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的方法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陳皇光  頁數:194  
Tag標簽:無  

前言

前言我為什么要寫這本書一個小故事1995年,我進入醫(yī)院急診處工作。有一天下午,來了一個六十歲的病人,由兒子護送她到急診處掛號,我問他的母親哪里不舒服,他說他母親因為淋巴癌在某家醫(yī)院做化療,效果不好,他想我們醫(yī)院的醫(yī)療水準應該比較高,所以把母親送來,希望可以住院治療。我愣了一下,問他:“為什么不去看門診反而跑來急診?”他說下午四點了,掛號處不讓他掛號,可是他們已將行李準備好要來住院,所以掛號處叫他來掛急診。我問他:“你母親患的是哪一種淋巴瘤?治療效果為何不好?”他說不清楚。我再問他:“請問你有帶轉診單、先前的病歷及檢查報告嗎?”他說:“沒有,我想來這兒重新檢查。我聽說某某教授很好,你可不可以現在請他來?另外我們沒什么錢,可不可以住普通病房……”你知道這段對話隱藏了多少玄機?這可能是一個悲慘結局的開始!患者家屬完全靠直覺做事情,但你知道其中犯了多少錯誤?第一,醫(yī)院各科多半只有早上開放普通門診,下午絕大部分開的是特別門診,醫(yī)生只看復診的病人。這個病人來的時段是錯誤的,根本無法掛號!第二,教學醫(yī)院多半人滿為患,一床難求,就算醫(yī)生認為你該住院,也不見得當天可以住院。而病人連行李都帶來了,此時騎虎難下,晚上該如何度過?第三,急診處的目的是拯救生命危急的病人,這個病人生命跡象穩(wěn)定,根本不符合急診的條件;當急診病人很多、醫(yī)務人員很忙時,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第四,空手轉院,所有檢查都要重做,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醫(yī)療資源。第五,急診可以照會各科醫(yī)生會診,但有一定的照會程序,不是想看誰就看誰。如果可以的話,那誰還要去看門診?第六,急診處并沒有優(yōu)先居住權。病床的等級往往不是病人要求就立刻能配合,因為空出的床,等級是隨機的。我必須講,這個可憐的病人及其家屬,可能會一直待在急診處的“走廊”里,醫(yī)生也不可能在急診處幫她做化療,最后病人只好滿懷怨氣地回家,或者回到門診才有機會順利住院!在我多年的行醫(yī)經驗中,這種例子不勝枚舉。生病已經是個很大的打擊,拐彎抹角到處犯錯的求醫(yī)過程更讓病人苦不堪言。所以,即便在醫(yī)保開辦后,民眾的經濟負擔大幅下降,但是對醫(yī)療品質仍不甚滿意。我的經驗談我在第一家醫(yī)院工作時常會遇到一種現象:一旦新的電腦程序不順手,醫(yī)生就打電話到資訊室開罵。有一次資訊室工作人員來病房測試電腦,我跟他說新版本軟件如何如何難用,資訊室人員對我說:醫(yī)生從來不會來建議他們想要的工作流程,我們設計出來的東西他們又不滿意,叫我們怎么做?醫(yī)生總是抱怨近年來的醫(yī)療環(huán)境惡化,但僅限于私底下發(fā)泄,抱怨工會無能及民眾無知,從來沒有人去找出問題的所在。如果從事醫(yī)療工作的人都不努力改善醫(yī)療環(huán)境,非醫(yī)療人員如同上述醫(yī)院的程序設計師一樣,便永遠設計不出合適的產品!我覺得醫(yī)療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醫(yī)患雙方應各退一步看看彼此的處境,不要浪費時間和金錢在斗氣,這樣并不能得到健康。我認為,民眾越了解醫(yī)療運作的實際情況,就越能體會醫(yī)生的處境;面對疾病,也越能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定。國家強盛和專業(yè)知識普及有莫大關系。鄰國日本能在一百多年前快速崛起,在于有大量的外國書籍能被翻譯為該國文字;我們雖然學習非常自由,資訊也十分發(fā)達,但專業(yè)知識大都依賴外文書籍,所以一般人想一窺某專業(yè)領域,幾乎不得其門而入。我們很少有較普及的中文醫(yī)學書籍,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不但想建立民眾對醫(yī)療的正確認知,也是在勉勵辛苦工作的年輕醫(yī)生。一位醫(yī)生一輩子能看多少病人?再厲害的醫(yī)生,也只能影響四周的人,因為醫(yī)療不是產品,只能一對一地處理,非常耗時!醫(yī)生和病人對話的時間實在太有限了,所以我才有通過演講及寫書來改善醫(yī)療環(huán)境的想法。這也算是我對社會的一個小小貢獻。

