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作家手跡經眼錄

出版時間:2007-2  出版社:上海遠東  作者:張澤賢  頁數:327  
Tag標簽:無  

前言

  2006年年初,拙作《民國書影過眼錄續(xù)集》正在定稿之際,上海遠東出 版社的編輯黃政一先生打電話來——這電話,也便決定了這本《現代作家手 跡經眼錄》被獲準“出生”的命運。 說得更準確些,決定此書命運的,是政一兄的一個“靈感”。他告訴筆 者:當他看到《民國書影過眼錄續(xù)集》中《作家書簡》那篇文章,以及所附 的4幅現代作家手跡時,居然會怦然心動!情緒也隨之激動,自言自語,突口 而出:“此書可以一做,肯定能寫出新意,有可讀性;而且對現今專門收藏 名人手跡者,也可作為工具書來核實查對,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電話另一頭的筆者,心頭同樣怦然一動:靈感的默契,居然幾乎是在同 一個時段產生。筆者高聲對著電話說:“我們產生共鳴啦!” 接著,便在興奮之中進行多次探討與策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確定了 書的框架,于是動手查找與中國現代作家有關的文字與圖片資料,并開始了 充滿情趣而又艱辛的撰寫歷程…… 《現代作家手跡經眼錄》,并非憑空臆想而成的東西,它的產生是有其 “血脈”和“母本”的。這“母本”,就是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二月由萬 象書屋初版的《作家書簡》,當時的印數是5 000冊,但此書現在已經絕版 ,在市面上根本見不到它的蹤影。這本舊書的編輯不是別人,正是虞山的平 衡,也就是曾經辦有中央書局和萬象書屋的作家兼書商平襟亞。這位今人已 經很陌生的老兄,在中國現代出版史中卻是大出其風頭的,是個名噪一時的 人物。雖然他不是發(fā)明“一折八扣”廉價書的首創(chuàng)者,但他卻是個“一折八 扣”廉價書的改進者,他用仿宋字排印,還刊印了不少明清著作,其中頗多 是流傳極少的明代珍本,這在當時的“一折八扣”廉價書中非常突出,有過 一定聲譽。所謂“一折八扣”,也就是定價一元的書,一折成一角,再加八 扣,一本一元的書只賣八分錢。平襟亞的改進之舉一出,居然受到歡迎,他 也從中大賺了一票。接著,跟者如云,接踵而至,就此把出版界攪得昏天黑 地,把正規(guī)書局攪得叫苦不迭……直到后來,由“一折八扣”而為六折、五 折,于是便粗制濫造,錯字百出,這才引起讀者的不滿,結果因無人問津而 成一堆廢紙。就是這樣一個頭腦活絡的出版商,在國民政府即將崩潰的前夜 ,在自己開的萬象書屋里,編出了這本頗有份量的真跡影印本《作家書簡》 。 《現代作家手跡經眼錄》的亮點有三:其一,貨真價實的原信制版影印 ;其二,中國現代文學史中“頂級”的作家?guī)缀跄依ㄆ渲校黄淙?,信函蘊含 著的史料內容豐厚、價值寶貴。至于,平襟亞是如何想到要編此書,又是如 何編成的,這在《作家書簡》他所寫的《卷頭語》中已經講得十分明白。此 文已附書后“附錄”中,讀者可以順便翻閱,在此免去贅言。 當然,《現代作家手跡經眼錄》也有編輯體例上的明顯缺點。比如刪去 了受信者的人名、談到的書名或刊物名或文章題目名,同時還不加注釋,是 把一頭霧水不問青紅皂白地扔給了讀者。此書有的信前有上款或抬頭,有的 則沒有,或被無情刪去,甚至還莫名其妙地用“×××”表示,簡直是有點 不負責任。從這些存在的缺點看,平襟亞先生在編此書時,可能是倉促而為 ,作為一個精明的書商,銷書可能是內行,但好像編書之道不諳不熟,或者 說是有意無意間來個“黑色幽默”,給后人后世留下不少啞謎,提供的是不 同猜度與推測的方向,簡直近乎于在開“歷史玩笑”。當然,話還得說回來 ,作為同時代的編者,也有其難處,由于缺乏一定的時空感,要編者把作家 信函中的所有事情都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那也是不可能的。當時,平 襟亞能在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大廈即傾之時,編出這樣一本“作家手跡” ,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完全可以把它視之為壯舉。而更為珍貴的是,這本書 為后人后世留下了這批曾經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叱咤風云、發(fā)光發(fā)熱者的手 跡,并以手跡之形態(tài),進一步留下了不少鮮為人知的珍貴史料。這就是平襟 亞老兄的功績,今人永遠也不應該有所抹殺! 《作家書簡》問世于新中國即將成立的那一年,距今已近一個甲子。在 這一時段中,社會生活雖有平靜安穩(wěn),但也不乏驚心動魄和曲折坎坷,建國 前的書、建國前的人,命運相仿:人隨書亡,書隨人毀,能殘留至今的舊人 舊書,已經不多,真乃福大命大緣分大也?!