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深圳報業(yè)集團出版社 作者:以馬內(nèi)利修女 頁數(shù):259 譯者:華宇
Tag標簽:無
前言
以馬內(nèi)利修女(Soeur Emmanuelle),比利時人,在歐洲具有崇高的地位,被尊稱為“窮人的守護天使”。她生于1908年,現(xiàn)年99歲,不但是法國人最尊敬的女性神職人員,而且在每年的民意調(diào)查中,始終是最高知名度暨最受歡迎的女性公眾人物。 以馬內(nèi)利修女擁有哲學與宗教學文憑,及巴黎索爾本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31年她正式進入錫安圣母院教會(Congregation de Notre Dame de Sion),直至1970年,長達40年在土耳其、突尼斯與埃及教授文學。1971年起,63歲的她決定專心致力于協(xié)助埃及窮人,先后深入亞歷山大、開羅郊區(qū)擁擠的貧民窟,終日與以拾荒維生的窮人、垃圾、家畜為伍,協(xié)助貧民窟建設(shè)學校、診所、養(yǎng)老院。 她是如此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渾然不覺老之將至,直到88歲被上級強迫退休為止。她目前住在法國南方一所養(yǎng)老院中,只要行有余力,仍舊為消弭貧窮而四處奔走。除了經(jīng)常受邀到歐洲各地舉行講座,分享在世界各地工作的親身經(jīng)驗,呼吁年輕人要有廣博的世界觀之外,她也負責聯(lián)系和協(xié)調(diào)20世紀90年代成立的“以馬內(nèi)利修女之友協(xié)會”(比利時、巴黎和瑞士都有分部),發(fā)揮她的影響力,游說不少政治家與企業(yè)家共同幫助更多的窮苦兒童,并繼續(xù)埃及貧民窟以及蘇丹、黎巴嫩、菲律賓等遍布世界20多國的救助與建設(shè)工作。此外,她也積極參與幫助法國地區(qū)的未婚媽媽、流浪漢及孤兒?! ∫择R內(nèi)利修女的個性剛烈,精力旺盛,渾身散發(fā)出強烈的迷人神采。80歲的她,在埃及服務時,經(jīng)常會忘情地跳到海里和孩子們一起游泳。她雖是天主教修女,卻也推崇伊斯蘭教、佛教及其他宗教所強調(diào)的人性及互愛精神??吹絿啦抗賳T,她就直言勸他們停止制造武器外銷。遇見教會團體,她就建議教士們晚上偶爾到橋下過夜,才能體會孤苦無依、無家可歸者的心靈處境。在飛機上看到一群到東南亞嫖妓的歐洲觀光客,她會氣得七竅生煙。當開羅政府的承諾跳票之后,她急沖沖飛到瑞士緊急募款,并放話說若籌不到足夠費用讓貧民窟的診所如期完成,她打算帶頭去搶銀行……閱讀她的著作《貧窮的富?!?,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她熾熱的關(guān)愛和深厚的同情心,以及她對非正義現(xiàn)象毫不妥協(xié)的強硬姿態(tài)與積極的行動力?! 《嗄陙?,在法國IFOP民意調(diào)查機構(gòu),針對“法國最高知名度暨最受歡迎人物”的調(diào)查中,以馬內(nèi)利修女一直是排名居前的女性。IFOP民意調(diào)查機構(gòu)負責人說:“有意思的是,正當教會的影響愈來愈小,上教堂的法國人愈來愈少時,卻有那么多人把票投給了一位老修女,把她視為自己的至尊與至愛。這樣的結(jié)果無疑說明了,人們尊崇的是她的價值取向,而不是她的身份或職業(yè)。” 高齡99歲的以馬內(nèi)利修女,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在2005年1月初。