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贏學(xué)

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作者:馮道  頁數(shù):26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中國古代社會,除了戰(zhàn)亂和改朝換代這樣大的社會動蕩外,表面上風(fēng)平浪靜,但實際上波譎云詭、變動迭出的就要數(shù)官場了。做官的人一方面要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fù),即所謂建功立業(yè),拜將入相,另一方面更要盡量保全自身,以固榮寵,其中自有諸多的學(xué)問和策略。但這些,正史中很少去正面描述,只是偶爾留下一些蛛絲馬跡,而在個人著述中,更是很少有人提及。大約是因為這里面權(quán)謀的因素太多,不好明以示人吧。但盡管這樣,仍然有人寫下一些自己對為官之道的體會,當(dāng)然不會將其公之于世,只是供自己把玩,或傳給子孫作為參考?! ∽髡呤鹈麨殚L樂老的《仕道》或許就是這樣的一篇著述。長樂老是五代人馮道的號,經(jīng)有關(guān)學(xué)者的初步研究與考證,《仕道》很有可能是馮道寫下的。而從文中的口氣看,作者有過官場的經(jīng)驗,甚至可以說是深諳為官之道的。倘若真是馮道所著,那倒真的可以說是恰如其分了。因為馮道是一位在官場中久經(jīng)歷練的人物,為官時間長,歷任朝代多,任官職務(wù)高,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他是最有資格,也是頗有可能寫下這樣的文字的人。  馮道字可道,瀛洲景人,一生中曾在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和契丹任官,侍奉過“四姓十君”,而且都是作為重臣,并多次為相,所以人稱“不倒翁”。他所以長盛不衰,除了具有相當(dāng)?shù)恼谓?jīng)驗外,也和他處事圓滑、經(jīng)驗老到有關(guān)?! ●T道在五代的官僚中也是比較重視文化的千位。史書上說他自幼好學(xué)能文,除了奉養(yǎng)父母外,只是讀書吟詩,即使大雪封門,塵垢滿席,也興致依然。他本人著有《長樂老自述》,在后唐長興三年時,還印行經(jīng)籍標(biāo)準(zhǔn)文本,依唐刻《開成石經(jīng)》,并和經(jīng)注合刊,開雕“九經(jīng)”:《易》、《書》、僻》、〈春秋左氏傳〉、〈睹秋公羊傳》、

作者簡介

作者:(五代)馮道 譯者:謝弗勒 彭意如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號長樂老,一生中曾在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和契丹任官,侍奉過“四姓十君”,而且都是作為重臣,并多次為相,多經(jīng)困厄而不倒,所以人稱“不倒翁”。他所以長盛不衰,除了具有相當(dāng)?shù)恼谓?jīng)驗外,也和他處事圓滑、經(jīng)驗老到有關(guān)。

