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5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作者:楊慎 頁數(shù):292 字數(shù):186000 譯者:楊明剛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韜晦術(shù)——攻守進退的枕邊書,傳統(tǒng)謀學中最有操作性的方法,小用小成,大用大得 韜晦術(shù)是所有謀學中最具實用功效得一門學問。翻開此書,讀者會發(fā)現(xiàn),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由于對“韜晦術(shù)”的疏陌,付出了極為慘痛甚至生命的代價;另一些人則由于對它的巧妙運用,不僅逢兇化吉,甚而獲得了出乎本人預料的成功。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問題的關(guān)鍵不是了解多少韜晦的案例,而是韜晦有哪些要點,如何恰到好處地運用它,這正是本書想要告訴讀者的。
書籍目錄
隱晦卷一 要想看清自己周圍的形勢,最好的辦法是躲在暗處。 保身的第一要訣是隱身,絕不能讓自己成為別人攻擊的靶子。 槍打出頭鳥,切忌比別人站得高。 以小人治小人固然未必好,但用小人的法術(shù)還治小人之身卻不僅有效,還且事半功倍。 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先學會矮人一頭。處晦卷二 解除對手敵意的最好辦法是主動表示友誼,而且一定要讓對手篤信不疑。 偶爾做回小人也是保身之道。 鎮(zhèn)靜持重是處晦的必要手段,不能有絲毫的急躁心理。 如不想總是處于弱勢,示弱則是必須的。處晦方能向陽。養(yǎng)晦卷三 “日用不足,月用有余”。不在一事一處土見長,卻在每事每處上見長。這是古人治國的最高境界。 欲養(yǎng)晦先有韜,收斂自己的鋒芒,藏好自己的梭角,這是養(yǎng)晦的必由之路。 名與實相表里,名者皮也;有名無實者兇,有實無名才吉。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養(yǎng)晦的最佳狀態(tài)。謀晦卷四 有謀方能有勇、有謀方能出奇,謀是所有成功者的通行征,無謀則是所有失敗者的墓志銘。 晦非素有,則以謀成。 小事小節(jié)往往是大事大節(jié)的關(guān)鍵。 你能滿足別人需要,別人才會滿足你的需要。 勸諫如同治病,對癥下藥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權(quán)力永遠是雙刃劍,使用不當便會自受其禍。詐晦卷五 使詐,使奇都是兵法中的正道,在非常情形下,使詐既是方不得已的最后一招,效果往往也能好得出人意外。 小人使詐謂之奸,君子使詐謂之權(quán)。 詐如果只是一種手段,無可非議,但如果是一個人的性格,就很可怕了。 詐而后復歸中正,如君子使詐無窮,必殃其身。避晦卷六 忍辱方能負重,許多時候,忍辱是眾多賢人成就大業(yè)的先決條件。 忍表面上看很窩囊,實際是柄無往而不利的武器,運用好這柄利器,便能建功名,取富貴,甚至得天下。 小人往往比君子更能忍辱,但卻是無恥,事情雖相近性質(zhì)卻截然相反。 古有避事者,也有避世者,??词屡c世的兇險程序。心晦卷七用晦卷八……
章節(jié)摘錄
