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成都時代 作者:釋行宇 頁數(shù):111 字數(shù):12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天下功夫出少林古老神秘的佛家圣地——少林寺,歷來是學武之人頂禮膜拜的處所。1982年的一部電影《少林寺》,就是因為精彩展現(xiàn)了少林弟子舉世無雙的精湛武藝和少林寺的古樸禪韻而一炮打紅。從此,少林功夫風靡全世界,少林寺這座千年古剎也名聲大振,享譽海內(nèi)外。少林功夫是中國功夫文化最杰出的代表,是中國功夫文化的象征。中國功大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養(yǎng)氣之說,同時又融合了道家的守靜致柔、釋家的禪定參悟,從而構成了一個博大精深的武學體系。它講究剛?cè)岵瑑?nèi)外兼修,既有剛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內(nèi)涵,蘊含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這一特定佛教文化環(huán)境中歷史地形成,以佛教信仰為基礎,充分體現(xiàn)佛教禪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演練的武術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的傳統(tǒng)文化形式。少林的棍法出神入化,天下聞名,世人皆知,素有“棍為少林功夫之魁”的說法。電影《少林寺》就足以當年少林寺十三武僧以棍助唐王擊敗王世充為素材改編抽攝而成。在少林功夫肜成的早期,最先使用的兵器就是棍。寺僧之所以用棍,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少林寺作為佛教圣地,以“慈悲為懷”,小可于持刀、槍、劍、戟這類鐵制刺殺利器,而棍取材_人然而廣泛,既可退敵又不殺生,符合佛法的教詣;其二,棍又作為基本生產(chǎn)勞動T具,如扁擔、燒火棍、拐杖等,為寺僧經(jīng)常使用。
內(nèi)容概要
氣勢恢弘名顯赫的少林功夫之魁——少林棍(齊眉棍),〔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讓少林棍名揚天下。少林棍練起來呼呼生風、節(jié)奏生動、棍法密集、快速勇猛,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克敵制勝,其中齊眉棍因其靈活多變、氣勢恢弘而備受推崇。 超猛大片《殺破狼2導火線》-阿虎,票房冠軍《功夫》——苦力強,明星親授真功夫。少林齊眉棍,周星馳、甄子丹傾力推薦! 少林絕學,武林至尊,棍王齊眉,縱橫四海。 《功夫》高手“苦力強”(釋行宇)親身教練,技藝群雄,“真功夫”。BOOK+DVD光盤一張,DVD同步教學,中文簡/繁體可選字幕。 本書由喜劇大師周星馳的賀歲片《功夫》里身懷絕技的高手“苦力強”,現(xiàn)實中少林寺的嫡傳弟子——釋行字為我們親身施教,以他技壓群雄的真功夫,帶領我們迅速掌握少林武學的精髓,有效提高身體的力量、速度、耐力和爆發(fā)力,達到強身健體、自衛(wèi)防身的目的。
作者簡介
釋行宇:少林寺第32代嫡傳弟子,精通少林的各種武術,12歲皈依少林寺習武參禪,后以少林武僧身份出訪歐美、日韓及東南亞等世界各國,弘揚少林功夫。2003年開始涉足影視界,倍受觀眾喜愛,享譽海內(nèi)外,成為新一代影視功夫明星。 