蹲骷視啞繁銓俅肆?,而它有 著更為重要的意義:輯錄當代中國作家書信成書的,除了魯迅先生有過個人 手跡書簡集《魯迅書簡》(1946年10月魯迅全集出版社初版)外,還出過一本 由孔另境編,但沒附幾幅手跡的《現代作家書簡》(1936年5月生活書店初版 ),如此一比較,平襟亞后于前者編的這本雖不十全十美的《作家書簡》, 完全可以歸入罕見珍本之列了。 這樣的珍本,能讓它重見天日,除了是這一歷經滄桑的舊版本本身的渴 望外,如今的讀者也非常祈望能再與之見面。而且,現在的時機基本已經成 熟,也就是說,過了60年,對這些作家也基本上已經“蓋棺論定”,曾經沉 沒于底層的現代作家,也一個個飄浮了上來,讓人看清了半邊臉或整個臉的 真面目。而對這些作家在書簡中提及的史實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縱橫積累 。更令人興奮的是,這些作家的手跡作品,諸如短函、信札、條幅、題簽等 ,廣為收藏者所青睞,并伴隨著作家的知名度和書簡所含的史料價值,其價 格也與日俱增,在拍賣市場中居然還爆出出乎意料的震驚……由于以上種種 因素,現在做它一本《現代作家手跡經眼錄》,可以說是理所當然和順理成 章的事情。 那么,如何來做呢?當今的出版界好像都在致力于摸索與嘗試,雖方法 不少,但大體只有兩種:一種是用現在的紙張、先進的設備,來印老掉牙了 的內容,以賣名人的名氣來翻印。說實話,那只是充當了一回文化“搬運工 ”的角色,雖肴一定的保存文化遺產的功效,而且做起來也不累,但少卻的 是今日研究者的傳承積累。這種積累,也便是今日對昨日的一種“論定”。 另一種做法是:既保留舊版本的原汁原味,但也撇掉浮在上面或沉在下面的 雜質,對留下的部分加以分析、詮釋甚至評判,具有較強的“今日論定”取 向。筆者之所以非常推崇止庵先生做的那套周作人自編文集,其閃光點就在 于這種“今人論定”,那是一次很成功的探索,值得推崇。雖然,這類探索 是多種形態(tài)的,但是百變不離其宗,知識的邏輯層次非常清晰,對讀者來說 ,都有著明顯的吸引力與可讀性。 筆者做這本《現代作家手跡經眼錄》,與止庵先生的校訂還有些不同, 除有一定的校訂成分,訂正了其中的某些錯誤,但更多的是從手跡這一物化 形態(tài)出發(fā),去深入探究它的文化內涵與史料內涵,目的是想讓現代作家與其 手跡與筆者的“經眼”相吻合起來,追求的是一種總體舊與新糅合的綜合效 應。雖然,現在看起來,還不夠成熟,但起碼給讀者提供了一個“今人論定 ”的雛形,而不僅僅純粹端上來一盤加上點“花頭”的冷飯。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筆者與責任編輯一起擬定了每篇文章、每個作家的 “四元素”,即:作家手跡、手跡釋義、手跡識小和作家小傳,突出的是“ 手跡”。 “作家手跡”是主體,如沒有它,也便成不了書。原圖影印,真跡不失 一絲一毫,如在收藏名人“紙頭”時,能用于比照核對,可以說是絕對可靠 。同時,形態(tài)各異的手跡也可歸之于書法一類,具有較強的鑒賞價值。 “手跡釋義”是進一步挖掘的路徑,如讀不通或弄不懂“路徑”,那就 容易誤入歧途,誤己誤人。雖然“釋義”并非易事,但在筆者認真的解讀與 書家的幫助與指導下,基本上把“路徑”搞清楚了。當然,也不能否認,在 “路徑”邊上可能還會有幾塊“碑石”仍弄不清它們的來歷,那只好用口代 之,作為以后的“填空”。但從總體上看,把“路徑”分辨得已經比較清楚 了。 “手跡識小”是此書的重頭戲,像戲劇中主角亮相,配角登場,文唱武 打,熱鬧異常。筆者在此所花的氣力也最大,有時為了找到與信函中內容相 符的史料,翻遍寒舍的書架書柜,冒暑往返于上海圖書館,有時能找出只言 片語,有時則無功而返。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只能忍痛割愛,有的只能敲上 幾聲“邊鼓”,圍著主角跑龍?zhí)?,雖不能單刀直入,似也能從旁窺得當年氛 圍之大概。 “作家小傳”盡量配上肖像照片,并以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形象為主。 實在難找,則選用建國后的肖像;如無法找到的,只能空缺。配作家照片, 也是一種結尾式的“亮相”,很像戲劇中的落幕鑼鼓,“哐”的一聲,到此 結束。幕落人散,形象猶存,余音未絕,留給觀者無窮之遐想。 如今,此書已成,這場戲也總算唱完?;叵肫鹨荒昵?,在拙作《民國書 影過眼錄續(xù)集》尚未出版之時,上海遠東出版社的當家人就與筆者簽訂了此 書的約稿合同,可見是看中了這本充滿著情趣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書籍?,F 在想想,除了要感謝政一兄的“靈感”,更要向“遠東”的當家人表示內心 由衷的感激。 本書涉及到的史料面廣,內涵也極為豐富,這對筆者的要求不低。筆者 深感才疏學淺,還在學步,能完成此書,已經可說是“勉為其難”也。但筆 者一點也不敢敷衍了事,而是一刻不停地在認真做這本書,因此唯一的愿望 也便產生了:望讀者能從字里行間,看到一點辛勤的影子以及所付的心力, 并能坦誠相見、不吝賜教! 張澤賢 2006年7月22日