她在法國第一電視臺的晚間新聞中,針對南亞海嘯世紀災難發(fā)表談話,呼吁各國政府大幅放寬認養(yǎng)兒童的法規(guī),以讓更多無依的受難兒童,能找到一個溫馨的家…… 《活著,為了什么》是以馬內(nèi)利修女2004年的最新作品,書中她以法國17世紀著名的天才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及思想家帕斯卡的著作《沉思錄》為主軸,娓娓述說自身將近一個世紀的追尋旅程。一位是當今最受敬重的修女,一位是在歷史時空中永恒不朽的神學及哲學大師,兩顆燦然發(fā)光的偉大心靈,在本書的字里行間深刻交會,為忙亂而焦慮的現(xiàn)代人指引著安身立命的方向。 在世局喧嘩而浮動的時刻,你我都需要這樣安靜而清晰的心靈之聲!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法國弗拉馬里翁出版社分別于2002年與2004年出版的以馬內(nèi)利修女的《貧窮的富?!泛汀痘钪?,為了什么?》的合集?! ≡凇痘钪?,為了什么?》中,作者以法國天才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思想家帕斯卡的《沉思錄》為主軸,深入探討了人生存的意義。在以馬內(nèi)利看來,帕斯卡的思想分為三個范疇——物質(zhì)的范疇、精神的范疇和心靈的范疇,而帕斯卡思想以及人類歷程的高峰,是在心靈的范疇即愛的范疇里。正是愛,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和永恒的重量;只有愛,能夠讓我們帶著我們的偉大和可悲,繼續(xù)生活在喜樂之中?! 《凇敦毟F的富?!分?,以馬內(nèi)利修女則分享了她對真正富裕的發(fā)現(xiàn)——施予和接受大量的愛,以及獲得幸福的步驟——拋卻外在的富裕,接受匱乏的生活;走出空洞的自我,以便走向他人。以馬內(nèi)利修女自己正是拋卻物質(zhì)而讓生命獲得全面綻放的最具說服力的證人。
作者簡介
在2004年法國舉行的最受喜愛女性評選活動中,出人意料,法國人心中最受喜愛的女性,既不是美麗的蘇菲·瑪索,也不是法國寶貝朱麗葉·比諾什,而是已經(jīng)95歲高齡的以馬內(nèi)利修女。
以馬內(nèi)利修女(Soeur Emmanuelle)原名瑪?shù)律?#8226;桑剛,1908年出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1928年正式宣誓成為修女。正如以馬內(nèi)利的名字一樣,以馬內(nèi)利修女一生踐行著“神與我們同在”的上帝的旨意,幾乎將畢生精力都獻給了窮苦人士。尤其是1971年在她即將退休之際,由于目睹開羅拾垃圾者的艱苦生活條件并為之震動,決定從此生活在他們中間,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1993年,她以85歲的高齡被迫“退休”回到法國后,繼續(xù)為貧窮人士奔走,她的事跡開始逐漸傳播開來,成為繼特蕾莎修女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女性。
書籍目錄
