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歷詩略箋釋輯評

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喬億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8-03出版)  作者:喬億  
Tag標簽:無  

前言

有唐一代詩歌,成就卓著,影響深遠,凡流傳至今者,自大家名家而外,即使小詩人之作,亦各具精神面目,千百年來,為廣大讀者所傳誦。隨著唐詩的繁榮,出現(xiàn)了唐詩選本的興盛。自唐至清,唐詩選本層出不窮,各具特色。清代唐詩選本之數(shù)量,超過了自唐至明唐詩選本之總和。其中王士稹《唐賢三昧集》、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之影響最大。選家以選本宣揚自己的詩學主張,標立自己的詩學體系。王士稹鑒于明末詩風之弊,遠紹司空圖、嚴羽詩論,倡言神韻,以期救一時之弊,于晚年取王維以下四十二人之詩,選擇其尤雋永超逸者,編為《唐賢三昧集》。王氏既倡言神韻,主張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重視詩歌的聲華氣象,其推為極則者乃王、孟、韋、柳諸家。故王氏之選,實詩之一體而非詩之全也,其偏頗亦顯而易見,沈德潛鑒于《唐賢三昧集》之失,廣選詩歌,既重視“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味在鹽酸之外者,也重視“鯨魚碧?!?、“巨刃摩天”者,編選《唐詩別裁集》?!凹葘徠渥谥?,復觀其體裁,徐諷其音節(jié),未嘗立異,不求茍同,大約去淫濫以歸雅正,于古人所云微而婉、和而莊者,庶幾一合焉”(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序》)。與沈德潛同時,寶應喬億承流接響,亦編選《大歷詩略》六卷,選錄了天寶至貞元間三十二位詩人的五百二十六首詩歌,自具特色。喬億(1702—1788),字慕韓,號劍溪,江蘇寶應人。太學生,應試不第,棄舉業(yè),專肆力于詩??陀紊轿?,主講猗氏書院、郇陽書院。有《小獨秀齋詩》、《窺園吟稿》、《三晉游草》、《夕秀軒詩》、《惜余存稿》、《劍溪文略》、《杜詩義法》、《劍溪說詩》、《劍溪說詩又編》等。喬億服膺王漁洋之神韻說,而取境較廣,不主一格:與沈德潛交游,習其格調(diào)之說,而能自樹一幟。喬億論詩以性情為體,《劍溪說詩》稱:“所謂性情者,不必義關乎倫常,意深于關刺,但觸物起興有真趣存焉耳。”則無沈德潛之迂腐。論詩之用,則大處著眼,所謂“著眼大處,久則積學自厚。如讀史不考政治之得失,人物之消長,與夫治亂之由,奸賢之跡,但錄碎事僻字,以備采用,惡在其為詩學也?”沈德潛贊賞喬億,有日:“詩家品炙,始于鐘嶸。表圣承之,續(xù)者儀卿。余子紛糾,歧說爭鳴。誰別白黑?劍溪平衡。叩虛返寂,取神離形。引弓不發(fā),躍如以呈。中正清泠,騷雅門庭。為語后來,問途已經(jīng)。”喬億詩學,重體制,區(qū)別家數(shù),厘清源流,能夠示人以詩學正途。

內(nèi)容概要

《大歷詩略箋釋輯評》是關于“大歷詩略箋釋”的輯評。一、《大歷詩略箋釋輯評》采用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居安樂玩之堂初刻本為底本。二、《大歷詩略》收錄三十二位詩人的五百二十六首詩歌,此次予以全部整理,以期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刊本?!洞髿v詩略》所選詩歌之詩題與《全唐詩》偶有出入,此次整理原則上以《全唐詩》詩題為準,以其通行而易見。如遇到差異較大者,則出校記,或在箋注中注出,以供參考。三、原本有圈點、評注,為了電腦錄入方便,將原加圈字句,改為下加橫線,原加點字句,則一依其舊;評注,則以小字號夾入該評點之處。全詩總評,則以楷體排印,以示醒目。四、體例上包括校記、箋釋、輯評、評論四個部分。???,以中華書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詩》為主要校本,因中華書局本最為易得,且經(jīng)清人輯校整理,具有權(quán)威性。箋釋,力求追本溯源,釋證典章名物、地理、典故、重要詞語,同時盡可能將人物、背景交代清楚,以方便詩意的理解。輯評,則主要是每首詩的相關評論的匯輯,置于該詩箋釋之后,以便觀覽。評論,原本每一位詩人詩作之后,喬億大都有總體性評論。因此,整理本亦將歷代詩論家對該詩人的重要品評匯集于此,附于喬億“總評”之后,以便參考。五、《大歷詩略箋釋輯評》采用簡體橫排,對原本的繁體字和異體字,進行簡化和規(guī)范化。如不便簡化,影響文意者,則一仍其舊。對于原本的錯字,均加以更正。這些更正之字,必要者均加以說明。人名(如揚雄、楊雄)可以兩存者,書名(如《楚辭》、《楚詞》)可以兩存者,均依其舊。

