我們天性中無窮的資源,使我們活得更海闊天空。以夫妻咨商為例,他認為典型的美國式思考是找出問題,尋求解決,然后期待相安無事;有些問題固不妨這樣解決,但若一味側(cè)重“解決問題”,恐怕難免錯失檢視內(nèi)心更深處的契機。
  •   讀過之后,感到太多的人需要它,于是買來送人。書中對愛和關系的精彩解析,值得每一個喜歡研究人性的朋友去思考。
  •   很喜歡。讓我們明白什么是愛,懂得真正的愛,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在情感上不會再有依賴,得到真正的解脫和自由。
  •   學習心理學知識,珍惜身邊的人,學會愛、懂得愛!
  •   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不為人知的創(chuàng)傷,強烈推薦這本書
  •   這是一本教會人如何放下去愛的書,你不是沒有被愛,感覺不到愛是因為沒有能力感覺到愛。這本書通過一些練習和實例,讓人了解自身的怨氣并一步步感覺到被愛
  •   安得自在,自然完美。
  •   最愛胡因夢,靈修的導師,看了她的書,讓人在塵世中平和安靜了很多。
  •   我們中國的父母往往不是很會表達內(nèi)心的愛,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
  •   教你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
  •   感情受挫時看到了這本書 豁然開朗 推薦給了身邊的朋友 很好的書 能讓人反思自己在兩性關系中犯的錯誤 并幫助思考未來建立更加健康的兩性關系
  •   這是一本讓心靈輕松飛揚的書,讓我們?nèi)畚覀冏约汉蜕磉叺娜恕?/li>
  •   有些例子和我的經(jīng)歷雖然不一樣,但也大同小異。人生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掙扎著生存,渴望別人的在乎、渴望別人的關懷和愛,因為別人的傷害而傷心、難過、自卑,但卻一直沒有正視過自己,把自己給丟了。
  •   看過電子版,覺得很震撼,我們都怕“沒有人愛自己的真面目”,所以拒絕愛。為了更深入探討其真意,我決定買書,慢慢參詳。
  •   看這本書時,是一個朋友介紹的.
    那段時間和另一半處于一個緊張的時候,我不知道如何去處理.
    看了之后,里面的案例,或多或少和我的相似.于是不段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嘗試和另一半修補關系.
    現(xiàn)在,我依然自愛努力中.
  •   盡管我們都知道要去學會愛,并超越愛!但仍舊被愛迷惑!沒關系我會從點點滴滴開始,從愛自己開始!
  •   這書的名字極好,包含了書的全部!書看來可能會有些枯燥,難懂,但把握這標題,就非常清晰了。我們生來都是被愛,通過被愛學會愛,愛自己,愛父母,愛親人,最后愛整個人類,這種博大的愛是我們必須的!好好感悟吧!這書值得看!
  •   讓世界充滿愛,愿世界和平
  •   是一本身心靈方面的好書,雖然對書中的有些東西不能完全的消化理解,但對于專業(yè)的心理學人士和身心靈方面的愛好者有很大的幫助,本人覺得受益匪淺
  •   文筆優(yōu)美流暢像是在看散文,但作者結(jié)合一些實例反映的是一些心理問題,喜歡心理學的還好不喜歡的就覺得沉悶看不懂,這書要靜下心來看思考并感悟。
  •   又是一本關系 ,一定要看
  •   學心理學的一定要好好拜讀,西方心理學正在走跟靈性提升結(jié)合的道路
  •   胡因夢推薦的必買,耶!
  •   本來就很喜歡心理學的東西 看了感覺自己的而信泰嚴重需要調(diào)整
  •   好書,但翻譯比較欠缺,適合有點心理學知識以及尋求證悟者閱讀,否則的話,會看不進去的。
  •   闡述了人內(nèi)心坑洞的填補方法
  •   不是因為裝訂精美,不是因為紙張漂亮,而是,這本書的內(nèi)容讓我眼前一亮,對原本迷茫的東西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當然,我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得到這樣的閱讀感受。但是,我確實得到了。
    讓我知道了,世界為什么在有些人眼里是美好的,在有些人眼里是邪惡的。心靈的力量,就是這么強大。
  •   買這本書的時候處于一個心理低潮期,看完之后,神奇的走出了低谷,讓我懂得了,也更愛惜自己
  •   非常棒、非常有幫助,無可挑剔!感謝作者、感謝譯者!希望有更多被自身困擾的人能看到此書,并從中收益!