內容概要

看病還需要教???掛掛號,看看醫(yī)生,讓你怎樣就怎樣唄!   如果你這么想,說明你還是一個“菜鳥”病號,瞧瞧老病號們的困惑吧:  頭暈該掛什么科?膝蓋痛該看骨科,還是風濕科?高血壓八年了,要不要去看心臟科?吃安眠藥真的會上癮嗎?降壓藥會傷腎,還要不要吃?哪些藥物比較容易引起過敏?吃了藥沒效怎么辦?什么時候該停藥???大醫(yī)院床位緊張,掛急診就可以住院嗎?我有很多問題,醫(yī)生為什么不給我足夠的時間?別人說,媒體說,醫(yī)生說……到底該聽誰的?……   明白了吧!看病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并非帶上現金和醫(yī)保本就可以了??床∫膊皇轻t(yī)生一個人的事,而是你必須預先準備的事!當然了,你并不需要了解一種疾病,即使學會了你也沒能力救自己,你要學的是“看病的方法”。   擺在你面前的就是這樣一本書。作者陳皇光是中國臺灣的資深醫(yī)生,他見識了太多不懂看病方法的民眾:他們或者沒頭蒼蠅似的在醫(yī)院亂轉;或者心提到嗓子眼,瞎著急一頓,其實根本沒有危險;或者因不懂程序耽延病情,甚至導致死亡……因此,他寫就了《看病的方法》。   本書不僅要教你吃藥的方法或看病的技巧,更要告訴你,在健康信息漫天飛的今天,什么才是對的,什么才是可信的。   只有了解了看病,懂得了看病,才能遠離看??!

書籍目錄

自序  前言 我為什么要寫這本書  第一章  目前醫(yī)療所面臨的問題  第二章 聽說、媒體說、醫(yī)生說……誰說了算? 第三章 你真的了解醫(yī)生這—行嗎?    第四章 生病了該找哪一科醫(yī)生?  第五章 看病的第一步:掛號第六章 如何與醫(yī)生對話第七章 看門診時不要忽略的事  第八章 醫(yī)生眼中的“奧客”  第九章 什么是好醫(yī)生?  第十章 好病人須知第十一章 沒有正確診斷就沒有正確治療 第十二章  “檢查”項目的秘密  第十三章 醫(yī)生,我為什么會生???    第十四章 我要接受醫(yī)生的建議嗎?第十五章 藥該怎么吃?  第十六章 吃藥學問大  第十七章 服藥時你會犯的錯 第十八章 四大偏見藥物第十九章 消炎藥,一個普遍被亂用的名詞  第二十章 你真的了解感冒嗎?    第二十一章 高血壓傳奇第二十二章 你需要第二意見    第二十三章 殺戮戰(zhàn)場,急診處……    第二十四章 住院的方法第二十五章 開刀第二十六章 關于出院  【附錄】  別傻了,醫(yī)生養(yǎng)成教育是十一年不是七年