作者簡介

作者:(清)喬億

書籍目錄

原序附錄:說詩五則大歷詩略卷一劉長卿(八十五首)初至洞庭懷灞陵別業(yè)南楚懷古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夕次檐石湖夢洛陽親故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簡演公浮石瀨送丘為赴上都聽笛歌留別鄭協(xié)律入桂渚次砂牛石穴銅雀臺王昭君歌新年作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秋夜北山精舍觀體如師梵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喜鮑禪師自龍山至赴新安別梁侍郎和州送人歸復郢酬秦系送朱山人放越州賊退后歸山陰別業(yè)過前安宜張明府郊居送李侍御貶郴州逢郴州使因寄鄭協(xié)律雨中過員稷巴陵山居贈別送李中丞之襄州奉使至申州傷經(jīng)陷沒穆林關北逢人歸漁陽余干旅舍登思禪寺上方經(jīng)修竹茂松北歸次秋浦界清溪館長沙桓王墓下別李紓張南史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寺即陳將吳明徹戰(zhàn)場經(jīng)漂母墓送王員外歸朝過湖南羊處士別業(yè)卻歸睦州至七里灘下作月下呈章秀才酬皇甫侍御見寄時前相國姑臧公初臨郡送袁處士松江獨宿送行軍張司馬罷使回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餞別王十一南游送王端公入奏赴上都送盧侍御赴河北送陸澧倉曹西送柳使君赴袁州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青溪口送人歸岳州送耿拾遺歸上都獻淮寧節(jié)度使李相公觀校獵上淮西相公送皇甫曾赴上都送李錄事兄歸襄陽漢陽獻李相公長沙過賈誼宅登余千古縣城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寺即梁蕭內(nèi)史創(chuàng)北歸入至德州界逢洛陽鄰家李光宰使次安陸寄友人送惠法師游天臺因懷智大師故居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送鄭說之歙州謁薛侍郎行營酬呂侍御時尚書問罪襄陽軍次漢東境上侍御以州鄰寇賊復有水火迫于證稅詩以見諭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和袁郎中破賊后軍行過剡中山水謹上太尉九日題蔡國公主樓負謫后登干越亭作留題李明府害溪水堂秋日夏口涉漢陽獻李相公送從兄罷官之淮南初貶南巴至鄱陽題李嘉祜江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張十八歸桐廬聽彈琴送靈澈上人尋張逸人山居發(fā)越州赴潤州使院留別鮑侍御送陸澧還吳中重送裴郎中貶吉州送劉萱之道州謁崔大夫過鄭山人所居奉使鄂渚至烏江道中作新息道中作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大歷詩略卷二大歷詩略卷三大歷詩略卷四大歷詩略卷五大歷詩略卷六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輯評】《唐詩鏡》卷二九:三、四意致夷猶,絕似王維語氣。王堯衢《古唐詩合解箋注》卷八:“寂寥東郭外,白首一先生?!币粚懡迹懨鞲??;慕纪死?,分外寂寥?!敖庥」虑僭?,移家五柳成?!背猩涎韵壬宓?。解印而歸,只有孤琴尚在,移家以后,漸看五柳將成。罷彈宓子之堂,宴息陶公之宅,境雖云寂,人則高矣?!跋﹃柵R水釣,春雨向田耕?!贝讼壬季訕芬病r而夕陽,則臨水垂釣,時而春雨,則向田看耕,悠然自得矣?!敖K日空林下,何人識此情?!苯庥w田,娛情耕釣,終日在空林之下,自以為樂。世人盡多塵容俗狀,誰能識先生之情哉!前解寫明府郊居,后解贊明府之高尚。送李侍御貶郴州洞庭波渺渺,君去吊靈均(是貶)。幾路三湘水,全家萬里人。聽猿明月夜,看柳故年春。憶想汀洲畔,傷心向白蕷。頷聯(lián)淡緩可悲?!竟{釋】〔李侍御〕當系李湯。劉長卿有《洞庭驛逢郴州使還寄李湯司馬》詩,則李湯嘗貶郴州司馬。又,《全唐文》卷三四六劉長卿《張僧繇畫僧記》有云:“天竺僧畫像者梁直閣將軍張僧繇之真跡也……(劉)杰以老卒,傳于審交。審交傳楚州刺史李湯,湯傳睦州司馬劉長卿,今為劉氏之寶藏矣?!笨芍顪珵槌荽淌?,與劉長卿交好。又,《全唐文》卷三九。獨孤及《唐故揚州慶云寺律師一公塔銘并序》:“右補闕趙郡李紓、殿中丞侍御史頓邱李湯,嘗以文字言語,游公廊廡,至是相與追錄遺懿,以詒塵劫?!崩罴偞髿v元年為補闕,四年遷中書舍人,則獨孤及此文當作于大歷初,此時李湯亦為殿中侍御史。則李湯貶郴州,當出鄂州,故長卿作此詩送之。郴州,《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九“郴州”:“本漢長沙國地,后漢分長沙南境立桂陽郡,理郴縣,領十一縣。隋平陳改為郴州,大業(yè)中復為桂陽郡,武德年四為郴州?!薄肮芸h八:郴、義章、義昌、平陽、資興、高亭、臨武、藍山。”〔吊靈均〕靈均,屈原名平,字靈均。《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自屈原沈汩羅后百有余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薄坝谑翘熳雍笠嗍柚?,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適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辟Z誼被貶長沙,過湘水而吊屈原,發(fā)抒其異代同悲的感慨。后以“吊屈原”暗喻遭受貶謫。〔三湘〕見本書卷一劉長卿《聽笛歌留別鄭協(xié)律》注?!舶滋O〕水中浮草。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倍鸥Α尔惾诵小罚骸皸罨ㄑ┞涓舶滋O,青鳥飛去銜紅巾?!?/pre>