可敬可愛的以馬內(nèi)利修女活著,為了什么 關(guān)于帕斯卡 前言 對意義的焦慮 第一章 思想與物質(zhì) 第二章 吊詭的理智 第三章 享受 第四章 解放 第五章 愛的行動 第六章 “一切是一,每一個都在另一個之中” 結(jié)語 泡沫與永恒貧窮的富?!∏把浴∝毟F與富裕的吊詭 第一章 貧窮的丑聞 第二章 與窮人一起 第三章 貧窮的富裕 第四章 選擇貧窮 第五章 與貧窮的基督相遇 第六章 神的選擇 第七章 生命的喜悅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思想與物質(zhì) 1923年的一個秋夜,我即將與帕斯卡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當時,我快滿15歲。我并不知道那一年恰巧是這位思想家誕生300周年紀念。我也沒料到,他會在我的人格發(fā)展上扮演關(guān)鍵角色。我會是今天這副模樣,一個偶爾舉止有些怪異的人,部分原因得歸功于他。要闡述生命中這個重要經(jīng)驗,自然得提到帕斯卡思想的第一個范疇,也就是物質(zhì)的范疇,以及人心中高漲的覬覦之情。 我是一根能思維的蘆葦! 那個時候的我,正值年少輕狂的發(fā)育期,四肢不斷抽長,臉上長滿了痘痘,一頭亂發(fā),噘著嘴巴,一副已經(jīng)看透一切的樣子。我對一切不滿,凡事都成為我批評的對象。我已經(jīng)開始體驗到在我一生中透過各種不同方式不斷折磨我的感覺:感到自己老是氣憤揮拳,老是在撞墻,老是在各項事物上被迫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 ∥液图胰俗≡诓剪斎麪柕囊粭潣欠坷?。一樓是母親的辦公室,她在父親過世后接管內(nèi)衣工廠。二樓飯廳隔壁的房間則是我和弟弟做功課的地方。一天,我認為弟弟對我干擾太大,決定將書桌搬到三樓空間寬大的浴室窗戶旁邊,也因此躲過家庭老師露西小姐的控制。我無法忍受任何形式的監(jiān)督。生性懶惰的我(至今依然如此),經(jīng)常偷看一些不入流的愛情小說。 我還有另外兩大消遣:一面大鏡子讓我可以盡情暢快地欣賞自己,我總是對自己長得不夠美麗深感懊惱。隔著窗戶,我還看到一位男孩的身影,他和我一樣,也是埋頭在教科書堆里。很不幸,他離我太遠,我沒法跟他打招呼。但他仍讓我開啟了一籮筐的奇思幻想:他英俊嗎?臉長什么樣子?他幾歲?叫什么?還有,他有過哪些奇特經(jīng)歷?我的想象力不斷地、盡情地奔馳著?! ∥野l(fā)出哀怨的嘆息,打開塞得鼓脹的書包,先抽出一本,哦,是法文翻譯成希臘文的練習!簡直無聊之極,晚一點再來弄吧。另外一本,是將《伊利亞特》(Ilid,也譯《木馬屠城記》)從希臘文翻譯成法文的作業(yè)——有趣多了。事實上,我運氣很好,治理學校的“馬利亞姐妹會”為女學生們開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課程。這在比利時堪稱創(chuàng)舉,因為那個時候,只有男生可以學習這門學科——盡管如此,上大學仍舊是男孩子擁有的特權(quán)。因此,我有許多年的時間接觸了像維吉爾(Virgil,公元前70年至前19年,古羅馬偉大詩人,曾寫作田園詩與巨著《伊利亞特》,但丁在《神曲》中以他為人類智慧的代表)、荷馬和柏拉圖這樣的天才,他們對于善與美的教導(也就是希臘文kalos kagathos,美的與好的人,亦即完美之人),是我每天的精神食糧。我喜歡遵照福列松老師要求的,用優(yōu)雅、嚴謹?shù)姆ㄎ膩矸g尤利西斯的冒險故事。我感覺這個練習促進了我智力和精神的發(fā)展。我有時會很有成就感,發(fā)現(xiàn)自己能將每個字詞忠實地翻譯出來,不因個人詮釋而改變、扭曲原意。當翻譯作業(yè)一完成,我從書包抽出第三本書。這會兒又是什么呢?有一頁文學作品要讀。希望不會太枯燥! 我打開中古世紀到現(xiàn)代文學選集的厚書,深呼吸一口氣后,開始讀起來:人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柔弱的東西?! 『?,終于有個人講些還算有意思的話!還有什么東西比蘆葦更柔弱呢?一絲微風都能讓它彎腰折枝。