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06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鈴木俊隆 頁數(shù):218 譯者:梁永安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日本有兩位對西方最有影響的鈴木禪師。半世紀(jì)以前,鈴木大拙只手將禪帶到了西方,這個移植的歷史重要性,被認(rèn)為可媲美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他們兩人的作品分別在13和15世紀(jì)被翻譯成拉丁文。50年后,鈴木俊隆做出了幾乎不遑多讓的貢獻。在他唯一留下的這本書中,那些對“禪”感興趣的美國人所找到的,正好是他們所需要的最佳補充?! ♀從敬笞镜亩U是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反觀鈴木俊隆的禪則顯得平實無奇?!伴_悟”是鈴木大拙禪道的核心,而他的作品之所以引人人勝,這個炫目的觀念居功不少。但在鈴木俊隆的這本書里,“開悟”或是其近義詞“見性”卻從沒出現(xiàn)過。 鈴木俊隆禪師人寂前四個月,我找到個機會問他:“這本書為什么沒有談到開悟?”禪師還未開口,他太太就湊過來,調(diào)皮地輕聲說:“因為他還沒開悟嘛!”
內(nèi)容概要
一部暢銷西方世界30年的禪學(xué)經(jīng)典!西方佛子人手一冊的禪宗入門書!亞馬遜網(wǎng)上書店推薦佛學(xué)必讀書! 本書指導(dǎo)人們?nèi)绾涡扌?,說明何謂禪生活,禪修是以何種態(tài)度和了解為前提的。重要的是,它鼓勵讀者去實現(xiàn)自己的真實本性,自己的禪心。這種禪心的修行全書遍處可見。在書中,鈴木禪師用最簡單的語言,從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探討如何在修行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初心。
作者簡介
鈴木俊隆(Shunryu Suzuki,1905~1971年),13世紀(jì)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禪師的法脈傳人。1961年在美國舊金山建立極具規(guī)模的塔撒加拉山僧院和舊金山禪院。此舉帶動美國本土開始廣設(shè)禪修中心,并影響日本禪宗在美國的傳播,進而大放異彩。
書籍目錄
序 他就在我們之中出版緣起 一個完全自由的人前言 初心第一部 身與心的修行 1 坐禪的姿勢 2 我呼吸,所以我存在 3 獲得完全的自由 4 漣漪就是你的修行 5 拔除心中的野草 6 一錯再錯也是禪 7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8 叩頭,叩頭,再叩頭 9 開悟沒啥特別?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1 千里長軌人生路 2 白復(fù)一日打坐 3 遠離興奮 4 要努力,不要驕傲 5 不留一絲痕跡 6 布施就是無所執(zhí)著 7 避開修行中的錯誤 8 限制自己的活動 9 研究佛法,研究自己 10 靜坐于煩惱之中 11 空性使你理解一切 12 說你想說的話 13 一切作為都是修行 14 對死亡的新體會第三部 用心理解 1 坐禪不是為了開悟 2 接受無常 3 那一下電閃 4 順應(yīng)自然 5 專注于“無” 6 當(dāng)下的一念又一念 7 相信“無中生有” 8 萬物本一體 9 安靜地坐禪 10 佛法是一種體驗 11 真正的佛教徒 12 心也需要休息 13 人人都可以是佛后記 禪心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 身與心的修行 3 獲得完全的自由 要活在佛性之中,就必須讓小我一剎那又一剎那地死去。失去平衡時,我們就會死去,但與此同時我們又會茁壯成長。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變動不居的,是正在失去平衡的。任何東西之所以看起來美,就是因為它失去了平衡,但其“背景”卻總呈現(xiàn)完全的和諧。所以,如果你只看到萬物的表象,而沒意識到作為它們背景的佛性,就會覺得萬物都在受苦。但如果你明白了這個存在的背景,就會了解受苦本身是我們應(yīng)有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可以擴大生命的方式。所以,我們的禪道有時會正面肯定生命的失衡性或失序性?! 】淳秃昧耍瑒e去掌控 現(xiàn)今,日本的傳統(tǒng)繪畫都變得流于形式化,而且缺乏生命力,這也正是現(xiàn)代藝術(shù)為何會發(fā)展起來的原因。古代畫家喜歡在畫面上點上一些雜亂無章卻深具藝術(shù)韻味的點,這是相當(dāng)困難的。因為,即便你想要把那些點安排得毫無秩序可言,但到頭來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還是有些秩序可言。你以為你駕馭得了它,實際上卻不能——要把一些點安排得毫無秩序可言,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道理也適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 ”M管你想盡辦法要把某些人置于你的管制之下,但那是不可能的。管理別人最好的方法是鼓勵他們使壞,然后,廣義地來說,他們就會受到你的管制。給你的牛或羊一片寬敞的綠草地是管好它們的方法,對人也是一樣的道理。首先,讓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你從旁看守他們,這是“上策”。要是對他們置之不理,那是不對的,是“下下策”?!按蜗虏摺本褪窃噲D去駕馭他們?!吧仙喜摺笔强粗麄?,但只是看著,不存有任何想控制他們的心?! ∪坞s念自由來去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你自己身上。在坐禪時,如果你想獲得完全的平靜,就不應(yīng)該被心中出現(xiàn)的各種雜念困擾,應(yīng)該任它們來、任它們?nèi)?,然后這些雜念反而會被你所控制。但這個方法并不容易——聽起來是很容易,但事實上需要費點特別的努力?! ≡趺礃硬拍苓_成這種努力呢?這正是禪修的秘密所在。比方說你碰到某些煩心事,要完全靜下心來打坐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拼命壓制心念,你的努力就是不正確的努力。唯一可幫助你的努力就是數(shù)息,或是把心念專注在一呼一吸上。我說“專注”,但把心念專注在某件事情上并不是禪的真正本意。禪的本意是如物之所如去觀物的本身,讓一切自來自去。這是最廣義的把一切置于控制之下?! 《U修的目的在于打開我們的“小心”,所以專注是為了幫助你體現(xiàn)“大心”,也就是包含萬有的心。如果想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禪的真義,你就必須要先明白,坐禪時,身體為什么要保持適當(dāng)?shù)淖耍约靶哪顬槭裁匆獙W⒃诤粑?。你?yīng)該遵循修行的法則,這樣你的修行將會愈來愈精細和謹(jǐn)慎。只有這個方法可以引領(lǐng)你,體驗到禪的無上自由?! 默F(xiàn)在走向過去 道元禪師說過:“時間白今而昔?!闭犞潞孟袷腔闹嚨模谛扌袝r,我們有時又會體驗到這是個事實。時間不但不是從過去前進到現(xiàn)在,反而是從現(xiàn)在走向過去。在中世紀(jì)的日本,有個叫“源義經(jīng)”的著名武士,他因為國家動亂而被派到北方省份,后來在剿亂時被殺。死后,他的愛妾寫下一首和歌,其中兩句是:“如君回轉(zhuǎn)紡輪,妾盼昔變?yōu)榻?。”她寫這話時,實際上已經(jīng)把過去幻化成為現(xiàn)在。在她的心里,過去活了起來,成了現(xiàn)在。所以道元禪師才會說“時間自今而昔”,這對我們邏輯性的思考來說是說不通的,但卻又存在于真實體驗之中——這既有詩歌為證,又有我們的人生為證。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研究佛法就是為了研究自己,研究自己就是為了忘掉自己?!薄 毡静芏醋诔踝娴涝U師 “開悟不是不重要,只是它并非禪需要強調(diào)的部分。” ——豁木俊隆禪師入寂前四個月時說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