章節(jié)摘錄

吃藥學問大一、長期用藥,還是用藥上癮?狀況一王老太太患有膝關節(jié)退化性關節(jié)炎,常常需要吃止痛藥,卻被兒子阻攔,因為他聽說會把肝腎吃壞。說明疾?。合ドw退化性關節(jié)炎是構造性破壞,所以不可能服藥后就痊愈。治療:在置換人工關節(jié)前,疼痛時當然可以服用止痛藥物,但以癥狀治療為主,不必規(guī)律服用,因為止痛藥的急性和慢性副作用都存在。服藥的目的在于改善生活品質而非治愈疾病,應選擇較少刺激胃部的止痛藥,并且應該定期追蹤肝腎功能。藥物控制效果不好或不能忍受副作用時,就應考慮手術治療。狀況二張老先生血壓持續(xù)偏高至160-170/96-102 mmHg,卻不敢服藥,因為他聽說會愈吃愈嚴重。說明疾?。焊哐獕菏锹圆?,并不會痊愈,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會有惡化的可能。治療:長期服藥不是為了治愈疾病,而是為了預防中風、心肌梗死、腎臟衰竭、視網膜病變等疾病,并不是為了“舒服”而服藥(高血壓本身并無癥狀),無所謂成癮問題。雖然降血壓藥有副作用,但好處多于壞處,所以應選擇長期服用。狀況三錢女士是小型公司主管,工作壓力大到不能成眠,停經后失眠更嚴重,醫(yī)生開立鎮(zhèn)靜安眠藥后,丈夫卻阻止她服用,因為他認為失眠要靠意志力克服,服藥會上癮。說明疾?。航^大部分的人處于高壓環(huán)境都情非得已,為了生計著想,不可能立刻更換工作或有時間休息,如果再加上睡眠障礙,無疑雪上加霜,痛苦非外人所能想象。停經也是不可逆的健康狀況。治療:在精神科醫(yī)生或家庭醫(yī)生指示下,規(guī)律服用助眠藥物則能迅速解決失眠的痛苦,改善精神狀況,才更有精力處理工作業(yè)務。待高壓環(huán)境改變,自然有機會減少藥物或停藥。病人多半嘗試各種方法失敗后,才會求助于醫(yī)生。外人很難理解失眠的痛苦,只是主觀地要求別人不吃藥,但也提不出好的解決方法,根本是在說風涼話。需求不等于上癮,生活的客觀環(huán)境也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改變的。狀況四陳小弟冬天半夜不斷干咳,白天全天鼻塞,只能張口呼吸,頭昏腦漲,上課不專心,功課一落千丈。醫(yī)生建議他應長期使用吸入性類固醇預防過敏疾,陳媽媽一聽,不能接受,她聽說用類固醇會產生月亮臉、水牛肩(皮下脂肪變厚,堆積在臉部和肩胛)及破壞免疫系統(tǒng)。說明疾?。罕沁^敏和氣喘也是慢性疾病,而且與過敏體質及環(huán)境有關。這是不會痊愈但不一定一直發(fā)作的病,通常環(huán)境改變后,就不再發(fā)作。治療:當癥狀影響生活品質,一段時間內,規(guī)律口服抗組織胺(癥狀治療)或局部類固醇(預防措施)吸入劑是必要的。當環(huán)境或體質改變時,就有機會停藥。放任不理則嚴重影響生活,急性發(fā)作后甚至有致命危險。小常識:治療不等于上癮    精神醫(yī)學上的藥物成癮(addition)現在改稱物質依賴(substance dependence),代指下列狀況:    為達到一定效果而明顯增加藥物使用量,甚至已達到中毒劑量;    使用同一藥量很久效果卻愈來愈差;    出現戒斷癥狀或靠藥物來紓解戒斷癥狀;    使用某藥物的量超出需求或使用過長時間;    努力嘗試停藥或減藥失敗;    嘗試獲得此藥物、使用此藥物來達到一些特殊效果;    使用某藥物已經妨礙到社交及工作;    雖然已經產生生理及心理的不良癥狀,仍繼續(xù)使用該藥物。    不要把必要的治療貼上“上癮”的標簽。二、吃了藥沒效,為什么?來自醫(yī)生的問題:診斷不對、用藥種類或劑量不對。 來自患者的問題:未按指示服藥。來自疾病的問題: 一、疾病還在發(fā)展中,新癥狀還會不斷出現,或出現新的并發(fā)癥。例如一開始只是普通感冒,但三天后出現氣喘及細菌性支氣管炎。二、藥物在血中濃度尚不足,需要耐心等待。例如抗生素要等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時才能判斷有沒有效、降血壓藥要吃四到五天后濃度才穩(wěn)定、退燒藥可能要吃一到三次體溫才會下降。 我在門診看過一個病人,手拿三大袋不同醫(yī)院的藥,每袋只吃一包,抱怨無效。三、西藥傷胃?其實我們最常生的病是感冒、急性胃炎及腸炎。