人是一根蘆葦,我是一根蘆葦。我不敢大聲承認,可憐的瑪?shù)律?hellip;,我其實是多么脆弱??!我有時會大發(fā)脾氣,絲毫不能掌控情緒,也無法敦促自己做事持久不懈,一點雞毛蒜皮的事都可以讓我氣餒,比方說一個我無法立即抓住字義的拉丁文或希臘文,一頁稍微困難一點兒的物理,一篇題目說教意味濃厚的作文等,簡而言之,都是一些我不喜歡的東西。和所有同時代的人,特別是工作、煩惱還沒有多到讓焦慮變得麻痹的青少年一樣,我也被難以解決的問題所困擾、糾纏。人活著是為了什么?一點意義也沒有。讀書為了什么?總之以后得工作。人到世間走一遭是為了什么?我們不知道我們將往何處去,也不知道為什么要活著。這是一條堵塞的死路,不僅乏味得不得了,甚至蠢極了?! ∥铱粗巴?,對面屋頂上,一只大黑貓正慵懶地伸了個懶腰,將頭埋在手腳當中,白色的胡須在風中微微顫抖著。它正恣意地享受黃昏時分依舊暖和的陽光。當貓咪多好!盡情享受當下,滿足感官。沒有煩惱,只要有的吃、有的喝、有的睡就好。至于貓媽媽,只要能夠感覺到小貓咪靠攏在它身邊吸著奶,就心滿意足,根本不用管什么上學念書! 我從胡思亂想中回過神來,回到帕斯卡的文章上: 人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柔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維的蘆葦?! ∥掖蟠蟮卣痼@。人是柔弱的,沒錯,可是他卻能夠思維。霎時,我眼前涌出一道光:那只貓,不會思維!我內(nèi)心蠢蠢欲動。我不是動物,而是人。是的,我像貓一樣會呼吸,但我是能思維的人。我開始有了這樣一個意識:我能夠思維?! ∥矣靡话闵倥赜械姆磻绞剑屵@個發(fā)現(xiàn)變得驚天動地,仿佛這是個怪異的新發(fā)明:我的生命賦有這個奇妙的能力,也就是“思維”。我重復著這個詞,思維!它讓我整個身體和靈魂都灼熱起來。頓時之間,我感到自己的價值比貓咪要高千萬倍。動物終歸是動物,人呢,則會思考!我天真地雀躍歡呼:我不是貓咪,我因思維而存在! 這一次,我充滿渴望地重新拿起書本繼續(xù)閱讀下去: 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置他于死地。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比置他于死地的宇宙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終將死亡,也知道宇宙比自己更具有優(yōu)勢,然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 什么?與浩瀚的宇宙相比,我這根可憐微小的蘆葦,盡管軟弱、狹隘,仍舊擁有無可限量的價值與高貴。我像喝了酒一樣愈來愈陶醉。我以前認為愚蠢極了的生命如今有了意義:突然之間,我逃過了黑洞,逃過了我徒勞對抗的困境。是的,我要活著?;钪?,來發(fā)展我那會思維而且超越宇宙界限的生命。我頓時感受到,我的生命不僅沒有因為我的軟弱與無能而一無是處,相反的,它的價值和高貴就在我的生命本身,以及它讓人獲得解放的能力之中。我因自己此刻站在讓人意想不到、能夠開啟新視野的大門門檻前而神魂蕩漾。誠如我將在稍后加以說明的,我預感到人雖然軟弱,卻能夠成為這個輕易就能把人毀于一旦的宇宙的主宰。啊,我逃脫了! 我繼續(xù)讀完這段文字:因而,我們?nèi)康淖饑谰驮谟谒枷?hellip;…因此,我們要努力好好地思想:這就是道德的原則?! ∨了箍ㄒ龑覀兊侥膬喝ツ??他從蘆葦說起,最后談到了道德!這是一個多么冷漠、多么令人掃興的詞啊!就像是在我激昂的熱情上頭澆了沁涼的冰水一樣。我已經(jīng)提過,我不能忍受任何義務和約束。