  •   本書以通俗的言語,帶給大家一些不同的心靈感受
  •   這個出版社的書 紙張 印刷稍差 翻譯也更值得進一步推敲 但仍然難以本書所釋放出的光芒 推薦閱讀
  •   這本書挺有用的,對于自我意識強烈的人,認識自己,改進自己有很大幫助.
    不過,對于這種自我意識強烈的人,要看一看就改變自己,是不大可能的.得多看看,多警醒警醒
  •   這本書對人生觀有很大幫助,治愈系的書~~~書里說的和我本人都很像??!
  •   這本書看了一遍,覺得好棒。又接著買了一本送給朋友。希望更多的人受益!
  •   關于心靈成長的書,值得看看。
  •   這是買的第二本了,送朋友的,堅持看下去是不容易的,可能略有些枯燥,但是一旦堅持了,就會得到心靈的洗滌!
  •   觸及心靈,促進成長的好書啊
  •   給我方向 不再迷茫
  •   勵志心理書籍,有助個人成長
  •   關于心理成長方面的書籍
  •   胡老師推薦的書都值得讀一讀哦
  •   別人推薦的,
  •   還未看,因為是別人推薦的,所以就買了。
  •   人性被寫的很透徹!耐人尋味!
  •   一般,只是不是我喜歡的類型。談論的是人作為本我,最真實的我得到他人喜愛的原理和方法。沒看完....
  •   在關系學中,這是比較容易懂的書,有無心理學基礎,都能有收益。
  •   幫朋友買的,她很喜歡。一個奇女子的思想。有機會好好讀讀。。。
  •   當當送貨很快,很方便!收到書就迫不及待的翻來看,正在仔細研讀中!
  •   很喜歡,這本書很棒。
  •   自己買的,還沒看就被男朋友拿去看了,他看完了我才看的,不錯的一本書,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
  •   很好的一本書,剛開始有些看不進去,但是很適合現(xiàn)在的年輕夫婦們看。
    特別是80后小夫婦。
  •   這本書挺好的、值得看
  •   書很好!這類書籍內(nèi)容沒的說,重要的是翻譯者是否能傳達原作者的意思。這本書翻譯很好!
  •   這本書本來是買給上初中的外甥女的,但我看了以后決定,還是留給自己看吧。內(nèi)容不是很適合10幾歲的孩子。
  •   活動買的,價格實惠
  •   書雖然還沒看完,但內(nèi)容還是挺好的
  •   每次心情不好就看下,但是好像效果不是特別的大,可能這不是我愛的類型的書吧
  •   一翻開就會讓自己有打破常規(guī)的想法,更好地發(fā)現(xiàn)自己,洞見自己
  •   還沒看 書質(zhì)很好
  •   書的質(zhì)量很好!物流也換快!
  •   用心感悟
  •   可以參照書上的練習做,自我成長,讓自己的生命質(zhì)量更好
  •   寫的很不錯~呵呵~
  •   還沒看,封面不錯
  •   還未讀。
  •   剛看了一半,感覺很好,繼續(xù)。
  •   一直想買,還沒看過,應該不錯
  •   看完很坦然
  •   還沒有看完但是感覺不錯哦
  •   還好啦,還沒有看到
  •   這批買 的書很多,還沒來得及看
  •   不是很直觀
  •   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書
  •   幫朋友買的,還行,挺滿意的
  •   一次買了好多,很便宜,書還沒看,很期待
  •   一本很好的書,很現(xiàn)實,我受益匪淺
  •   還沒看內(nèi)容,但從紙張品質(zhì)價格上看,還是很接受的。
  •   書剛拿到,封面很好,簡潔大方
  •   我覺得很不錯,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從而去改變,真的,有時候總覺得有些事是天生如此。其實更多的是在于自己去理解,去改變
  •   發(fā)貨很快,值得再細細品讀~
  •   書沒有任何瑕疵,值得一讀。
  •   內(nèi)容分析的挺好的,但是為什么總感覺這書是盜版的。紙的質(zhì)量不怎么好
  •   送給朋友的,希望能給他鼓勵
  •   講的很有道理,不錯。
  •   開卷有益,讀一讀總是能有收獲,思考一下收獲更大?。?!
  •   胡小姐翻譯的書大多上乘,必看
  •   此書還沒看完,不過收獲很多,
  •   改朋友買的
  •   非常不錯!值得學習!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