書籍目錄

修身第一  ●伐欲者成,善舍者得。  ●為仕講究忠直,更要講究策略。  ●為仕之道,立德在先,立功在后。  ●民心如秤,不平則傾。  ●心靜則平,平則智,智則不亂,不亂則不衰。  ●平庸者無譽無毀,優(yōu)異者怨謗加身。  ●“舍”便是得,養(yǎng)廉便是護身。明察第二  ●明察的要義,在于審時度勢,謀定思動。  ●世事,黑白分明者少,以假亂真者多。  ●察之則明,不察則昏;辨之則明,不辨則昏。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內(nèi),惟患內(nèi)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  ●仕途之要義,在于了解上司是否明智,考察下屬是否賢能。  ●善察者見微而知著,人未動而我先知,后發(fā)而先制。  ●知善惡,然后可以任賢良;明時勢,然后町以知進退。遠(yuǎn)猷第三  ●有為之人,必深謀之,遠(yuǎn)慮之,此所謂遠(yuǎn)猷。  ●人之趨利,就像飛蛾撲火。只有智者不以近利失遠(yuǎn)利。  ●見不遠(yuǎn)必謀不深,謀不深必事多舛。  ●謀定思動,是成功者的基本功。  ●弱者求形強而愈弱,強者求形弱而愈強。  ●謀小圖大,巨大禍不遠(yuǎn)。雅量第四  ●雅量者忍量也;忍則自安,不忍則危。  ●雅量,是忍,是定,是靜。能忍則安,能定則成,靜而致遠(yuǎn)。  ●進退自如,如閑云野鶴,為人生之至境。  ●器量和見識乃成功的先決條件;雅量于大志中。  ●剛強者勝不如自己剛的東西。柔弱者則勝比自己更剛強的東西。事上第五  ●逢迎可滿足上位者的眼前,卻毀掉上位者的長遠(yuǎn)。  ●丑陋彎曲的木根,常能變成天子手中名貴的器物。  ●做上位者希望你做的事,然后保掙一^定白勺距離,是聰明的。  ●榮寵所固有的危險與貧窮的危害同樣不可低估。  ●察上過而不忤,知上好而不趨,守身持正,終不殆。  ●官位高低絕非品行的標(biāo)志,心計便變得要害了。  ●事上以忠,任事以勤,不居功,不二過,明時勢,知進退。  ●上位者予取予奪的現(xiàn)實,決定了揣摩上司隱藏起來的心意的重要。  ●為人宜直,行事宜曲。御下第六  ●以恩樹德,以嚴(yán)樹威,以賞彰功,以罰止過。  ●賞罰要分明,恩威要并重。  ●御下以術(shù),終以誠。  ●不示根底,利用短處,保持距離,乃上位者需領(lǐng)悟的要義。  ●敬服為上,屈服為中,恐嚇為下。  ●對下屬的錯誤,最好的辦法是威懾;寬容而不姑息,嚴(yán)厲而不傷眾。  ●懲罰他要對他的最軟弱處。用人第七  ●使用人才,在于如何看待人才。大才大用,小才小用,怪才偏用。  ●用人所長,便是籠絡(luò)之道的要義。  ●用人以道,擒心為上。  ●對君子用以名,對小人用以利。  ●用人之道,識人為先,御使后之。  ●上位者用人,忌憑好惡;小則失,大則衰。守身第八  ●聰者獲捷利,智者遠(yuǎn)禍害。  ●世無常恒,富貴難遠(yuǎn),利害常變,唯廉簡恒久。  ●事留有余,功而不居,可保長遠(yuǎn)。  ●才高謗來,功大毀至;唯智者不以彰顯自居。  ●強勝弱一時,弱勝強一世。謀略第九  ●謀無定法,狡計百端;隨心所欲,因勢而異。  ●擊敵不如縱敵,引敵至荒謬之境,一擊而成。  ●要想壓制對方,就一定先抬高他;要想從對方那里索取,就一定要先給他,  ●成大事者,靠見識制定,靠膽識完成。  ●最高的謀略是攻心,最高的智慧是讓人心服。  ●大為無為,大謀無謀,乃謀之至境。才辯第十  ●勸誡的時機,比機智的語言更重要。  ●處世為人,當(dāng)自以為聰明時,禍患就在下面。  ●可辯事之對錯,不可辯人之對錯。  ●智者只想改變事情的形態(tài),愚者則想改變?nèi)诵牡男螒B(tài)。  ●時問站在忍者一方,善忍者贏。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原文】  夫上古無官,當(dāng)是時也,民衣褐而穴居,食則同食,寢則同寢,無一己之私。而三代以下,豐饒日漸,倉有余廩,廄有余畜,民始有私。乃舉賢人,設(shè)百官,導(dǎo)之以禮義,威之以刑法  【譯文】  上古的時候沒有職官,在那個時候,百姓穿著葛制的衣服,住在洞穴中,吃飯一起吃,睡覺一起睡,沒有個人的私產(chǎn)。三代以下,漸漸地變富了,谷倉中有了多余的糧食,棚子里有了多余的牲畜,百姓開始有了私產(chǎn)。于是推舉有才能的人,設(shè)立各種官職(進行管理),用禮義來教化他們,用刑法來威嚇?biāo)麄?。  【事典】武丁借夢用傅說  武丁是殷商中期的君主,商朝在他的統(tǒng)治下,達(dá)到了鼎盛期。他知道官員的重要,非常善于選拔賢才來擔(dān)任官職?! ≡诘巧贤跷恢埃幸淮挝涠〉接萆窖惨?,看到一群苦役犯正在筑城墻,其中有一個人氣宇不凡,就把他找來問話。這個人就是后來的賢相傅說。武丁和傅說談了很久。傅說突然問武?。骸罢垎?,為什么天下會有那么多人犯罪呢?”武丁不假思索地說:“罪犯眾多,說明朝廷在治理上有失德之處?!备嫡f進一步問:“那么你準(zhǔn)備怎樣治理天下呢?”武丁沉思了一會兒,反問傅說:“你有什么看法?”