感冒因為會發(fā)燒、頭痛、喉嚨痛往往需要服用止痛藥(止痛藥多半也有退燒效果),恰好止痛藥有增加胃酸的副作用,因此民眾才有西藥傷胃的印象。事實上,較常吃到的藥中,會傷胃的是含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的止痛藥(例如布洛芬、萘普生、雙氯芬酸等)、某些抗生素(例如紅霉素)、茶堿類氣管擴張劑(例如茶堿)或類固醇(例如強的松),并不是所有的藥都會傷胃。別忘了元兇可能是自己吃的食物:太酸或太甜、咖啡因類飲料、酒精、吸煙……如果吃什么藥都會胃痛,要考慮本身是否有消化性潰瘍的問題,可能需要胃鏡檢查。四、長期吃降壓藥及降血糖藥傷腎? 其實恰好相反!把血壓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才能保護腎臟!腎臟會壞到需要血液透析(洗腎),多半是沒有好好控制血壓血糖,然后搞到腎臟衰竭才肯吃藥或注射胰島素,最后又怪罪是吃藥和注射胰島素才導致洗腎。五、最常見的用藥偏見過度關心“副作用”,對藥物的“作用”漠不關心這是很多家長最常犯的錯誤,過度保護小孩卻對疾病治療毫無認識,把簡單的細菌感染或氣喘弄得復雜無比。沒有“量”及“用藥時間長短”的觀念很多人聽到有副作用就十分擔心,但很多藥的副作用可以通過使用較少劑量及較短時間來減少或避免。打一個比喻:手指頭放在燭火上烤當然會灼傷,如果只是輕輕拂過火焰則毫發(fā)無傷!很多時候,藥物僅僅為了救急而非長期服用,并不需要對副作用感到恐慌。六、經常犯錯的服藥法1、血壓血糖正常了,可以停藥了。血壓血糖只是被藥物控制住了而已,根本不是“好了”,一停藥就會反彈,所以血壓血糖藥可以調整,但不能停藥,除非一開始就診斷錯誤或身體出現其他重大變化?!拔绮统燥柫?,難道就不用再吃晚餐嗎?”2、血壓高才吃藥,平常不必吃。這多半發(fā)生在焦慮癥患者身上,明明沒有真正的高血壓,卻擔心“血管爆裂”,于是就要求醫(yī)生開幾顆藥放在身邊,只要出現頭痛、頸部酸痛、頭暈就一直量血壓,稍微高點就吃,一下降又不吃,一天到晚量血壓,變成“血壓計奴隸”。3、安眠藥會上癮,所以睡不著才吃。偶發(fā)性的失眠可以如此,慢性的失眠多半有生理及心理的因素,不可能服一次藥就痊愈,而且,最后的恐慌來源往往是“今天晚上又睡不著了”,所以規(guī)律服藥和減少焦慮可大大改善生活和睡眠品質,等這種狀況改善后,再由醫(yī)生慢慢減少劑量。4、老公的降血壓藥及隔壁王太太的安眠藥較有效,借幾顆來吃。 每個人的生病原因及嚴重程度都不一樣,所以不要拿別人的藥來吃。既然覺得別人的藥很好,干脆就去看那位開藥的醫(yī)生。一個人的劑量哪夠兩人吃!5、不發(fā)燒了,所以抗生素要趕快停。前面提過,太早擅自停藥會導致病況卷土重來及產生抗藥性。 6、西藥傷胃,所以一定要配胃藥吃。如果只是臨時使用止痛藥,根本不會有胃痛的問題;大部分的藥也不會傷胃,更何況,很多人根本分不清楚胃跟腸的疾病,常拉肚子的人也說他自己胃不好,明明就是腸炎,不知道吃胃藥做什么?7、吃感冒藥就不會傳染疾病給小孩了 。感冒是病毒感染,而且有一定病程。吃藥只能緩解癥狀,不能縮短病程,更無法減少傳染性。所以,怕傳染給別人時,戴口罩、勤洗手、分開餐具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七、吃藥,還是吃火鍋?火鍋店顧客:來一碟小羊肉、老油條、加一碟鹵肥腸和鴨血、香菇金針菇都要、雞肉丸子也來一盤;醬料要有韭菜花、豆腐乳、芝麻醬……中藥廣告:我們的這味“太極還少丹”,含有人參、當歸、黃芪、甘草、陳皮、升麻、柴胡、白術、陳皮、木香……,共有七七四十九味名貴藥材,可以補中益氣、生津解渴?;鶎娱T診的老太太:醫(yī)生啊,我胃不好可不可以“加”一點胃藥、肝不好“摻”一點護肝藥、腦殼暈暈來一點腦神經衰弱的、上星期走路喘喘的幫我放一些“救心的”……中藥可以標榜由多種名貴中藥煉制而成,但一般說來,已提煉過的現代藥品,不是把所有的藥都加一些就會更有效!吃藥又不是吃火鍋,料多就美味,藥多副作用反而多,交互作用更難預測!請記住一句老話,事情有輕重緩急,先解決急性疾病再來處理慢性疾?。♂t(yī)病問答狀況劇之一病人:請給我開好一點的藥好嗎?醫(yī)生:你是說我平時開的藥都不好嗎?病人:不是啦,我是說我愿意多花一些錢,開較好的藥讓我快一點好啦。醫(yī)生:不用啦,感冒藥沒什么好或不好的。

