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黃山書社 作者:喬秋穎 頁數(shù):322
Tag標簽:無
前言
第一節(jié) 本課題的意義二十世紀前期,王國維在《
內容概要
原斯學所以能完密至此者,以其材料不過群經、諸子及漢魏有韻之文,其方法則皆因乎古人用韻之自然,而不容以后說私意參乎其間。其道至簡,而其事有涯;以至簡入有涯,故不數(shù)傳而遂臻其極也。 本書由為黃山書社出版。包括有前言、江有誥生平及著述、江有誥古音學方法考察、江有誥古韻分部研究等八章內容。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jié) 本課題的意義 第二節(jié) 江有誥古音學的學術背景特點第二章 江有誥生平及著述 第一節(jié) 生平及學術經歷 第二節(jié) 主要著述第三章 江有誥古音學方法考察 第一節(jié) 考證韻腳字 第二節(jié) 歸納諧聲偏旁 第三節(jié) 等韻分析 第四節(jié) 聯(lián)系與比較 第五節(jié) 通過注音表明韻部第四章 江有誥古韻分部研究 第一節(jié) 古韻二十一部 第二節(jié) 江有誥古韻分部的特點第五章 江有誥對古韻平入關系的研究 第一節(jié) 清代學者對古入聲問題的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入聲表·凡例》研究 第三節(jié) 《入聲表》中各韻部平入關系研究第六章 江有誥古音學理分析 第一節(jié) 江有誥音學理論介紹 第二節(jié) 江有誥的古聲調說 第三節(jié) 合韻、通韻、借韻說 第四節(jié) 江有誥對古代音值的推測第七章 江有誥古音學與其他學者古音學的比較 第一節(jié) 與江永《四聲切韻表》的比較 第二節(jié) 與戴震《聲類表》的比較 第三節(jié) 與王念孫古音學的比較 第四節(jié) 江有誥對段玉裁古音學的改進 第五節(jié) 《音學十書》中所彰顯出的清代優(yōu)良學風第八章 江有誥古音學的地位、影響及其不足 第一節(jié) 學界對江有誥古音學的評價 第二節(jié) 江氏古音學對后代古音學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江有誥古音學的不足之處參考文獻附錄 幾家詩韻比較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盡管顧氏的篳路藍褸之功不可磨滅,但顧氏的錯誤還是明顯的,如韻文材料時代定得太寬,用漢代后期甚至南北朝的例子來證明先秦古韻;疏于審音,不加詳辨。在《詩本音》、《易音》中有時誤以非韻為韻、以韻為非韻、誤以合韻為同韻、誤以換韻為同韻。故而分部不精,字的歸類不盡妥當。江永認為他“考古之功多,審音之功淺”,所以要由江永自己來做“彌縫”顧氏古音學的工作?! 〈送?,顧氏雖知古今語音有異,但其指導思想不正確,自序中說“天之未喪斯文,必有圣人復起,舉今日之音而還之淳古者”,可見其信古、泥古的一面。“時有古今……音有轉移”的觀念還不算徹底。 ?。ǘ┙赖墓乓魧W 清代大儒江永著有音學三書——《古韻標準》、《音學辨微》、《四聲切韻表》?!豆彭崢藴省肥菍iT講古韻的書,《四聲切韻表》雖然是談《廣韻》聲韻部類的著作,但能體現(xiàn)江永對古韻系統(tǒng)的認識,從他對中古音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的上古音系統(tǒng),尤其能體現(xiàn)上古音入聲與平上去的對應,所以也是研究其古音學的重要根據(jù)。顧炎武的分部失于疏漏,江永考核《詩經》押韻,進一步將古韻分為十三部,將顧氏第四部一分為二,第十部一分為二,將顧氏第三部和第五部兩部變?yōu)槿浚阮櫴霞毭?。江氏在十三個陰聲韻部和陽聲韻部之外,還分出八個人聲韻部,入聲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同時又從等韻的角度將它們與陰聲韻和陽聲韻聯(lián)系起來,江氏為此提出了“異平同入”之說。在選材范圍上,江永之前研究古音的人多不區(qū)分時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