后記

喬億的《大歷詩略》是一部特色鮮明、影響較大的唐詩選本,對盛、中唐兩大詩學高峰之間的低谷——大歷詩歌,作出比較全面的選錄、評點、整理,標舉大歷詩風,突出其詩學史上的意義。喬億學有殖養(yǎng),既服膺神韻派領袖王漁洋,也與格調(diào)派的創(chuàng)始人沈德潛交厚,轉(zhuǎn)益多師,詩學理論豐富,有《劍溪說詩》傳世,又工于作詩,所評點乃自家體悟之得,多能切中肯綮,啟發(fā)人意。且喬氏開館授徒,轉(zhuǎn)徙各地,生活體驗與職業(yè)素養(yǎng)使其選詩評詩別具眼光,境界頗高。但此書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刊行之后,流傳不廣,即使是專治唐詩者,亦很難覓其蹤跡,給研究者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協(xié)助卞孝萱先生、蹇長春先生從事《中華大典·隋唐五代文學分典》的研究整理工作,閱讀詩話、查閱唐詩選本,就萌生了整理《大歷詩略》這一優(yōu)秀選本的想法,卞先生及時地加以肯定和鼓勵,并允肯賜序,以光篇幅。1996年,我負笈上海,在復旦大學攻讀中國文學批評史博士學位,利用暇日,在上海圖書館的古籍部抄錄了該書,并赴南京,在南京圖書館補抄了所缺的第三卷七、八兩頁;而滬、寧兩地之藏本皆非完璧,又利用赴京之便,查閱國家圖書館藏本,對勘了文字漶漫之處,補抄了其他刊本殘損、遺漏之詩歌,使得終成完璧。特別是在國家圖書館,覓得一刊本,紙質(zhì)精美,潔白柔軟,字跡清晰美觀,惜前后略有破損。每卷卷首鈐有“林深荷凈之堂”篆刻陰文印,又,卷一鈐有“長樂鄭振鐸西諦藏書”行草陽文印,書尾鈐“長樂鄭氏藏書之印”篆刻陽文印。把玩西諦先生所藏之本,前輩手澤猶存,令人愛不釋手。其后,利用暇日,收集評論資料,隨見隨錄,箋釋工作也同時展開。1999年,我赴蘇州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工作,忙于新的學術課題,其間也曾想一鼓作氣,完成箋釋輯評。然而人事倥傯,南北東西,頗多感慨,致使這一工作也時斷時續(xù),遷延日久。本書采用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居安樂玩之堂初刻本為底本,以求保存該書原貌。體例上包括校記、箋釋、輯評、評論四個部分。黽勉從事,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以期信而有征。本書得以出版,首先要衷心感謝天津古籍出版社的垂青和大力支持。在當今學術著作、尤其是古籍整理著作出版困難的情形下,社領導以高度的責任心傳揚文化,熱心學術事業(yè),以敏銳的學術眼光,積極推進文化學術著作的出版,令人感佩。德高學碩的前輩卞孝萱先生多年來一貫對我關愛有加,熱忱指導、鼓勵,并以八十五歲高齡惠賜序言,認可并肯定了本書的學術價值與學術品位,獎掖后進的拳拳關愛之情,溢于言表。同門師妹田曉春博士,現(xiàn)供職于國家圖書館,當我遇有不易查閱的資料時,便以電子郵件相煩擾,使我少了奔波之勞頓,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這個日趨浮囂的塵世,有諸多古道熱腸的師友的關愛,能夠?qū)さ靡挥鐚庫o,坐擁書城,茗香四溢,一心向?qū)W,豈非人間清福!

編輯推薦

《大歷詩略箋釋輯評》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歷詩略箋釋輯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