編輯推薦

《看病的方法:醫(yī)生從未告訴你的秘密》不僅要教你吃藥的方法或看病的技巧,更要告訴你,在健康信息漫天飛的今天,什么才是對的,什么才是可信的。只有了解了看病,懂得了看病,才能遠離看?。?/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看病的方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像本人性化的就醫(yī)指南,細心到告訴我們穿什么衣服去醫(yī)院,到了醫(yī)院怎樣跟醫(yī)生對話,教我們把握好每一次就醫(yī)的機會,讓我們即使看病,也要做個聰明的病人,最重要的是真的很實用,以后去醫(yī)院再也不會像@#¥%亂闖亂撞了……
  •   作者是一名臺灣醫(yī)生,但是看過以后發(fā)現,原來臺灣的醫(yī)保系統(tǒng)也沒有比我們國內大陸的好到哪里去嘛。他們也面臨著醫(yī)患關系緊張,醫(y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赡墚吘故峭吹年P系。大家處理問題的心態(tài)倒是都差不多。建議家里老人常去看病的可以買一本,回去給老人家看看,就知道怎么看病能效率高一些,怎么在看病的時候為自己多些方便。
  •   寫得看似輕松幽默,其實內容很深刻真實,還有一點無奈和沉重。如果你對醫(yī)生怨言重重,建議來看一下,醫(yī)生也是普通人,不是萬能的神,不是不知疲憊的機器,當你了解了醫(yī)生的情況多些,你就能明白醫(yī)生能幫你做什么,不能幫你做什么,什么是醫(yī)生無能為力的事了。
  •   很多具體的細節(jié)不夠,內容有點少.
  •   從醫(yī)生的角度,讓我知道了一些事情。
  •   此書就是告訴你看醫(yī)生時改怎么問話,怎么把自己的病情盡量清晰準確的告訴醫(yī)生,以便醫(yī)生能更加準確的診斷。但是我覺得對我來說不是很有意義。
  •   如題,如果是想解決現實問題的同學,請慎重。但是當然,雖然各地醫(yī)療體制不同,但醫(yī)患關系還是有相近之處,借鑒意義還是有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