參演影視作品:《功夫》(2004年華語影片年度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天下功夫出少林 盛名遠播,飲譽天下的中國功夫 走出國門的中國功夫 中國功夫之魅 聲名顯赫的傳奇武術門派——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的特點 異彩紛呈的少林功夫 內(nèi)功心法八段錦 十二路譚腿 少林棍 拳術 槍術、刀術和劍 其他兵器械類 棍掃千秋 百兵之母——少林棍第二章 少林齊眉棍基本功 齊眉棍的形態(tài) 齊眉棍基本握法 陰手握 陽手握 齊眉棍基本棍法 撩 劈 掃 蓋 戳 點 崩 齊眉棍基本步法 弓步 馬步 仆步 歇步 虛步第三章 少林齊眉棍棍法絕技 第一段: 超勢 馬步立掌 金雞獨立 弓步推掌 上右步撩棍 上左步撩棍 蓋棍 仆步劈棍 愚公移山 上步劈棍 回頭望月 第二段: 虛步架棍 彈腿 轉(zhuǎn)身橫掃 轉(zhuǎn)身上步橫掃 振腳后踹 上步架棍 回頭望月 上步側(cè)空翻 蓋棍 立掃千鈞 第三段: 隔擋蓋棍 仙人指路 跳步戳棍 虛步收棍 秋風掃落葉 轉(zhuǎn)身掃棍 彈棍上步戳棍 立劈華山 五花坐山 收勢第四章 中國功夫的文化內(nèi)涵 《易經(jīng)》與道家思想——功夫理論之源 儒家思想 武醫(yī)不分家附錄 私家檔案 行宇修武及星路歷程 苦力強·少林譚腿·我 動作新星——釋行宇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章 天下功夫出少林聲名顯赫的傳奇武術門派——少林功夫相傳,北魏時期,天竺僧人菩提達摩由西域跋涉人中原,他見嵩山很像一朵蓮花,便有意在“花”中立寺。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尊菩提達摩所愿在嵩山建寺供養(yǎng)菩提達摩。嵩山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各擁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就是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正所謂“武以寺名,寺因武顯”,少林寺之所以名傳古今,是因為它發(fā)展了少林武術。關于少林功夫的創(chuàng)立通常有兩種說法,一般認為是由著名的佛學大師達摩所創(chuàng)建。達摩亦稱達磨,全名菩提達摩,系南天竺婆羅門種姓。據(jù)北宋《景德傳燈錄》等書記載,南北朝時,菩提達摩從印度來到中國傳授佛法。梁武帝遣使迎其于金陵,但梁武帝對達摩所宣揚的佛法并不感興趣,達摩受到冷落,于是便從梁國北上至北魏。孝昌三年,他來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終日黯然”……達摩去世后,其所開創(chuàng)的新禪法,經(jīng)過其弟子慧可等以下幾代禪師的闡發(fā)傳播,到六祖慧能時已經(jīng)正式形成禪宗,達摩被尊為東土禪宗初祖。相傳,達摩整日面對石壁,盤膝靜坐,在“明心見性”上下功夫,在思想深處“苦心練魔”。但終日靜坐,不免筋骨疲倦,達摩發(fā)現(xiàn)好些弟子禪坐時間久了,昏昏欲睡、精神不振。為了驅(qū)倦、防獸、健身、護寺,達摩仿效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鍛煉身體的各種動作,編成健身活動的“活身法”傳授僧人。據(jù)說,達摩還將鳥獸蟲魚的飛騰、跳躍、游弋、滑翔等多種姿勢糅合進來,逐漸形成一套健身養(yǎng)性的少林拳的雛形。此外,達摩在空暇時間還練幾手使用鏟、棍、劍、杖等防盜護身的動作,后人稱之為達摩鏟、達摩杖、達摩劍。這些健身動作經(jīng)過歷代僧人不斷仿效、補充,又吸收民間武術的精華,便形成內(nèi)容豐富、技藝精湛的少林拳術。這個說法雖被多種典籍記載,卻與歷史相背離,且現(xiàn)代學者已經(jīng)證明這只是個傳說,被稱為禪宗初祖的達摩并沒有這樣的武功。歷史上,在達摩以前,北朝寺院的練武風氣就已形成,只是在達摩之后,少林寺習武之人慢慢增多,這才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少林拳體系。比如北齊時期著名的武僧稠。據(jù)史書記載,武僧稠祖籍昌黎郡,自幼隨達摩學習佛法,品質(zhì)優(yōu)良,聰明伶俐。最初由于體弱多病,經(jīng)常練習跳躍、摔跤等游戲。他每天堅持鍛煉,十年如一日,長大后已經(jīng)可以飛檐走壁、騰挪跳躍了。
編輯推薦
《少林棍》由成都時代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