內容概要

《現代作家手跡經眼錄》的亮點有三:其一,貨真價實的原信制版影?。黄涠?,中國現代文學史中“頂級”的作家?guī)缀跄依ㄆ渲?;其三,信函蘊含著的史料內容豐厚、價值寶貴。至于,平襟亞是如何想到要編此書,又是如何編成的,這在《作家書簡》他所寫的《卷頭語》中已經講得十分明白。此文已附書后“附錄”中,讀者可以順便翻閱,在此免去贅言。    筆者做這本《現代作家手跡經眼錄》,與止庵先生的校訂還有些不同,除有一定的校訂成分,訂正了其中的某些錯誤,但更多的是從手跡這一物化形態(tài)出發(fā),去深入探究它的文化內涵與史料內涵,目的是想讓現代作家與其手跡與筆者的“經眼”相吻合起來,追求的是一種總體舊與新糅合的綜合效應。雖然,現在看起來,還不夠成熟,但起碼給讀者提供了一個“今人論定”的雛形,而不僅僅純粹端上來一盤加上點“花頭”的冷飯。

作者簡介

張澤賢,資深編輯、記者,民國版本收藏家,著述頗多。

書籍目錄

丁玲丁諦豐子愷巴金王西彥王統(tǒng)照馮文炳馮沅君葉紹鈞冰心劉大杰劉半農孫伏園朱雯朱光潛朱自清畢樹棠老向老舍許廣平許欽文吳宓宋春舫李健吾沈從文邵洵美鄒韜奮陸小曼陸丹林陳子展陳獨秀陳衡哲周作人林庚白林語堂羅洪羅念生羅皚嵐茅盾郁達夫俞平伯施蟄存胡也頻胡山源趙清閣趙景深凌叔華徐訏徐志摩 袁昌英……附錄  《作家書簡》·卷頭語  讀《作家書簡》  《人間世》發(fā)刊詞  中國現代文學作家總人數跋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現代作家手跡經眼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書沒得說,只是紙張和圖片的質量太差,有些不足和遺憾。
  •   滿紙墨香
  •   挺喜歡的,不錯的一本書。
  •   圖片的質量太差,真可惜
  •   坊間近日新出一書,名為《現代作家手跡經眼錄》(張澤賢著,遠東出版社2007年2月版)。書名有省略,應為《現代作家(書簡)手跡(影印件)經眼錄》。這不算什么大錯,問題是,這些“手跡”一遭“經眼”過錄,居然錯誤百出,令人不堪卒讀。隨便舉個例子,錢鐘書寫給朱雯的一封信,僅有七十九個字,作者就認錯了十五個,懵對了一個。 先看書中的“手跡釋義”(準確的說法,應為“點校排印”):“前日得飽郇廚,并承嫂夫人洗手作羹,余白尚在口也,□□□(靈運圖)論詩比之蜀人之扈浙人之扈,嫂夫人文字既妙,烹飪亦魚清腴之美,真奇術也,專此布謝,余容還日,即□雯兄儷祉題祉。弟錢鐘書,內人同叩。” 錢鐘書此信并非稀見,陳夢雄《朱雯和錢先生交往記略》、羅厚《錢鐘書書札書鈔》均錄全篇,對照影印手跡,文從字順,并無歧義和訛誤?!坝喟咨性诳凇钡摹鞍住睉獮椤案省?;“□□□(靈運圖)”應為“虞道園”;“蜀人之扈浙人之扈”的“扈”應為“庖”;“亦魚清腴之美”的“魚”應為“兼”;“真奇也術”的“術”應為“才”;“余容還日”的“還日”應為“面白”;“即□”應為“即頌”;“儷祉題祉”的“題祉”二字為原件所無;“弟錢鐘書”后缺“頓首”二字。錯字、衍字、缺字,共十五個。還有,“得飽郇廚”的“飽”,原稿寫的是繁體,食字旁,書中的“手跡識小”里竟然說:“用了一個字典上查不到的字,左耳旁一個包字,...估計此字應為‘飽\’字的誤寫?!边@算是懵對了一個??勺约罕嬲J不出,卻誣人筆誤,真是貽笑大方。 類似識讀的錯誤,書中隨處可見,另外,字認對了,意思弄錯了、史實弄錯了的,也舉不勝舉。古人云“讀書須先識字”,現今卻有人,字都不識,便敢著書,讓人嘆為觀止。 ■安徽桑農 閱讀更多 ›
  •   非常好,我很滿意,書很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