我早在“六八運動”…開始之前就服膺了他們著名的口號:“禁止去禁止!”道德象征了鉗制你的枷鎖,阻止你朝想去的方向跑,阻止你抓住眼前的歡樂,一言以蔽之,阻止你有任何的享樂。說到底,最吸引人的反而是被禁止的東西。每當禁止我做某件事時,我皮而感到一股難以遏止的欲望,更想盡快去做。“禁止”就像鹽巴、辣椒一樣,讓食物變得有味道,讓舌頭有刺激感,讓人感到興奮。相反的,舉凡任何美德之事,都讓人心生厭煩。人只活一次,應該盡情享受所有果實的滋味。“有教養(yǎng)”好女孩的理想典范讓我感到憎惡。“這不是有教養(yǎng)的女孩會做的”之類的話會讓我立刻起反感。對此,我總是回以“我嘛,就偏要做”這種放肆魯莽的話,還會傲慢地加上一句:“而且,以后就會有人跟著這么做。”我這種態(tài)度是打哪兒來的?毫無疑問,我想自己做判斷善惡的唯一法官,不受任何約束的羈絆。人們通常會把嚼子套在動物的嘴巴上來控制它。我是一頭野獸,還是一個自由的女人? 帕斯卡到底想說什么呢?他不是那種“嚴厲斥責”型的人,而是邀請我好好思考。因此,我要尋求的不是一個具約束力的規(guī)則,而是一個具建設(shè)性的思想,能夠讓我在“高貴”中茁壯成長。那么,難道這就是“道德”:力圖賦予自我更多的人性、增長屬于人性的尊嚴、成為一個具有“會思維的蘆葦”特質(zhì)的人,并且就此進入一種具開放性的道德,一種能夠解放任何狹隘平庸事物的道德之中?我意識到,原來我一直局限在我的自我意識之中,只關(guān)心我自己的感受。這樣的生命,說穿了,是令人厭煩而悲哀的?! ∏嗌倌?mdash;—我今天對青少年問題尤感關(guān)切——有時會有靈感閃現(xiàn)的時候,會在某個瞬間領(lǐng)悟到一套生命哲學。說來可能令人震驚,但在我的生活圈里,沒有人了解我的不快樂、我的疑問、那條我感覺被囚禁其中的幽暗隧道,以及我那總是充滿矛盾的性格。事實上,我的生活平坦順利,和家人過著相當安逸的日子,可是,為什么我對一切如此百般刁難、總是不高興呢?讀到帕斯卡的書時,我終于隱約感覺到,自己正跑在一條寬敞的道路上,終于有個不一樣的東西出現(xiàn)了!如果道德能夠不建立在一些命定規(guī)則的基礎(chǔ)上,而是在良善思維的原則上的話,因為思維理當是自由自在的,那么道德就只能是自由的、擴張的、充滿喜樂的。因此,“真正的道德會嘲笑道德”。 太陽開始隱沒,屋頂上看不見貓咪的蹤影了。當夜晚降臨時,我由閱讀帕斯卡,展開了漫長的旅程:日復一日地奮力抗拒,讓自己這根柔弱的蘆葦不隨風擺動;借著思維的力量來發(fā)現(xiàn)和諧、平衡生命的泉源。關(guān)于這個平衡,拉丁格言中的“在合宜健全的身體里頭的合宜健全的精神”(mens sana in corpore sano)是非常貼切的描述。小心!這條路上可是布滿荊棘。不論是合宜地使用身體或是合宜地使用精神,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達到的。 首先,邪惡思維俯拾皆是。各式各樣的極權(quán)主義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灰暗和極端的例子。以某個假理想的名義,人們竟然屠殺數(shù)千甚至數(shù)百萬人。有人甚至把自己的死當作獲得榮耀的工具。有些人以自殺作為摧毀和他持不同意見的人性命的方法,他以為自己是英雄,而在支持他的人眼里也是一號人物,是為某個神圣使命殉難的“烈士”。對他來說,他所從事的是非常偉大的行動,他對這個行動完全不抱任何懷疑。不論是在政治的領(lǐng)域(如希特勒),或是宗教的領(lǐng)域(如某些誤入歧途的教徒),崇拜偶像經(jīng)常是思維偏差的根源:人們把某個思想變成了神。