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譚觀音

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作者:莫振良  頁數:190  

前言

  佛教是文化——代《走近佛教文化叢書》總序  佛教自古印度傳人中土,史載始于漢,扎根于魏、晉、南北朝,盛于隋、唐,逶迤于宋、元、明、清,直至而今,綿延相傳,歷經兩千多年。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佛教已不僅僅是中國佛教徒信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個宗教,而且它已經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已故的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生前曾多次提到,在大家習慣提宗教的“五性”(民族性、國際性、特殊性、復雜性、長期性)中再加上一性,即宗教的“文化性”。而他老人家身體力行,時時處處堅持首先在佛教中倡導、論述佛教的文化性。他在《佛教常識答問》(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的序言中是這樣講“佛教是文化”的:  我看過曾是毛主席的勤務員李銀橋寫的書。有一天,毛主席在延安出門散步,對李銀橋說:“我們看看佛教寺廟,好不好?”“那有什么看頭?都是一些迷信?!泵飨f:“片面片面,那是文化,你懂嗎?”我因而想起“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周建人先生寫信給我說:“文革”初期范文瀾先生向他說,自己正在補課,讀佛書。范老說,佛教在中國將近兩千年,對中國文化有那么深厚的影響,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中國文化史。一九八七年我到四川一個佛教圣地看到被人貼迷信標語的事實,回來寫了一份報告,錢學森博士看見了,寫信給我說:  “宗教是文化?!薄 ∵@三個人,一是偉大的革命家,一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一是當代的大科學家,所見相同,都承認佛教是文化?! ∩厦嫠倪@段文字,再一次證明了趙樸初先生對“佛教是文化”這一提法的贊同?! 《鞲袼乖浿赋?,中世紀只知道一種意識形態(tài),即宗教和神學。在歐洲的中世紀,基督教曾經將各門科學統(tǒng)攝到自身統(tǒng)治之下,使它們成為神學的奴仆。佛教并沒有形成如基督教那種凌駕于一切的精神統(tǒng)治力量。特別是在中國,由于固有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佛教始終未能成為思想文化上的主導勢力。但佛教影響于社會以及文化學術的許多方面是明顯而深刻的。這種影響特別突出地表現(xiàn)在哲學、倫理學、文學、語言學、藝術(書法、美術、音樂、舞蹈、建筑等)諸多方面。在某些歷史時期,佛教在社會政治和經濟生活中也起過一定作用。佛教影響更深浸到人們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以及感情之中。人們通常將“儒(孔子)釋(佛教)道(道教)”三教合流看成中華民族主流思想和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所以,我們今天學習、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分析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決不能忽視和拋開中國佛教文化?! ≈袊母镩_放以來,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實,研究和開展宗教文化活動的人逐漸多了起來。特別是佛教文化這些年被炒得很熱,有關佛教文化方面的書也出得不少。這對了解佛教和禪學,進一步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導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很有好處,但這也引出一些問題。毋庸諱言,這些年出版界對佛教文化的宣傳,做了不少工作,但其中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是存在的,有些出版物言過其實,嘩眾取寵,不肯做一些基礎性工作。有的急功近利,不惜去粗制濫造。為了對這種現(xiàn)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糾正,我們想嘗試做一點踏踏實實的基礎性工作,即從研究、介紹某些個別的佛教文化現(xiàn)象做起,用事實和形象說話,先引起大家的興趣,以便引導人們正確地走近佛教文化,漸深漸遠,最后達到真實地而不是虛假地,深入地而不是皮毛地了解和認識佛教文化的目的。在如此思考的基礎上,我們與天津古籍出版社的編輯和領導達成共識,共同策劃出版一套《走近佛教文化叢書》。  這套叢書首先推出四本。即:  《佛經故事》佛經是佛教文化的源頭,要想走近佛教文化,必須對佛經有所了解。但佛經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別說我們普通人,就是得道高僧、佛學專家,窮其一生,也難識其萬一。所以我們只能從中選一部分容易理解且有故事性的經文,用說故事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高僧傳奇》高僧是佛教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和實踐者。佛教的中國化,是通過許許多多佛教徒和佛教學者的共同努力來實現(xiàn)的。而高僧,就是這批優(yōu)秀人物的代表,他們以其堅忍不拔的毅力、深邃的學識、高潔的品格垂范后世,為佛教的發(fā)展和佛教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輝煌的貢獻。我們從歷代高僧傳記、小說、筆記、野史、民間傳說中搜集了一部分高僧故事,加以刪削、改編,進行重新創(chuàng)作,利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故事”的這種“勸善懲惡”、“動存鑒借”的功能和虛實相濟的形式,將高僧事跡介紹給讀者?!  睹钭T觀音》觀音被稱為在人間救苦救難的大菩薩。按佛教的說法,菩薩是已經成就佛道、而發(fā)愿住世度人的一類“有情”。觀音可以說是體現(xiàn)菩薩精神的一個典型。在中國,觀音信仰是民間信仰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們采用“妙譚”(類似“說書”)的形式把觀音的故事說給大家?!  抖U宗公案》禪宗是最能體現(xiàn)佛教中國化的一個佛教宗派。禪宗公案是禪宗的血脈,是記錄中國禪宗的主要文獻,也是禪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公案”起源于唐末,興盛于五代和兩宋。據計算,禪宗的公案大約有一千七百余則。通常所用也不過四五百則左右。公案的內容大都與實際的禪修生活密切相關。禪師在示法時,或用問答,或用動作,或二者兼用,來啟迪眾徒,以使頓悟。這些內容被記錄下來,便是禪宗公案。近些年的所謂佛教文化熱,很大程度上是禪文化熱。為了使大家初步了解禪的知識,我們選出二百則公案,加以簡單解說,以使人們正確認識禪文化,走近禪文化。  因為參與本叢書寫作的作者其觀點和專業(yè)領域不同,寫作風格也就不甚相同,編者在統(tǒng)稿時盡量調整統(tǒng)一。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擔心達不到讀者要求,望請見諒。加之我們的知識和能力有限,書中肯定會有很多錯誤,希望讀者批評指正。說句心里話,只憑幾本書就想把“佛教是文化”這個課題說清楚是不可能的,好在我們是用這四本書投石問路,如果能得到讀者的認可,我們將總結經驗教訓,再陸續(xù)推出若干冊,一步一個腳印地把《走近佛教文化叢書》做好。  感謝為《走近佛教文化叢書》出過力的所有同志,感謝即將購讀此套叢書并不吝賜教的廣大讀者!  陳耳東謹識  2007年12月于天津忍齋