傅說道:“要想治理好天下,就要任命賢人當(dāng)官,興利除弊,讓百姓安居樂業(yè)?!蔽涠÷犃?,很高興,就問傅說有什么好辦法,傅說侃侃而談,武丁聽得目瞪口呆。他把傅說牢牢地記在了心里?! 〕蔀閲螅涠∮窒氲搅烁嫡f,他決定要傅說出來做官。但想到傅說是一個犯了罪的奴隸,把他提拔為朝廷大臣會遭到朝臣們的反對,不禁眉頭緊鎖?! 〗K于,他想出了一個辦法。這天,他上朝后,對大臣們說:“我做了個夢,夢見上天賜給我一個賢臣,可以幫我治理國家。你們要快些把這個人找來!”  他說出了傅說的樣子,還讓人畫成了像。大家拿著畫像到處去找,最后在苦役犯中找到了傅說。古代人都相信上天,既然是上天的意思,誰也不敢說出反對意見。武丁一見傅說,就大聲說:“就是他,他就是我夢見的那位賢臣!”  于是傅說被拜為相國。他果然沒有辜負(fù)武丁對他的期望,對朝政進行了改革,采取了很多新的舉措,商朝很快就達(dá)到了中興?!  救宋铩俊 「嫡f最初是犯罪的奴隸,被武丁發(fā)現(xiàn),委以重任。據(jù)說他曾勸武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還說,知道道理并不難,難的是付諸行動。這些見解在今天并不新鮮,但在幾千年前卻是振聾發(fā)聵。傅說當(dāng)了相國后,輔佐武丁,勵精圖治,使商朝變得空前強盛?!  踞屧u】  設(shè)立職官,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管理的有效性。堯、舜時期,雖然也有人在輔佐,但官僚體系并不完善。至于從何時形成了一整套官僚體系,現(xiàn)在無從作出準(zhǔn)確的回答,但設(shè)官的初衷卻是明確的,就是為了幫助君主更加有效地管理國家,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只有百姓安居樂業(yè)了,社會才會安穩(wěn),國家才能強盛,王朝才能延續(xù)。  選拔賢才做官,對百姓進行教化,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zhì),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建立起一整套法令法規(guī),解決糾紛,進行合理分配,使社會達(dá)到公正和公平。關(guān)于傅說的具體政績,因為年代久遠(yuǎn),缺少記載,今天已經(jīng)無從考據(jù),但從實際效果來推斷,他肯定就是這樣做的,不然,商朝就無法達(dá)到中興和強大。  【原文】  官者,管也。權(quán)者,衡也。所以設(shè)賞罰,明訴訟,斷是非,辨好惡,檢奸邪,消佚亂。管之,束之,導(dǎo)之,化之,衡之,以求其平  【譯文】  官,就是管。權(quán),就是秤。是用來設(shè)定獎賞、懲罰,接受訴訟,評判對錯,分辨善惡,約束奸邪,消除淫亂的。管理、約束、引導(dǎo)、教化、評定,來達(dá)到公平?!  臼碌洹筷惼角蓪h文帝  陳平雖然相貌堂堂,但因為家里窮,又偏偏不肯下地干活,只是一味地讀書,因此人們不大看得起他,認(rèn)為他不務(wù)正業(yè)。  陳平住在庫上里。這天,這里在祭祀土地神,祭祀后,要把祭肉分給大家。這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因為肉很難分得平均。于是,人們就把這個差事交給了陳平?! 〉@次卻不一樣,陳平把肉按照肥瘦大小進行了分配,大家都感到很滿意。  “小子,做得不錯?!币晃焕先思艺f,“你辦事很公道。”  “假如讓我主宰天下,我也會做到同樣公平?!标惼较袷窃谧匝宰哉Z地說。  后來陳平投奔了劉邦,多次運用奇計,幫助劉邦奪取了天下。劉邦死后,他和周勃等人滅掉了諸呂,保住了劉氏的江山。P3-5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  余久居祿位,歷經(jīng)艱危,而得以對上顯揚祖宗,對下光耀親朋……皆因三不欺也。以這種準(zhǔn)則侍奉父母、侍奉君王、侍奉上級、對待下級的處世之道,蒙受了上天的莫大寬恕,雖屢經(jīng)危難而多次獲福……                        ——_五代馮道《長樂老自序》  馮道的一生,就是一部“做官學(xué)”,他本就是一位官場常勝將軍,是一部活的教材,他一生的意義也許就是教人怎樣做官,用他一生的實踐向人們宣告著官場不倒的秘密……                        ——聞鐘

編輯推薦

  古代官場奇人關(guān)于為官之心得,封建官場中進則建功立業(yè),退則保全自身的權(quán)謀典籍。儒家的智慧是極為深刻的。它是一種非智謀的大智謀,其運謀的方法不是謀智,不是像法家或兵家那樣直接以智慧迫使對方服從;而是謀圣,即從征服人心著手,讓人們自覺自愿地為王道理想獻(xiàn)身。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仕贏學(xu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