【原文】 倘知貧賤之德,誦之不輟,始可履富貴之地矣?! 咀g文】 如果知道貧賤的好處,并且牢記不忘,這樣的人才可以身處富貴的地 方?! 臼碌洹看笕逯赴藏殬焚v 北宋仁宗慶歷年初,范仲淹因和宰相呂夷簡不和,被罷免參知政事, 貶官饒州刺史。諫官高若訥畏威保祿,不敢上書力爭,反而和別人說范仲 淹有罪,應當罷免,來為自己解脫。時任館閣??钡臍W陽修因不是諫官, 無法為范仲淹說話,本希望高若訥能仗義執(zhí)言,沒想到高若訥反而詆毀范 仲淹為自己的緘默不言找借口,回家后修書一封,痛責高若訥,甚至罵他 為“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 「呷粼G被罵得羞怒交進,把歐陽修的書信呈交皇上,并且攻擊歐陽修 為范仲淹的朋黨,呂夷簡見到信后,也是怒不可遏,第二天便貶歐陽修為 夷陵長?! W陽修遭貶后倒是心中坦然,只是貶所荒遠,生活又苦,覺得有些對 不起母親,便跪在母親面前流涕請罪,說:“兒子在朝為官,受貶吃苦, 自是理所當然,只是要連累母親大人跟著受苦,兒子實在是心中不忍?!薄 √蛉撕敛灰詾橐?,笑著說:“你以為你祖上是什么富貴人家嗎?我自 從嫁到你家,過的就是苦日子,我早已經(jīng)習慣了。四歲時你父就沒有了, 我和你孤兒寡母,什么苦日子沒挨過,那時候不也很快樂嗎?你做官后家里 日子倒是寬裕了些,可我心里也沒覺得比以前快樂?,F(xiàn)在你雖被貶官,畢 竟還有俸祿,再苦也不會有那個時候苦,你有什么可替我擔心的呢?” 歐陽修聽完母親的話,心中陰霾掃除,坦然上路,幾千里路的舟車顛 簸,太夫人不但不讓兒子為自己操心,反而指揮僮仆,料理上下,處處照 顧兒子生活起居,比在京時更有精神。 【釋評】 歐陽修不僅是一代文學宗師,更是正直強諫的名臣,論其風范也不比 魏征差,只不過是他文學上名聲太高,為后世所推崇,其強直敢諫的名臣 風范反而為后人所忽視?! ∽鲋背?、諫臣比做廉臣要難,廉臣不過是清廉自守,不收賄賂即可, 而直臣、諫臣卻要常常觸怒皇上,得罪權(quán)貴,隨時都可能身遭不測,所以 如果沒有不怕死的精神,還真當不了直臣、諫臣?! ∪欢鴥H僅自己不怕死還遠遠不夠,假如家中父母、妻兒怕苦愛富,這 個人做事之前必然要為家里人著想,為保住職位俸祿,來讓家里人生活得 更好一些,這也是人之常情,無可深責,但是有了這一點私心,想要做直 臣、諫臣也就不可能了。高若訥就是這種情況,他也不是很壞的人,不過 是懦弱而已,歐陽修痛恨他的不是他的不諫,而是誣蔑范仲淹來文飾自己 的罪過,這就不僅是懦弱,而且是小人之舉了。所以痛罵他“不復知人間 有羞恥事”?! W陽修一生遇事奮發(fā),敢作敢為,便是心中已立下了不怕丟官、不怕 吃苦的信念,一個人能夠安于貧賤,自然不會為了富貴而去做違背良心的 事。而歐陽修能安于貧賤,首先在于母親能視貧富如一,甚至甘苦如飴, 津津樂道,才使得歐陽修沒有后顧之憂?! ∷纬芍^是士大夫的天堂,趙匡胤立國之初,便定下規(guī)矩:不許殺士 大夫,官員有罪也不過是貶官而已,連削職為民的都極少,歐陽修曾對同 僚感慨道:“以前那些朝代,忠直臣子早晨上諫章,晚上就可能被殺掉, 依然前仆后繼,勸諫君王。我輩遭逢圣明,罪再大也不過是貶官,根本沒 有性命之憂,還有什么可顧慮的呢?”而宋朝官員大多都敢諫直言,和這種 寬容的風氣有很大的關(guān)系?! W陽修雖然是一代宗師,待人接物卻心無城府,坦白無隱,別人有一 點長處,他便贊不絕口,別人有短處,他當面指責,不留情面,因此即為 士人所依附,也為權(quán)貴小人所側(cè)目,一生坎坷,也是因為這個緣故。 歐陽修喜歡提拔后進,唐宋八大家中,在宋朝的,蘇氏父子三人、王 安石、曾鞏都出自他的門下,和他本人為六大家,盡攬無遺,得士之盛, 無人可比?! ∷稳首谠滟潥W陽修說:“歐陽修這樣的人,從什么地方得到呢?”這 樣的人杰,幾百年才會出現(xiàn)一個啊!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擇人噬人處?! 鳌ず閼鳌 钌骷啊爸袊u缸文化的代表人物”?! 貤?/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