內容概要

  《妙譚觀音》側重于觀音世俗文化的介紹。借鑒觀音宗教文化,大體反映成道前的觀音,即觀音的宏愿和志向,成道后的觀音,即觀音的神力和作為,以及觀音的修持法門,即觀音崇拜的義理三大主要內容,《妙譚觀音》相應分為四部分:一、觀音身世,介紹中國觀音來歷的民間傳說;二、觀音道場,三、觀音法相,以上介紹觀音崇拜的偶像,有類于觀音信仰的修持;四、觀音顯化,介紹人們對成道后的觀音揚善除惡的贊頌。

書籍目錄

觀音身世引言:觀音身世的文獻記載化身妙善公主降世人間拒招駙馬,妙善潛心向佛后花園修行,白雀寺悟道妙莊王火燒白雀寺舍身向佛,妙善升天佛祖指引,香山得道妙善招徒,點化善才龍女莊王身染惡疾,妙善化身治病妙善出奇方,惡人得報應妙善舍身救莊王妙清妙音的傳說莊王被劫,興林國蒙難善才、龍女領兵收妖妙善解劫難,君臣再治國修成正果,觀音受封觀音道場引言:普陀山觀音道場的文獻記載不肯去觀音院的傳說紫竹林觀音斗蛇王前寺山門永不開的故事四大金剛留普陀天王殿前的臥牛石觀音與韋馱姻緣的傳說普陀山“短姑道頭”的傳說觀音收善財為脅侍的傳說觀音救龍女的故事觀音法相引言:觀音法相的文獻記載蛤蜊觀音鰲頭觀音楊柳觀音白衣觀音馬郎婦觀音水月觀音三面觀音施藥觀音持經觀音馬頭觀音多寶觀音送子觀音千手觀音阿摩提觀音觀音顯化引言:觀音顯化的文獻記載觀音建橋,羅漢造塔觀音降服太陽神錢塘大潮的傳說華鎣山沒有土地神的傳說觀音成道的傳說觀音與國清寺十八羅漢的傳說觀音捆鎖羅剎鬼觀音繪八像的故事觀音柳的傳說雕鑿寶頂山千手觀音的傳說觀音負石拒敵的故事反穿衣倒踏鞋的觀音老母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引言:觀音身世的文獻記載  觀音菩薩的身世在佛教中稱為觀音菩薩本生故事,說的是觀音成道前的經歷,包括觀音信仰的淵源、觀音的家世、誕生、修習、形象、成長、修成正果等一系列過程,用現(xiàn)在通俗的話說,就是觀音的傳記。  觀音作為一尊世人皆知,受到廣泛供奉的菩薩,由于歷史悠久,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qū)產生了相當多的民間傳說、經典記載、小說戲曲的描述。所以觀音的身世流傳至今有多種說法。  一 古印度的觀世音傳說  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早在佛教產生以前就有了觀音的形象。據古印度婆羅門教的經典《金梨俱吠陀》的記載,婆羅門教中有善神,這善神充滿慈悲而且神力宏大,能使盲人雙目復明,疾病纏身久治不愈者得到康復,肢體身軀殘缺者得到健全,婚后不育的女性喜得貴子,還能使朽木開花,沉船獲救。這個被稱為觀世音的善神是婆羅門教中的萬物始祖——大梵天的曾孫太陽神蘇里耶和以能工巧匠著稱的天神陀濕多的女兒薩拉尼的雙胞胎兒子,分別叫納薩佳和達斯拉。這對孿生兄弟的形象既不是丈夫身,也不是女兒身,而是一對可愛的小馬駒,人們稱他們?yōu)椤鞍衽帷?,翻譯成漢語為“雙馬童”。這對兄弟既強壯靈巧,又聰明智慧,他們駕駛金色的三輪車在黎明時出現(xiàn),像太陽一樣駛過天空,掠過大地,時時拯救百姓萬民,受到天竺國(即古印度)人民的普遍信仰和崇奉,在天竺國的國民中有十分廣泛、深厚的基礎?! 《》鸾浿杏^世音菩薩身世的記載  公元前5世紀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后,佛教的教義在天竺國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原來婆羅門教的信徒轉而信奉佛教,同時,原來婆羅門教的某些信仰也帶進了佛教。由于“雙馬童”觀世音的信仰在婆羅門教徒中有深厚的影響,這種信仰也感染了佛教徒,促使佛教也要樹立一位慈善的菩薩以安撫眾生的心理需要。開放的佛教吸收了婆羅門教中的善神教義,把“阿濕毗尼”改造成為“馬頭觀世音”,其形象是頭戴馬頭的男子人身,這樣觀世音就由一對小馬駒變成了一位偉丈夫,習慣稱為“馬頭觀音”。