自此,此善不僅勝過眾善,同時將某惡轉(zhuǎn)變?yōu)橐环N“超善”。人們被催眠到了喪失理智的地步?! ∪欢鶕?jù)我剛才引述的格言,精神與身體是不可分割的。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里的神圣化必然會影響到其與身體和物質(zhì)之間的關(guān)系。在納粹意識形態(tài)體系里,有一個純潔的優(yōu)等種族,借由血緣說和自然法則說被加以神化。對某一優(yōu)等種族的神圣化,連帶地把“種族凈化”的行為合理化了。換言之,消滅人類社會中所謂的不純部分,首當其沖的就是猶太人。對自命為“教徒”的恐怖分子來說,人先天就是不純凈的,然而,當他為某個神圣理由自我犧牲一切時,他將獲得凈化和升華,并因而上天堂。因此,他們會透過一項死前的禮拜儀式,先把自己的身體準備好。在獻祭的儀式中,即將殉難的烈士會除去身上所有毛發(fā),再灑上香水。面對這樣一種思想的敗壞,我們會恐懼得直打哆嗦,它的信徒卻是充滿仰慕地顫抖。的確,神圣會使人產(chǎn)生一種強大感,遠遠超過人不過是一根蘆葦——即便是一根能思維的蘆葦——的體認?! ≡谶_到這個噩夢般的極端之前,每個人不都應該留意自己的推論所可能產(chǎn)生的偏差嗎?因為推論很容易就將某個思想變成絕對、完美的思想。我們只消偶爾聽聽自己的言談就可以知道——我們所迷戀的是,我們的言論能夠反映出自己的強大形象,但對相反意見中所存在的真理卻視而不見,更遑論對支持這些相反意見的人?! ≡诹硪粋€對立面上,不管在哪一個社會,人要擺脫對身體、對肉體之美的沉溺,要擺脫金錢和權(quán)力的誘惑,同樣是非常困難的!在這點上,帕斯卡依然是我的燈塔:他承認物質(zhì)的確有誘人之處,但也有局限性,他進一步指出了我們和物質(zhì)之間該有的適切合宜的關(guān)系。 思索物質(zhì) 在帕斯卡眼里,物質(zhì)乃是一切不屬于“精神”的東西。我們可能會以為,生活在17世紀的帕斯卡,會將一切與智性無關(guān)的東再都視為微不足道。對我來說,最具深長意味的并不是因為帕斯卡是數(shù)學家、物理天才,而是作為一位思想家,他一點也不蔑視物質(zhì)。他寫道: 讓人去思索整個自然界的崇高與宏偉吧……讓地球在他眼中,比起太陽所描繪的巨大軌道,就像是一個小點吧;讓他震驚于那個巨大軌道本身,比起蒼穹中運轉(zhuǎn)的恒星所環(huán)繞的軌道來,也只不過是一個十分細微的小點罷了?! ∮钪娴暮棋c壯麗既吸引了帕斯卡,又叫他困惑不已!大自然把原始面貌展現(xiàn)在人的面前:天地的雄偉和廣大讓人感到渺小,近乎卑微。相較于數(shù)億的星斗與星系,人不過是一個極其渺小、微不足道的點! 這還不算什么。人不只在抬頭仰望天空時,看到宇宙的浩瀚無垠,同時,腳下也裂開許許多多無限微小的深淵。因此,人天生就是“無和全之間的一個中間項”。當然,無限大對人來說是立即可見的,而現(xiàn)代物理也早讓我們習慣在有如原子大小的尺寸里面看到: 浩瀚宇宙之中,每一個宇宙都有自己的蒼穹、自己的行星、自己的地球,其比例與這個可見的世界是一樣的?! ∪司瓦@樣失在這兩個同樣令人眩暈的無限之間。猶有甚者,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認清它們。 ……
編輯推薦
《活著,為了什么?》繼特蕾莎修女之后,又一位令世界感動的女性,以她近一個世紀的人生經(jīng)歷向我們娓娓道來:物質(zhì)的消費無法解除生命的焦慮,精神的思維也無法克服存在的孤寂,唯有愛的行動,在關(guān)切、付出和分享當中,生命才得以完整,人類靈性的光芒才得以晶瑩綻放。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