隨著歷史環(huán)境的變化,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在佛教經典中逐漸有了多種記載,引用比較多的有以下八種?! ?. 《悲華經·諸菩薩受記品》中說,觀世音菩薩是刪提嵐國國王無諍念的長子,王位的繼承人,“有轉輪圣王,名無諍念。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不眴(xuan),即觀世音菩薩;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勢至菩薩;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薩;第八王子名泥圖,即普賢菩薩”。王子隨父王一起跟隨寶藏如來出家修行,后來轉輪圣王被授記為阿彌陀佛,不眴王子被授記為觀音菩薩,與其弟大勢至菩薩成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這部經典的《大施品受記品》記載,不眴王子在佛前立下宏愿:“愿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諸眾生等,若不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這個原因,不眴王子被授記為觀世音?! ?.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菩薩授記經》中說,在久遠的“無量德聚安樂示現(xiàn)”世界中,有“金光師子游戲佛”掌握這個世界。當時有一個稱為威德的國王,跟隨佛學習無量法印,就是慈愍眾生無量、莊嚴凈土無量、一念善根回應無量。威德國王學習無量法印后,禪定的境界越來越殊勝,心境越來越圓滿。有一天,國王正在王宮中修習禪定,忽然從王宮花園的地下涌出兩朵蓮花,兩個童子化生其中,自稱是威德國王的兒子,右邊的一個名字叫寶上,左邊的一個名字叫寶意。國王看到兩個可愛的童子,心中十分欣喜,他認為這一定是佛陀安排的。國王帶領二位童子去見佛陀,求教如何才能供養(yǎng)佛法,并且在佛前發(fā)宏愿:“當于萬億劫,大悲度眾生,如今日佛土,清凈妙莊嚴,令我得道時,超逾億百千?!狈鹜痈嬖V他們:“恒河沙可知數,此大士先供養(yǎng)佛,種諸善根,不可稱計。”佛為他們授記,威德國王以后是阿彌陀佛,寶上是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以后,觀世音菩薩為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那位寶意童子就是大勢至菩薩?! ?. 《大悲心陀羅尼經》(此經的全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遠古的時候是“千光王靜住如來”的弟子,這個弟子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成佛,名叫“正法明如來”,經書中記載:“此菩薩名觀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

編輯推薦

  觀音被稱為在人間救苦救難的大菩薩。按佛教的說法,菩薩是已經成就佛道、而發(fā)愿住世度人的一類“有情”。觀音可以說是體現(xiàn)菩薩精神的一個典型。在中國,觀音信仰是民間信仰的主要內容之一。本書采用“妙譚”(類似“說書”)的形式把觀音的故事說給大家。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妙譚觀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